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關燈
小
中
大
(案1)大便數行,宿垢溏糞俱見,未始不美。
詎知竟有赤膩之物,殷紫之塊,想是營血為熱迫而出。
至於甫醒即睡,睡中囈語,舌根之灰黃,較昨日又多,固是濁邪之外越,然濁為熱蒸即是痰火,機竅如不被矇蔽,應號轉即睡,不緻言語如夢也。
總而論之,當在險嶺矣。
再擬一方,若得諸款畢謝,庶可把握。
備商。
陳阿膠(錢半,黃柏末同炒) 石決明(六錢) 茯苓神(各三錢) 鮮石斛(四錢) 益元散(四錢) 竹黃(二錢) 炙龜闆(三錢) 杭白芍(錢半) 花檳榔(五錢) 北沙參(三錢) 竹茹(十張一錢五) 另:上西黃(二釐) 陳膽星(二分) 金箔(一張) 川貝(二分) 同研末,先服。
(案2)拱頭日久,近加身熱便洩,兩目赤翳,是膿出過多,肝木失養之故。
大豆卷 歸身 池菊 決明子 杭白芍 碧玉散 生地 桑葉 女貞子 桑白皮 (案3)脘腹脹痛,大便溏洩,濕濁內阻,肝脾胃三經失和也。
老蘇梗 川樸 防風樸 烏藥 煨木香 桑葉 香附 淡吳萸 枳實 連皮檳 蔻仁 另:上沉香(二分) 生黑醜(三分) 上皮桂(二分) 巴豆殼(二分) 研末服。
(案4)吐血大勢雖定,而脈來數大不靖,舌苔淡黃,乃五志之火內熾,肺經為其蒸灼也。
羚羊角 丹皮 石膏 紫菀 絲瓜絡 碧玉散 知母 煅牡蠣 黑山梔 阿膠 白芍 摩三七(二分) 摩犀尖(三分,沖) (案5)大瘧五旬有餘,脘脹痞痛而嘔,汗少不便,脈數,舌黃。
邪積阻痹氣機,防其昏閉之變。
柴胡 桑葉 藿梗 廣生軍 枳實 連皮檳 鬱金 川樸 橘紅 草果仁 蘇葉 闢瘟丹(三分) (案6)瘧久結癖,得汗不暢,當從榮衛間疏達。
柴胡 防風 枳實 草果皮 桑葉 冬瓜皮 葛根 豆豉 桃仁 連皮檳 竹茹 (案7)寒熱月餘,汗少,面浮,邪戀傳脾,再延防變。
麻黃 光杏 老桂木 桃仁 冬瓜皮 防風 枳實 前胡 桑葉 草果皮 豆豉 連皮檳 葛根 竹茹 (案8)初瘧半月,汗出不暢,近加面浮腹脹,防其成臌。
老桂皮 柴胡 草果皮 枳實 紫蘇 方通草 冬瓜皮 川樸 連皮檳 橘皮 桑葉 (案9)腹脹復發,又經半月,大腹滿痛,水濕積滯均有之,當從二便圖治。
商陸 官桂 澤瀉 連皮檳 五加皮 備急丸(一分半) 木通 苓皮 枳實 冬瓜皮 淡姜皮 (案10)脈形左手細小,右手帶數,舌苔黃膩,無夢而遺者。
氣虛不攝,濕熱渾竅,腎關不固也。
南沙參 金櫻子 川萆薢 茯苓神 炒蓮鬚 封髓丹(二錢) 淮山藥 大有耆 白尖芡 白蒺藜 金鎖固精丸(二錢) (案11)頭痛偏左,爾後為甚,風邪不言可知,然好酒必有痰熱入絡。
制殭蠶 池菊 絲瓜絡 桑葉 橘紅絡 枳實 丹皮 法半夏 蔓荊子 鉤鉤 荷葉邊 (案12)脾運不及,則有形凝聚,仲祖於太陽一篇本有腹滿之訓,閱前方以宣通為治,頗有益,仍從此意立法。
粗桂枝 連皮檳 連皮苓 小茴香 葫蘆巴 臺烏藥 青木香 川楝子 制香附 焦枳殼 上沉香 餘糧石(二錢) 連殼砂仁 沉香化氣丸(錢半) (案13)淋濁痛勢極甚,右尺滑數不靖,濕熱蘊伏下焦,腎陰虛而相火熾,治從兩顧之法。
地骨皮 生山梔 萹蓄草 赤豬苓 萆薢 草梢 石蓮子 海金砂 牛膝梢 白茅根 滑石 荸薺二妙丸(一錢半) 當歸龍薈丸二錢) (案14)瘧因強截,身熱不退,再加外風,咳嗽苔黃,太陽、少陽合病也。
麻黃 橘紅 法半夏 光杏 枳殼 豆豉 象貝 前胡 鬱金 薄荷 射幹 (案15)寒熱至而經停,其病外輕可知,且用當歸桂枝同小柴胡出入,必得熱退方免損怯。
當歸尾 秦艽 赤芍 柴胡 法半夏 白薇 延胡 五靈脂 桂枝 荊芥 桑葉 無參回生丹(半粒,化服—— (案16)病後熱又一旬,兩脈數大,邪受於表,積蒸於裡,驚閉最易。
豆豉 光杏 萊菔子 紫蘇 葛根 川樸 桑葉 前胡 鬱金 枳實 佛手 (案17)諸象皆減,惟膚溲俱黃,蓋黃為土色。
明是土虛則色泛於外,仍宜運脾化濕。
蒼朮 茵陳 滑石 革蘚 秦艽 赤豬苓 川楝子(淡吳萸四分同炒) 前胡 桑枝 通草 芸曲 功勞葉 (案18)咳嗽,汗少,身熱夜甚,治宜清洩太陰。
麻黃 黑山梔 生石膏 光杏 連翹 橘紅 桔梗 前胡 牛蒡子 淡芩 薄荷 竹茹 (案19)恙後濁蘊化熱,胃逆不降,以緻頻頻嘔惡,舌苔黃厚,入夜胸脘煩灼,二便不利。
諸恙彙集也。
法半夏 雅連 茯苓 生石膏 代赭石 藿梗 橘皮 枳實 竹茹 鬱金 檳榔丸(錢半) 備急丸(一分五釐) (案20)去冬類中,今又復發。
幸而左邊一手仍可舉動,身中之氣血尚可周流貫注,安養調治,庶可恢復。
細生地 潼沙苑 當歸 川斷 杞子 橘紅 陳阿膠 菟絲餅 杜仲 白芍 狗脊 桑枝 (案21)大熱稍挫,邪蘊不達,以緻咳仍朝甚,痰沫不濃,苔黃邊絳,音啞不揚也。
金沸草 羚羊角 象貝 桔梗 蟬衣 淡芩 滑石 生石膏 粉前胡 桑葉 玄參 另:金礞石 風化硝 天竹黃 川貝母 四味同研細末,先服。
(案22)一熱即驚,危重可知,欠乳之體,焉能相競。
備商。
蟬衣 枳實 桑葉 鉤鉤 蘇葉 薄荷 前胡 豆豉 上川樸 靈寶如意丹(十粒) (案23)瘧久,寒不慄,熱不退,陽明之症,由少陽所歸。
不忌口腹,緻色黃面浮,遠則恐損,近則防臌。
香青蒿 黑山梔 紫蘇 連皮草果 滑石 連皮花檳 冬桑葉 豆豉 川樸 連皮赤苓酒芩 (案24)產後寒熱,咳嗽,必因外邪乘虛而入,蓐勞可懼。
豆豉 象貝 蘇子梗 秦艽 前胡 鬱金 當歸 川樸 茺蔚子 光杏仁 生薑 紅棗 (案25)先熱後寒,舌黃,腹痛,經邪腑積交阻為患,慢驚最易。
羌獨活 砂仁 柴前胡 撫芎 薄荷頭 南楂炭 焦神麯 赤苓 白桔梗 枳實 摩木香 摩花檳(沖) (案26)素有脫肛腸紅,去冬又增痛淋,而今痛勢雖定,淋勢時輕時重,當從氣虛濕陷例治。
西洋參 碧玉散 升麻 茯苓 煅牡蠣 蓮鬚 大有耆 防風 焦白朮 龍齒 柴胡 威喜丸(三錢) (案27)徒然發驚之後發熱,此非外邪所因,乃風陽上旋,恐成癇症。
炙龜闆 石決明 天麻 制蠶 楂炭 橘紅 白石英 杭白芍 龍齒 半夏 蠍尾 鉤鉤 (案28)初瘧兩旬,遍體浮腫,耳後紅腫,防發外瘍。
金沸草 苦葶藶 淡芩 生山梔 花檳 闆藍根 草果皮 大貝母 楂炭 連翹 薄荷 冬瓜皮 (案29)《經》雲:心與小腸相為表裡,多於跋涉則陽動,事多拂意則火盛,緻為小溲短赤,則兩目色紅。
古人導赤散與症相符,出入投之。
木通 黑山梔 豆卷 大腹皮 桑白皮 赤茯苓 秦艽 滑石 桑枝 淡竹茹 海金砂 (案30)淋濁似有若無,肛門近又作痛,脈來滑數,舌質光紅。
濕火下注,攻走不定也。
玄參 寒水石 連翹 知母 淡芩 生石膏 生山梔 碧玉散 竹葉 茅根 丹皮 漢防己 (案31)麻桂開洩,辛苦降逆,飲勢盤踞不解,咳嗽尚不能止。
王氏雲:甚於清晨者,宜參鹹寒。
海蛤殼 連皮檳 枇杷葉 光杏 法半夏 蜜炙橘紅 生苡仁 杜蘇子 半貝丸(錢半) 浮石 鬱金 鮮杜竹茹 (案32)月信前後,腹脹且痛,衝脈有寒,肝脾之氣違和也。
全當歸(小茴香五分同炒) 川芎 砂仁 香附五靈脂 寧坤丸(一粒) 赤白芍 延胡 烏藥 桂木 月季花 (案33)因傷緻咳,邇日漸漸形衰力乏,宿傷仍在,其血易見。
古詔五勞七傷,此症類是。
旋覆花 北細辛 橘紅絡 茜草 蘇子梗 款冬花 光杏仁 炙紫菀 左秦艽 前胡 陳猩絳 川鬱金(摩) (案34)寒熱雖退,而又痛洩,良由榮衛和而肝脾之氣不和也。
停經日久,亦須兼顧。
秦艽 沉香曲 茺蔚子 赤芍 全當歸 檀香 穀芽 砂仁 摩木香 延胡索 丹皮 玫瑰花 青蒿 (案35)瘧後連熱,又加咳逆,伏邪為主,新風為輔。
喘驚兩字隻恐不免。
射幹 薄荷 前胡 枳殼 橘紅 豆豉 白金丸(三分,研服) 牛蒡 光杏 象貝 靈寶如意丹(七粒) (案36)濕濁阻氣,寒熱,脘痞嘔惡,舌黃,得汗不解,是似瘧也。
蘇梗 川樸 廣藿香 江枳實 香附 草果皮 半夏 橘紅 制茅朮 連皮檳 桑皮 溫化丸(三錢) (案37)榮衛失和,濕濁內戀,是以脘痞舌黃,微寒發熱也。
制茅朮 連皮檳 陳皮 豆豉 枳實 杜竹茹 川雅連 上川樸 淡芩 黑山梔 桑葉 摩烏藥(四分) (案38)肝風夾痰,頭暈舌黃,時覺烘灼,脈來弦滑。
宜從肝胃並治。
制烏藥 歸身 白芍 潼白蒺藜 茯苓神 桑枝 陳阿膠 天麻 牛膝 白石英 石決明 (案39)癉瘧幾及四候,積滯已清。
今又暢汗,而熱仍不退,舌色幹黴,時而噦惡。
乃濁邪交蒸化熱,陰液被劫,恐有昏陷之變。
元參(二錢) 連翹(三錢) 雅連(二分) 生石膏(五錢,打) 益元散(四錢,包) 生地(三錢) 蟬衣(錢半) 淡芩(錢半) 知母(錢半) 竹茹(一錢,炒) 川石斛(三錢) 摩犀尖(沖,三分) 茅根肉(去心,一兩) (案40)幼嬰產未盈月,身熱已經八日,熱至似有寒意而不甚,得汗不暢,時而噦惡,大腹按之微膨,陰囊腫如晶球,脈滑數而帶弦,舌薄白而膩。
此由產母感暑,內胎應之,蘊於少陽之間,染成似瘧時症。
暑必夾濕,濕為水類,侵入囊中,幸而餘處未腫,不緻蔓延於上耳,免節外生枝。
小兒體屬純陽,熱甚之際,恐其暴風鴟張,即有牽引經絡,為瘛瘲之變。
擬方商進。
黑山梔 粉葛根 草果仁 連翹 楂炭 豆豉 通草 枳實 連皮檳 川雅連 淡芩 竹茹 鮮荷葉 (案41)症經十有二日,伏邪夾濕,蒸遏氣分。
初則起伏,繼而熱盛,時見糊語,通宵不寐,曾得汗而不解,大便日洩數次,舌淡黃厚,脈至不揚,未病之前已覺不寧。
良由心神不定,況又暑喜入心,所幸中焦尚健,未盡入內,恐其延久而變昏陷,則去生遠矣,明見正之。
豆豉 滑石塊 上川樸 通草 黑山梔 赤苓神 燈芯 桑葉 淡黃芩 紫豆蔻(勿打入煎) 佛手 鬱金 薄荷梗 (案42)風溫襲肺,釀濁成痰,以緻咳嗽痰白,脘痞氣逆,脈數微熱也。
麻黃 光杏仁 荊芥 前胡 薄荷 萊菔子 橘絡 川樸 牛蒡子 象貝 枳實 桑皮 摩鬱金(四分) (案43)由瘧而變連熱,膚色萎黃,力乏,舌色濁膩,脈象濡數。
瘧本傳脾,勞碌亦傳脾,最恐淹纏入損。
青蒿 橘皮絡 紫蘇 豆卷 桑葉枝 連皮檳 淡芩 上川樸 秦艽 萆薢 功勞葉 連皮苓 (案44)浮腫往來不一,繼由風寒濕滯困之,足太陰乏力運化而然也,最怕腹脹之變。
上川樸 香櫞皮 通草 赤豬苓 焦麥芽 舟車丸 澤瀉 連皮檳 枳殼 冬瓜皮 嫩防己 溫化丸 (案45)《內經》臟象,肝生於左。
耳脹而癢,腹脹而撐,皆盛於左者,肝家風火之象也。
丹皮 夏枯草 砂仁殼 香附 白芍(吳萸四分同炒) 鉤鉤 生石決明 木香 合歡皮 陳香櫞 池菊 制蠶 摩開心果(五分) 摩上沉香(三分) (案46)不咳而嗽,胃痰故也。
痰中見紅,肝火熾也。
左脈弦數,右手濡滑,刻下血雖止,嗽未平,終屬不宜,如此脈象,恐其久延為損。
桑葉 光杏 橘紅 黑山梔 竹二青 枇杷葉 法半夏 丹皮 茯苓 姜皮 絲瓜絡 海蛤殼(青黛挫打) (案47)邪熱由於陽明,兼涉厥陰,則不哭無淚,牙疳在於穿腮,當可多延一二,若發驚厥,即在交睫之間,瘍科先生立方,可謂面面俱到,再當擴充可也。
摩犀尖 豆豉 生梔(鮮地同打) 粉丹皮 竹葉 蘆根 大川貝 鉤鉤 竹黃 片鬱金 上西黃(一釐) 玉樞丹(二分) 研末服。
(案48)瘧後灑淅寒熱,舌苔半白,乃餘濁未盡,因勞而發也。
丹參 草果 前胡 獨活 枳實 鬱金 秦艽 蘇葉 淡芩 川斷 桑葉 橘紅 (案49)脘部結癖,今移於右,滿腹膨脹,二便不利,是脾肝鬱結,營衛失和,反復無定也。
草果仁 延胡 木通 香附 山三稜 商陸 連皮檳 老桂木 乾薑 沒藥 枳實 舟車丸(錢半) 備急丸(一分五釐) (案50)先咳後熱,今又嘔血,脈象左手數大,舌色光紅,有汗。
風熱外入,宿傷在絡,恐沖。
淡豆豉 前胡 杏仁 絲瓜絡 丹皮 荊芥 冬桑葉 紫菀 鬱金 牛蒡子 上三七(三分) 黑山梔(三分) 研末服。
(案51)便洩腹痛,後有紅色,氣損絡虛,營陰虧損也。
歸頭炭 煨木香 赤白芍 五穀蟲 於木炭 荊芥 槐花炭 紅神麯 荷葉蒂 春砂仁 炒青皮 (案52)子和雲:七疝大抵屬寒,而厥陰之病為多。
腎子日大,不痛不熱,名曰?疝,最屬難愈之症。
小茴香 青皮 青木香 大當歸 吳萸 玄胡索 老桂木 山楂 川楝子 橘紅絡 桃仁 上沉片 (案53)寒熱月餘,汗少,邪戀傷脾,再延防變。
麻黃 前胡 桑葉 桂木 花檳 草果仁 防風 光杏 姜皮 枳實 川樸 冬瓜皮 (案54)初瘧半月,汗不通體,近加面浮,腹脹,防其成臌。
老桂木 連皮檳 柴胡 苓皮 紫蘇 枳實 冬瓜皮 草果仁 川樸
詎知竟有赤膩之物,殷紫之塊,想是營血為熱迫而出。
至於甫醒即睡,睡中囈語,舌根之灰黃,較昨日又多,固是濁邪之外越,然濁為熱蒸即是痰火,機竅如不被矇蔽,應號轉即睡,不緻言語如夢也。
總而論之,當在險嶺矣。
再擬一方,若得諸款畢謝,庶可把握。
備商。
陳阿膠(錢半,黃柏末同炒) 石決明(六錢) 茯苓神(各三錢) 鮮石斛(四錢) 益元散(四錢) 竹黃(二錢) 炙龜闆(三錢) 杭白芍(錢半) 花檳榔(五錢) 北沙參(三錢) 竹茹(十張一錢五) 另:上西黃(二釐) 陳膽星(二分) 金箔(一張) 川貝(二分) 同研末,先服。
(案2)拱頭日久,近加身熱便洩,兩目赤翳,是膿出過多,肝木失養之故。
大豆卷 歸身 池菊 決明子 杭白芍 碧玉散 生地 桑葉 女貞子 桑白皮 (案3)脘腹脹痛,大便溏洩,濕濁內阻,肝脾胃三經失和也。
老蘇梗 川樸 防風樸 烏藥 煨木香 桑葉 香附 淡吳萸 枳實 連皮檳 蔻仁 另:上沉香(二分) 生黑醜(三分) 上皮桂(二分) 巴豆殼(二分) 研末服。
(案4)吐血大勢雖定,而脈來數大不靖,舌苔淡黃,乃五志之火內熾,肺經為其蒸灼也。
羚羊角 丹皮 石膏 紫菀 絲瓜絡 碧玉散 知母 煅牡蠣 黑山梔 阿膠 白芍 摩三七(二分) 摩犀尖(三分,沖) (案5)大瘧五旬有餘,脘脹痞痛而嘔,汗少不便,脈數,舌黃。
邪積阻痹氣機,防其昏閉之變。
柴胡 桑葉 藿梗 廣生軍 枳實 連皮檳 鬱金 川樸 橘紅 草果仁 蘇葉 闢瘟丹(三分) (案6)瘧久結癖,得汗不暢,當從榮衛間疏達。
柴胡 防風 枳實 草果皮 桑葉 冬瓜皮 葛根 豆豉 桃仁 連皮檳 竹茹 (案7)寒熱月餘,汗少,面浮,邪戀傳脾,再延防變。
麻黃 光杏 老桂木 桃仁 冬瓜皮 防風 枳實 前胡 桑葉 草果皮 豆豉 連皮檳 葛根 竹茹 (案8)初瘧半月,汗出不暢,近加面浮腹脹,防其成臌。
老桂皮 柴胡 草果皮 枳實 紫蘇 方通草 冬瓜皮 川樸 連皮檳 橘皮 桑葉 (案9)腹脹復發,又經半月,大腹滿痛,水濕積滯均有之,當從二便圖治。
商陸 官桂 澤瀉 連皮檳 五加皮 備急丸(一分半) 木通 苓皮 枳實 冬瓜皮 淡姜皮 (案10)脈形左手細小,右手帶數,舌苔黃膩,無夢而遺者。
氣虛不攝,濕熱渾竅,腎關不固也。
南沙參 金櫻子 川萆薢 茯苓神 炒蓮鬚 封髓丹(二錢) 淮山藥 大有耆 白尖芡 白蒺藜 金鎖固精丸(二錢) (案11)頭痛偏左,爾後為甚,風邪不言可知,然好酒必有痰熱入絡。
制殭蠶 池菊 絲瓜絡 桑葉 橘紅絡 枳實 丹皮 法半夏 蔓荊子 鉤鉤 荷葉邊 (案12)脾運不及,則有形凝聚,仲祖於太陽一篇本有腹滿之訓,閱前方以宣通為治,頗有益,仍從此意立法。
粗桂枝 連皮檳 連皮苓 小茴香 葫蘆巴 臺烏藥 青木香 川楝子 制香附 焦枳殼 上沉香 餘糧石(二錢) 連殼砂仁 沉香化氣丸(錢半) (案13)淋濁痛勢極甚,右尺滑數不靖,濕熱蘊伏下焦,腎陰虛而相火熾,治從兩顧之法。
地骨皮 生山梔 萹蓄草 赤豬苓 萆薢 草梢 石蓮子 海金砂 牛膝梢 白茅根 滑石 荸薺二妙丸(一錢半) 當歸龍薈丸二錢) (案14)瘧因強截,身熱不退,再加外風,咳嗽苔黃,太陽、少陽合病也。
麻黃 橘紅 法半夏 光杏 枳殼 豆豉 象貝 前胡 鬱金 薄荷 射幹 (案15)寒熱至而經停,其病外輕可知,且用當歸桂枝同小柴胡出入,必得熱退方免損怯。
當歸尾 秦艽 赤芍 柴胡 法半夏 白薇 延胡 五靈脂 桂枝 荊芥 桑葉 無參回生丹(半粒,化服—— (案16)病後熱又一旬,兩脈數大,邪受於表,積蒸於裡,驚閉最易。
豆豉 光杏 萊菔子 紫蘇 葛根 川樸 桑葉 前胡 鬱金 枳實 佛手 (案17)諸象皆減,惟膚溲俱黃,蓋黃為土色。
明是土虛則色泛於外,仍宜運脾化濕。
蒼朮 茵陳 滑石 革蘚 秦艽 赤豬苓 川楝子(淡吳萸四分同炒) 前胡 桑枝 通草 芸曲 功勞葉 (案18)咳嗽,汗少,身熱夜甚,治宜清洩太陰。
麻黃 黑山梔 生石膏 光杏 連翹 橘紅 桔梗 前胡 牛蒡子 淡芩 薄荷 竹茹 (案19)恙後濁蘊化熱,胃逆不降,以緻頻頻嘔惡,舌苔黃厚,入夜胸脘煩灼,二便不利。
諸恙彙集也。
法半夏 雅連 茯苓 生石膏 代赭石 藿梗 橘皮 枳實 竹茹 鬱金 檳榔丸(錢半) 備急丸(一分五釐) (案20)去冬類中,今又復發。
幸而左邊一手仍可舉動,身中之氣血尚可周流貫注,安養調治,庶可恢復。
細生地 潼沙苑 當歸 川斷 杞子 橘紅 陳阿膠 菟絲餅 杜仲 白芍 狗脊 桑枝 (案21)大熱稍挫,邪蘊不達,以緻咳仍朝甚,痰沫不濃,苔黃邊絳,音啞不揚也。
金沸草 羚羊角 象貝 桔梗 蟬衣 淡芩 滑石 生石膏 粉前胡 桑葉 玄參 另:金礞石 風化硝 天竹黃 川貝母 四味同研細末,先服。
(案22)一熱即驚,危重可知,欠乳之體,焉能相競。
備商。
蟬衣 枳實 桑葉 鉤鉤 蘇葉 薄荷 前胡 豆豉 上川樸 靈寶如意丹(十粒) (案23)瘧久,寒不慄,熱不退,陽明之症,由少陽所歸。
不忌口腹,緻色黃面浮,遠則恐損,近則防臌。
香青蒿 黑山梔 紫蘇 連皮草果 滑石 連皮花檳 冬桑葉 豆豉 川樸 連皮赤苓酒芩 (案24)產後寒熱,咳嗽,必因外邪乘虛而入,蓐勞可懼。
豆豉 象貝 蘇子梗 秦艽 前胡 鬱金 當歸 川樸 茺蔚子 光杏仁 生薑 紅棗 (案25)先熱後寒,舌黃,腹痛,經邪腑積交阻為患,慢驚最易。
羌獨活 砂仁 柴前胡 撫芎 薄荷頭 南楂炭 焦神麯 赤苓 白桔梗 枳實 摩木香 摩花檳(沖) (案26)素有脫肛腸紅,去冬又增痛淋,而今痛勢雖定,淋勢時輕時重,當從氣虛濕陷例治。
西洋參 碧玉散 升麻 茯苓 煅牡蠣 蓮鬚 大有耆 防風 焦白朮 龍齒 柴胡 威喜丸(三錢) (案27)徒然發驚之後發熱,此非外邪所因,乃風陽上旋,恐成癇症。
炙龜闆 石決明 天麻 制蠶 楂炭 橘紅 白石英 杭白芍 龍齒 半夏 蠍尾 鉤鉤 (案28)初瘧兩旬,遍體浮腫,耳後紅腫,防發外瘍。
金沸草 苦葶藶 淡芩 生山梔 花檳 闆藍根 草果皮 大貝母 楂炭 連翹 薄荷 冬瓜皮 (案29)《經》雲:心與小腸相為表裡,多於跋涉則陽動,事多拂意則火盛,緻為小溲短赤,則兩目色紅。
古人導赤散與症相符,出入投之。
木通 黑山梔 豆卷 大腹皮 桑白皮 赤茯苓 秦艽 滑石 桑枝 淡竹茹 海金砂 (案30)淋濁似有若無,肛門近又作痛,脈來滑數,舌質光紅。
濕火下注,攻走不定也。
玄參 寒水石 連翹 知母 淡芩 生石膏 生山梔 碧玉散 竹葉 茅根 丹皮 漢防己 (案31)麻桂開洩,辛苦降逆,飲勢盤踞不解,咳嗽尚不能止。
王氏雲:甚於清晨者,宜參鹹寒。
海蛤殼 連皮檳 枇杷葉 光杏 法半夏 蜜炙橘紅 生苡仁 杜蘇子 半貝丸(錢半) 浮石 鬱金 鮮杜竹茹 (案32)月信前後,腹脹且痛,衝脈有寒,肝脾之氣違和也。
全當歸(小茴香五分同炒) 川芎 砂仁 香附五靈脂 寧坤丸(一粒) 赤白芍 延胡 烏藥 桂木 月季花 (案33)因傷緻咳,邇日漸漸形衰力乏,宿傷仍在,其血易見。
古詔五勞七傷,此症類是。
旋覆花 北細辛 橘紅絡 茜草 蘇子梗 款冬花 光杏仁 炙紫菀 左秦艽 前胡 陳猩絳 川鬱金(摩) (案34)寒熱雖退,而又痛洩,良由榮衛和而肝脾之氣不和也。
停經日久,亦須兼顧。
秦艽 沉香曲 茺蔚子 赤芍 全當歸 檀香 穀芽 砂仁 摩木香 延胡索 丹皮 玫瑰花 青蒿 (案35)瘧後連熱,又加咳逆,伏邪為主,新風為輔。
喘驚兩字隻恐不免。
射幹 薄荷 前胡 枳殼 橘紅 豆豉 白金丸(三分,研服) 牛蒡 光杏 象貝 靈寶如意丹(七粒) (案36)濕濁阻氣,寒熱,脘痞嘔惡,舌黃,得汗不解,是似瘧也。
蘇梗 川樸 廣藿香 江枳實 香附 草果皮 半夏 橘紅 制茅朮 連皮檳 桑皮 溫化丸(三錢) (案37)榮衛失和,濕濁內戀,是以脘痞舌黃,微寒發熱也。
制茅朮 連皮檳 陳皮 豆豉 枳實 杜竹茹 川雅連 上川樸 淡芩 黑山梔 桑葉 摩烏藥(四分) (案38)肝風夾痰,頭暈舌黃,時覺烘灼,脈來弦滑。
宜從肝胃並治。
制烏藥 歸身 白芍 潼白蒺藜 茯苓神 桑枝 陳阿膠 天麻 牛膝 白石英 石決明 (案39)癉瘧幾及四候,積滯已清。
今又暢汗,而熱仍不退,舌色幹黴,時而噦惡。
乃濁邪交蒸化熱,陰液被劫,恐有昏陷之變。
元參(二錢) 連翹(三錢) 雅連(二分) 生石膏(五錢,打) 益元散(四錢,包) 生地(三錢) 蟬衣(錢半) 淡芩(錢半) 知母(錢半) 竹茹(一錢,炒) 川石斛(三錢) 摩犀尖(沖,三分) 茅根肉(去心,一兩) (案40)幼嬰產未盈月,身熱已經八日,熱至似有寒意而不甚,得汗不暢,時而噦惡,大腹按之微膨,陰囊腫如晶球,脈滑數而帶弦,舌薄白而膩。
此由產母感暑,內胎應之,蘊於少陽之間,染成似瘧時症。
暑必夾濕,濕為水類,侵入囊中,幸而餘處未腫,不緻蔓延於上耳,免節外生枝。
小兒體屬純陽,熱甚之際,恐其暴風鴟張,即有牽引經絡,為瘛瘲之變。
擬方商進。
黑山梔 粉葛根 草果仁 連翹 楂炭 豆豉 通草 枳實 連皮檳 川雅連 淡芩 竹茹 鮮荷葉 (案41)症經十有二日,伏邪夾濕,蒸遏氣分。
初則起伏,繼而熱盛,時見糊語,通宵不寐,曾得汗而不解,大便日洩數次,舌淡黃厚,脈至不揚,未病之前已覺不寧。
良由心神不定,況又暑喜入心,所幸中焦尚健,未盡入內,恐其延久而變昏陷,則去生遠矣,明見正之。
豆豉 滑石塊 上川樸 通草 黑山梔 赤苓神 燈芯 桑葉 淡黃芩 紫豆蔻(勿打入煎) 佛手 鬱金 薄荷梗 (案42)風溫襲肺,釀濁成痰,以緻咳嗽痰白,脘痞氣逆,脈數微熱也。
麻黃 光杏仁 荊芥 前胡 薄荷 萊菔子 橘絡 川樸 牛蒡子 象貝 枳實 桑皮 摩鬱金(四分) (案43)由瘧而變連熱,膚色萎黃,力乏,舌色濁膩,脈象濡數。
瘧本傳脾,勞碌亦傳脾,最恐淹纏入損。
青蒿 橘皮絡 紫蘇 豆卷 桑葉枝 連皮檳 淡芩 上川樸 秦艽 萆薢 功勞葉 連皮苓 (案44)浮腫往來不一,繼由風寒濕滯困之,足太陰乏力運化而然也,最怕腹脹之變。
上川樸 香櫞皮 通草 赤豬苓 焦麥芽 舟車丸 澤瀉 連皮檳 枳殼 冬瓜皮 嫩防己 溫化丸 (案45)《內經》臟象,肝生於左。
耳脹而癢,腹脹而撐,皆盛於左者,肝家風火之象也。
丹皮 夏枯草 砂仁殼 香附 白芍(吳萸四分同炒) 鉤鉤 生石決明 木香 合歡皮 陳香櫞 池菊 制蠶 摩開心果(五分) 摩上沉香(三分) (案46)不咳而嗽,胃痰故也。
痰中見紅,肝火熾也。
左脈弦數,右手濡滑,刻下血雖止,嗽未平,終屬不宜,如此脈象,恐其久延為損。
桑葉 光杏 橘紅 黑山梔 竹二青 枇杷葉 法半夏 丹皮 茯苓 姜皮 絲瓜絡 海蛤殼(青黛挫打) (案47)邪熱由於陽明,兼涉厥陰,則不哭無淚,牙疳在於穿腮,當可多延一二,若發驚厥,即在交睫之間,瘍科先生立方,可謂面面俱到,再當擴充可也。
摩犀尖 豆豉 生梔(鮮地同打) 粉丹皮 竹葉 蘆根 大川貝 鉤鉤 竹黃 片鬱金 上西黃(一釐) 玉樞丹(二分) 研末服。
(案48)瘧後灑淅寒熱,舌苔半白,乃餘濁未盡,因勞而發也。
丹參 草果 前胡 獨活 枳實 鬱金 秦艽 蘇葉 淡芩 川斷 桑葉 橘紅 (案49)脘部結癖,今移於右,滿腹膨脹,二便不利,是脾肝鬱結,營衛失和,反復無定也。
草果仁 延胡 木通 香附 山三稜 商陸 連皮檳 老桂木 乾薑 沒藥 枳實 舟車丸(錢半) 備急丸(一分五釐) (案50)先咳後熱,今又嘔血,脈象左手數大,舌色光紅,有汗。
風熱外入,宿傷在絡,恐沖。
淡豆豉 前胡 杏仁 絲瓜絡 丹皮 荊芥 冬桑葉 紫菀 鬱金 牛蒡子 上三七(三分) 黑山梔(三分) 研末服。
(案51)便洩腹痛,後有紅色,氣損絡虛,營陰虧損也。
歸頭炭 煨木香 赤白芍 五穀蟲 於木炭 荊芥 槐花炭 紅神麯 荷葉蒂 春砂仁 炒青皮 (案52)子和雲:七疝大抵屬寒,而厥陰之病為多。
腎子日大,不痛不熱,名曰?疝,最屬難愈之症。
小茴香 青皮 青木香 大當歸 吳萸 玄胡索 老桂木 山楂 川楝子 橘紅絡 桃仁 上沉片 (案53)寒熱月餘,汗少,邪戀傷脾,再延防變。
麻黃 前胡 桑葉 桂木 花檳 草果仁 防風 光杏 姜皮 枳實 川樸 冬瓜皮 (案54)初瘧半月,汗不通體,近加面浮,腹脹,防其成臌。
老桂木 連皮檳 柴胡 苓皮 紫蘇 枳實 冬瓜皮 草果仁 川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