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類

關燈
,皆有漢人貿易,惟冬令苦寒,時有冷瘴中人,使人腿足腫潰。

    以馬腦髓敷治之,雖可漸愈,然亦多緻殘廢。

    故漢人之初至其地者,必緊其袴帶,足亦不可常使貼地也。

     眼病 眼病與種族至有關係,東亞人種之近視眼較西洋為多,以東亞國古種族舊也。

    加以近世事物之多,而東亞人之執業處事,又不知調護之法,近視眼之進步,其度更速。

    然此尚不足慮也,最可危者,則東亞最多之眼病,我國古名曰椒瘡、粟瘡,俗稱痧眼,西人曰托拉呵謨。

    日本此病亦最盛,曰顆粒性結膜炎,或目為國民病,而我國眼醫尚未知之。

    奉化某小學校,學生五十四人,而檢其患椒瘡、粟瘡者,多至十人。

    問其家族,則父母兄弟姊妹常苦眼病,且發赤眼。

    又以此病傳染最易,初時多不注意,及發覺,則病已甚重,且至失明。

    故美國海關檢疫令,凡東亞人上岸,必檢其眼者,即畏此耳。

     楊秀清多服溫藥而瞽 粵寇喜服藥物,凡人參、高麗參、肉桂、鹿茸溫補之劑,隨處收求,並令諜人假充商販,兼赴各處購買。

    楊秀清以服溫劑過多,熱毒上沖,兩目俱瞽。

     短視 丁藥園,名澎,仁和人,以詩名,與宋荔裳、施愚山、嚴灝亭輩稱「燕臺七子」。

    其讀書處曰攬雲樓。

    客至,輒梯而登,則見藥園伏案上,疑晝寢,迫而視之,方觀書,目去紙不及寸。

    驟昂首,又不辨誰某。

    客嘲之,藥園戲持杖逐客,客匿屏後,誤逐其僕,藥園婦聞之大笑。

    一夕娶姬,藥園逼視光麗,心喜甚,出與客賦定情詩。

    夜半披幃,薌澤襲人,姬卒無語。

    詰旦視之,爨下婢也,知為婦所紿,則又大笑。

    每日晨入東省,侍郎李奭棠從東出,藥園從中入,瞠目相視。

    侍郎遣騶卒問訊,藥園趨謝,侍郎笑曰:「是公耶?吾知公短視,奚謝為!」又乾隆朝,某省知府某入都展覲,召對畢,頓首言:「臣猶有下忱。

    」上曰:「何也?」曰:「臣有老母,臣來京,別母,母命臣必仰瞻聖顏,歸以告母。

    」上曰:「而目朕可。

    」曰:「臣短視。

    」曰:「攜眼鏡未?」曰:「有之。

    」曰:「帶鏡目朕可。

    」某頓首遵旨。

    有頃,上曰:「審未?」曰:「審矣。

    」頓首謝恩出。

    上嘉其質直,未幾竟大用。

     董文恭鼻有淤肉 乾、嘉間,大學士富陽董文恭公誥久居京師,鼻有淤肉,閉塞,氣不得通。

    每當嚴冬,入西華門,撲面風來,則張口迎之。

    或風甚氣逆,則小立暫喘。

    老年則上氣疾,至冬恆劇,亦鼻息不能轉運之故也。

     海秀以患痘自刺鼻孔 海秀,滿洲人,幼患痘,左鼻壅塞,人多笑之。

    海伺母出,以佩刀刺鼻孔,血涔涔下,卒通其竅。

    時方七歲。

    父歎曰:「此何異符生之刺目也。

    」 鼻出煙蟲 鹹豐初,祁宿藻陳臬湖北,時吸鴉片煙之風初盛,其禁亦至嚴,署中人無敢私吸者。

    獨刑幕徐某,年老癮久,吸食如故。

    豢一猴,冬能溫衾,夏能揮扇,酷愛之。

    徐吸煙時,猴恒蹲榻畔嗅煙氣。

    後徐以公事他出,猴癮起,疲憊,僵臥五日而斃,鼻中有黑物遊出,如小蛇,蓋煙蟲也。

    徐歸,剖猴腹視之,則腹中蟲數百,蠕蠕而動,腸胃皆被齧穿,鼻中者僅其旁溢上行者也。

    或語徐曰:「君不戒吸,鼻中亦有煙蟲耳。

    」徐因此猛醒,亦即戒煙,然疲病如猴狀。

    祁命以猴腹煙蟲數條,焙焦研末,置藥中,使徐服之,不數日,癮竟斷。

     繓病 俗謂臂短屈不能伸者為綣膀。

    端方署江督時,檄州縣緻二人,送日本,習普通師範。

    有顧聽秋、成蘭徵二人往。

    蘭徵右臂拳曲,且折其一支,如懸贅然,作書畫蘭皆左手,故自號左腕生。

    一旦改服短衣窄袖,則右手不能舉,蓋繓病也。

     鄭環之疾革回光 乾、嘉之際,武進鄭環以經學名宇內,躬行峻潔,志在經世。

    自以學成不得用,常與當路言民間疾苦,於兵政、海防、屯田尤詳切。

    人或勌且厭,鄭猶嘵嘵不已,蓋冀其偶一聽用也。

    嘉慶丙寅,卒於甘泉訓導宮署。

    客或往唁,則見其朝衣冠端坐,持筆疾書。

    客大驚,問先至者,則曰:「以醜初疾革,浴畢,歛以公服。

    天始曙,忽起索紙筆,曰:『吾註《易》,有四卦未卒業,是以回光續成之。

    』」客坐候至酉,始擲筆長歎而瞑。

    急舁上狀,身已僵冷而卦註畢矣。

     錢寶峯病革囈語 錢寶峯為花面中之老手,《蘆花蕩》、《長闆坡》、《金雁橋》、《奪阿鬥》,皆其著名之劇,而尤以扮《兒女英雄傳》之鄧九公為得俠士鹵莽情狀。

    光緒中,病革,囈語曰:「閻君召我演劇。

    」此事近妄,而都下盛傳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