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關燈
痘疹碎金賦二首 賦上 痘本胎毒,俗曰天瘡,雖癘氣之傳染,實殺機之顯彰,變遷莫測,酷惡難當。

    肌肉潰脫兮,若蛇蛻皮、龍蛻骨;精神困頓兮,如蚓在灰、蟮在湯。

    瘡有疏密兮,疏者輕而密者重;毒有微甚兮,微則祥而甚則殃。

    笑彼拘於日數者,未達遲速之變;悲夫惑於鬼神者,不求醫藥之良。

    乾坤妙合,震巽分張。

    受氣於父兮,得陽精而凝結;成形於母兮,賴陰血以資養。

    民多嗜欲,氣匪淳龐,淫火熾於衽席,食穢蓄於膏粱。

    精血稟其毒氣兮,甚於射罔;形體負其殺氣兮,險於鋒鋩。

    或謂去其口血兮,不過脫空之語;或謂解其胎毒兮,未見抵聖之方。

    五運統於南北兮,有太有少;六氣分於主客兮,曰陰曰陽。

    變化各正,勝復靡常。

    得其序而氣治兮,國無疵癘;失其序而氣亂兮,民有疹瘍。

    應至而不至兮,其氣徐,貴迎之以奪其勢;未應至而至兮,其氣暴,姑持之以避其強。

    不知此而妄作兮,違時者敗;能審此而慎動兮,順天者昌。

    春令溫和而升生,夏令暑熱而浮長,秋令清冷而降收,冬令寒冽而沉藏,是得四時之正,不為萬物之傷。

    冬反燠暖兮,勾萌早發;春反慄冽兮,蟄蟲且藏;夏反清肅兮,涼風襲肉;秋反蒸褥兮,暑汗沾裳。

    若此逆氣兮,染之者即成疫癘;又有虛風兮,中之者必緻夭傷。

    受父母之穢毒兮,隱於黝僻;觸天地之癘氣兮,發其伏藏。

    自內而出兮,布於四體;自外而散兮,根於五臟。

    肝主淚而為水疱,肺主涕而作膿囊,心則斑而且赤,脾則疹而又黃,腎乃封藏之本,變則黑陷之象。

    可喜者,苗而秀,秀而實,如鳥之脫距;所惡者,枯而陷,陷而伏,如虎之負岡。

    東赤,南白,西黃,北黑,各分布而有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自流行而無疆。

    初出血點兮,紅鮮得生之氣;次化水液兮,白瑩漸長之狀。

    膿成而色黃兮,欲收之候;痂結而色黑兮,已藏之象。

    謂腎無證者,似去冬不能成歲;謂黑為逆者,如廢北何以調陽。

    方其發生兮,春夏為順,而秋冬非吉;及其收斂兮,秋冬為順,而春夏不藏。

    應發生而反收斂者,謂之陷伏;應收斂而反發生者,謂之爛洋。

    順者不必治兮,待其平復;逆者不可治兮,避其怨謗。

    若逢險症,必在奇方。

    治不乖方兮,險變順而春回幽谷;藥不對病兮,險變逆如火烈崑岡。

    病似順而反逆兮,認之要慣;病似逆而反順兮,察之貴祥。

    似粟堆聚堅硬兮,孰若磊落而稠密;如丹豔赤嬌嫩兮,不如淡白而老蒼。

    初出現而亟水,乍起發而戴漿;膿未成而乾黑,囊未滿而萎黃。

    早發先萎兮,如園林之花蕊;暴長遽消兮,似溝澗之潦潢。

    是謂奪命之症,休誇折肱之良。

    輕或變重兮,誤服藥而或犯禁忌;重或變輕兮,得遇醫而且善調養。

    蚊跡蚤斑兮,不旋踵而告變;蛇皮蠶殼兮,惟束手以待亡;夾斑夾疹兮,斑疹消而足喜。

    頂平,頂陷者,平陷起而莫忙,切戒臨病揮霍,最宜用藥審詳。

    病有標本兮,視急緩以立法;藥有補瀉兮,因虛實而立方。

    噫嘻兮,醫無定法;迷亂兮,藥有定方。

    大率賤攻而貴補,故多喜溫而惡涼。

    設若病遇虛寒兮,溫補有效;假如證屬實熱兮,辛香敢嘗。

    辛熱下咽,陽之盛者必困:苦寒入胃,陰之盛者乃戕。

    戒汗下於首尾兮,惡攻之說:補脾土以制腎水兮,喜補之常。

    不知補者之短,奚論攻者之長。

    形尖圓而光壯兮,氣之充拓;色鮮明而潤澤兮,血之涵養。

    可以勿藥,是謂無恙。

    灰白平陷兮,氣血虛而補之以溫;紅豔焮腫兮,氣血熱而瀉之以涼。

    氣至而血不足兮,雖起發,根窠不肥;血至而氣不足兮,雖明潤,郛郭不長。

    泥章句以舉一隅者,守株安可得兔;馳辨說而執兩端者,多岐必然亡羊。

    脾為水穀之本,固不可以不補;腎為津液之源,尤不可以不漿。

    土雖為水之坊,水能制火之亢。

    腎主骨髓兮,倒陷入於骨髓者莫救;腎司閉藏兮,變黑至於閉藏者可防。

    是皆歸腎之害,豈可謂腎之強。

    毒火燔灼兮,腎水且涸;營氣敗壞兮,脾土亦傷。

    故補脾不如救腎,而養陰所以濟陽。

    炅則氣血淖澤而不斂,寒則氣血凝澀而不章。

    氣血失養,痘疹受傷。

    或受於熱兮,為煩躁,為赤,為痛;或受於寒兮,為振慄,為白,為癢。

    順時令之寒暄,禁人畜之來往。

    勿動溷厠之臭,勿燒檀麝之香,恐乘虛而易入,反助毒以為殃。

    痘雖吉而犯多兇,屢經怪變:症雖惡而調則善,終見安康。

    若夫痘疹之熱,相似內外之傷。

    邪火煊赫兮,玉石俱焚;真水靜順兮,波浪不揚。

    噴嚏咳嗽兮,肺金流鑠;項急頓悶兮,肝木披創。

    呵欠驚悸兮,心雖君主而不寧;吐瀉昏睡兮,脾則倉廩而不藏。

    各臟有證,惟腎無象;不受穢毒之火,獨見耳骩之涼。

    熱微兮毒少,熱甚兮火旺。

    大熱安靜兮,毒隨熱出而無慮;小熱煩躁兮,毒與熱留而可防。

    兇災莫測兮,又熱又渴;輕疏可許兮,乍熱乍涼。

    吐瀉勿止兮,便毒得越而無遏;驚悸不定兮,惡毒深入而反藏。

    血妄洩於空竅兮,死期速於彈指;語妄涉於鬼神兮,變候易於反掌。

    形證定其疏密,部位決其存亡。

    如痘分布兮,且顆粒而其疏已定;如麻堆聚兮,更模糊而其密堪傷。

    挨頰繞口兮,庚戊陽明之位;顴間額上兮,壬丙太陽之鄉。

    頭為元首之尊,最怕矇頭;項乃關津之要,偏嫌鎖項。

    鼻準初出兮,淫毒犯於天根;耳輪先現兮,邪火侵乎玉堂。

    漸次出兮,吉兆;齊湧出兮,兇狀。

    痘將出而熱減兮,藥勿妄服;痘正出而熱劇兮,醫宜早防。

    解其火毒兮,恐郁遏而乾枯;養其氣血兮,欲流行而舒暢。

    遠寒熱之犯兮,損之益之,而必使和平;助春夏之令兮,達之發之而必使長旺。

    治其未亂兮,徹桑土於迨雨;知其必漸兮,戒堅冰於履霜。

    出欲盡而不留,發欲穩定而齊長。

    苗漸成窠兮,氣之所呴;血漸化水兮,血之所養。

    疏則毒少兮,頭面不腫而休怕;密則毒多兮,氣血不充而莫慌。

    時日既足兮自翹,翹而雜起;表裡無邪兮,勿汲汲以作湯。

    所謂良將用兵,善攻不如善守;又雲上農治田,勿助生於勿忘。

    咽喉急痛兮,勿違時而早治;頭面預腫兮,但引日以必亡。

    小便欲清兮,大便卻欲其堅實;淡味可食兮,厚味不可以啖嘗。

    茹淡者,胃氣不損;養厚者,火邪益亢。

    或見黑黯兮,點之速以胭脂;或遇乾枯兮,浴之貴以水楊。

    瘙癢忽生兮,取茵陳以熏燎;爬搔不寧兮,雖盧扁而彷徨。

    痘長滿水,毒化成漿。

    愛其稠濃兮,惡其清淡;取其滿足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