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術類

關燈
以通訓詁,故其撰著,皆卓然名家。

    《爾雅》則邵晉涵之《正義》,特出邢疏之右,郝懿行之《義疏》,訓詁精確,草木歸諸實驗。

    《小爾雅》則有胡承珙之《義證》,宋翔鳳之《訓纂》。

    《廣雅》則有王念孫之《疏證》,旁搜博考,足與經訓互相發明。

    精《說文》者,始於惠棟之《讀說文記》,其後則推段玉裁、王筠、朱駿聲三家。

    駿聲之《說文通訓定聲》,發明轉注假借,其書似因而實創。

    筠之《釋例》,多引鐘鼎古籀,以證《說文》字,而又為之句讀,故皆服其精審。

    玉裁《說文注》,實為叔重功臣,而不免武斷。

    以《玉篇》校《說文》者,始於鈕樹玉,玉裁采其說,不著其名,樹玉憾之,作《段注訂》八卷。

    徐承慶又為《段注匡謬》,亦以玉裁名太重耳。

    至姚文田、嚴可均同撰《說文校議》,分條考訂,人亦稱為精確也。

     省文為說文之本字 今人作字之省文甚多,如以「禮」為「禮」,以「處」為「上虍下匆」,以「與」為「與」是也.凡章奏呈文,則不敢用,其實皆《說文》本字也.《說文》於《禮》字,雲為古文;於「上虍下匆」字,雲「止也,或從 匆」;於「與」字,雲「賜予也,與與同」.今乃避本字而不用,轉以之為俗字,蓋不知本字之訓詁也. 夲字之訓詁 「夲」字讀若六,即作六十解,見高宗禦製詩,金聽濤用之,可與卄卅卌等并行. 工部造字以譯俗語 工部於工役器物檔案,每造字以譯俗語,為字書所未見。

    如天地壇大祀壁上挂燈,名尜尜燈,【祀天用青色紙。

    】其式兩頭尖,中大如橄欖形,亦會意象形之意也。

    聞此等字尚多,皆入公牘,且見之於奏疏。

     俗字之訓詁 各地通行之俗字頗多,今略舉之.京師人所用者如下:「漼」,音近砌,陋也.「您」,音近凝,義似爾汝,施之於較己為尊者也.衡州人所舛者如下:「外門內身」,音鑽,「外門內身」林,地名,產茶葉.蘇州人所用者如下:「覅」,勿要切,不要也。

    「朆」,弗曾切,勿曾也。

    廣東人所用者如下:「亞」,音阿,阿俱寫作亞。

    「奀」,音茫,弱也。

    「上不下高」,音矮,人不長也。

    「閄」,音或,隱身勿出也。

    「石穴」,音勘,巖洞也。

    「泵」,音聘,水中磯也。

    「氹」,音泔,蓄水為池也。

    「圳」,音浸,通水之道也。

    「乪」,音囊,水之曲折也。

    「不」,音墩,截木作墊也。

    「冇」,音磨,無也。

    「生筋」,銀去聲,牽扯不斷也。

    「?本」,去聲,拙也。

    廣西人所用者如下:「上大下坐」、「外門內坐」,俱音穩,穩也。

    「上不下長」,音矮,矮也。

    「上不下高」,音呆,矮也。

    「奀」,音動,弱也,與廣東異。

    「上不下行」,音臘,足不能舉也。

    「上不下生」,音終,人死也。

    「石穴」,音義俱與廣東同。

    「上不下父」,音近某,假父也。

    「仦」,音嫋,小兒也。

    「女大」,音大,女大為姊也。

    「上仍下土」,音近陳,舊產也。

    「上如下生」,音近產,假子也。

    「孑兌」,音近滿,謂最少也。

    「亞」,音阿,阿字俱寫作亞,與廣東同。

     名詞 字之用以名一切事物者,謂之名詞,如天地人物等是。

    一作名字,亦作名物字。

    凡一事一物專有之名詞,曰固有名詞,通同類事物而用之者,曰普通名詞。

     術語 學術上所用之名詞,謂之術語,蓋每句加以訓詁也。

     黃晦木論奇字 餘姚黃宗炎,字晦木,世稱鷓鴣先生,明明經,為忠端公尊素之子,梨洲之弟也。

    好奇字,其論小學,謂揚雄但知識奇字,不知識常字,不知常字乃奇字所自出,三緻意於六書會通,乃歎其奇而不詭於法也。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為康熙丙申聖祖所禦定,大學士陳廷敬等奉敕撰。

    全書仍梅膺祚《字彙》、張自烈《正字通》兩書舊目,以十二辰紀十二集,而每集分三子卷,凡一百一十九部,冠以《總目》、《檢字》、《辨似》、《等韻》各一卷,殿以《補遺》、《備考》各一卷,合四十二卷。

    所錄之字,凡四萬七千三十五字,又古文一千九百九十五字。

    引用之書,多至三百餘,並旁及金石、梵字。

    前此字書,未有若是之博者也。

    然當日曾自謂古今形體之辨,方言聲氣之殊,部分班列,開卷了然,無一義之不詳,無一音之不備,而紀文達公昀等至稱之為六書淵海,七音準繩。

    道光時,曾令王引之等重加校勘,為改正二千六百條,皆就引書字句奪誤者更定之,然猶未悉也。

    引之殆以奉行詔書,未敢盡其詞耳。

    然其最誤者,一為虛造故實;二為按語離奇;三為鈔襲《正字通》而轉謬;四為增改原書;五為書名舛誤;六為引書脫誤;七為以他字之訓闌入此字;八為同引一書前後違異,使閱者迷罔也;九為雲同之字有實不同者,有實同而不雲同者,有不註音義,但雲同某,而所指為同者,編中乃無其字;十為字畫算數無一定也。

    此外有本一字而誤分為兩字者,又有義證引用之字,而正文不收,令閱者無由得其音義者。

    蓋其時小學本未大明,又以一二顯宦率數十宂官領其職務,而字典之為事,又本視其所為《淵鑑類函》等書獨難,宜其乖遠譌舛,莫可究詰也。

     顧氏精通小學說文 馬文毅公雄鎮,字錫蕃,總督鳴佩子也,漢軍鑲紅旗人。

    嘗官廣西巡撫,以禦吳世琮兵,遇害。

    有姬顧氏,本吳中閨秀,精通小學《說文》。

    文毅撰《彙草辨疑》十二帙,姬皆手為旁訓。

     徐鹹清精小學 康熙己未開博學宏詞科,令京外官吏各舉郡縣有才學而堪與試者,道府爭以徐鹹清薦,辭不獲,遂入都。

     先是,閣中判詞頭,照前代典例,多用「查議」「查覆」諸字,而某相精字學,謂字書無「查」字,縱有之,不作「察」解,此必原判是「察」字,而北無入聲,呼「察」聲如「查」,故譌「查」耳。

    譌字不可用,因啟奏禦前,凡判詞,「查」字俱改「察」字。

    然終不解「查」與「察」沿譌之始。

     及應制科者先後至,每至,必合數十人謁某相,某相詢於眾曰:「『察』聲譌『查』,有始乎?」在坐無對者。

    徐逡巡曰:「《漢書?貨殖傳》有之。

    顧『查』為『在』聲之譌,非『察』聲譌也。

    」某相矍然曰:「何言之?」曰:「古『在』本『察』字。

    《爾雅》曰:『在,察也。

    』《堯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是也。

    第三聲呼『在』為『查』,以『查』與『槎』同。

    《漢書?貨殖傳》『山不茬櫱』,即槎櫱也,而字乃從草而諧以『在』聲,故『在』聲為『槎』,『槎』轉為『查』,則是『查』者,『在』聲之轉也。

    猶『之在』『之叉』轉而為『裁』為『財』也。

    若曰『察』之轉,則是『叉』也,『差』也,『察』豈能轉『查』乎?」某相遽色變,乃復進曰:「『察』聲不轉『查』,然而『在』即『察』也,改『查』為『察』可乎?」徐曰:「不可。

    《老子》曰:『其政察察。

    』亦惟『察』名不可居,故以『在』字隱『察』名而轉聲為『查』,若改『察』,仍『察察』也。

    」某相曰:「然則『查』可乎?」徐曰:「可。

    」某相曰:「此則僕之所未聞也。

    夫字必有義,『查』字無『察』義而有『在』聲,使徒以聲同之故而不顧其義,則『道』可『盜』也。

    」徐曰:「『道』固不可『盜』,而『在』則可『查』,不觀『在』又為『裁』乎?『在』之為『裁』『察』,義同也,然而『纔』之又為『財』,則無義矣。

    『財』可『纔』,則『查』可『察』矣。

    」某相憪然謝而起。

    其後三相錄試卷糊名,然終不用。

    馮文毅公溥為薦於廷,聖祖曰:「有著述乎?」曰:「有。

    」曰:「為何?」曰:「《資治文字》。

    」曰:「《資治文字》何謂耶?」曰:「字書也。

    」旁一相曰:「字書,小學耳。

    」遂罷。

    既而文毅擬再薦之,不得,曰:「小屯吉,君向不為大而為小,此屯也,然而吉矣,吾幸得歸矣。

    」 阮文達解蕉字 阮文達精於小學,嘗解芭蕉「蕉」字,謂見《上林賦》,於古無聞。

    《說文》「蕉」字,則樵採之樵,《列子》「以蕉覆鹿」,即所樵之草,非芭蕉也。

     江叔澐欲撰經史子字準繩 江叔澐愛古成癖,平生不肯為俗字,尺牘書疏,皆依《說文》。

    其寫《尚書》「瀍水」依《淮南》作「廛」,「汝乃是不蘉」依《爾雅》義作「孟」,人頗怪之,遂不改也。

    內行甚修,對家屬如賓客,交友不妄取。

    孫淵如以一縑贈之,累書千言,卻而後受。

    嘉慶紀元,舉孝廉方正,不仕,卒於家。

    常欲舉經史子繩以《說文》,去其俗字,命曰《經史子字準繩》,惜未成也。

     禮親王治說文 禮親王號嘯亭外史,生而好學,雖造次顛沛,必手一編,尤深於許慎之學.十三齡得《說文解字》,篝燈夜讀,時值嚴寒,圍爐竟夕.火發,廷及牀帳,幾兆焚如.包衣輩瞭見紅光,鹹擕水具集寢宮,王猶未釋卷也. 張東甫通許鄭之學 道光時,錢塘有張東甫刺史之杲者,夙承祖訓,與賢士大夫遊,遂通許、鄭之學。

    嘗著《說文集解》百餘卷。

    以為《說文》自許氏後,若宋張有之《復古編》、元周伯琦之《六書正偽》、明焦竑之《俗書刊誤》,至乾、嘉間段氏、桂氏、王氏、錢氏、鈕氏、席氏輩出,而小學益顯,乃考形聲,辨俗體,通假借,異字同音、同音異字及諸家得失,各有所宗,均箋註於下,名曰《集解》,藉知古人以字解經、以經解字之義。

    因卷帙繁富,官事羈紲,未卒業。

    病危時,猶語人曰:「吾死不足惜,獨恨《集解》一書未及告成,不得就正於有道君子耳。

    」子上龢,字沚蓴,孫爾田,字孟劬,亦以文章政治有聲於時。

     蕭道管治說文 光緒丁醜,戊寅間,侯官陳石遺學部衍方從事考訂之學,治《說文》,取坊肆重刻孫氏本,屬其婦蕭道管以每字剪為紙片,小注屬焉,分重文,闕訓,指事,象形,會意,形聲,并借各類,黏貼紙本,采別部居,使不相雜羼.蕭獨取所謂重文者一冊,反覆諦究,別購孫氏本,自一至亥,圚點一遍,不解,則翻閱段氏注本,而語陳曰:「君治篆文,吾治古籀,何如?第治古籀,有待篆文者百之一二;治篆文,有待古籀者十且二三也.」 蕭讀古書,時有神解,善蹈瑕隟,字書之形聲義,辨識毫釐,寀人所略,往往洞貫疐硋,會人乖踳。

    然情韻高遠,雅好奇服,不願為人人之所為。

    推究哲理,於人天死生,妙悟深澈,以身後名易其自適之趣,非其志也。

    日常把卷,意有所得,時弄筆劄記之,旋棄擲不愛惜。

    遂成《說文管見》,凡二百一十有餘解,多蘦落糅孨,然一條之中,首尾畢具,無未完之義理,而敘列之不難也。

    蕭嘗語陳曰:「近人治許學,有所撰箸,惟段氏偁《說文解字注》,其它《說文義證》、《說文句讀》之類,命名率省『解字』二字,非正詞也。

    吾此本專釋重文,宜可單稱『說文』。

    又吾名管,即以管見名其書,在他人為謙詞,在吾直質言而已。

    」道管,字君珮,一字道安,亦侯官人。

     算學之精義 經學家必通天算,良以《尚書》開卷,即言治曆,《內則》幼學,亦重習計,而其法亦益臻邃密。

    自聖祖禦製《數理精蘊》,契合道源,範圍乾象,以故天下勤學之士,蒸蒸向化。

    若梅文鼎、梅瑴成、江永、戴震、程瑤田等,闡揚推衍,各有撰述。

    後則董佑誠、羅士琳,最近則南匯張文虎、金山顧尚之、海寧李善蘭,尤為傑出。

    阮文達作《疇人傳》四十六卷,羅士琳作《讀疇人傳》六卷。

     王錫闡潛心測算 王錫闡,吳江人,博覽羣書,兼通中西天學。

    生於明末,當徐光啟等修新曆法時,聚訟盈庭,錫闡獨閉戶著書,潛心測算。

    天色澄霽,輒登屋,臥鴟吻間,仰觀景象,竟夕不寐,務求精符天象,不屑屑於門戶之別也。

     天文算法 自明中葉泰西人至,而天文算法精於中土。

    華人以大統法為元代許魯齋所定,故終扼其說不行。

    聖祖乃命靈臺皆用西法,惟置閏用中法,以合《堯典》。

     聖祖親驗算法 康熙壬申,聖祖禦乾清門,召大學士、九卿等至禦座前,取太極圖及五聲八音八風圖,指示羣臣。

    復推言算法,用方圓諸圖,逐一驗算,無不吻合。

    至樂律隔八相生,其說不同。

    是日,召樂人以笛和瑟,次第審音,至第八聲還本音。

    因言聲音高下,循環相生,復還本音,必須第八,此乃一定之理。

    又命取測日晷表,以筆畫示曰:「此正午日影所至處。

    」令置乾清門正中。

    諸臣候之,至午,日影與禦筆書處恰合,不爽銖黍。

     聖祖留心曆算 康熙壬午,李文貞公光地隨扈南巡,駐蹕德州。

    有旨,取梅文鼎書。

    文貞以《天學疑問》上呈。

    奉旨:「朕留心曆算多年,此事朕能決其是非。

    」將書留覽。

    後二日,召見,聖祖雲:「昨所呈書,甚細心,且議論亦公平,此人用力深矣。

    朕帶回宮中細閱。

    」文貞因求親加禦筆,批駁改定,聖祖允之。

    明年,駕復南巡,於行在發回原書,中間圈點塗抹及籤貼排語,皆禦筆也。

    文貞復請此書疵謬所在。

    諭曰:「無疵謬,但算法未備。

    」未幾,西巡,問隱淪之士,文貞以關中李顒、河南張沐及文鼎三人對。

    上亦素知顒及文鼎。

    乙酉南巡,文貞以巡撫扈從,上問:「宣城處士梅文鼎今焉在?」文貞以尚在臣署對。

    上曰:「朕歸時,汝與偕來,朕將面見。

    」文貞尋與文鼎伏迎河幹。

    越晨,俱召對禦舟,從容垂問,凡三日。

    上謂文貞曰:「天象算法,朕最留心,此學今鮮知者,文鼎實僅見也。

    其人亦雅士,惜老矣。

    」賜禦書扇幅,頒賚珍饌。

    臨辭,特賜「績學參微」四大字。

     梅氏世通算學 梅文鼎,字勿庵,歲貢生。

    子以燕,舉人。

    兩世俱通算學。

    以燕子文穆公瑴成始大其宗。

    而勿庵父子兆域,聖祖特命江南織造曹頫為之監工。

     聖祖指授陳厚耀算法 泰州陳諭德厚耀與梅文穆同直內廷,蒙聖祖指授算法。

    當文穆初入見,上嘗語之曰:「汝知陳厚耀否?他算法近日精進。

    向曾受教於汝祖,今汝祖若在,尚將就正於彼矣。

    」厚耀侍從多年,蒙賜書籍、文具、錦綺、瓜果之類,尚為近臣所恆有,其頒賜儀器,疇人家詫為未見。

    一日,又賜熱河光木,供之幾案,光皎如月。

    諭曰:「以助汝鉤稽布算之勤也。

    」厚耀有《奉敕賦夜亮木》詩。

     當厚耀與文穆同正定算學諸書時,聖祖又嘗召之於便殿,問測景使何法。

    厚耀不知。

    上寫西人定位法、開方法、虛擬法示之。

    又命至禦座旁,隨意作兩點,上自用規尺畫圖,即得相去幾何之法。

    文穆直蒙養齋,上亦授以借根方法,諭之曰:「西洋人名此書為阿爾熱八達,譯言東來法也。

    」幾餘召對,時有指授。

    自後二人之學,彌益精邃。

    文穆由進士官至總憲,厚耀以教授超授編修,官至左諭。

     李子金精算數 李子金增生之鉉精算數,心有權度,不用丈尺。

    嘗遊京師,與客聚飲,客指鄰家樓,問以高幾許,四方幾許。

    李熟視良久曰:「得之矣。

    」客令人加量,悉如所言。

     李文成研算術 滑縣李文成,少孤,為木工傭保,人呼之為李四木匠。

    恥之,棄去,從塾師習書算,粗解意義。

    有疑難,輒辯駁,塾師厭之,遂請絕焉。

    於是專研算術,旁涉星家象緯,推測頗驗。

    見人,必誇其術,人有聞者,共非笑之,文成自若也。

     華若汀悟算數捷法 金匱華若汀太守蘅芳精於算,嘗乘夜航,雜遝儔人中,閉目危坐而搆思。

    忽悟一算數捷法,為生平所未得。

    算謂此時也,不覺黑闇界倏現大光明,心地開朗,快如登仙。

     蔣嶽莊知曲綫新術 武進蔣維鍾,字嶽莊,維喬之兄也。

    幼穎悟而嗜讀,以是得咯血症。

    父少穎命輟讀佐商政,然肆事偶暇,輒手一卷,與其弟竹莊茂才維喬賞奇析疑,自相師友也。

    光緒癸巳春,偶見疇人書,畧一披閱,即朗悟。

    不數月,盡通其義。

    甲午,中日失和,我師敗,嶽莊以為當尚西法,變新政,雪國恥,一切科學,皆以數學為宗,乃益閉戶潛迹,午夜不輟。

    丙申,從學於金匱華若溪明經世芳,所學大進,而肺疾亦日劇,遂不起,時己亥正月也。

    所著有《曲綫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