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
關燈
小
中
大
治痘凡例
凡四十三條。
凡發熱疑似之間,宜用人參敗毒散一劑(二)以發之,是與不是,一發便明。
大抵瘡疹隻要發盡,不使伏留於中也。
凡初發表,要看天時。
如天時大寒,則腠理閉密,氣血凝澀,防其發洩得遲,有毒氣壅遏之變,以辛熱之藥發之,宜桂枝葛根湯(五)、五積散(八十六)去乾薑主之。
如天時太熱,則腠理開張,氣血淖澤,防其發洩太急,有潰爛之變,以辛涼之藥解之,宜升麻葛根湯(一)、雙解散(四)主之。
如不寒不熱,天氣溫和,隻人參敗毒散(二)甚佳。
凡初發熱二三日,間有驚搐者,以導赤散(三十五)、羌活湯(十)、辰砂散(八十七)主之。
大便秘者,三黃丸(八)微利之;小便澀少者,導赤散(三十五);渴甚者,葛根解毒湯(二十一);腹中痛者,桂枝大黃湯(二十九);腰痛者,人參敗毒散(二);自利者,黃芩湯(四十一);吐利者,黃芩加半夏湯;如脾胃素弱,自利清白者,理中湯丸(三十四),或四君子湯(二十)、肉豆蔻丸(四十三)合而服之。
凡痘子出現,疏則毒輕,不可妄治。
密則毒甚,卻要磊落,大小分明,不相黏連,略與托裡解毒之劑,快斑湯(十五)、消毒散(十六)主之,使之易發易靨。
如出太密,黏連模糊,其毒猶甚,托裡解毒之劑宜多飲之,以防癢塌黑陷之變,更察外症,可治則治,不可治則勿治。
凡痘子出形,皮肉如常,根苗明潤,此毒輕也,不可妄治。
如皮肉昏黑,或赤腫,根苗乾枯青紫成灰白者,此毒甚也,以消毒散(十六)、奪命丹(十七)合服。
凡痘子已出,自放膘之日算起,如當起發,不應有漿,先有戴漿者,如當作漿,不應收靨便有幹收者,此皆惡候,治之無功。
凡痘子之出,最要唇潤舌潤,紅鮮如常,其毒則輕。
如唇焦破裂,舌燥有芒,為毒火太甚,表裡郁遏,急宜解之,黃連解毒湯(八十九)加大力子,東垣涼膈散(一四七)更妙。
凡痘已出,頭面要稀疏磊落,頸項上宜少不宜多,胸前要少而疏,如此其毒則輕。
如面上模糊一片,未發先腫,纏項稠密,胸前亦密,此毒甚也,慎勿治之。
凡痘子初出,磊磊落落似稀疏之狀,其後旋加,日多一日,此毒伏於裡,裡氣虛弱不能使之即出,要大補兼解毒,或十可救其二三也。
十宣散(三十七)加無價散(七十三)主之。
凡痘子初出,便自手足先出者,他處未起而手足先起,他處未收而手足先收者,此陽火太旺,宜用解毒抑陽扶陰之劑,四物湯(十九)合黃連解毒湯(八十九)主之。
如他處俱起而手足起遲,他處俱收而手足不收者,此脾胃虛弱不能行其氣血,達於手足,宜補脾胃,十全大補湯(三十八)、桂枝芍藥湯(九十)主之。
凡痘子出盡,正將起發,其中有發血疱者,此毒伏於心,即死。
有發水疱者,此毒伏於肝,旋見癢塌而死。
凡痘子始出,須問咽喉痛與不痛,但有微痛,急與解之,令得疏通,甘桔湯(七)加牛蒡子主之。
大抵痘家,要以解咽喉為急務,不知此義,以緻失聲乾噦,水穀不入,噴吐而出,悔無及矣。
凡痘子不渴者,裡無熱也,不須妄治。
渴者有熱,此亦常候,切不可與冷水、瓜、梨、柑、柿、糖蜜之屬,恐損脾胃,緻生他變。
小渴者,以炒米湯與之;大渴者,人參麥門冬散(二十二)主之。
痘子稠密,津液少者,補中用十全大補湯(三十八),解毒用葛根解毒湯(二十一),相間服之。
自利而渴,輕則白朮散(二十三),甚則陳氏木香散(二十五)主之。
凡痘子要大小便自調,則裡氣和,無留邪也,故小便宜長而清。
如小便赤澀,導赤散(三十五);小便短少,八正散(四十六);痘出太密,小便不通者,連翹湯(八十八)。
蓋瘡子發熱,不可驟去,惟利小便以折其鬱。
如痘稠密,小便少者,此氣血衰少。
津液虛耗,非熱也,不可利之,反損真陽之氣,十全大補湯(三十八)主之。
能食者,大便宜潤,有入必有出也;不能食者,大便宜實,存舊穀氣以養氣血也;如四五日不行,大
凡發熱疑似之間,宜用人參敗毒散一劑(二)以發之,是與不是,一發便明。
大抵瘡疹隻要發盡,不使伏留於中也。
凡初發表,要看天時。
如天時大寒,則腠理閉密,氣血凝澀,防其發洩得遲,有毒氣壅遏之變,以辛熱之藥發之,宜桂枝葛根湯(五)、五積散(八十六)去乾薑主之。
如天時太熱,則腠理開張,氣血淖澤,防其發洩太急,有潰爛之變,以辛涼之藥解之,宜升麻葛根湯(一)、雙解散(四)主之。
如不寒不熱,天氣溫和,隻人參敗毒散(二)甚佳。
凡初發熱二三日,間有驚搐者,以導赤散(三十五)、羌活湯(十)、辰砂散(八十七)主之。
大便秘者,三黃丸(八)微利之;小便澀少者,導赤散(三十五);渴甚者,葛根解毒湯(二十一);腹中痛者,桂枝大黃湯(二十九);腰痛者,人參敗毒散(二);自利者,黃芩湯(四十一);吐利者,黃芩加半夏湯;如脾胃素弱,自利清白者,理中湯丸(三十四),或四君子湯(二十)、肉豆蔻丸(四十三)合而服之。
凡痘子出現,疏則毒輕,不可妄治。
密則毒甚,卻要磊落,大小分明,不相黏連,略與托裡解毒之劑,快斑湯(十五)、消毒散(十六)主之,使之易發易靨。
如出太密,黏連模糊,其毒猶甚,托裡解毒之劑宜多飲之,以防癢塌黑陷之變,更察外症,可治則治,不可治則勿治。
凡痘子出形,皮肉如常,根苗明潤,此毒輕也,不可妄治。
如皮肉昏黑,或赤腫,根苗乾枯青紫成灰白者,此毒甚也,以消毒散(十六)、奪命丹(十七)合服。
凡痘子已出,自放膘之日算起,如當起發,不應有漿,先有戴漿者,如當作漿,不應收靨便有幹收者,此皆惡候,治之無功。
凡痘子之出,最要唇潤舌潤,紅鮮如常,其毒則輕。
如唇焦破裂,舌燥有芒,為毒火太甚,表裡郁遏,急宜解之,黃連解毒湯(八十九)加大力子,東垣涼膈散(一四七)更妙。
凡痘已出,頭面要稀疏磊落,頸項上宜少不宜多,胸前要少而疏,如此其毒則輕。
如面上模糊一片,未發先腫,纏項稠密,胸前亦密,此毒甚也,慎勿治之。
凡痘子初出,磊磊落落似稀疏之狀,其後旋加,日多一日,此毒伏於裡,裡氣虛弱不能使之即出,要大補兼解毒,或十可救其二三也。
十宣散(三十七)加無價散(七十三)主之。
凡痘子初出,便自手足先出者,他處未起而手足先起,他處未收而手足先收者,此陽火太旺,宜用解毒抑陽扶陰之劑,四物湯(十九)合黃連解毒湯(八十九)主之。
如他處俱起而手足起遲,他處俱收而手足不收者,此脾胃虛弱不能行其氣血,達於手足,宜補脾胃,十全大補湯(三十八)、桂枝芍藥湯(九十)主之。
凡痘子出盡,正將起發,其中有發血疱者,此毒伏於心,即死。
有發水疱者,此毒伏於肝,旋見癢塌而死。
凡痘子始出,須問咽喉痛與不痛,但有微痛,急與解之,令得疏通,甘桔湯(七)加牛蒡子主之。
大抵痘家,要以解咽喉為急務,不知此義,以緻失聲乾噦,水穀不入,噴吐而出,悔無及矣。
凡痘子不渴者,裡無熱也,不須妄治。
渴者有熱,此亦常候,切不可與冷水、瓜、梨、柑、柿、糖蜜之屬,恐損脾胃,緻生他變。
小渴者,以炒米湯與之;大渴者,人參麥門冬散(二十二)主之。
痘子稠密,津液少者,補中用十全大補湯(三十八),解毒用葛根解毒湯(二十一),相間服之。
自利而渴,輕則白朮散(二十三),甚則陳氏木香散(二十五)主之。
凡痘子要大小便自調,則裡氣和,無留邪也,故小便宜長而清。
如小便赤澀,導赤散(三十五);小便短少,八正散(四十六);痘出太密,小便不通者,連翹湯(八十八)。
蓋瘡子發熱,不可驟去,惟利小便以折其鬱。
如痘稠密,小便少者,此氣血衰少。
津液虛耗,非熱也,不可利之,反損真陽之氣,十全大補湯(三十八)主之。
能食者,大便宜潤,有入必有出也;不能食者,大便宜實,存舊穀氣以養氣血也;如四五日不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