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八

關燈
如收靨既遲,瘡痂不落,昏昏喜睡者,此邪氣已退,正氣未復,脾胃虛弱,宜調元湯(十八)加麥門冬,合安神丸(四十七),或隻用酸棗仁湯(一二一)緩緩調理,待氣血平復,榮衛和暢而安矣。

     脫痂胃氣未全舒,飲食安能便有餘, 若使食多休浪喜,胃中邪熱不曾除。

     瘡痂既落,中氣暴虛,多不能食,必藉人參白朮散(二十三)去葛根,加陳皮、木香以調養之。

    其間或有瘡痂起而能食者,是胃中宿有蘊熱放也。

    蓋胃熱則消穀,所以能食。

    其人必大便稍秘或難,當用三黃丸(八)利之,否則恐胃熱不去,郁為口臭、齒腐、生風之症,流散四肢,則發為癰疽腫毒。

    然有一等脾胃素壯實者,平素能食,大便亦不至有秘結之患,此又不可一概論也。

    凡痘自成膿後,先四五日未大便者,最惟膽導法(五十一)。

     痂起渾身一掃空,瘢痕凸腫盡成膿, 依然個個如先樣,形症輕微卻不同。

     痘瘡收靨後,痂皮盡脫。

    曾見瘢痕凸起,復作膿窠,依舊結一層疕子者,或因收靨太驟,毒氣未盡,或因誤服溫補之藥,或多啖肥甘之物,飲酒,喜食煎炒辛熱,或因出風太早,榮衛鬱而不通,皆能覆成此症,亦與前日一般,但無苦耳。

    若此者,毒邪外散,決無留毒之患。

     邑丞雷省齋次孫出痘,落痂後月餘,面瘢凸腫,今始發洩也。

    凡毒自內而外者,吉。

    乃用當歸梢、赤芍藥、防風、荊芥、連翹、牛蒡子、玄參、蟬蛻、升麻作散,淡竹葉煎湯調服,安。

     一小兒落痂後,瘢內凸起,且作癢,請予。

    予曰:此風熱也。

    用人參敗毒散加防風、荊芥,一服安。

    後有患此者,用荊芥敗毒散加人參服之,外浴水楊湯,皆效。

     一小兒落痂後,瘢毒不平。

    人問予,予曰:痘家戒食姜,恐靨不齊,瘢不平也。

    問之果然。

     一小兒落痂後,瘢腫覆成,瘡久不愈。

    請予治,予曰:此痘毒瘡也,由犯手撏掐,不得自脫,故皮肉受損而復作瘡,以苦參丸與服而愈。

     瘡痂起處落紛紛,幾處猶然膿水浸, 硬疹蓄膿原毒壅,空囊停水裡肌平。

     痘瘡潰爛不結痂者,此倒靨也。

    或三五處腫潰爛不結痂者,疳蝕瘡也。

    若已正靨,痂起自脫,或面上,或手足成片結硬,瘡頭雖焦,中蓄膿漿者,此是原出痘子之初,其處太密糊塗成片,無復顆粒,所以毒壅於裡不能起發作膿結痂也,但用滅瘢救苦散(七十八)和百花膏(九十八)塗之,待膿盡痂起自愈。

    或手足腕膝之間,瘡窠連串。

    作大一塊,膿化作水,停蓄於中,恰如囊袋,皮不破,水不出,日久隻如是者,此裡面肌肉已好,原日瘡皮剩於外也,宜用針決去其水,自幹脫矣。

     差後心虛氣未平,便宜調護保安寧, 皮膚嫩薄風寒襲,腸胃殘傷水穀停。

     痘瘡新差之後,氣血未復,視之未靨,尤加調護可也。

    蓋痂皮起落,肌肉新嫩,不宜澡洗,增減衣服,則表已虛,寒暑之氣易襲也。

    瘡毒內作,臟腑俱傷,毒雖外散,腸胃已弱,不宜飲冷,傷飢過飽,則裡氣虛,飲食之物易傷也。

    時俗不知此理,謂之已痊,再無他變,怠玩縱弛,緻生後災,一旦病生,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