卷之九
關燈
小
中
大
塞,則緻呼吸皆廢,飲食卒絕而死矣。
亦有先本無瘡,因食辛熱之物,或誤投辛熱之藥,其後旋生是症者,可急用: 甘桔化毒湯 甘草 桔梗 射幹 連翹 牛蒡子(炒) 水煎,入竹瀝服。
病退者吉,不退者兇。
或喉門中無瘡而暴啞者,此水陰之血不榮於舌也。
用: 養心化毒湯 當歸 生地 麥冬 升麻 人參 燈心引,水煎服。
有聲而不清者,火乘於肺也。
用: 瀉白化毒湯 桔梗 石膏(煅研) 地骨皮 天花粉 甘草 水煎,入竹瀝服。
中病即止,不中者勿治。
起陷平尖腳潤紅,窠囊飽滿盡成膿, 自然色氣卻如式,略見差池便不同。
凡痘養漿之時,若平日中陷者即盡起,頂平者盡尖,根腳紅活,窠囊飽滿,其色蒼蠟,氣如蒸豆,自然吉。
若灰白者,雖膿之正色,亦由氣之不足。
用: 大補化毒湯 人參 白朮 甘草(炙) 黃耆(炙) 歸身 官桂(少許) 赤芍 水煎服。
或因洩瀉而緻此者,用: 固本化毒湯 人參 白朮 甘草(炙) 乾薑(炙) 官桂 訶子肉(炒) 丁香 水煎服。
若氣腥臭者,此有濕熱,當解其標。
用: 解肌化毒湯 升麻 葛根 連翹 赤芍 甘草 天花粉 黃柏(酒炒) 蒼朮(米泔浸炒) 荊芥穗 水煎服。
更用益元散薄敷瘡上,令無至於潰爛。
滑石(二兩) 甘草(五錢) 共為細末,蜜水調敷。
焦痛者,入胭脂水敷。
養漿時怕癢來攻,用心調護拯疲癃, 不分乾濕皆兇兆,隻要成瘡有血膿。
凡痘至成漿,切防瘙癢抓破,以洩其氣。
俗言抓破出血者吉,不血者兇。
殊不知起發之時,其瘡未熟而內是血攻,抓破宜出血;若養漿之時,其瘡已熟而內是膿,抓破者有血無血,何足以定吉兇?大抵不宜作癢,如作癢而人事爽,自知其誤抓破,或言其癢欲人拊之者,吉;若癢而煩躁悶亂,語之不聽,禁之不止,搖頭扭項,手足舞亂者,兇也。
如其人清爽,瘙癢不住者,當視形體虛實,未曾吐瀉,用: 四聖化毒湯 木通 歸尾 赤芍 防風 官桂(少許) 水煎服。
如元氣素弱而有吐洩者,用: 參歸化毒湯 人參 當歸 黃耆 赤芍 桂枝 白朮 炙甘草 水煎服。
以上二症俱用熏法。
(見前。
) 又要看其抓破者,若復灌膿成瘡則吉,破而不灌,皮肉焦黑者,不可治也。
正面將膿早破傷,依然腫灌後成瘡, 莫嗟敗面留殘喘,腫若消時可斷腸。
凡視痘瘡以正面為主,蓋五臟精華故聚於面也。
如別處痘瘡破損者,正面完全,可主無事;若正面成片破損,別處雖完全,亦何益哉?若破處後得腫灌成瘡,膿血淋漓,卻又無事,面雖敗,穿鼻破唇,但留殘喘耳,豈不愈於死耶?若破處不灌不腫,其腫又消而目開者,此毒氣倒陷,決不可治也。
眉心鼻準耳輪邊,唇口諸瘡要活鮮, 但有焦枯並黑靨,慢求醫蔔早尋棺。
凡痘欲成膿之時,眉心、鼻準、耳輪、兩頰,若先有焦枯黑靨者,此名倒陷,醫之不能,禱之無益,兇兆也。
待得成漿便得漿,切防幹塌見空囊, 是名倒陷多乖證,治此須知各有方。
凡痘自出現而起發,自起發而至養漿之時,便要成漿,如當養漿而反不成漿,依舊平塌者,與未起發時相似,或起發內卻有空虛乾枯無水,皆名倒伏。
謂之倒者,膿根在裡也。
謂之伏者,毒伏而不出也。
謂之陷者,毒出而復入也。
此等時候,人事精爽,飲食如常,別而治之。
小便大便秘結,壯熱煩渴者,宜下之,以承氣化斑湯主之。
(方見前。
)若吐瀉頻數,六脈虛弱者,宜溫之,以回陽化毒湯主之。
若人事昏悶,寒戰咬牙,足冷腹脹喘促者,死。
額上渾如沸水澆,溶溶破爛不堅牢, 漸延兩頰多虧損,洩盡元陽死莫逃。
凡痘瘡起發養漿,如額上似沸水之象,皮溶易破,不成顆粒,大片煩爛,此醫生不主,毒火熏蒸,漸延兩頰,破損水出而幹,似靨非靨,則陽脫陰留,徒增煩悶呻吟而死矣。
瘡頭有孔出膿侵,聚結成堆雞屎形, 此個未聞人救得,不須醫治費辛勤。
凡痘最要皮囊堅厚,色裹完全,若瘡頭有孔,膿水漏出,堆聚乾結,其色灰白,如天疱瘡及癩瘡之形者。
或清水非膿,無事自破,水出乾黑者,皆癘氣所為,傳染相似,俗名漏
亦有先本無瘡,因食辛熱之物,或誤投辛熱之藥,其後旋生是症者,可急用: 甘桔化毒湯 甘草 桔梗 射幹 連翹 牛蒡子(炒) 水煎,入竹瀝服。
病退者吉,不退者兇。
或喉門中無瘡而暴啞者,此水陰之血不榮於舌也。
用: 養心化毒湯 當歸 生地 麥冬 升麻 人參 燈心引,水煎服。
有聲而不清者,火乘於肺也。
用: 瀉白化毒湯 桔梗 石膏(煅研) 地骨皮 天花粉 甘草 水煎,入竹瀝服。
中病即止,不中者勿治。
起陷平尖腳潤紅,窠囊飽滿盡成膿, 自然色氣卻如式,略見差池便不同。
凡痘養漿之時,若平日中陷者即盡起,頂平者盡尖,根腳紅活,窠囊飽滿,其色蒼蠟,氣如蒸豆,自然吉。
若灰白者,雖膿之正色,亦由氣之不足。
用: 大補化毒湯 人參 白朮 甘草(炙) 黃耆(炙) 歸身 官桂(少許) 赤芍 水煎服。
或因洩瀉而緻此者,用: 固本化毒湯 人參 白朮 甘草(炙) 乾薑(炙) 官桂 訶子肉(炒) 丁香 水煎服。
若氣腥臭者,此有濕熱,當解其標。
用: 解肌化毒湯 升麻 葛根 連翹 赤芍 甘草 天花粉 黃柏(酒炒) 蒼朮(米泔浸炒) 荊芥穗 水煎服。
更用益元散薄敷瘡上,令無至於潰爛。
滑石(二兩) 甘草(五錢) 共為細末,蜜水調敷。
焦痛者,入胭脂水敷。
養漿時怕癢來攻,用心調護拯疲癃, 不分乾
凡痘至成漿,切防瘙癢抓破,以洩其氣。
俗言抓破出血者吉,不血者兇。
殊不知起發之時,其瘡未熟而內是血攻,抓破宜出血;若養漿之時,其瘡已熟而內是膿,抓破者有血無血,何足以定吉兇?大抵不宜作癢,如作癢而人事爽,自知其誤抓破,或言其癢欲人拊之者,吉;若癢而煩躁悶亂,語之不聽,禁之不止,搖頭扭項,手足舞亂者,兇也。
如其人清爽,瘙癢不住者,當視形體虛實,未曾吐瀉,用: 四聖化毒湯 木通 歸尾 赤芍 防風 官桂(少許) 水煎服。
如元氣素弱而有吐洩者,用: 參歸化毒湯 人參 當歸 黃耆 赤芍 桂枝 白朮 炙甘草 水煎服。
以上二症俱用熏法。
(見前。
) 又要看其抓破者,若復灌膿成瘡則吉,破而不灌,皮肉焦黑者,不可治也。
正面將膿早破傷,依然腫灌後成瘡, 莫嗟敗面留殘喘,腫若消時可斷腸。
凡視痘瘡以正面為主,蓋五臟精華故聚於面也。
如別處痘瘡破損者,正面完全,可主無事;若正面成片破損,別處雖完全,亦何益哉?若破處後得腫灌成瘡,膿血淋漓,卻又無事,面雖敗,穿鼻破唇,但留殘喘耳,豈不愈於死耶?若破處不灌不腫,其腫又消而目開者,此毒氣倒陷,決不可治也。
眉心鼻準耳輪邊,唇口諸瘡要活鮮, 但有焦枯並黑靨,慢求醫蔔早尋棺。
凡痘欲成膿之時,眉心、鼻準、耳輪、兩頰,若先有焦枯黑靨者,此名倒陷,醫之不能,禱之無益,兇兆也。
待得成漿便得漿,切防幹塌見空囊, 是名倒陷多乖證,治此須知各有方。
凡痘自出現而起發,自起發而至養漿之時,便要成漿,如當養漿而反不成漿,依舊平塌者,與未起發時相似,或起發內卻有空虛乾枯無水,皆名倒伏。
謂之倒者,膿根在裡也。
謂之伏者,毒伏而不出也。
謂之陷者,毒出而復入也。
此等時候,人事精爽,飲食如常,別而治之。
小便大便秘結,壯熱煩渴者,宜下之,以承氣化斑湯主之。
(方見前。
)若吐瀉頻數,六脈虛弱者,宜溫之,以回陽化毒湯主之。
若人事昏悶,寒戰咬牙,足冷腹脹喘促者,死。
額上渾如沸水澆,溶溶破爛不堅牢, 漸延兩頰多虧損,洩盡元陽死莫逃。
凡痘瘡起發養漿,如額上似沸水之象,皮溶易破,不成顆粒,大片煩爛,此醫生不主,毒火熏蒸,漸延兩頰,破損水出而幹,似靨非靨,則陽脫陰留,徒增煩悶呻吟而死矣。
瘡頭有孔出膿侵,聚結成堆雞屎形, 此個未聞人救得,不須醫治費辛勤。
凡痘最要皮囊堅厚,色裹完全,若瘡頭有孔,膿水漏出,堆聚乾結,其色灰白,如天疱瘡及癩瘡之形者。
或清水非膿,無事自破,水出乾黑者,皆癘氣所為,傳染相似,俗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