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類
關燈
小
中
大
為童騃耶?砲彈乃圓物,我幼即見之。
此殆一小砲,何雲砲彈?」又凡經遊之地,至門,輒有冊請留名,孔必大書「翰林院庶吉士」。
劉每阻之,孔謂為妬,大不懌。
久之,病發矣。
一日,忽具衣冠繕狀控劉,呈公使,大聲呼冤。
公使不見。
閱數日,竊吞同伴之鴉片膏半甌,復至庖覓冷飯半盂,咽而下之。
夜半,斃焉。
床頭有上公使遺書一通,略雲:「劉曾引我至蠟人館,指所塑印度野蠻酷刑相示,謂將以此法殺我,故不如自盡耳。
乞代奏伸冤。
」孔死,公使乃奏請給卹如例。
張孝廉得狂疾 鄂垣張孝廉,名下士也,以事實近陰私,談者諱其名.先是,張婦逝世,悼亡詩文稿積數寸,同人群指為癡.既三年,納一妾,擬不再娶.戚尚以宗祧所在,強張委禽於某氏.某氏知其有妾也,已不懌.入門,妾以禮見主婦,抗不為禮,張入房,責之。
某氏亦以先妾後妻責張。
薄言逢怒,遂賦《終風》。
張由是指天畫地,每日如癲人。
百計醫治,卒莫效。
嘗自言有老叟夜至,時以九具鏡箱持贈,促令開視,雲箱中所有,皆前生事。
張遂逐鏡試之,見第一箱揭影,辨得前生為紀文達公,第二為瀘溪知縣,第三為京師名妓,第四為乞兒,第五為南嶽苦行僧,第六為歙縣孝廉,早卒,第七八皆童殤,至第九則今世矣。
其箱中則現妻死已葬、繼妻與妾不和狀,本身氣惱成癲狀,忽將碗盞擲碎一一吞下狀,誤食毒菌,肢體青腫狀。
又言癲一年便愈。
凡過去事都驗,未來事亦由家人筆誌諸狀,以待印證。
明年,癲果愈。
適春闈在邇,部署入場,竟中式,授知縣。
越年,張文襄公之洞調兩江,督兵防海,鄂督募練兵,與敵戰。
張亦起辦團練,領鄉軍,數戰皆捷。
復募兵萬人,往來長江上下遊為接應。
時東南諸省糜爛已甚,與夢中所現各事皆吻合,究不識其夢境變幻何如是之真也。
某制軍弟得狂疾 某制軍之弟某,有幹才。
一日,往省其兄,晚食時,責制軍昏憒,謂將來恐招滅族之禍。
制軍恚而入。
次晨,某不別而行,竟附輪歸矣。
制軍亦聽之。
既而發電告以已為其覓有保舉,恐特旨即日見召。
時某尚在途,瞥見電有特旨二字,驚駭以為禍作,矢溺齊下,旋忽躍入水中而死。
李瘋子罵人 光緒間,京師有婦人李氏者,年六十許,羣呼為李瘋子。
好詈人,輒於清晨,提一籃遊於市,且行且詈,朝政民俗一一指陳,無稍諱。
羣兒輒尾之。
初為步軍統領所逮,緻之獄,撻之不懼,久乃釋之。
市肆爭施以錢,且有為之具飯者。
得錢多,則以之建廟。
廟凡七,皆延僧主之,而行詈如故。
遇冠蓋於途,聲益高,入人家則又和顏款接,不類有疾者。
陳蘭堂得異疾 陳蘭堂屺瞻以詩、字鳴於嘉、道間,晚年得異疾,口瘖,手足痿痺不仁,而心思耳目如常,見人輒淚下,即援筆為詩,輒得佳句。
阿桂得離魂病 阿桂,佚其姓,丹徒人,農家子也。
年二十餘,已娶妻生子。
某年冬,阿桂驟遘奇疾,終日咄咄,不飲亦不食。
其妻憾之,百計求治,卒無效。
一日晝寢,狀甚適,歷二小時許始寤,目灼灼四顧,口操魯音曰:「異哉!此何地也?我何由至此?」語畢,狂奔出門去。
妻大駭,牽衣阻之。
阿桂怒曰:「爾欲何為?我非此間人,留無益。
」語畢,又奮身欲行。
妻泣曰:「爾即病狂,何床頭人亦不識耶?」阿桂笑曰:「異哉,我安得有此黃臉婆!」妻益駭,曰:「然則爾何人?」曰:「我李某,山東人也。
既不識我,何認我為夫?」妻曰:「爾名阿桂,我為爾妻,此間人孰不知者。
」又指其三歲兒泣曰:「此牙牙學語者,我與爾所生之子也。
爾即無結髮情,獨不念此一塊肉耶?」時村人羣集,眾口一緻,皆韙其妻之言,阿桂亦踟躕不能決。
妻又曰:「爾如不信,盍窺鏡自視?」阿桂曰:「善。
」甫對鏡,即皦然失聲曰:「異哉!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也。
我之本來面目安在耶?」阿桂泣,妻亦泣。
村人皆嘖嘖稱異,爭詢其故。
阿桂曰:「我亦不審何以至此。
頃在山東時,惟午睡耳。
」妻及村人仍意其病後譫語,設辭以慰之曰:「既來之,姑少安毋躁。
」阿桂搖首曰:「嘻,我家有一妻一妾,華屋數楹,藏書萬卷,此齷齪者安能一朝居耶!我去矣,後會有期。
」語時,又奪門欲出,妻號泣隨之,掉頭不一顧。
村人不得已,乃執而送之官。
阿桂本不識字,初訊時,親書供狀,則洋洋千餘言,斐然可觀。
此即離魂病,往往能以彼人之魂附於此人之身,阿桂殆其類耶? 外蒙易緻寒疾 外蒙古各處
此殆一小砲,何雲砲彈?」又凡經遊之地,至門,輒有冊請留名,孔必大書「翰林院庶吉士」。
劉每阻之,孔謂為妬,大不懌。
久之,病發矣。
一日,忽具衣冠繕狀控劉,呈公使,大聲呼冤。
公使不見。
閱數日,竊吞同伴之鴉片膏半甌,復至庖覓冷飯半盂,咽而下之。
夜半,斃焉。
床頭有上公使遺書一通,略雲:「劉曾引我至蠟人館,指所塑印度野蠻酷刑相示,謂將以此法殺我,故不如自盡耳。
乞代奏伸冤。
」孔死,公使乃奏請給卹如例。
張孝廉得狂疾 鄂垣張孝廉,名下士也,以事實近陰私,談者諱其名.先是,張婦逝世,悼亡詩文稿積數寸,同人群指為癡.既三年,納一妾,擬不再娶.戚尚以宗祧所在,強張委禽於某氏.某氏知其有妾也,已不懌.入門,妾以禮見主婦,抗不為禮,張入房,責之。
某氏亦以先妾後妻責張。
薄言逢怒,遂賦《終風》。
張由是指天畫地,每日如癲人。
百計醫治,卒莫效。
嘗自言有老叟夜至,時以九具鏡箱持贈,促令開視,雲箱中所有,皆前生事。
張遂逐鏡試之,見第一箱揭影,辨得前生為紀文達公,第二為瀘溪知縣,第三為京師名妓,第四為乞兒,第五為南嶽苦行僧,第六為歙縣孝廉,早卒,第七八皆童殤,至第九則今世矣。
其箱中則現妻死已葬、繼妻與妾不和狀,本身氣惱成癲狀,忽將碗盞擲碎一一吞下狀,誤食毒菌,肢體青腫狀。
又言癲一年便愈。
凡過去事都驗,未來事亦由家人筆誌諸狀,以待印證。
明年,癲果愈。
適春闈在邇,部署入場,竟中式,授知縣。
越年,張文襄公之洞調兩江,督兵防海,鄂督募練兵,與敵戰。
張亦起辦團練,領鄉軍,數戰皆捷。
復募兵萬人,往來長江上下遊為接應。
時東南諸省糜爛已甚,與夢中所現各事皆吻合,究不識其夢境變幻何如是之真也。
某制軍弟得狂疾 某制軍之弟某,有幹才。
一日,往省其兄,晚食時,責制軍昏憒,謂將來恐招滅族之禍。
制軍恚而入。
次晨,某不別而行,竟附輪歸矣。
制軍亦聽之。
既而發電告以已為其覓有保舉,恐特旨即日見召。
時某尚在途,瞥見電有特旨二字,驚駭以為禍作,矢溺齊下,旋忽躍入水中而死。
李瘋子罵人 光緒間,京師有婦人李氏者,年六十許,羣呼為李瘋子。
好詈人,輒於清晨,提一籃遊於市,且行且詈,朝政民俗一一指陳,無稍諱。
羣兒輒尾之。
初為步軍統領所逮,緻之獄,撻之不懼,久乃釋之。
市肆爭施以錢,且有為之具飯者。
得錢多,則以之建廟。
廟凡七,皆延僧主之,而行詈如故。
遇冠蓋於途,聲益高,入人家則又和顏款接,不類有疾者。
陳蘭堂得異疾 陳蘭堂屺瞻以詩、字鳴於嘉、道間,晚年得異疾,口瘖,手足痿痺不仁,而心思耳目如常,見人輒淚下,即援筆為詩,輒得佳句。
阿桂得離魂病 阿桂,佚其姓,丹徒人,農家子也。
年二十餘,已娶妻生子。
某年冬,阿桂驟遘奇疾,終日咄咄,不飲亦不食。
其妻憾之,百計求治,卒無效。
一日晝寢,狀甚適,歷二小時許始寤,目灼灼四顧,口操魯音曰:「異哉!此何地也?我何由至此?」語畢,狂奔出門去。
妻大駭,牽衣阻之。
阿桂怒曰:「爾欲何為?我非此間人,留無益。
」語畢,又奮身欲行。
妻泣曰:「爾即病狂,何床頭人亦不識耶?」阿桂笑曰:「異哉,我安得有此黃臉婆!」妻益駭,曰:「然則爾何人?」曰:「我李某,山東人也。
既不識我,何認我為夫?」妻曰:「爾名阿桂,我為爾妻,此間人孰不知者。
」又指其三歲兒泣曰:「此牙牙學語者,我與爾所生之子也。
爾即無結髮情,獨不念此一塊肉耶?」時村人羣集,眾口一緻,皆韙其妻之言,阿桂亦踟躕不能決。
妻又曰:「爾如不信,盍窺鏡自視?」阿桂曰:「善。
」甫對鏡,即皦然失聲曰:「異哉!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也。
我之本來面目安在耶?」阿桂泣,妻亦泣。
村人皆嘖嘖稱異,爭詢其故。
阿桂曰:「我亦不審何以至此。
頃在山東時,惟午睡耳。
」妻及村人仍意其病後譫語,設辭以慰之曰:「既來之,姑少安毋躁。
」阿桂搖首曰:「嘻,我家有一妻一妾,華屋數楹,藏書萬卷,此齷齪者安能一朝居耶!我去矣,後會有期。
」語時,又奪門欲出,妻號泣隨之,掉頭不一顧。
村人不得已,乃執而送之官。
阿桂本不識字,初訊時,親書供狀,則洋洋千餘言,斐然可觀。
此即離魂病,往往能以彼人之魂附於此人之身,阿桂殆其類耶? 外蒙易緻寒疾 外蒙古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