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關燈
小
中
大
去惡。
藕汁化瘀清火,羚羊清肺解肝,龜膠補陰益精,梨汁養胃和脾。
苦平藥調度表 洋參生津保肺,白芍平肝和脾,粉葛清胃解肌,花粉生津解毒。
丹皮清腫瀉火,連翹宜通經絡,栝蔞滌痰降火,膽草瀉肝退火。
梔仁引火下行,竹葉去熱消邪,木通引火下行,黃柏引火下行。
澤瀉引邪下洩,車前引邪下洩,桔梗開提氣血,知母清胃瀉火。
蓮心能瀉心火,鬱金除惡化瘀,豆根解毒開關,藍根破毒退火。
蒼耳破毒祛瘟,青黛化毒消瘟,大黃釜底抽薪。
甘溫藥調度表 黃耆補氣生血,於朮養胃益脾,野參大補元氣,玉竹潤肺益胃。
枸杞益肝補腎,當歸補肝生血,山茱補肝益腎,杜仲補肝養筋。
琥珀定魄安魂,鹿膠補益真精,阿膠養陰補血,龍骨鎮虛定志。
辛溫藥調度表 肉桂引火歸元,砂仁溫胃暖中,法夏開脾醒胃,附子溫暖命門。
白蔻溫暖三焦,陳皮寬中降氣,炮姜回陽暖臟,乳沒化瘀止痛。
血竭化瘀活血,薄荷逐惡除邪,公丁舒暢三焦,白椒壯火回陽。
表中四營調度合七十二將,以控扼咽喉,不患將才之寡,特患選將不精,誠能按部就班,不為龐言所惑,有是病服是藥,藥到病除,無往不利,徒以某方能治某病,不求調度之精,直如按圖練兵,至對壘交鋒,便改形換面,此不諳調度者,鮮有不敗也。
茲條陳方略於後,兵隊已極整齊,爰求調度於前,臨機不難,應變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爾。
喉科針灸穴法表 少商穴,大指內甲角,屬手太陰肺經。
商陽穴,次指內甲角,屬手陽明大腸。
中衝穴,三指內甲角,屬手厥陰心包。
關衝穴,四指內甲角,屬手少陽三焦。
少衝穴,五指內甲角,屬手少陰心經。
曲池穴,手腕彎縫中,屬手太陰肺經。
委中穴,膝底彎縫中,屬足少陰腎經。
百會穴,腦頂中心,前後髮際,兩耳尖折中處。
太谿穴,足內踝五分,跟骨上動脈陷中。
湧泉穴,兩足中心,貼回陽膏,見寒疫門。
經渠穴,合谷穴直上掌後橫紋陷中微窩處。
喉科禁忌等藥表 麻黃誤服音啞,細辛耗散腎氣,皂角耗散真氣,蒼朮辛烈傷氣。
桂枝不宜辛散,羌活辛烈傷氣,川芎辛烈傷氣,生薑辛散助火。
喉科誤表解藥表 春用蠶食過大桑葉孔多者三片,夏用荷花蒂連須者七個。
秋用荸薺苗梢黃者九支各寸許,冬用生青果核磨汁三枚。
各隨時取生汁大杯,先吃稀粥一碗,後吃藥解去誤表藥性,隨進醫喉良藥;一法用生綠豆研末,冷水調服半碗。
咽喉說諦問答 一、問咽喉二字孰為咽,孰為喉?曰:中間食管為咽,兩旁氣管為喉。
舊說前為咽,後為喉者,非也。
二、人言喉嚨何也?曰:喉管似龍,故稱喉嚨。
三、醫書或稱嗌,或稱咽,曷辨?曰:《靈樞》經雲:天氣歸鼻,地氣歸嗌,嗌者,口內總機關,統咽喉言也。
四、飲食下咽,何以與喉無窒礙?曰:食下咽,兩旁喉管有遮護,旋開旋闔,當食而言笑,則上氣衝激,令人噴飯,故聖人食不語。
五、人之聲音因何而發?曰:舌本有物如錢,名會厭,上面小舌名懸雍,針鋒相對,所以發聲。
六、氣息因何而出?曰:呼吸出自氣海,名丹田,咽通呼吸,則葉納遂,喉通呼吸則升降靈。
七、口中津液從何而生?曰:從天河下濟,精氣上騰腦頂,化為清津,由上齶二小孔滲下。
八、腦有七竅,與咽喉貫通,如何?曰:「咽喉直接腦頂,懸雍後空洞中有一物像觀音坐蓮,最高處為清虛之府,即百會穴。
真神在焉,神之出入由元關,道家稱為元牝之門,即佛祖定禪之地,俗醫不悟也。
九、喉病而咽亦病何也?曰:食管氣管雖分三條,而筋脈聯貫,其受病則一,不過有中左右之別。
以上論咽喉部之機關。
十、醫聖仲景著《傷寒》、《金匱》未著喉科,喉證不明於世。
近時喉病極多,主何宗旨?曰:仲聖甘桔湯、生甘草湯用治喉痹。
痹者,閉也,治主開提瀉火,並不在汗、吐、下三法之列。
從此可悟《忌表抉微》之旨,至喉門兼證雜證總不離六經定法。
十一、喉證寒熱虛實,主治通乎三才,願聞其旨。
曰:相天時,度地氣,審人事。
大緻夏秋多熱,春冬多寒,平陽多熱,深山多寒,體強者多熱,體弱者多寒,酒客多熱,色徒多寒,少壯多熱,年老多寒。
如是等類,不過借作佐證,宜臨證
藕汁化瘀清火,羚羊清肺解肝,龜膠補陰益精,梨汁養胃和脾。
苦平藥調度表 洋參生津保肺,白芍平肝和脾,粉葛清胃解肌,花粉生津解毒。
丹皮清腫瀉火,連翹宜通經絡,栝蔞滌痰降火,膽草瀉肝退火。
梔仁引火下行,竹葉去熱消邪,木通引火下行,黃柏引火下行。
澤瀉引邪下洩,車前引邪下洩,桔梗開提氣血,知母清胃瀉火。
蓮心能瀉心火,鬱金除惡化瘀,豆根解毒開關,藍根破毒退火。
蒼耳破毒祛瘟,青黛化毒消瘟,大黃釜底抽薪。
甘溫藥調度表 黃耆補氣生血,於朮養胃益脾,野參大補元氣,玉竹潤肺益胃。
枸杞益肝補腎,當歸補肝生血,山茱補肝益腎,杜仲補肝養筋。
琥珀定魄安魂,鹿膠補益真精,阿膠養陰補血,龍骨鎮虛定志。
辛溫藥調度表 肉桂引火歸元,砂仁溫胃暖中,法夏開脾醒胃,附子溫暖命門。
白蔻溫暖三焦,陳皮寬中降氣,炮姜回陽暖臟,乳沒化瘀止痛。
血竭化瘀活血,薄荷逐惡除邪,公丁舒暢三焦,白椒壯火回陽。
表中四營調度合七十二將,以控扼咽喉,不患將才之寡,特患選將不精,誠能按部就班,不為龐言所惑,有是病服是藥,藥到病除,無往不利,徒以某方能治某病,不求調度之精,直如按圖練兵,至對壘交鋒,便改形換面,此不諳調度者,鮮有不敗也。
茲條陳方略於後,兵隊已極整齊,爰求調度於前,臨機不難,應變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爾。
喉科針灸穴法表 少商穴,大指內甲角,屬手太陰肺經。
商陽穴,次指內甲角,屬手陽明大腸。
中衝穴,三指內甲角,屬手厥陰心包。
關衝穴,四指內甲角,屬手少陽三焦。
少衝穴,五指內甲角,屬手少陰心經。
曲池穴,手腕彎縫中,屬手太陰肺經。
委中穴,膝底彎縫中,屬足少陰腎經。
百會穴,腦頂中心,前後髮際,兩耳尖折中處。
太谿穴,足內踝五分,跟骨上動脈陷中。
湧泉穴,兩足中心,貼回陽膏,見寒疫門。
經渠穴,合谷穴直上掌後橫紋陷中微窩處。
喉科禁忌等藥表 麻黃誤服音啞,細辛耗散腎氣,皂角耗散真氣,蒼朮辛烈傷氣。
桂枝不宜辛散,羌活辛烈傷氣,川芎辛烈傷氣,生薑辛散助火。
喉科誤表解藥表 春用蠶食過大桑葉孔多者三片,夏用荷花蒂連須者七個。
秋用荸薺苗梢黃者九支各寸許,冬用生青果核磨汁三枚。
各隨時取生汁大杯,先吃稀粥一碗,後吃藥解去誤表藥性,隨進醫喉良藥;一法用生綠豆研末,冷水調服半碗。
咽喉說諦問答 一、問咽喉二字孰為咽,孰為喉?曰:中間食管為咽,兩旁氣管為喉。
舊說前為咽,後為喉者,非也。
二、人言喉嚨何也?曰:喉管似龍,故稱喉嚨。
三、醫書或稱嗌,或稱咽,曷辨?曰:《靈樞》經雲:天氣歸鼻,地氣歸嗌,嗌者,口內總機關,統咽喉言也。
四、飲食下咽,何以與喉無窒礙?曰:食下咽,兩旁喉管有遮護,旋開旋闔,當食而言笑,則上氣衝激,令人噴飯,故聖人食不語。
五、人之聲音因何而發?曰:舌本有物如錢,名會厭,上面小舌名懸雍,針鋒相對,所以發聲。
六、氣息因何而出?曰:呼吸出自氣海,名丹田,咽通呼吸,則葉納遂,喉通呼吸則升降靈。
七、口中津液從何而生?曰:從天河下濟,精氣上騰腦頂,化為清津,由上齶二小孔滲下。
八、腦有七竅,與咽喉貫通,如何?曰:「咽喉直接腦頂,懸雍後空洞中有一物像觀音坐蓮,最高處為清虛之府,即百會穴。
真神在焉,神之出入由元關,道家稱為元牝之門,即佛祖定禪之地,俗醫不悟也。
九、喉病而咽亦病何也?曰:食管氣管雖分三條,而筋脈聯貫,其受病則一,不過有中左右之別。
以上論咽喉部之機關。
十、醫聖仲景著《傷寒》、《金匱》未著喉科,喉證不明於世。
近時喉病極多,主何宗旨?曰:仲聖甘桔湯、生甘草湯用治喉痹。
痹者,閉也,治主開提瀉火,並不在汗、吐、下三法之列。
從此可悟《忌表抉微》之旨,至喉門兼證雜證總不離六經定法。
十一、喉證寒熱虛實,主治通乎三才,願聞其旨。
曰:相天時,度地氣,審人事。
大緻夏秋多熱,春冬多寒,平陽多熱,深山多寒,體強者多熱,體弱者多寒,酒客多熱,色徒多寒,少壯多熱,年老多寒。
如是等類,不過借作佐證,宜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