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

關燈
成實症治歌括 凡二十首。

     起發已透漸成膿,毒隨膿化語無兇, 或成空殼及清水,毒氣流連慮保終。

     凡痘瘡自起發之後,血化為水,水化為膿,至此膿已成,毒已化矣,飲食如常,不亦吉乎。

    若當起發,殼中出水者,此氣至而血不隨也,治之當益其榮,用: 四物化毒湯 川芎 歸身 生地 甘草(少許) 白芍 官桂(少許) 麥冬 牛蒡 木通 水煎服。

     或含水色平塌不起者,此血至而氣不隨也,當益其衛,用: 保元化毒湯 人參 黃耆 甘草 歸身 川芎 荊芥穗 官桂 牛蒡 防風 赤芍 水煎服。

     或窠囊浮腫,中含清水,如水疱之狀者,此血氣俱虛,不能制痘,反為痘逼,漸變癢塌。

    治之當托其毒,固其榮衛,使無癢塌,以十全化毒湯主之。

    其方補氣血,內加解毒藥。

    亦有飲食如常,六腑充實者,若見空殼清水之症,雖能斂收,未免為癰毒也,不可不早治之。

     遍身毒已化為膿,隻怕形生變症攻, 莫言無事因循過,兇吉災祥反掌中。

     痘瘡至成膿疱,此收功之時,手足常要和暖,過熱過寒者變也。

    人事常要安靜,煩躁悶亂者變也。

    六腑常要充實,忽然吐痢者變也。

    聲音常要響亮,忽然啞者變也。

    飲食要漸進,忽不食反作渴者變也。

    色要蒼蠟,形要飽滿,忽灰白平塌者變也。

    瘡要安和,忽癢痛者變也。

    或觸風寒,或犯禁忌,或傷食,或誤以湯藥治之者。

     四肢溫暖最相宜,寒熱乖常勢漸危, 補瀉中間能謹慎,折肱端的是良醫。

     凡痘瘡,手足常要和暖,不宜太熱太寒。

    寒熱太甚則水火偏勝而殘矣。

    假如病人六臟閉結,狂妄煩躁,口乾作渴,其脈洪數沉緊者,此實也。

    手足熱者本病也,若冷者陽極似陰,謂之陽厥,宜洩之勿疑也。

    當用: 承氣化毒湯 枳實 厚樸 大黃(酒炒) 檳榔 甘草 水煎服。

     若病常吐洩痢,其脈微弱沉細者,此虛也。

    手足冷者本病也,若熱者乃陰極似陽,謂之陰燥,宜補之勿疑也,用: 回陽化毒湯 人參 官桂 白茯苓 白朮 甘草 熟附 水煎服。

     養漿安靜始為期,戰惕鳴牙總不宜, 痛癢躁煩雙足冷,縱然盧扁也難醫。

     凡痘瘡已成漿,或寒戰,或咬牙,單見一證者可治,蓋寒戰因瘡出太甚,表虛而振振動搖也。

    用: 養衛化毒湯 人參 黃耆(炙) 桂枝 甘草 當歸 水煎服。

     若咬牙者,心肝火甚,其牙相戛而鳴也。

    用: 清神化毒湯 升麻 生地 麥冬 木通 防風 甘草 水煎服。

     若寒戰咬牙並作者,此陽脫神喪,不可治矣。

    若瘡痛者,膿血繃急而脹痛也。

    用: 導神化毒湯 木通 麥冬 梔子仁(酒炒) 甘草 辰砂(研調) 酸棗仁(炒) 燈心引,水煎服。

     若煩躁不止,反增昏悶者,死矣。

    若吐痢而手足冷者,宜用回陽化毒湯。

    如兼寒戰咬牙,昏悶煩躁、癢塌者,難醫也。

     有膿有血毒歸瘡,隻要其人正氣強, 莫遣中虛生吐瀉,功虧一簣費消詳。

     凡痘瘡成漿之時,不宜吐洩。

    如吐而無物者,寒嘔也,此衝任之火上衝於胃,直犯清道而逆出之,乃惡症也。

    吐而有物者,用: 養胃化毒湯 白朮 陳皮 白茯苓 砂仁 黃連(薑汁炒,少許) 水煎。

     若洩,視其所出之物何如,若色黃而臭者,熱也,用: 香連化毒湯 木通 黃連(炒) 豬苓 甘草(炙) 白朮 水煎服。

     若所出之物清冷者,寒也。

    用: 理中化毒湯 人參 甘草 白朮 白茯苓 乾薑 水煎服。

     如洩久不止者,不論寒熱,通用理中化毒湯吞豆蔻丸。

    (二方見前。

    )若吐瀉不止,手足冷者,用: 附子化毒湯 附子 乾薑 白朮 人參 黃耆 炙草 水煎服。

     或陳皮香術散,皆可選用。

    但二方猛峻,不可不慎也。

    其有無時溏瀉,手足和暖,飲食如常者,雖治之不止,亦可言無事也。

     身外諸瘡膿血成,咽喉從此要和平, 反加嗆水聲音啞,咽爛喉穿敢料生。

     凡痘初出,失於調解,以緻毒火熏蒸,喉舌生瘡;又失於解毒,其瘡稠密。

    然外瘡未熟,至於養水之時,則先熟者又先靨矣,所以咽喉宜漸和平,聲音清亮,飲食不難,此吉兆也。

    若當此之時,及飲食則嗆,食谷則噦,甚者失聲,此內瘡糜爛,舌上成坑,咽門腐壞,肺管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