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二

關燈
治痘歌括 有引。

     治痘節要,諸家論之已詳。

    大抵臨病應變,因時制宜。

    其用歸於使人正氣不損,邪氣得釋而已。

    後世不知古人制方,一以中和為貴,曲學偏見,滯於一隅。

    喜行溫補者,既昧乎解毒之巧;專用涼瀉者,又失其和中之旨。

    妄投湯餌,僥倖成功,設遇脈症乖常,時勢差異,惟束手待斃焉耳。

    況虛虛實實,令人夭折者,又紛然乎其間哉。

    予因此懼,乃蒐輯往哲診治之法,及先君經驗之方,匯成歌括,凡百九十四首,序次成書,庶臨病之工,閱而取之,參詳審論,斟酌施治,以收十全之功。

    幸無得魚而忘筌也。

     萬全識 治痘總歌括 凡一十九首。

     痘疹原因胎毒成,發生須是待天行, 如逢疫癘將成候,預解湯丸最可憑。

     痘疹之病,皆由父母胎毒蓄於命門之中。

    命門者,右腎相火也,為人身生化之本,故毒藏焉。

    如遇冬令溫和,陽氣暴洩,人則感之,觸動相火,至春夏生長之時,其毒乃發,傳染相似,是謂天行疫癘也。

    未出痘疹者,但覺冬溫,即當預防,宜服解毒之藥,如辰砂散(八十七)、消毒保嬰丹(十一)、代天宣化丸(十二)皆可用也。

    頻與之,使瘡疹之毒輕減,自然易出易收,無陷伏、郁遏、留連之患。

    其辰砂散、消毒保嬰丹、代天宣化丸以解時行疫癘之毒則可,或因父母精血不足者,或其人素有他疾者,或發熱之時,別臟形症發見者,並宜兼而治之,不可徒恃解毒,而竟忘其本也。

     如脾胃素弱者,宜以養脾為重,解毒次之,養脾丸(一

    六)服三之二,解毒三之一。

     如因父母奉養過厚,精血蓄毒,素多胎病者,宜二毒並解,以溯源解毒湯(一百零八)、代天宣化丸(十二)相兼服之。

     邑人黃鳳山為陳留丞歸,一子五歲,請預解痘毒法,予曰:令嗣氣色明潤,胎稟壯實,痘出必疏,若更服藥,則益疏矣。

    乃與代天宣化丸服之,後痘甚疏,不藥而安。

     未病先知是上工,能言輕重吉和兇, 不離氣色分清濁,臟腑精微阿睹中。

     經雲:上工治未病者,或望而知之,或聞而知之,或問而知之,或切脈而知之,是謂神聖工巧。

    瘡疹之毒,發於五臟而心主之,故曰: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心之華在面,吉兇輕重,可望見其氣色之清濁而知之。

    如青氣見者,此肝之色,肝木生心火,為實邪,宜先瀉肝,羌活湯主之(十)。

    如赤氣見者,此心本經,為正邪,宜瀉心,導赤散(三十五)主之。

    如黃紅氣見,口唇燥者,此脾之形色,心火生脾土,為虛邪,宜先瀉脾,瀉黃散主之(一

    九)。

    弄舌者,亦脾熱,以導赤散、瀉黃散合治之。

    如白色見帶燥,鼻中幹,或清涕出者,此肺之色,心火克肺金,宜瀉肺中之火邪,瀉白散(五十四)加黃芩、山梔仁、天花粉、桔梗主之。

    如黑氣色見者,此腎之真臟色見,水剋火,為賊邪不治。

     預知瘡疹吉兇機,氣色都於面部推, 年上山根尤緊要,紅光可喜黯青疑。

     五臟皆屬於面,左頰為肝,右頰為肺,額上為心,頦為腎,鼻為脾。

    又目為肝之竅,鼻為肺之竅,口為脾之竅,耳為腎之竅,舌為心之苗。

    若未出瘡疹之先,面部諸位明潤者,吉;暗燥者,兇。

    又相書分山根為命宮,年上管疾厄。

    若二宮紅黃光晶者,吉;青黑者,兇。

    故二處尤緊要也。

     凡天行痘疹之時,傳染流布,男女大小有未出痘疹者,視其形色情性,可以預言輕重吉兇也。

    此吾家傳秘訣,賢於命蔔遠矣。

     蓋五臟精華皆見於面,而臟氣獨盛者,色亦應之。

    故肝氣盛者色青,心氣盛者色赤,脾氣盛者色黃,肺氣盛者色白,腎氣盛者色黑。

    但欲明潤,不欲枯槁,吉兇之兆於此決矣。

     一、觀其色紅白明潤,與平日同,無改變者,吉;如紅赤而太嬌,?白而無採,頓然改變,異於平時者,兇。

    又如額有青紋,目有赤脈,口有黑氣,耳有塵痕者,大兇之兆也。

     二、觀其形精神爽暢,動止便利,言語清亮者,無病也,吉;如精神衰弱,動止遲留,言語低微,異如平時者,兇。

    又原具壽相者,吉;如有夭相,頭破顱解,項小(不能任元),腳細(不能任身),目無精采,或睛露神,啼聲斷續,笑語無情(不由喜引自笑語也),聰慧太早,肉浮骨軟者,兇之兆也。

     三、觀其情性,未發熱時忽生喜心,若與父母愛戀不忍舍者,及聞見怪異言語妄誕者,兇之兆也。

     邑令公雲閣朱公義男,一子甫周歲,以示全,全曰:笑無情,恐出痘耳。

    訣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