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上篇
關燈
小
中
大
原理上篇導言
中醫學,乃人身一小宇宙之學。
斯言也,人皆聞而笑之。
謂其空泛無當也。
其實非乏,而且非常之實在。
本來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學,隻因無法得知宇宙,遂無法得知中醫。
倘因不知之故,遂將中醫學的本身,改變一個方法去研究他。
隻有愈走愈遠者,隻須尋出一個實在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便將宇宙得著,得著宇宙,自然得著中醫,此實乃得著宇宙自能得著中醫研究法。
讀者隻須一字不可放鬆過去,總要於實在二字上,尋出著落,便完全得著矣。
著者識 二十四節氣圓運動簡明圖說 欲學中醫須先認識十二經名詞的所以然。
欲認識名詞,須先認識陰陽五行六氣的所以然。
欲認識陰陽五行六氣,須先認識二十四節氣地面上所受太陽射到的熱降沉浮的圓運動。
右下左上中,降沉升浮中,秋冬春夏中,西北東南中。
圖的虛線為地面,虛線下為地面下,虛線上為地面上。
圖的圓線上方在雲層之際,圖的中心,為一個生物的環境的大氣圓運動的中心。
由中心以觀察四維,便見一個生物所在地的宇宙範圍,圖的中心的中字,便是一個讀者。
(附圖:二十四節氣圓運動簡明圖) 二十四節氣圓運動簡明圖 降者,夏時太陽射到地面的熱,降入土中也。
沉者,降入土中的熱沉入土下之水中也。
升者,沉入水中的熱升出土上也。
浮者,升出土上的熱又與夏時太陽射到地面的熱,同浮於地面之上也。
中者,降沉升浮之中位也。
立秋為降之起點,立冬為沉之起點,立春為升之起點,立夏為浮之起點。
秋分前,土上熱多,土下熱少。
秋分則土上與土下的熱平分也。
春分前,土下熱多,土上熱少。
春分則土上土下的熱平分也。
冬至者,由立秋降入土下的熱,多至極也。
夏至者,由立春升出地上的熱,多至極也。
降極則升,升極則降,升降不已,則生中力。
亦大氣圓運動自然之事也。
植物經秋而葉落,植物個體的熱下降也。
經冬而添根,植物個體的熱下沉也。
經春而生髮,植物個體的熱上升也。
經夏而茂長,植物個體的熱上浮也。
熱的降沉升浮於植物個體求之最易明瞭。
說植物個體的熱的降、沉、升、浮,即是說宇宙大氣的熱的降沉升浮,即是說人身的熱的降沉升浮。
圖的虛線,在宇宙為地面之際,在人身為胸下臍上之間。
在臍上二寸。
熱性本來升浮,不能沉降,熱之沉降,秋氣收斂之力降沉之也。
熱降,為生物有生之始;熱不降,為生物緻死之因。
詳下各篇。
秋氣收斂詳下文。
陰陽 一個生物所在之地,太陽射到此地面之光熱,就是陽。
此地面的光熱已過,與光熱未來之間,就是陰(伏羲畫卦,—為陽卦、––為陰卦其義即此)陽性上澎,陰性下壓。
陽性直上,陰性直下。
陰陽交合,發生愛力,彼此相隨,遂成一個圓運動。
陽性動,陰性靜。
靜則沉,動則浮。
由靜而動則升,由動而靜則降。
升浮降沉一周,則生中氣。
中氣者,生物之生命也。
此大氣的圓運動之所由來,亦即造化個體之所由成就。
人秉造化陰陽圓運動之大氣以有生。
人的個體,即造化個體的遺傳。
先認識造化大氣的陰陽,自能認識人體的陰陽。
五行者,陰陽二氣整個升浮降沉中的五種物質。
行,即運動也。
生物個體,皆有陰性陽性者,大氣中有陰陽故也。
此中醫陰陽二字之來源也。
造化二字,乃宇宙大氣圓運動時,生育生物之稱,亦即宇宙之稱。
陰陽未交合圖 (附圖:陰陽未交合圖) 陰陽已交合圖 (附圖:陰陽已交合圖) 五行 一年的大氣,夏氣屬火,太陽射到地面的熱多。
太陽射到地面的熱,火也。
熱則上浮,故夏時大氣熱浮而屬火氣。
夏時太陽旺於南方,故南方屬火氣。
一日之午時,亦屬火氣。
午時太陽的熱,射到地面的多也。
春分至立夏的熱,稱為君火。
小滿至小暑的熱,稱為相火。
君相二字之義詳見下文。
秋氣屬金,秋時太陽往南,地面的壓力漸大,天空之間,金氣彌漫,大氣的壓力,即金氣之下降也。
天空的金氣,至秋始顯,故秋時大氣涼降而屬金氣。
造化之氣,東升西降,降氣旺於西方,故西方屬金氣。
一日之酉時,亦屬金氣,酉時金氣涼降之力獨大也。
天空之間,指地面之上言。
金氣詳宇宙篇氣象學的證明。
五行整個圓運動圖 此圖乃假設五行運動停止時之圖。
運動圓,則五行融合,隻見中和,不見五行。
五行一見,便失中和,便是病了。
凡說宇宙,便是說人身。
因人身是宇宙圓運動的大氣生的,為宇宙的遺傳體故也。
此宇宙,名曰關於生物生命的宇宙。
(附圖:五行整個圓運動圖) 五行整個圓運動圖 冬氣屬水。
生物的生命,全是太陽射到地面的熱所產生。
今夏太陽射到地面的火熱,即是來年生物生命之根。
然此火熱,必須經過秋時降入土下,經過冬時,藏於土下的水中,然後能生生物的生命。
冬時大氣沉而能藏,沉而能藏者水也。
大氣熱則上浮,寒則下沉。
故冬時大氣,寒沉而屬水氣。
南方在地面之上,北方在地面之下,故北方屬水氣。
一日之子時,亦屬水氣。
子時,大氣沉極之時也。
關於生物生命的宇宙,是上南下北。
大氣上浮之方為南,下沉之方為北。
春氣屬木。
一年的大氣圓運動,冬時為終,春時為始,終即始之根也。
上年夏時,太陽射到地面之熱,經秋時金氣收而降於土下,又經冬時藏於土下的水中。
火水化合,水氣溫暖,則往上升。
此溫暖之氣,交
斯言也,人皆聞而笑之。
謂其空泛無當也。
其實非乏,而且非常之實在。
本來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學,隻因無法得知宇宙,遂無法得知中醫。
倘因不知之故,遂將中醫學的本身,改變一個方法去研究他。
隻有愈走愈遠者,隻須尋出一個實在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便將宇宙得著,得著宇宙,自然得著中醫,此實乃得著宇宙自能得著中醫研究法。
讀者隻須一字不可放鬆過去,總要於實在二字上,尋出著落,便完全得著矣。
著者識 二十四節氣圓運動簡明圖說 欲學中醫須先認識十二經名詞的所以然。
欲認識名詞,須先認識陰陽五行六氣的所以然。
欲認識陰陽五行六氣,須先認識二十四節氣地面上所受太陽射到的熱降沉浮的圓運動。
右下左上中,降沉升浮中,秋冬春夏中,西北東南中。
圖的虛線為地面,虛線下為地面下,虛線上為地面上。
圖的圓線上方在雲層之際,圖的中心,為一個生物的環境的大氣圓運動的中心。
由中心以觀察四維,便見一個生物所在地的宇宙範圍,圖的中心的中字,便是一個讀者。
(附圖:二十四節氣圓運動簡明圖) 二十四節氣圓運動簡明圖 降者,夏時太陽射到地面的熱,降入土中也。
沉者,降入土中的熱沉入土下之水中也。
升者,沉入水中的熱升出土上也。
浮者,升出土上的熱又與夏時太陽射到地面的熱,同浮於地面之上也。
中者,降沉升浮之中位也。
立秋為降之起點,立冬為沉之起點,立春為升之起點,立夏為浮之起點。
秋分前,土上熱多,土下熱少。
秋分則土上與土下的熱平分也。
春分前,土下熱多,土上熱少。
春分則土上土下的熱平分也。
冬至者,由立秋降入土下的熱,多至極也。
夏至者,由立春升出地上的熱,多至極也。
降極則升,升極則降,升降不已,則生中力。
亦大氣圓運動自然之事也。
植物經秋而葉落,植物個體的熱下降也。
經冬而添根,植物個體的熱下沉也。
經春而生髮,植物個體的熱上升也。
經夏而茂長,植物個體的熱上浮也。
熱的降沉升浮於植物個體求之最易明瞭。
說植物個體的熱的降、沉、升、浮,即是說宇宙大氣的熱的降沉升浮,即是說人身的熱的降沉升浮。
圖的虛線,在宇宙為地面之際,在人身為胸下臍上之間。
在臍上二寸。
熱性本來升浮,不能沉降,熱之沉降,秋氣收斂之力降沉之也。
熱降,為生物有生之始;熱不降,為生物緻死之因。
詳下各篇。
秋氣收斂詳下文。
陰陽 一個生物所在之地,太陽射到此地面之光熱,就是陽。
此地面的光熱已過,與光熱未來之間,就是陰(伏羲畫卦,—為陽卦、––為陰卦其義即此)陽性上澎,陰性下壓。
陽性直上,陰性直下。
陰陽交合,發生愛力,彼此相隨,遂成一個圓運動。
陽性動,陰性靜。
靜則沉,動則浮。
由靜而動則升,由動而靜則降。
升浮降沉一周,則生中氣。
中氣者,生物之生命也。
此大氣的圓運動之所由來,亦即造化個體之所由成就。
人秉造化陰陽圓運動之大氣以有生。
人的個體,即造化個體的遺傳。
先認識造化大氣的陰陽,自能認識人體的陰陽。
五行者,陰陽二氣整個升浮降沉中的五種物質。
行,即運動也。
生物個體,皆有陰性陽性者,大氣中有陰陽故也。
此中醫陰陽二字之來源也。
造化二字,乃宇宙大氣圓運動時,生育生物之稱,亦即宇宙之稱。
陰陽未交合圖 (附圖:陰陽未交合圖) 陰陽已交合圖 (附圖:陰陽已交合圖) 五行 一年的大氣,夏氣屬火,太陽射到地面的熱多。
太陽射到地面的熱,火也。
熱則上浮,故夏時大氣熱浮而屬火氣。
夏時太陽旺於南方,故南方屬火氣。
一日之午時,亦屬火氣。
午時太陽的熱,射到地面的多也。
春分至立夏的熱,稱為君火。
小滿至小暑的熱,稱為相火。
君相二字之義詳見下文。
秋氣屬金,秋時太陽往南,地面的壓力漸大,天空之間,金氣彌漫,大氣的壓力,即金氣之下降也。
天空的金氣,至秋始顯,故秋時大氣涼降而屬金氣。
造化之氣,東升西降,降氣旺於西方,故西方屬金氣。
一日之酉時,亦屬金氣,酉時金氣涼降之力獨大也。
天空之間,指地面之上言。
金氣詳宇宙篇氣象學的證明。
五行整個圓運動圖 此圖乃假設五行運動停止時之圖。
運動圓,則五行融合,隻見中和,不見五行。
五行一見,便失中和,便是病了。
凡說宇宙,便是說人身。
因人身是宇宙圓運動的大氣生的,為宇宙的遺傳體故也。
此宇宙,名曰關於生物生命的宇宙。
(附圖:五行整個圓運動圖) 五行整個圓運動圖 冬氣屬水。
生物的生命,全是太陽射到地面的熱所產生。
今夏太陽射到地面的火熱,即是來年生物生命之根。
然此火熱,必須經過秋時降入土下,經過冬時,藏於土下的水中,然後能生生物的生命。
冬時大氣沉而能藏,沉而能藏者水也。
大氣熱則上浮,寒則下沉。
故冬時大氣,寒沉而屬水氣。
南方在地面之上,北方在地面之下,故北方屬水氣。
一日之子時,亦屬水氣。
子時,大氣沉極之時也。
關於生物生命的宇宙,是上南下北。
大氣上浮之方為南,下沉之方為北。
春氣屬木。
一年的大氣圓運動,冬時為終,春時為始,終即始之根也。
上年夏時,太陽射到地面之熱,經秋時金氣收而降於土下,又經冬時藏於土下的水中。
火水化合,水氣溫暖,則往上升。
此溫暖之氣,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