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關燈
而不知補之害,知補之利而不知攻之利。

    俗之不美,抑如是哉!故為工者,虛實在人,攻補在己,應變而施,合於權衡,斯得矣。

     巫醫得失 醫為人藥,所以寄死生也;巫為人祝,所以交鬼神也。

    《禮》曰: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尊俎而代之。

    言所職不同也。

    今之治痘者,率信巫而不信醫,猶以庖人代屍祝之事,豈不瞶眊也哉,曾有龍樹王禁咒科,為人治諸疾者,彼乃移精變氣之術,以我正氣攻彼邪氣,非若今之所謂禱也。

    又如葛仙翁,許真君,嘗以符水救人疾者,彼乃全精禦氣,謂之天人者,能奪造化於呼吸之間,亦非若今之所謂巫也。

    人之為巫者,秘篆靈文,不曉其義,曾有如龍樹王、許旌陽之術者乎?今之禱者,不過殺牲以遍告於淫祀之神,曾有自陳過失,昭然惕悟者乎?噫!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福而可祈,則富者可以徼福,貧者不得以蒙其福利矣。

    況痘疹之毒,稟於父母,有生之初,藏於五臟、百骸之內,必飲之以湯液,攻之以藥石,然後能驅而出之,使之解化,豈尋常符水所能治耶?符水且不可治,徒以殺牲,益見其謬矣。

    或曰《周禮》季冬大儺旁磔,季春九門磔禳,皆用牲殺以驅疫癘,然則彼皆非歟?曰:季冬之月,日經虛危,墳墓四司之氣,能為疫癘以害乎民,故大儺旁磔以禳除之。

    季春日,從胃歷昴有大陵積屍之氣,癘鬼隨之而行,九門磔禳以畢春氣,此君相之事,所以燮調陰陽,參贊化育,為生民立命也。

    又豈若今之所為,矯誣上帝,褻瀆神明者耶?經曰: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於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

    其斯之謂歟! 雜症宜攻 或謂病痘之人,臟腑動搖,血氣虧損,如有雜症,戒其峻治。

    殊不知痘之為病,貴於榮衛流通,血氣充養也。

    調護保愛,常恐有雜症以介乎其間。

    人之氣血,隻有許多,苟添一症,則虧一分,虧一分則於痘上增一分病矣。

    謂之雜症者,不過內外傷而已。

    故天地之氣,感則害人皮毛,謂之外傷,外傷則表病,表病則或出不快,或發不透,或靨不齊,是因外傷而貽患於瘡也。

    須從外傷之症攻之,但發散中兼救表解毒之法。

    水穀之氣,感則害人腸胃,謂之內傷。

    內傷則裡病,裡病則或吐或利,或腹痛或喘滿,而緻為伏、為陷,是因內傷而貽患於瘡也。

    須從內傷之症攻之,但清導中兼補中托裡之法。

    亦有不因內外傷而生異症者,此則毒之所為,專從痘症論之,亦須急治,勿使毒氣滋蔓,以成大戾也。

     壞病不治 治痘之法,常須識症。

    苟有雜病,迎而奪之,勿使滋蔓緻成壞病也。

    病至於壞,治之無及。

    如發熱吐利並作者,此毒火內攻,令其上下得出也,勿驟止之;瘡出而吐利不止,宜急止之,恐其內虛,毒伏而不出也,自此以後,吐利不止者,壞病也。

    發熱驚妄者,內熱也,急止之;瘡出之後,反加譫妄者,壞病也。

    發熱腹痛者,毒也,急攻之;攻之不止,其瘡乍見乍隱者,壞病也。

    瘡出模糊者,急攻之;顆粒不成,但加虛腫者,壞病也。

    瘡出皮紅者,急解之;紅豔不退,瘡出嫩薄者,壞病也。

    瘡出焦黑者,毒深也,急攻之;紅潤不回,反見乾沒者,壞病也。

    瘡出帶水者,肝病也,急解之;若生瘙癢,壞病也。

    瘡癢破損,急治之;破者不灌,空中無痘,壞病也。

    瘡敗成癰,急救之;痂皮不結,深潰出血者,壞病也。

    頭面預腫,疫毒也,急解之;其腫忽消者,壞病也。

    又於喘急而悶亂不寧者,肺絕也;直視搖頭,心絕也;洩利水穀不化,脾絕也;手足搐搦,肝絕也;溲便遺失,腎絕也;寒戰咬牙,手足厥冷,咽啞失聲,皆壞病也。

     飲食所禁 經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言平人也。

    病痘之人,腸胃先困,飲食可不謹歟?故五味之入,各有所宜,各有所禁,如芳草之氣,美酒之氣,盛而慓悍。

    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煎者使人熱中。

    食毒、負毒者,其毒必發,乘氣、伏氣者,其氣則靈,以緻偏熱偏寒,動風動火。

    一切辛酸炙煿油膩之物,不知禁口,若貪食之,則腸胃僅存沖和之氣,不但為之傷,而乖戾之渣滓,又能助毒為虐矣。

    所可食者,糜粥淡菜,間以獖豬精肉飼之,使腸胃常實,血氣常充,以助痘之成就,仍無太飽,無太飢,熱無灼灼,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