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
關燈
小
中
大
節也。
枳實 味苦酸,氣寒。
大抵與枳殼同。
枳殼大,性平而緩治高。
高者主氣,治在胸膈。
枳實小,性酷而速治下,下者主血,治在心腹,故有高下緩急之分。
消食散敗血,化心胸痰,主風癢痹,通利關節,逐停水,消脹滿。
擇陳久肉厚,不蛀不爛者佳。
以溫水洗浸去穰白,麩炒令熟用。
厚樸 味苦辛,氣溫,氣厚味厚,體重濁而漸降,陰中陽也。
溫中益氣,厚腸胃,走冷氣,消宿食,治腹痛、脹滿、散結之神藥。
擇肉厚紫色者佳。
削去粗皮,以生薑自然汁塗之,慢火上炙,令透,銼用。
凡痘瘡脹,非此不除。
烏藥 味辛,氣溫。
主中惡,心腹痛,蟲毒疰,忤鬼氣,宿食不消,天行疫瘴,治一切氣。
擇肉白者佳,刮去外粗,去蘆用,乃發表中藥。
巴豆 味辛,氣溫。
此斬關奪命之將,不可輕用。
盪滌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穀道。
去殼,擇取肉白者,去皮膜與心,以銀石器慢火炒令黃色,搗爛如膏,又以重紙捶去油,自散如霜,入丸藥中,惟傷食、腹脹、作痛可用。
大腹皮 味辛,氣微溫。
下一切氣,健脾開胃。
鴆鳥多棲此樹上,細分開,先以酒挼洗去濁,仍以大豆汁洗之,曬乾用。
吳茱萸 味辛苦,氣溫。
大熱,氣味俱厚,陽中陰也。
入足太陰、少陰、厥陰經。
主溫中下氣,治脾胃傷冷,嘔逆胸滿。
擇粒小者去枝梗,先以沸湯浸去苦汁,凡六七遍,曬乾,於瓦器內慢火炒過,惟痘瘡飲冷傷胃,嘔逆不止者用之。
紫蘇 味辛甘,氣溫。
解肌發表,治心腹脹滿,開胃下食。
用葉惟發表,湯藥用之,手挼令碎。
大棗 味甘,氣平溫。
氣厚,陽也。
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
擇肉厚味甘者佳,水洗過,劈去核。
凡補藥不可缺,若用作丸,去皮核,搗爛如膏用之。
牽牛子 味苦,氣寒,善走。
主下氣,利大小便,以氣藥引之則入氣,以血藥引之則入血,大瀉元氣,用者戒之!不脹滿,不大便秘者,勿用。
取黑者炒過,研取頭末入丸藥內用,痘疹黑陷,大小便不通,煩躁者,宜用之。
非此症,不可妄用也。
烏梅 味酸氣平,陽也。
收肺氣,止下痢,澀腸止洩,去痰止渴。
擇肉多者,以溫水洗去核,令淨用。
杏仁 味甘苦,氣溫。
入手太陰經。
主咳逆上氣,下氣定喘,潤心肺,散肺經風咳嗽,消心下急滿痛,散結潤燥。
擇去雙仁者,以湯浸去皮尖,炒令黃色,研如泥用。
粳米 味甘,氣平,微寒。
入手太陰、少陰經。
益正氣,止煩渴,止瀉,平和五臟,補益胃氣,其功莫及。
杵令精鑿為糜粥,常用之良,其泔水煮溫,止渴猶佳。
陳倉米 味甘鹹酸,氣溫。
除煩渴,開胃氣,止瀉。
取多年倉庚中香黃者佳。
凡痘瘡洩渴,甚者可用。
此炒熟煮湯飲之。
酒 味苦甘辛,氣大熱,入行藥勢,能行諸經。
凡痘疹解毒藥,須酒浸洗,炒用,可以通行一身之表。
赤石脂 味甘酸,氣溫。
陰中之陽。
止瀉利,澀可主脫。
赤石脂為收斂之劑也。
擇赤色細膩者佳。
研極細入丸藥內用。
痘瘡洩利者,非此不可。
枯白礬 味酸澀,氣寒。
止洩利與赤石脂同功,又治疳蝕瘡。
擇白淨光明者,以瓦罐盛之固臍,火煅過用。
入丸藥中,單以止洩。
漿水 味甘酸,氣涼微溫。
主調中引氣,開胃止渴解煩,去脾胃中熱。
以熟粟米入水洗,新鮮白花者佳,陳久者不可用。
痘疹大渴,宜飲之。
龍骨 味甘,氣平,微寒,陽也。
主脫,固氣,澀腸。
擇白者研極細入丸,痘疹惟滑洩者用之。
麝香 味辛氣溫。
取當門子,痘瘡惟黑陷者,用此引發表解毒之劑,直入骨髓,透臟腑,拔除毒氣,使之發散也,非黑陷與伏,切忌妄用。
穿山甲 氣微寒。
取嘴爪上甲,以向東陳壁土拌炒,令焦黃色,研極細。
此與麝香同功。
痘瘡陷伏者,藉此引導諸藥,非陷者勿用,反耗氣血也。
血類 凡一十七品
枳實 味苦酸,氣寒。
大抵與枳殼同。
枳殼大,性平而緩治高。
高者主氣,治在胸膈。
枳實小,性酷而速治下,下者主血,治在心腹,故有高下緩急之分。
消食散敗血,化心胸痰,主風癢痹,通利關節,逐停水,消脹滿。
擇陳久肉厚,不蛀不爛者佳。
以溫水洗浸去穰白,麩炒令熟用。
厚樸 味苦辛,氣溫,氣厚味厚,體重濁而漸降,陰中陽也。
溫中益氣,厚腸胃,走冷氣,消宿食,治腹痛、脹滿、散結之神藥。
擇肉厚紫色者佳。
削去粗皮,以生薑自然汁塗之,慢火上炙,令透,銼用。
凡痘瘡脹,非此不除。
烏藥 味辛,氣溫。
主中惡,心腹痛,蟲毒疰,忤鬼氣,宿食不消,天行疫瘴,治一切氣。
擇肉白者佳,刮去外粗,去蘆用,乃發表中藥。
巴豆 味辛,氣溫。
此斬關奪命之將,不可輕用。
盪滌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穀道。
去殼,擇取肉白者,去皮膜與心,以銀石器慢火炒令黃色,搗爛如膏,又以重紙捶去油,自散如霜,入丸藥中,惟傷食、腹脹、作痛可用。
大腹皮 味辛,氣微溫。
下一切氣,健脾開胃。
鴆鳥多棲此樹上,細分開,先以酒挼洗去濁,仍以大豆汁洗之,曬乾用。
吳茱萸 味辛苦,氣溫。
大熱,氣味俱厚,陽中陰也。
入足太陰、少陰、厥陰經。
主溫中下氣,治脾胃傷冷,嘔逆胸滿。
擇粒小者去枝梗,先以沸湯浸去苦汁,凡六七遍,曬乾,於瓦器內慢火炒過,惟痘瘡飲冷傷胃,嘔逆不止者用之。
紫蘇 味辛甘,氣溫。
解肌發表,治心腹脹滿,開胃下食。
用葉惟發表,湯藥用之,手挼令碎。
大棗 味甘,氣平溫。
氣厚,陽也。
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
擇肉厚味甘者佳,水洗過,劈去核。
凡補藥不可缺,若用作丸,去皮核,搗爛如膏用之。
牽牛子 味苦,氣寒,善走。
主下氣,利大小便,以氣藥引之則入氣,以血藥引之則入血,大瀉元氣,用者戒之!不脹滿,不大便秘者,勿用。
取黑者炒過,研取頭末入丸藥內用,痘疹黑陷,大小便不通,煩躁者,宜用之。
非此症,不可妄用也。
烏梅 味酸氣平,陽也。
收肺氣,止下痢,澀腸止洩,去痰止渴。
擇肉多者,以溫水洗去核,令淨用。
杏仁 味甘苦,氣溫。
入手太陰經。
主咳逆上氣,下氣定喘,潤心肺,散肺經風咳嗽,消心下急滿痛,散結潤燥。
擇去雙仁者,以湯浸去皮尖,炒令黃色,研如泥用。
粳米 味甘,氣平,微寒。
入手太陰、少陰經。
益正氣,止煩渴,止瀉,平和五臟,補益胃氣,其功莫及。
杵令精鑿為糜粥,常用之良,其泔水煮溫,止渴猶佳。
陳倉米 味甘鹹酸,氣溫。
除煩渴,開胃氣,止瀉。
取多年倉庚中香黃者佳。
凡痘瘡洩渴,甚者可用。
此炒熟煮湯飲之。
酒 味苦甘辛,氣大熱,入行藥勢,能行諸經。
凡痘疹解毒藥,須酒浸洗,炒用,可以通行一身之表。
赤石脂 味甘酸,氣溫。
陰中之陽。
止瀉利,澀可主脫。
赤石脂為收斂之劑也。
擇赤色細膩者佳。
研極細入丸藥內用。
痘瘡洩利者,非此不可。
枯白礬 味酸澀,氣寒。
止洩利與赤石脂同功,又治疳蝕瘡。
擇白淨光明者,以瓦罐盛之固臍,火煅過用。
入丸藥中,單以止洩。
漿水 味甘酸,氣涼微溫。
主調中引氣,開胃止渴解煩,去脾胃中熱。
以熟粟米入水洗,新鮮白花者佳,陳久者不可用。
痘疹大渴,宜飲之。
龍骨 味甘,氣平,微寒,陽也。
主脫,固氣,澀腸。
擇白者研極細入丸,痘疹惟滑洩者用之。
麝香 味辛氣溫。
取當門子,痘瘡惟黑陷者,用此引發表解毒之劑,直入骨髓,透臟腑,拔除毒氣,使之發散也,非黑陷與伏,切忌妄用。
穿山甲 氣微寒。
取嘴爪上甲,以向東陳壁土拌炒,令焦黃色,研極細。
此與麝香同功。
痘瘡陷伏者,藉此引導諸藥,非陷者勿用,反耗氣血也。
血類 凡一十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