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類

關燈
無餘地。

    」汪為清理之,果有舊碑記,存墓側土中,題「大唐貴祀楊氏墓」。

    乃為別置界石,並買樹百株植其上,春秋設二祭焉。

     張芹沚屢夢其妾 萊蕪張四教,字芹沚,順治丙戌進士。

    以部郎居京師,買一婢,年十四,姿首甚麗。

    詢家世,曰:「東鄉艾氏女也。

    」適簡山西提學,因納為妾,攜之行。

    至一驛,晚步驛圃中,有雉起草間,感之而孕。

    到官十月,張以試事將按他郡,妾泣告曰:「弱質託體君子,今將娩矣。

    君事畢,當速歸,冀可相見。

    」張慰之而去。

    去數日,妾生一子而歿。

    預留書,與張為訣,詞極哀豔,多非人世語。

    又自畫小像一幀,留奩箱中。

    張歸,見之,惋歎而已。

     自是,夜必見夢於張,休咎必以告。

    又時時來,自乳其子。

    張懸像別室,食必親薦。

    一日,羹汙其上,夜夢妾怒,詰曰:「奈何汙我?」旦視之,畫已失,張悵怏彌日。

    緻畫師數輩,為言姿態曲折,彷彿追寫,卒不肖。

    偶謁中丞,見屏風畫美人絕肖,屢目之。

    中丞曰:「頗愛此乎?」張因自言其故,中丞即贈焉。

    攜歸,食奠如常,見夢亦如昔矣。

    常語張曰:「君不利宦途,稍遷,即宜為退休計。

    」及秩滿,遷榆林道參議,遂乞歸。

     陳雲起夢其弟 杭州陳雲起,名之檉,與弟丹雨同學。

    而丹雨才更優,文名噪甚,雲起不及也。

    丹雨早死。

    康熙癸卯,雲起入棘闈,文思艱澀,比午,不能成一藝。

    忽昏睡,夢丹雨進席舍,促之曰:「速起,吾為兄搆此七藝。

    」雲起強執筆,不假思索,俄頃完卷。

    謄真時猶覺丹雨在側,忘其死也。

    是秋得售。

    甲辰會試,丹雨復至如前,遂得聯捷。

    雲起每為人言之,不諱也。

     顏敏夢乘官舫 康熙丁巳,寧藩缺出,或勸裁缺布政司顏敏夤緣。

    顏曰:「吾十年前在西秦時,元旦假寐,夢乘官舫,舫有『月臨波作案,雲倚樹為屏』一聯。

    出觀兩岸,紳士稠雜,皆雲迎方伯公者,行已至廣西界矣。

    時當補粵藩,他非所望也。

    」閱二載,以舊例引見,果開藩粵西,尋沒於任。

     張光豸夢白帽子 康熙戊午,南宮張光豸赴鄉試,初以父病不欲往,強之乃行。

    至旅店,夢有人贈以白帽子,心惡之,決歸計。

    未行而父書至,病良已,猶以為慰己,乃勉終場,遂不及榜出而徑歸,父果大愈。

    已而捷報至,則領鄉解矣。

    明晨,賀客麕至,一客忽雲:「邑中自明兵部尚書白圭領解後,久無繼者。

    君能繼之,故見之夢兆。

    」光豸始恍然。

     湯文正夢登高山 湯文正公斌於官左春坊左庶子時,夜夢登高山,已陟其半,忽一人自後越之,先登.文正鼓勇繼之,遂至山巔.有一室,空無所有,惟壁懸《麻姑仙壇記》既覺,不知所謂.康熙癸亥臘月,閣學出缺,特用右坊王庶子鴻緒.甲子二月,閣學復出缺,文正遂繼擢.子官日,適某督撫疏內有蔡姓名經者,宛平王文靖公熙笑雲:「蔡京,宋奸臣,胡同其音.」高陽李文勤公霨曰:「此《麻姑仙壇記》中所雲蔡京耳.」文正聞之悚然. 陸淳夫夢易名 陸祖禹,字淳夫,年十八,為諸生,旋以餼滿邀歲薦。

    康熙庚午,主司已取中,欲魁其經,以姓名稍涉嫌疑,抑置副榜。

    先是,淳夫嘗夢人告之曰:「易而名,則得中式。

    」至是,夢果驗。

     陸清獻夢楊忠愍 康熙時,平湖陸清獻公隴其罷嘉定令,裡居。

    一日,坐書室,似夢非夢,見責衣二隸持刺相邀,視之,乃明楊忠愍公繼盛帖也,大驚而醒。

    頃之,假寐,神魂飄蕩,見二隸在前引路,至一處,宮殿巍奐。

    隸入稟,忠愍出,肅入,分賓主禮坐定。

    忠愍極贊清獻之居官清正。

    茶罷,忠愍忽雲:「有嘉定治民張某,訟公枉法受銀十二兩,請公對簿。

    」清獻即起立,隸引至法堂。

    頃之,忠愍升殿,喝隸拘張某至。

    張堅稱老爺在任,曾受民銀十二兩,清獻辯為無。

    張雲:「康熙某年,兒子援例求老爺出結,某引兒子拜門生,送二杯二緞,用銀十二兩。

    」清獻雲:「杯緞有之,乃贄也,何得雲贓?」忠愍乃謂清獻雲:「朝廷尚收其俊秀捐銀,知縣自應出結。

    雖雲贄禮,亦不為贓。

    公以銀兩送還,此案便結。

    」清獻允之。

    忠愍乃起,揖之曰:「公清廉正直,為人所擠,上帝憫之,此位不久屬公矣。

    」命二隸仍送之還。

    清獻醒,為人道其事。

    不踰年,果卒。

     蔣退庵夢羅漢 康熙癸酉冬十一月,金壇蔣退庵上舍進夢登樓梯之半,力竭,而暗中有人挈之。

    既上,見月明如晝,左右皆佛像。

    母孫宜人素衣挾蒲團立,見之,詫曰:「兒何為來此?」佛前兩羅漢侍,拜其左。

    右以手招之曰:「彼粥飯僧耳,何足為汝師!」乃拜其右,禱曰:「某半生落拓。

    」禱未竟,忽旁一人答曰:「五載為郎。

    」退庵默思曰:「我未為郎也。

    」復自續一語雲:「萬事在心。

    」羅漢乃命檢一蒲團,隨宜人去。

    既寤,意忽忽不懌,作佛前自懺詩五章。

    十二月二十五日赴友人宴,暮歸,與同寓友飲酒甚歡,賦詩數首。

    漏三下就寢,忽嘔穢,不能語,黎明,卒矣。

     胡任輿夢人授詩 康熙辛酉,朱竹垞檢討主試江南,領解者為胡任輿。

    胡嘗夢一人授以詩,有「手弄雙丸小天下」之句,而久困公車。

    至甲戌會試,題為「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章。

    試後,謁其房師趙恆夫於寄園,恆夫曰:「子必大魁也。

    」及廷對,果第一。

     鄭集闈中得夢 蘭谿鄭孝廉集有舊疾,康熙戊子,入闈復發,倦甚,夢中聞人語雲:「子中式,須待一千五百年。

    」醒而大恚。

    明早,得《孟子》題,乃「由堯舜至於湯」三節也。

    大喜,揮毫如意,是科遂與鄉薦。

     徐文穆夢抉目 錢塘徐文穆公本少祈夢於西湖之于墳,見于忠肅命武士抉其一目,懸之柱石,遂驚寤。

    後入相,方悟「目」配「木」,乃「相」字也。

     閔夏聲夢其父 閔夏聲大令望為孝廉瑋之子,屢躓小試。

    瑋歿後,已無意科舉矣。

    康熙癸巳春,忽夢瑋告曰:「爾今科當中。

    某題文字三篇,不可不熟讀也。

    」覺而異之。

    即檢書篋,果得瑋遺稿,遂日夕誦之。

    屆期,借範某監照錄科,是秋竟捷,選浙之富陽令。

    時又值鄉舉,調入簾。

    閔自思此事久廢,恐屈人才,乃請同裡名士朱東村飾為僕從入,代閱卷。

    主考喜閔卷不妄薦。

    榜發,惟閔房得人最盛,元卷亦出其房。

    揭曉後,新貴謝師,閔備述所以,令與朱相見。

     王企靖夢至一湖 雄縣王少司寇企靖嘗夢月夜至一湖,四岸皆若琉璃所築,中亙獨木橋,橋上立一少年,朗吟一律雲:「若要西歸亦不難,何須抵死夢邯鄲。

    休誇肘後黃金印,試認囊中白雪丹。

    五嶺風煙迷去就,三吳羽檄報平安。

    波濤轉眼琉璃界,隻許今宵月下看。

    」時康熙丁酉九月朔也。

     李文貞夢神贈詩 李文貞公光地未貴時,祈夢於九龍灘廟神,贈詩一聯雲:「富貴無心想,功名兩不成。

    」意頗惡之。

    後中康熙戊戌進士,而大拜,方知「戊戌」兩字,皆似「成」而非「成」,「想」字去「心」,恰成「相」字。

     錢禹侯夢人贈兒 仁和錢禹侯,名世英,璵沙方伯琦之祖也。

    嘗載米十餘艘過巢湖,已泊矣,而大風起,湖中他客舟盡覆。

    禹侯募人拯一生者,予米十石,一死者,予五石。

    聞者皆踴躍,全活無算,而舟中米為之空。

    一日,鄰婦劉氏夢有大官張軒蓋,抱一兒,傳呼入室,唶曰:「誤矣,尚在左壁。

    」人喧馬騰,爭往錢氏屋。

    及旦,婦來告夢異,語未竟而嶼沙生。

     範浣浦夢齊第五 雍正癸卯,世宗登極,連開鄉會恩科。

    先一歲,範浣浦鹹夢見泥金捷報,有「齊第五」三字。

    及鄉試,題乃「子華使於齊」一節;會試,乃「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一節,皆「齊」字在第五也。

    遂聯捷入翰林。

     香虞臣夢賈似道侍女 香虞臣都護格曾任杭州鑲白旗協領,署在畚箕兜,相傳為賈似道別墅。

    一日,午睡,見一女子跪榻前,呼大人曰:「妾乃故宋賈平章侍女梅姬也,久淹於此,如見憐,乞焚楮帛,呼賤名,送出湧金門外,始得逍遙自在,感德莫名。

    今大人將遠行,故敢昧瀆。

    」揮之不去,遂覺。

    虞臣不信,夜復夢如故,遂依言送之。

    旋擢廣州副都統。

     顧俠君選元詩有夢 長洲顧俠君,名嗣立。

    康熙壬辰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築堂於宅之北,閭邱坊之南。

    壘石為山,望之平遠也;捎溝為池,即之蘊淪也.登者免攀陟之勞,居者無塵(土盍)之患.於是插架以儲書,叉竿以立畫,置酒以娛賓客,極朋友昆弟之樂.暇取元一代之詩甄綜之,得百家焉,業布之通都矣,俠君乃夢有客愉愉,有客瞿瞿,一一十十,容色則殊,或俛而拜,或立而盱.覺而曰:「是其為元人之徒歟?將林有遺材而淵有遺珠歟?」乃借鈔於藏書者,復得百家焉.未已也,博觀乎書畫,旁搜乎碑碣,真文梵夾,靡勿攷稽,又不下百家,而元人之詩乃大備矣. 康康山夢童子授如意 乾隆時,杭州北郭有康康山者,名燾,讀書勵行,以孝聞,絕意進取。

    畫人物山水,皆師法元人。

    年三十,禱於于忠肅公祠,夢童子授一如意,背篆「石舟」二字而寤,遂更字石舟焉。

    後館廣陵巨室,遇黃山老僧,熟視康山久,叩姓名,神色愕眙。

    康山詰之再,則曰:「曩有石舟禪師,視予年齒較長,工詩善畫,結茅黃山蓮蕊峯下,有石如舟形,師因以自號,化去幾四十年矣。

    先生狀貌酷似,字又同,得毋前生為吾石舟師乎?」又問康山生年月日,則石舟涅槃之日也。

    相與嗟異。

    所夢至是乃驗,因灑然有出世之想。

    黃山僧別去,康山攜瓢笠親訪其處。

    土人導之往,指所謂石舟者,語良是。

    佛龕久毀,無有知石舟師名字者。

    向所識之黃山僧,不可蹤跡矣。

    康山凡三至,無所遇,倦而歸,遂終老於北郭。

     陳魯齋夢人贈句 乾隆時,錢塘陳魯齋太守士璠出守瑞州,將啟行,夢人贈句雲:「路回碧落三千裡,筆瀉銀河十二時。

    」醒而不解。

    抵瑞州,則郡廨後有碧落山,而京師距江右正三千裡;是年太歲在亥,十二時,亥也,旋卒於官。

     姚氏二女見夢於其兄 鄞縣民姚精者,為叛夷所殺,掠其二女。

    二女見夢於其兄,當以明日自沈江中,喪後日當至,可候之。

    果如所夢,得二女之屍於水。

     童二樹夢道士 山陰童二樹布衣鈺,晚年以與修《甘泉縣志》,客死揚州。

    初,二樹少時嘗臥病,夢一道士相招,卻之,乃去。

    及病於甘泉志館,則夢其人又來,為著五銖衣,牽白鶴,使騎之。

    及寤,遂自知病不可愈矣,然猶強起畫梅,未就而卒。

     全謝山夢陸茶塢 全謝山之交陸茶塢也,馬嶰谷為之介,一見即傾倒。

    茶塢嘗曰:「謝山無終老山林之理。

    」謝山遊嶺外,一病幾死,病中夢過茶塢之水木明瑟園,與之坐紫藤花下,啜蓴羹。

    茶塢復以酒嬲之飲,謝山曰:「此伏波曳足壺頭時,不復與君抗也。

    」醒而異之,以為僥倖生還,一踐此景,而茶塢乃竟先謝山而卒。

     齊息園有三夢 齊息園平生不多作夢,每夢則必有異。

     一,應鄉舉時,嘗遊西湖,至于忠肅祠,倦而憩於廊下,見若有隸役者,執刺相迓,遂入中庭。

    忠肅出位揖之,使就賓位。

    有頃,忽謂之曰:「爾之事在我,我之事在爾。

    」息園因請曰:「公在明景泰時,專聽獨任,千載無兩,而易儲之事,默不一諫,何也?」忠肅曰:「耿耿此心,淹沒數百載,微子問,餘固將有言。

    子他日第詳檢皇史宬,便知我心跡耳。

    」言訖而寤。

    及乾隆丙辰入翰林,修《明史》綱目,英、代兩宗之事,實任纂述,因請開皇史宬,盡取諸書疏閱之。

    乃著《易儲十論》,以暴忠肅之冤。

     一,在上書房時,一日,面忽發赤,如中酒狀。

    其夜,夢遊天台,與司馬承禎談玄甚久,寤而不知其所謂。

    越三日,暮,出禁門,馬逸不止,顛焉,腦裂而殞,賴蒙古太醫治之,始得甦。

    既思夢中遇承禎之地,乃墜馬坡也。

     一,乾隆丁醜春,將赴杭,渡江之夕,夢至天竺,觀音大士遣侍者乞題額,口占二語應之。

    覺而猶記其辭,書之,藏諸篋。

    既至萬松嶺,將軍富德來謁,曰:「餘有求於先生,其許我乎?」息園曰:「諾。

    」富曰:「某一子,疾甚劇,家人禱於天竺,始得生。

    今將往祭,諸物備矣,獨缺聯句,願得先生之筆以為重。

    」息園遂取所藏者示之,富大驚愕。

    自是每晤,必緻敬禮,稱為老佛焉。

     梁文定解夢 會稽梁文定公國治病篤時,夢至一處,宮殿巍峨,坐客皆不識。

    談久,忽思吸煙,苦無火,或指一殿曰:「此中有火。

    」中坐一神招文定曰:「且緩吸煙,我有一聯,君對之。

    」因書「三代之英汝繼泰」七字。

    文定驚而醒,召諸門生來視病,為解之,皆辭不能。

    良久曰:「我不起矣。

    『三』者,三中堂寶也;『英』者,英中堂廉也;『泰』者,伍中堂彌泰也。

    三人官與我同而俱死矣,我其繼之乎?速辦後事可也。

    」越三日而果薨。

     錢文敏夢墨兩丸 武進錢文敏公維城,嘗於乾隆戊午應順天鄉試,至都,場前夢至正陽門外,見一人貌岸然,支布帳,陳墨若幹於其下。

    先有一髯買墨,文敏亦就而買之。

    售墨者熟視文敏,予墨兩丸,繼予髯一丸,遂醒。

    後謁座主孫文定公嘉淦,則儼然售墨者也。

    次一同年來謁,則髯至焉,是為無錫李時乘。

    蓋墨兩丸者,兩榜,李則以一榜終於東平州牧也。

     錢文敏夢天榜 錢文敏公初名辛來,以其尊人夢辛棄疾而生故也。

    改名後,乃字幼安,號稼軒,以識其夢。

    乾隆乙醜春闈前四月,夢行天榜,狀元為李某,己為探花,榜眼不著姓名。

    後榜發,文敏果為狀元,官至刑部左侍郎,贈尚書,而李某則在二甲,以知縣用。

     錢文敏夢哀哀哀 錢文敏公以少司寇丁艱歸,夢見一大碑,上書「哀哀哀」三字,心甚惡之,語其弟竹初明府。

    竹初曰:「三口為品,兄將來當著一品衣耳。

    」未幾卒,詔贈尚書銜,賜葬立碑,其夢乃驗。

     周立五夢易頭 宜興儲同人,名欣。

    崇拜周立五備至,謂其德足以敦天下之鄙,其學足以正天下之詖,其文章足以起天下之衰。

    立五,名啟嶲,亦宜興人。

    弱冠時顴未高,兩頤逼而禿,面有槁色,鄉人笑之曰:「此黃冠相耳。

    」立五若勿聞也。

    年三十二,猶困童子試,偕其父旅荊南,宿南城外倉橋側,夢中見一雉冠絳衣人,右手操刀,左手提一人頭,鬚髯如戟,至榻前易頭去,以手所提頭函其頸。

    大驚,持父足疾呼。

    及舉手摩之,頭如故,凜凜者累日。

    未幾,顴漸高,兩頤骨漸豐,鬚鬑鬑然日益長。

    越年餘,又夢一白鬚老者,冠緇冠,執長尾麈,隨一金甲人,語曰:「吾來易而腹。

    」語訖,金甲人抽所佩刀啟其腹,出其臟腑,滌而復納之。

    既納,以方竹笠覆於腹,復取釘椎釘四角,而夢中聞響聲丁丁,竊怪其無痛也。

    釘畢,白鬚老者揮麈拂而祝曰:「清虛似鏡,原本無塵。

    」忽釘與笠豁然有聲,遂寤。

    自是文學日進,歷試兩闈皆獲售,官至侍講學士。

     夢于忠肅示字 有三人祈夢於于忠肅祠,兩人無夢,一人夢忠肅謂曰:「涼往觀外照牆,則知之.」其人醒,告二人.二人爐其有夢,偽溲焉者,即於夜間取筆,向牆上書「不中」二字.天尚未明,寫「不」字不堪連接.次晨,三人同往視之,乃「一個中」三字,果得夢者中矣. 周某夢于忠肅 宜興周某,少時至于忠肅祠祈夢,夜夢一皂隸來摸其臀,與之狎,憤怒,大叫而醒。

    以為忠肅不能禦下,何足敬也,遍告親友。

    後成進士,選湖南龍陽縣令,十餘年,卒於任所。

     陳某夢于忠肅 海寧秀才陳某嘗祈夢於于忠肅祠,夢忠肅開正門延之。

    陳逡巡,忠肅曰:「汝異日為我門生,例宜正門入。

    」坐未定,侍者啟湯溪縣城隍稟見,即見一神峨冠來,忠肅命陳與抗禮,曰:「渠屬吏,汝門生,汝宜上坐。

    」陳皇恐而坐。

    聞城隍神與忠肅語甚細,不可辨,但聞「死在廣西,中在湯溪,南山頑石,一活萬年」十六字。

    城隍神告退,忠肅命陳送之至門,城隍曰:「向與于公之言,君頗聞乎?」曰:「但聞十六字。

    」神曰:「志之,異日當有驗也。

    」入見忠肅,言亦如之。

    驚而醒,以夢語人,鹹莫解其故。

     陳家貧,其表弟李實選廣西某府通判,欲與偕,陳不可,曰:「夢中神言死在廣西,若同行,恐不祥。

    」通判解之曰:「神言始在廣西,乃始終之始,非死生之死也。

    若既死在廣西矣,又安得中在湯溪乎?」陳以為然,偕至廣西。

    通判署有西廂房,封鎖甚祕,人莫敢開。

    陳開之,中有園亭花石,遂移榻焉,月餘無恙。

    中秋,在園酣飲而醉,歌曰:「月明如水照樓臺。

    」聞空中有人拊掌笑曰:「月明如水浸樓臺。

    易『照』字,更不佳?」陳大駭。

    仰視之,有一老翁,白藤帽,葛衣,坐梧桐枝上。

    陳悸,急趨臥室。

    翁下地,以手持之,曰:「無怖,世有風雅之鬼如我者乎?」問翁何神,曰:「勿言,吾且與汝論詩。

    」陳見其鬚眉古樸,不異常人,意漸解。

    入室,互相唱和。

    翁所作字皆蝌蚪形,不能盡識。

    問之,曰:「吾少年時俗尚此種筆畫,今頗欲以楷法易之。

    緣手熟,一時未能驟改。

    」所雲少年時,乃媧皇前也。

    自此每夜輒來,情甚狎。

    通判之僮常見陳持杯向空處對飲,急白通判。

    通判亦覺陳神氣恍惚,責曰:「汝染邪氣,恐死在廣西之言驗矣。

    」陳大悟,與通判謀,歸家避之。

    甫登舟,翁先在,旁人莫見也。

    經江西,翁謂之曰:「明日將入浙境,吾與汝緣盡矣,不得不傾吐一言。

    吾修道一萬年,未成正果,以少檀香三千斤刻一元女像耳,今向汝乞之,否則將借汝之心肺。

    」陳大驚,問翁修何道,曰:「斤車大道。

    」陳悟「斤車」二字,合成一「斬」字,愈駭,曰:「俟歸家商之。

    」同至海寧,告其親友,皆曰:「忠肅所謂南山頑石者,得毋此怪耶?」次日,翁至,陳曰:「翁家可住南山乎?」翁變色罵曰:「此非汝所能言,必有惡人教汝。

    」陳以其語語友,友曰:「然則曳之入忠肅祠可也。

    」如其言。

    將至,翁失色反走。

    陳兩手挾持之,強掖以入。

    翁長嘯一聲,沖天去,自此怪遂絕。

    後陳冒籍湯溪,竟成進士,會試之房師乃狀元于振也。

     趙笠亭夢于忠肅 趙笠亭祈夢於于忠肅祠,夢見忠肅憑幾坐,幾燃燭二枝,上有綠字,書「冠冕通南極,文章列上臺」二句,以為大吉兆。

    後竟以疾亡。

    將殯,其門人相率臨奠,設筵告祭,筵前燭二枝,綠字所書即此二句。

     張文和夢其父 乾隆丙辰正月元日,大學士張文和公廷玉夢其父文端公英獨坐室中,手持一卷。

    文和問爺看何書,曰:「新科狀元錄。

    」問狀元何名,舉左手示文和,文端曰:「汝來此,吾告汝。

    」文和至左,曰:「汝已知之矣,何必多言。

    」文和驚醒,卒不解。

    及殿試揭曉,則狀元為金德瑛,蓋移「玉」字至「英」字之左,驗矣。

     梁兆榜甲名定於夢中 廣東梁觀察兆榜有族叔素奉佛,其妻方娠,夢觀音大士語之雲:「汝生子可名兆榜,將來為三甲第八名進士。

    」驚醒,果生一男,夫婦甚喜,以兆榜名之,即為之捐監,以待入場。

    及年長,頑蠢異常,不能識字,留監照無用,乃以與族姪,使下場,即觀察也,果於乾隆庚午、辛未連捷。

     觀察會試出侍郎雙某門。

    將殿試,雙欲為送表聯於讀卷官,觀察辭曰:「門生先有夢兆,已定為三甲第八名進士,殿試前列,似難以人謀也。

    」雙不信。

    及殿試榜發,則二甲六十八名,雙愈笑其誕,觀察亦疑夢之不足憑矣。

    是科進呈十卷,第一名為某相國之子,上改拔杭州吳鴻為狀元。

    嫌二甲八十名太多,命分二十卷置三甲,於是觀察仍為三甲第八名進士。

    雙歎曰:「《易》稱『聖人先天而天不違』,斯言信矣。

    」 王介眉夢陳壽 錢塘王介眉侍講延嘗夢至一室,有一叟,身短髮白,坐於榻。

    一人頎而黑,揖而語曰:「餘陳壽也,黜劉帝魏,遂貽口實。

    」指榻上人曰:「賴彥威先生以《漢晉春秋》正之。

    汝為先生後身,勉而成之,毋廢乃業。

    」時介眉方撰編年紀事一書也。

    因有紀夢詩雲:「慚無《漢晉春秋》筆,敢道前身是彥威。

    」即指此事。

    及書成,乃名之曰《補通鑑紀事本末》。

     鮑倚雲夢為人作書賦詩 鮑倚雲生平屢有夢,乾隆甲戌之早春,病中夢為人書榜聯,中有「文章麗奠笙鐘日」之句。

    放筆作大字,紙盡,落「日」字。

    四月初五夜,夢至一顯者家,飛樓邃宇,丹碧隱現,賓客多海內知名士,華筵高會,燈月交輝。

    主人出吳綾數尺,命作詩。

    鮑成七言長歌二十餘韻,中有「面隔桃花人外嬌,畫衣舞破春風媚」二語,為座客所稱賞。

    頃之,有女郎含羞來謝,意態嫻婉,至可念也。

     薩載夢判兩囚 乾隆丙子,蘇州府前石碑忽倒,觀者如堵。

    蓋兩童拋球,誤出碑上,一童爬取,碑倒,一壓死,一折左腿,老婦負之歸。

    時蘇守薩載公出,回署知其事,傳書役謂之曰:「昨夜本府夢上官委餘用硃筆判兩囚罪,一囚判『斬』字,再判一囚,有老婦再四哀求,乃判減等。

    茲聞老婦負之歸,則與夢悉符矣。

    」此童滕姓,乃疳藥之裔。

    及壯,恣行不法,人呼之曰海鬼。

    以母控忤逆發遣,適合減等之意。

    薩後官至江督。

     吳香亭夢金牌 吳香亭玉綸中乾隆辛巳進士。

    先於戊寅除夕,夢竈神引至一處,列坐十神,而九神起立,開鐵櫃,示以金牌,中有古篆二十餘字可辨。

    送吳登舟,岸上鳴金伐鼓,見波濤洶湧中,一蛇緣楫而上,一蛇從空而降。

    寤,以告其兄玉衡。

    玉衡謂其必中,意謂蛇者巳也,金屬羊,其歲適萬壽開科,乃取金牌中字改名玉綸。

    辛巳,遂報捷。

     崔鳳集夢草橋 乾隆庚辰,寧河崔鳳集將赴鄉試,祈夢,夢見一詩,有「功名祇在草橋頭」句。

    醒而不解。

    及啟程,行至草橋,時方演《紅梨記》趙解元故事,是科果領解。

     紀文達夢遞文書 紀文達公昀謫戍塞外,見兵役遞文書,而翌日對人言:「夢中遞文書,恐誤時刻,鞭馬狂奔,今日髀肉尚痛。

    」眾皆粲然。

    文達作詩雲:「一笑揮鞭馬似飛,夢中馳去夢中歸。

    人生事事無痕過,蕉鹿何須問是非。

    」 周玉井夢入雲棲丈室 周蓮,號玉井,海寧人,乾隆乙酉舉人,官中書。

    嘗夢入雲棲丈室,見壞衣斷拂之老僧數百,皆在室中,惟一座尚虛,中有一人顧之曰:「後四十年,君當來此。

    」遂寤。

    歿後,有以其時考之者,良合。

     德某夢子中解元 乾隆癸卯江西鄉試,首題為「學而優則仕」一節。

    周力堂制軍之文甚古奧,房考張某苦不能句讀,怒而批抹之,黜之矣。

    至夕,歸寢,張忽囈語不止,自披其頰曰:「如此佳文,而汝不知,尚忝然作房考乎?」因自罵自擊不止。

    僕以為中風,急請眾房考來檢視。

    得所抹周卷,讀之,俱不甚解,乃曰:「試薦之。

    」正主考為禮部侍郎任蘭枝,閱而驚曰:「此奇文,通場所無,可冠多士。

    」副主考德某閱文而倦,假寐於幾。

    伺其醒,告之,德問何字號,任曰:「男字第三號。

    」德曰:「不必閱文,竟定為解元可也。

    」任問故,曰:「我寢方酣,忽見金甲神向我賀,曰:『汝第三兒子中解元矣。

    』今得男字三號之卷,非其驗耶?」言畢,閱文,亦大加歎賞,遂定為第一。

     程在山夢古衣冠 吳縣程在山有逸園在西磧山下,居二十餘載矣。

    晚年嘗夢古衣冠者相訪,自言為崑山城隍,任滿將去,欲薦君自代。

    既醒,笑以語家人。

    已而自悔失言,謂妖夢不足憑,誡勿妄傳。

    久之,眾亦忘矣。

    迨疾革,處分後事畢,將瞑,忽張目曰:「吾此時魂魄已離身矣,所見仍為山中風景,固無章服加身,亦無鬼役相迓,可知吾未嘗為冥官,爾等勿為吾之前夢所惑也。

    」乃一笑而逝。

     羅兩峯夢入花之寺 羅遯夫,名聘,號兩峯。

    好遊,足跡半天下,所至輒與其賢豪長者相結合。

    又好釋氏書,通禪理。

    嘗夢入一寺,榜曰花之寺,髣髴前生即其主僧,後遂號花之寺僧,且鐫印識之。

     龔定庵夢龍首人身 龔孝拱為定庵子,生而有異徵,相傳為嘉興三塔寺前之潭中毒龍降世。

    寺未建時,潭廣袤可百畝,歲溺人無算。

    有高僧過其處,設壇誦經三日,潭水無風而浪,夜見夢於僧,曰:「大師何故見苦?」僧言:「汝害人多,吾當為民除害。

    」再四哀求,則雲:「汝能使潭水立涸,吾可建寺其上,導汝皈依佛法。

    」龍頷之而去。

    翌日,大風晝晦,塵沙蔽目,潭水果涸。

    僧乃募建此寺,門內塑韋馱像,狀猙獰可怖,即龍也。

     定庵夫人何氏嘗入寺求子,初入寺,見韋馱向身直撲,驚踣於地,後遂有孕。

    定庵客揚州,亦夢一男子龍首人身,排闥而入。

    燭之,無所見。

    未幾,得家書,報生一子。

    其墮地時,啼聲甚厲。

    有皮蒙其面,揭之,始見眉目。

    生數日,有一僧叩門求見,家人不可,僧曰:「抱新公子出,吾有語語之。

    否則吾將盜之去,如聶隱娘故事。

    」老僕白主母,謂此僧欲一視公子,非惡意,盍抱以出示。

    及見,僧與之耳語,雲:「生非其時,出非其地,可憐可憐。

    異日慎勿遊三塔寺可也。

    」語畢,掉臂而去。

     佛行方夢神促之起 佛行方,名智,杭州之滿洲駐防也,由協頌遷成都副都統。

    乾隆戊申,征廓爾喀,調駐藏大臣。

    嘉慶丙辰,調哈密吐魯番辦事大臣。

    以老告休,回杭,年八十餘矣。

    先是,鞔鼓橋下有一小神堂,行方奉差,清曉過之,倦而熟睡,夢神促醒之。

    及貴,因創建為香火院。

     張古餘監試得夢 徐少鶴侍郎少負博洽名,作文喜用僻書難字。

    嘉慶甲子舉於鄉,題為「謹權量」四句,文中所用之字,讀者多結舌不能下。

    相傳是科內監試張古餘太守於第二場夢神告之曰:「此卷所用者,乃《爾雅》注疏,君記之。

    」既醒,自笑以為監試官向不閱卷,何有斯夢。

    次日方送薦卷入,忽聞二主考相語曰:「卷中出比所用,乃《山海經》;對比,則杜撰矣,當黜之。

    」古餘聞之,忽悟,乃前白曰:「恐是《爾雅》注疏。

    」因述夢中所聞。

    繙《爾雅》閱之,信,遂中式。

     高封翁夢大將軍 嘉慶戊辰,高翰卿鹺尹寶森赴金陵鄉試,封翁期之切,入闈日,虔祀梓潼神。

    旋與二三老友飲福酒,微醺而臥,一人謂曰:「爾欲令郎中式耶?非大將軍不可。

    」醒而意索然。

    及報捷,始悟,蓋是科典試為帥仙舟中丞也。

     葉維庚夢中玩月 秀水葉太史維庚,嘉慶甲戌進士,由翰林出宰江左。

    己卯秋試,調入簾。

    八月十五夜,夢有人邀至一處玩月,示以東坡催試官考校之作及《水調歌頭》詞,俾和之。

    和畢,復引至一官署,遊覽殆徧。

    問其地,曰:「澄江。

    」亦不知其在何省也。

    遂醒。

    後丁內艱,由寶應令量移江陰,忽憶前夢,蓋江陰一名澄江也。

    故其《留別寶應紳士》詩中有「料得下車圓舊夢,澄江真個月分明」之句。

    次年,卒於澄江。

     蔣以暄夢四十一 蘇州蔣以暄嘗於韋蘇州廟祈夢,夢至一巨第,門首牆上有真草隸篆四行,每行三字相同,乃四十一也。

    真書一行下,旁註「悲」字;草書一行下,旁註「去」字;隸書一行下,旁註「存」字;篆書一行下,旁註「喜」字。

    醒後不解何義。

    未幾,其父容齋歿,時為乾隆丙申,丙申乃四十一年也,真書一行乃驗。

    服甫闋,以暄亦歿,年四十一歲,至是而草書一行又驗。

    以暄生前耽吟詠,多散佚。

    歿,後友人檢其遺稿,僅存四十一首,至是而隸書一行又驗。

    嘉慶庚辰,以暄胞姪泰堦由起居注主事,加三級,恭遇覃恩,貤贈以暄朝議大夫,距以暄歿已四十一載,至是而篆書一行又驗矣。

     劉孟塗入某之夢 桐城劉開,字孟塗,嘗遊浙,過某邑,有人候於途,卒然問曰:「君得非桐城劉先生耶?」要至家,具盛饌.酒半,告以有母孀且老,前夕夢其父語之曰:「三日,有桐城劉先生過吾門,非先生文不能傳爾母,當固請之.」既復與遊山,見一古墓,有碑,題曰:「宋處士劉開之墓」孟塗乃(上雔下雙)然自失. 黎襄勤夢帝錫銅符 黎襄勤公治河十三年,安瀾無事。

    道光甲申春,薨於位。

    先於癸未冬,得夢甚異,有詩紀之。

    將卒時,坐而假寐,白氣彌空,家無餘財,眾目所覩,鹹以為襄勤之清節,生天必矣。

    其詩之序雲:「道光三年,歲在癸未嘉平月二十一日封篆之期,予方苦病,纏繞數月,夜臥多不成寐。

    是夕忽睡著,夢帝錫予銅符,篆文如古錢形,長約三寸許,寬約二寸。

    夢中讀之,不甚記憶,上有『天雷』二字,下有『不但千金』四字,餘字不甚了了。

    」 光朝魁夢榜上有名 桐城光律元布政聰諧有弟朝魁,本名聰訥,應嘉慶丙子順天鄉試獲售。

    道光乙酉春,忽貽律元書於京師,言夢見春榜第二十二名者為光朝魁,欲改名以應之。

    以其屢困春闈也,重違其意,遂代為請改。

    次年丙戌,以第六十六名進士殿試二甲,即用知縣。

    律元亦以為適然,且名次固未合也。

    後為鄂撫楊懋恬言之,楊曰:「夢境迷離,安知不視六為二?且草寫『六』字,下二筆連鋒,尤與『二』似,不然,何重兩字而不誤也?」 程春海夢中懷硯 郴州五蓋山至峻,巔有峯尤高,戴龍湫,湫下坎,產石若端溪。

    郴人取而礪,不知可為硯材也。

    刺史曾鈺識而寶之,以為勝端溪下巖。

    道光丁亥秋,程春海侍禦在長沙,一夕,忽夢造曾室,室盡硯,邀賞之,遂懷一去。

    覺而寓書於曾以為笑,時絕不知有得硯事也。

    曾答書,則謂果得硯,故且詫我夢,我亦自詫。

    其臘小除,曾餉硯二,啟視之,皆夢中所見也。

    曾有詩至,乃賦長歌答之。

     何子貞夢食饅頭 何子貞太史少嘗夢至一處,見案以盤盂盛饅頭甚多,即取一食之。

    又取其一,忽有人攘臂奪之,遂不得食。

    視其人,不識也。

    及嘉慶庚辰,陳蓮史以己卯解元中式第一名貢士魁天下,子貞晤之,即夢中所見也,悵然曰:「吾其不能與此人爭乎!」道光乙未,子貞以第一人領解,次年成進士,則會狀皆非元也。

     何子貞夢弟僧服 道光己亥,何子貞典閩試,歸途,於行館中夢其仲弟子毅言別,留之不可,視其身,已僧服矣。

    覺而泣曰:「吾弟其不幸乎?」於是朝暮哭。

    及入都覆命,馳詣其父文安公私第。

    時子毅果前卒,家人以其遠歸,不即告,而子貞已哭失聲,遂不能祕。

    問何以知之,乃言所夢。

     鄭修樓信夢 鄭修樓,名天爵。

    道光乙酉拔貢,朝考一等,用知縣,分發江蘇一載矣。

    同僚有小故忤上官者,皆被議。

    鄭懼得罪,乃改教職歸。

    旋中道光丁酉科第四名舉人,歷任平和學教諭。

    洊升延平府學教授,不赴。

    是時家居,粵寇將至,家人請偕往,曰:「吾不往也。

    」生平恬靜寡慾,以書名家,素信夢,屢有夢徵。

    任平和時,將府試,預有夢,告假歸裡,同寅異之。

    未幾,漳州失守。

    升教授時,離家僅百裡,亦不往。

    未幾,延平被圍。

    晚年兼學畫,畫甚工,益杜門謝客,惟外邑諸生始一見之。

     王立齋夢羊 道光丁酉江南鄉試,唐黼卿再與分校,所居左經房,與王立齋比鄰。

    一日,立齋忽喘息來,謂黼卿曰:「君所閱有羊字號卷耶?可速檢呈。

    」詢其故,則曰:「此卷當得元。

    」問何以知之,曰:「頃疲倦,隱幾假寐,恍惚過君門,庭戶一新,巍然若大廟。

    既入,聞櫃內有聲甚厲,驀然一羊跳出,龍變化之象也,意元卷必為君得之。

    」黼卿亟覓薦卷底簿,果有羊字號卷,已先日呈進,然猶疑信參半。

    及填榜拆封,解元為江陰鄭經,果即羊字號卷也。

    經,字守庭。

     趙季淵夢惲某 趙季淵官獨石口,道光庚子,其子枚生捷京兆,得信喜甚。

    翌年為辛醜,夜夢其業師惲某,問曰:「小兒幸徼一第,尚能捷南宮否?」惲曰:「子何不詳讀《聊齋誌異》。

    」及醒,隨手取閱,適見一條雲:「湯公名聘,辛醜進士。

    」是科,枚生果聯捷。

     魏芸閣夢觀天榜 魏芸閣初名然乙,道光辛巳舉行恩科鄉試,魏於是年正月,夢觀天榜,其第一名則仁和魏士龍也。

    寤而求之仁和學籍,無其人,乃自改名士龍以應之。

    是科不中。

    至甲辰恩科鄉試,果以第一人中式,距得夢之歲二十四年矣。

     曹文正夢桂文敏 桂文敏公芳以少司農、軍機大臣奉命出外鞫案,中途授漕督,因即赴任。

    行至荊州,患病。

    其大父嘗督兩湖,父嘗官湖北督糧道,皆沒於楚。

    都人聞其病,皆危之,以其先人於楚不利也。

     文敏在都時,與曹文正公同掌翰林院事,而彼此過訪,未嘗登堂。

    病時,文正夢文敏來訪,坐廳事,告雲:「吾物化矣。

    吾祖父俱不利於楚,何故也?」文正曰:「君尊人豈官楚乎?」文敏曰:「吾曾有家書煩君攜寄,乃忘之耶?」言已,復曰:「吾今約君往履安寺,彼地絕佳,可樂矣。

    」文正不欲往,文敏起坐,牽其衣。

    文正堅退,文敏曰:「可相待二十年。

    」文正驚寤。

    次日,文敏之兇問至。

    因追憶寄書事,乃典試湖北時,嘗為文敏寄家書,事不誣也。

    後文正沒,恰符二十年之數。

     湯貞愍夢點名 湯貞愍公貽汾嘗權浙江三江營守備,方卸事,欲回省,夜夢一騎持文書以呈,請速往攝篆,問何地,曰:「至自知之。

    」旋有人控馬至,扶策而上。

    有藍旗二,跨刀之卒四,前導。

    約半日程,見數千人跪迎於道左,類皆斷頭折足者。

    旋抵一署,武士林立。

    升公座,一吏捧冊唱名,其人即跪道旁者。

    點畢退堂,而煖閣以後皆牆壁,無旋身處。

    顧見旁一老吏,似曾相識,因問此何所。

    吏方欲言,而前騎吏已白新任到矣。

    霍然而醒,細思老吏狀貌,乃督院兵房某也。

     陳右銘夢為神所戲 義寧陳右銘中丞寶箴倜儻負才略,遭世多故,慨然有澄清之志。

    嘗應禮部試,祈夢神祠,夜夢隨李愬入蔡,雪月交映,旌斾飛揚,立馬指揮,意氣閒俊。

    醒而大喜。

    及下第歸,至上蔡,風雪大作,夜二鼓,始投逆旅,委頓殊甚。

    自是雪濘連旬,資糧皆盡,典衣鬻馬,僅得南還,乃知為神所戲,不復談兵矣。

     左文襄功名符夢 左文襄未遇時,嘗得一夢,則領解也,春闈報罷也,參戎幕也,典兵權也,膺方面也,得封爵也,平邊亂也,復提兵萬裡,掃蕩邊氛,返故鎮也。

    及蘧然而覺,乃知為夢。

    是歲秋試舉於鄉,其後入幕治兵,凡所經歷,皆與夢中所見,若合符節。

     鄒鳴鶴夢洪水 鄒中丞鳴鶴未遇時,夢至一處,如衙署。

    有人自內出,乃同學某也,雲在此掌祿籍。

    鄒請代查祿壽,某入內良久,出以片紙書「官居四品,洪水為災」八字付之。

    道光辛醜,任開封府知府,中牟決口,黃水灌城,危在頃刻。

    因舉前夢告人,自恐不免,然竟獲無恙。

    後任粵撫,被劾而歸。

    粵寇擾江左,在江寧辦理團練,城破殉難,照道員例贈卹。

    人始知四品乃道員,洪水,洪秀全也。

     餘見韋夢王十朋 上海餘見韋,名文榮。

    晚年登第,夢王十朋以侍生帖來謁。

    時年已老,私念他日豈能得鼎甲乎。

    後列三甲,除知縣,又夢十朋以治生帖來拜,不解其故。

    旋選授樂清令,始悟前夢。

    至縣,修其墓,訪其子孫,又夢十朋來謝。

    未幾,獵人以虎皮送至,雲是十朋墓所獲也。

     樊萼樓夢其妾 湖北樊希棣,字萼樓。

    死而復蘇。

    有妾姚氏,素婉孌,善事其嫡。

    平日嘗言:「婦人嫁為人妻,則事舅姑如事父母,禮也。

    今我為人妾,不敢侵主婦之職,則惟有事主父主母如事父母耳。

    」以故萼樓夫婦極愛憐之。

    萼樓仕黔中,以寇盜磐互,寄其孥於蜀,姚亦從焉。

    俄而病死,萼樓在黔,未知也。

    一夕,見姚冉冉至戶外,欲入,又不敢入,即於戶外扱地而拜。

    視其衣,則袿裳鮮明,訝曰:「汝何得衣此?」遂無所見。

    越數日而家書至,姚死矣。

    其後黔亂粗定,家人自蜀還黔,萼樓語其妻曰:「姚死,汝以盛服斂之,非禮也。

    」妻曰:「不然。

    」萼樓笑曰:「汝毋我誑。

    」因歷言其簪珥袿裳。

    妻不能隱,乃曰:「吾痛之甚,故稍假之耳,君何從知此?」萼樓乃告以夢中所見焉。

     章采南夢焦袁熹 同治時,粵東學使以章鋆為最著。

    章文名素盛,極廉潔,卒於任所。

    或曰,實署中人不便其所為,害之,卒亦莫能明也。

    相傳章試海南,甫至,夢有自稱焦袁熹者,謂之曰:「汝場中宜出『去三年不返』題。

    」醒頗惡之,後果驗。

    蓋焦氏「去三年不返」文,人頗熟誦,而焦亦為廣東學使,卒於海南,又此語恰可為學使卒任所之唁辭,章竟應之也。

    章,字采南,鄞縣人。

     陳宰臣夢授書 安陸陳宰臣學博與山陰施望雲善,未識時,宰臣夢人授書一冊,題曰《望雲詩草》。

    醒而僅記「杈椶」二字,明日,萬藻卿寄望雲詩往,乃知果有望雲者,宰臣異之。

     丁士彬夢觀榜 同治乙醜會試,蘄州李士彬中第三名進士。

    榜前有丁士彬者,夢觀榜於禮部門外,己名在第三,惟「丁」字獨小,且較他人略低半字,不解其故。

    榜發,竟落第。

    越十餘日,入城,經禮部門,榜猶在,趨近觀之,則第三名「李」字之上半為雨所淋,僅存其下半之似「丁」者矣,乃大駭。

    丁與李故不相識,次日,乃尋至李寓所,以夢告之,相與歎詫不置。

     譚繼洵夢皂衣人 譚嗣同幼時嘗與羣兒戲,失足墮池。

    其父繼洵方晝寢,忽一皂衣人促之起曰:「星君有難,汝速起。

    」繼洵驚寤。

    嗣同載沉載浮,瀕於危矣。

    因援之起,字曰復生。

    甫總角,繼洵嘗挈之遊衡山,一羽士諦視之,謂繼洵曰:「是兒骨相不凡,惟他日敭歷仕途,宜外官,不宜京曹。

    過三品,則京外胥宜矣,否則必有大禍。

    」嗣同長,繼洵即為納粟,以知府官江蘇。

    光緒戊戌春,奉召入都。

    繼洵時撫鄂,馳書令掛冠。

    嗣同覆書備言事君緻身、見危授命之義。

    書成,又以父命難違,疑不敢發。

    適康有為過其居,告之故,康曰:「斯人不出,如蒼生何!君達人,詎容以此介介?」嗣同聞之,意決,遂北上,卒及於難。

     王壬秋夢其女 王壬秋多女,其次第五者曰幃,小名萸芳,既夭而忽見夢,問物性之靈蠢.壬秋戲告以螘子最靈,人最蠢.覺而賦小詩以記其異,詩曰:「幻影重相見,提擕問物靈.衣單垂手 ,髮覆兩眉青.泉下年難長,秋來夢易醒.忘情仍有妄,非汝未遺形.」 姚夫人夢其舅 俞祖綏,字履卿,為曲園之猶子。

    光緒丙子舉於鄉,距其大父之登嘉慶丙子賢書,適花甲一周矣。

    出榜前一日,曲園之婦姚夫人於吳下春在堂夢其舅自外至,七品冠服,如生時。

    迎問之,曰:「吾將謝恩,向汝姑借朝珠耳。

    」時曲園之母猶在堂也。

    姚夫人寤,喜曰:「履卿中矣。

    」 趙撝叔說夢 趙撝叔湛深經術,語雜莊諧,嘗自言曰:「光緒庚辰春,猝病咳,自二月至四月不愈,藥之彌甚,終夜危坐。

    忽夢出門,行大道邊,遠望江湖,浩淼無極。

    遇村民問途,言此前進為鶴山,仙人之所都也。

    上行則山內,下行則山外,大道迂遠,有捷徑,可導以行。

    至某處,昏黑若眢井,餘謝不能,願迂道。

    久之,不見人。

    得一人,問鶴山,不答。

    畫掌示以字,搖首去。

    後者至,改『翯』字問之。

    其人視餘良久,為指一隅。

    依以行,突見壁立百仞,上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