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

關燈
本乾枯,又添瘙癢者,火甚也;如瘡厚帶水,皮肉嫩薄又癢者,此溫熱也;擺頭搖項,手動作,昏悶者,死症也。

     凡痘子已熟,忽作瘙癢抓破者,此脾胃虛弱,不能榮養肌肉也,內服四君子湯(二十)加黃耆、官桂,外以敗草散(八十)主之。

    如因自利,脾胃虛緻癢塌者,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異功散(二十六)主之。

     凡痘子出盛咳嗽者,此肺中有火,或咽喉有瘡作癢也,隻用甘桔湯(七)加牛蒡子多服良。

    如唾涎帶血,此咽中瘡或齒縫中出也,不須妄治。

     凡痘子黑陷,古方用穿山甲者,取其穿腸透膜而善走也;用人齒者,取牙齒乃骨之餘,腎主骨,可以入腎也。

    此二物者,但借為嚮導解毒之劑以施治則可,若單用之,何濟於事哉?有用燒人屎者,蓋屎大解疫毒,痘乃時疫所發,故宜用之,若加入發表和中解毒湯尤良。

     凡痘子已出之後,最怕洩瀉,恐脾胃虛,裡氣弱,不能助瘡成就,反緻倒陷,以理中湯(三十四)、肉豆蔻丸(四十一)合而治之。

    如洩久不止,瘡癢塌,手足冷,寒戰咬牙者,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異功散(二十六)主之。

     凡痘子,寒戰、咬牙、足冷者,惡候也,急用陳氏之法救之。

    瘡壞者勿治。

     凡病痘者,瘡本稠密,轉動之間,身體振搖者,此一身被瘡所困,不能支持,轉動艱難之狀,斷不可便作寒戰,妄投熱藥也。

    有隻咬牙者,此心肝二經火旺也。

    蓋肝虛咬牙,心熱者亦咬牙,勿便作不治論。

     凡痘子已熟,不肯結痂潰爛者,其人必不能食,或曾吐瀉,脾胃虛弱也,內服十全大補湯(三十六),外用敗草散(八十)主之。

    如大便不通,此內熱也,用膽導法(五十)以去其結糞,外以天水散(九十四),蜜水調刷,以解肌表之熱。

     凡痘子收後,目癮澀羞明,或淚出者,此肝火虛旺也,洗肝明目散主之(九十五)。

    如目中翳膜遮睛者,蟬蛻散(九十六)主之。

     凡痘子收後發癰毒者,要分經絡,論氣血多少而治,不可妄用利藥,宜大補氣血,蓋此時氣血已虛,十全大補湯(三十六),忍冬草主之,外用敷貼,敗毒膏(九十七)主之。

     凡痘子用藥,須分氣血虛實、毒氣盛微而治。

    故灰白者、不起發者、癢塌者、吐利者、寒戰咬牙者、手足冷者,皆氣虛也,宜用補氣之劑;瘡乾者、不紅活者、膿水少者,皆血虛也,宜用補血之劑;稠密者、掀腫者,皆毒甚也,宜用解毒之劑;陷伏者,氣血解毒兼治。

     凡用補氣,宜四君子湯,如瘡帶濕,或有自利,用之可也。

    若瘡乾者,白朮燥津液,茯苓滲津液,或便秘實者,不可用。

     凡用補血宜四物湯,如瘡幹或色太嬌,用之可也。

    若能食者,生地泥膈,白芍收斂腸胃,必不可用也。

     凡解毒不過黃連、黃芩、黃柏、梔子、連翹、牛蒡子、升麻之屬,俱用酒製,恐其寒涼反損脾胃也。

    若欲行表,須少加桂枝,他如紫草、山豆根、葛根之類,則不必用酒製矣。

     凡用解毒藥,要別臟腑,分陰陽而治之。

    如黃連解心火,黃芩解肺火,梔子解肝火,黃柏解腎與三焦火,石膏解脾胃火,木通解小腸火,黃柏又解大腸火,連翹、牛蒡子解瘡毒火,山豆根、紫草解痘毒火,升麻解疫毒火,各有主治不同也。

    又歲半已上屬陽,心肺主事,宜黃柏梔子多用之。

     凡治痘子,要識症候。

    如症稀疏,根窠紅潤,不瀉不渴,乳食不減,四肢溫和,身無大熱,如此候者,不須服藥,惟善調護,以待成就而已;若癢塌,寒戰咬牙,渴不止,痘紫黑色,喘渴不寧,灰白色,頂陷,腹脹,頭溫足冷,悶亂飲水,氣促,洩瀉,渴,如此候者不必服藥,雖強治之,亦無功也。

     凡治痘瘡,善攻不如善守,表裡無邪,不須妄治。

    有若貪利之人,不分虛實,妄投湯丸,謂曾治某病治其病,貪天功以為己有者,以緻虛虛實實,緻生變異,誤人性命,此醫之罪也。

     時俗出痘子者,謂是天瘡,不肯請醫看治,但謂僧道咒水解厭,習以成風。

    毒之輕者,能食者,幸以痊愈;設或變症一出,不可救療,諉之於命而不知省,此時人之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