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類
關燈
小
中
大
無言。
是夕復病,日夜嘔血,不復進飲食。
綿惙三日,瀕死,謂父母曰:「兒死,屍願歸鄒氏,必召鄒郎來,親迎以去,兒死庶瞑目也。
」父泣而頷之。
問蘧既歸,其母即告以姻事,雲:「吉期在秋間,文定者即表妹。
」兩人自小常共嬉戲遊玩者,稍長,始引嫌相遠。
鄒母愛之,然問蘧實不愛也,以母命不敢違,乃支吾應之。
母詢學業,則出畢業文憑以眎母。
其母固不識字,乃又附會其說,母亦信之。
問蘧退,自念李女未有成說,而外家姻事又相逼而來,奈何奈何。
念表妹素識字,乃潛作書,敘己與吳事顛末以謝之,令媼持往。
女得書,以示其父兄,皆大怒,登門聲罪,喧豗叫囂。
問蘧挺身而出,與眾爭辯,侃侃不撓,眾毆之而去。
至是,問蘧之母始知之,度詰責無益,置不問。
未幾,而李氏函至矣。
發函大哭,以告堂上,請如函所言。
母力阻,繼許之,惟囑以道途慎重,毋蹈前轍而已。
問蘧既去,其外舅偵知李女已死,以再論婚為請。
問蘧之母度勢可就,復應之。
及問蘧歸,營葬李女事畢,乃以告,問蘧不答。
再詰之,則曰:「兒有死耳,他何言!」母大恚,度問蘧意不回,即稱病不起,飲食不進,問蘧視疾,拒不納。
問蘧大惶急,傍徨一日夜,乃入跪請罪,言願娶表妹。
母乃喜,為之一餐。
猶恐有變也,促擇日親迎。
時時窺探問蘧顏色,和適如平時,始不置意。
及吉期,新郎早起易新衣,匆匆而出。
家人問之,以如廁對。
久之不歸,母知禍發,急遣幹僕四出求之,不得。
越數日,聞煙台有蹈海者,使人省之,果問蘧也。
載澂悅族姑 載澂者,封貝勒,恭王奕訢子也。
年少縱慾。
某年夏,遊十岔海,海岸有茶座,澂見有婦,甚妖冶,獨坐無偶,屢目澂,因命其黨購蓮蓬贈之,謂之曰:「大爺欲與爾相會,可乎?」婦曰:「擇一地,可耳。
」澂大喜,遂期於酒樓。
婦知澂,澂不知婦為誰也。
久之,澂欲納婦,婦曰:「此何可!我固有姑有夫也。
無已,惟刼我於半途耳。
」澂乃約婦於十岔海茶座間,率其黨刼之去。
婦亦宗室女,論行輩,為澂族姑。
奕訢聞之,囚之於高牆。
龍碧桃悅朱劍秋 錦江朱劍秋,美豐儀,失父母,依叔以居,未娶。
一日,偶過市,見賣解女立繩上,輕盈如燕,素衣練裙,明靚無儔,心好之,因注目焉。
女見朱,忽秋波一轉。
朱大惑,潛問於眾,知女姓龍,字碧桃,從其父母自湖廣來者也,心識之,遂歸。
時朱年十八矣,叔父母遇之厲,督課程又嚴,雖心涉遐想,不敢言也。
宵分,輾轉思念,倦極而寐,殘夢既迴,恍惚覺有人並枕者,香喘微聞,蘭氣四溢。
時天色微明,矇矓之光自窗隙透入,案上一燈如豆,相與激射,視並枕者非他,晝間所見人也,急詰之曰:「卿得非碧桃耶?」女搖頭微笑。
再問之,乃自承為狐,雲:「君前身亦狐也,本有宿緣。
今見君晝間注意賣解女子,因幻其形以來,決不為禍。
」語次,微倚朱懷,作昵態,肌膚瑩滑,薌澤膩人。
俄而天大明,披衣起,懷中出小鏡象牙梳,自攏鬢雲,怱怱遂去。
朱慮門者或詰之,乃出室門而無聲息。
自是,女間一二夜輒至。
朱之叔見其功課日荒,疑而詰之,不以實對,乃撻之,罰不與晚餐。
朱飲泣,闇坐室中。
夜闌人靜,女至,見朱怪之,朱具以告。
女歎曰:「寄人籬下,情非所生,固宜如此,何不去之!」朱曰:「孤苦零丁,欲去無所耳。
」女曰:「何不從儂去,薄有技,可以給君,何患耶?」朱曰:「得毋匿伏山洞耶?」女曰:「君癡矣,今當溷跡城市耳。
山居寂寞,誰能耐此!」生曰:「去以何時?」女曰:「即今夕耳。
」朱問何往,女曰:「郎無問,但從我所向。
」女先去,朱偽如廁者。
既出門,女已控騎以待,兩人疊騎行,夜色微茫,不辨道路,縱騎所之,惟時見山坡林樹從馬前過而已。
鷄鳴,抵一城,女偕朱翩然下,回顧乘騎,不知所之。
兩人因擇一小逆旅入宿,探懷出資,購酒肉,醉飽而眠。
明日。
女擇曠地,張布幕,架木片,為露台,標曰仙姑戲法。
令朱坐幕中,鳴金鼓。
金聲一縱,女揚其廣袖,有粉蝶紛紛自袖中出,黃者、白者、金者、黑者、朱碧者,飛舞上下,大小不一,有如團絮零霙。
已而大者、小者、高者、低者自相併合,須臾成一白鶴,翅如車輪,盤旋台前,欲下不下。
女顧曰:「鶴奴,速請天女來。
」鶴猶不去。
再咄之,一飛沖天,遽不復見,金聲遽歇。
時觀者已數百人,女顧眾曰:「天女將至,諸君今日福緣不淺哉!願得略解杖頭,乞諸君餘福何如?」觀者覩女姿容,又眩於異術,爭先散擲。
須臾,錢落如雨,女命朱掃取之,盈數畚,舉之猶不盡。
女斂錢畢,更舉袖招曰:「來,來,速來,速來!」俄而鶴唳一聲,天女至矣,坐鶴背,稚弱如十一二歲小兒,顏色殊麗,鶴負之行,圍場一周,遍詣眾人前。
眾中有無賴者,舉手撫天女頰,忽砰然一聲,如大爆竹,無賴驚退。
眾視地上,爆響者,果爆竹也,而人與鶴皆不見,聲斷續刻許乃靜,台上台下碎紙皆滿。
女曰:「天女怒矣。
幸我在,不然殆哉!」乃禹步作咒,持羽扇,且扇且行,扇所著,紙屑皆為蝴蝶,悉飛起,仍前狀。
久之,向東飛去,蹤跡渺然,於是撤台歸。
又明日,觀者益多,女乃為散花天女之戲。
口吸淡巴菰吐之,凝幻不散,須臾,成彩雲朵朵,隱約於雲中見銖衣霞袂。
女謂觀者曰:「昨有人唐突,今天女不降矣,惟當散花供諸君一覽耳。
」須臾,雲彩漸淡,果有花自空中繽紛下墜,紅白相間,非桃非杏,不知其名。
女招以手,花盡墜臺上。
命朱掃取之,裹以紙,凡數百包,大如拳,皆紙花也。
女呼曰:「此天花者,小兒佩之,清痘疹,通關煞;婦人囊之,辟邪穢,易生產。
欲得之者,百錢易一包。
」眾爭購取,須臾皆盡。
計兩日所獲可百千,女令朱悉以易銀,辭逆旅主人,更他去。
數日,至一城市,蓋潼川也。
出資,賃屋居之,仍榜於門,鬻戲術,然惟應大官貴人之召,不復眩技市衢矣。
安居數月餘,所獲尤不貲。
一夕,方與女挑燈夜話,忽屋瓦有聲,如物過者。
女方驚起,翁媼已搴簾入,罵曰:「無恥賤婢,背父母逃耶?」朱作色,方欲有言,翁劍指之曰:「無賴賊,誘人閨女,不恤污吾劍鋒,屠汝如犬彘耳。
」女慮朱或傷,目止之,朱乃不動。
翁媼遽牽女,左提右挈,穿窗而去,倏已不見。
朱驚定,大慟。
念失女,終不得歸,幸有餘貲,暫自給。
某甲者,業油燭,與朱新相識,頗契洽,乃往告之。
時甲亦閒居,乃說朱,合設一肆。
甲頗樸誠,朱亦靈敏,營業日發達。
終念女不置。
審其行止性情,頗疑其非狐,然不能決,乃倩甲攝店事,歸探之。
朱之逃也,其叔求數日不獲,疑其或萌短見,頗慘怛,久亦置之。
及朱自歸,察其形容衣履,似非困頓者,詰其故,乃隱其偕奔之事,而以經商為言,雲頗得利,故一歸耳。
問資本何出,曰:「假之友人。
」復出潼川土物餽其叔。
家居數日,問龍姓者,則自朱行後,亦已去矣。
朱念無可蹤跡,仍詣潼川。
叔使人從往,覘之而信。
叔固教讀為業者也,未幾,學堂起,塾師皆失業。
叔不得已,往依朱,朱亦善事之。
甲有妹及笄,使人媒於朱,朱不許。
其叔力主之,朱乃以情告,且曰:「背德不祥。
」叔曰:「妖魅本非人匹,彼父母縶之去,今兩年來無消息,豈有復合之理耶?」朱終不聽,曰:「必不得已,龍氏女碧桃乃可,吾已心許之矣。
」因託夥友輾轉訪問,恨當日僅詢姓名,未及問裡居,記其方言,微類鄂音,乃訪之湖北,終無音耗。
遷延數年,不得已,仍就甲論婚。
親迎之日,忽有老叟款門送函至者,并寄一物,包裹甚密。
時已半醉,羣客喧豗譁笑,弄新人新壻,而送物者言此為要物,必面投。
眾聽入,朱發函視之,曰:「薄命女碧桃謹上朱君。
君今日,新人燕笑矣,薄命人早日不能自愛,憑藉幻術,假借靈狐,值君不疑,遂薦枕席。
自是奔波歷碌,同濟艱難,雙宿雙飛,儼然伉儷。
何圖君是藥師,妾非紅拂,老親見迫,頃刻天涯。
別後日坐愁城,舊歡如夢,眼枯寒淚,豆碎相思。
嚴命敦迫,遣嫁異方,義正辭嚴,不容剖析。
自惟一失於前,豈堪再辱於後,徘徊無策,自掛牀前。
雖珠胎已結,豆蔻方苞,亦不暇顧矣。
何期恨海猶深,孽緣未了,中宵綆斷,驚起老人,調治多方,復得蘇息。
然元氣已傷,君之骨血亦自此不能保矣。
老親見此,知不可回,乃憫其癡愚,許以再合,辭謝聘幣,一意待君。
然死期未臨,而病魔已至,宛轉牀第,復一歲有餘。
迺者,老父從友人處聞君守義,誓志不婚,歸以告人,妾在病牀,亦自欣幸。
病愈以後,阿母復為二豎所纏,淹歷數月,遂緻棄養。
喪事既畢,始決意尋君,計為別近四載矣。
昨甫過門前,笙歌盈耳,聞之鄰右,明日吉期。
嗟乎!妾前既不肯明言,後復累君久待,誤人自誤,夫復何言!四年以來,期不為短,似續大事,豈敢咎君!惟有自恨多情,自傷薄命而已耳。
草草因緣,輕塵短夢,更何顏一傍新人奩鏡哉。
從此一去,海角天涯,隨身所適,千秋萬古,永無見期。
君一點骨血,不敢輕褻,特以還君。
兩人情緣,由此俱了。
妾隻作世界未有君,君亦作世界未有妾可也。
匆匆書此,惟新人多福為祝。
」生閱竟,顏色慘變,問使者,已自去,取布包納篋中。
是夕,竟不及合歡。
明晨,據案作書緻甲,啟篋,取包自去。
甲閱書雲:「昨宵作魯男子一夕,今有急事,不得當,將終身不歸,足下善為斟酌,莫誤令妹青春也。
」別有書緻叔,詳述顛末。
家人大駭,遣人四出求之,終不得。
新人亦竟不去,以處女終老。
姜雪英悅姚某 吳人姜雪英,宦家女也,美而豔,知書。
悅西隣姚某,中心藏之久矣。
一日,遇於虎邱,雖流目送盼,一瞥間,各相避,自是不面者半載。
姚之父母為聘他姓女,雪英聞之而慍,遂病。
一日,見其臂有「雪英」二字,則針刺痕也。
婢詰之,則曰:「吾不久於人世矣,刺此二字者,俾託生之家可知前身之為某也。
」及姚娶婦而生子,臂有紅絲,隱約類字,審之,則雪英也。
蓋雪英臥疾不久而早死矣。
生育非由情感 桐城方望溪侍郎苞之弟子某,年踰五十,憂無子,方語之曰:「汝能學禽獸,則有子矣。
」方性素嚴,忽作謾語,其人駭問故,方曰:「男女媾精,萬物化生,此處有人欲而無天理。
今人年過四十,往往當交媾時,便有為祖宗綿血食之意,將天理攙入人欲中,不特慾心不熾,難以成胎,且以人奪天,遂為造物之所忌。
不見夫牛羊犬豕乎,為陰陽之所鼓盪,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遂生乎其所不得不生。
又不見夫姦夫姦婦偷期密約者乎,彼自知幹名犯義,方惟恐生子被人恥笑,而無奈發於情之不自禁,則姦生子往往獨多,此其明驗也。
」其人悚然而退。
是夕復病,日夜嘔血,不復進飲食。
綿惙三日,瀕死,謂父母曰:「兒死,屍願歸鄒氏,必召鄒郎來,親迎以去,兒死庶瞑目也。
」父泣而頷之。
問蘧既歸,其母即告以姻事,雲:「吉期在秋間,文定者即表妹。
」兩人自小常共嬉戲遊玩者,稍長,始引嫌相遠。
鄒母愛之,然問蘧實不愛也,以母命不敢違,乃支吾應之。
母詢學業,則出畢業文憑以眎母。
其母固不識字,乃又附會其說,母亦信之。
問蘧退,自念李女未有成說,而外家姻事又相逼而來,奈何奈何。
念表妹素識字,乃潛作書,敘己與吳事顛末以謝之,令媼持往。
女得書,以示其父兄,皆大怒,登門聲罪,喧豗叫囂。
問蘧挺身而出,與眾爭辯,侃侃不撓,眾毆之而去。
至是,問蘧之母始知之,度詰責無益,置不問。
未幾,而李氏函至矣。
發函大哭,以告堂上,請如函所言。
母力阻,繼許之,惟囑以道途慎重,毋蹈前轍而已。
問蘧既去,其外舅偵知李女已死,以再論婚為請。
問蘧之母度勢可就,復應之。
及問蘧歸,營葬李女事畢,乃以告,問蘧不答。
再詰之,則曰:「兒有死耳,他何言!」母大恚,度問蘧意不回,即稱病不起,飲食不進,問蘧視疾,拒不納。
問蘧大惶急,傍徨一日夜,乃入跪請罪,言願娶表妹。
母乃喜,為之一餐。
猶恐有變也,促擇日親迎。
時時窺探問蘧顏色,和適如平時,始不置意。
及吉期,新郎早起易新衣,匆匆而出。
家人問之,以如廁對。
久之不歸,母知禍發,急遣幹僕四出求之,不得。
越數日,聞煙台有蹈海者,使人省之,果問蘧也。
載澂悅族姑 載澂者,封貝勒,恭王奕訢子也。
年少縱慾。
某年夏,遊十岔海,海岸有茶座,澂見有婦,甚妖冶,獨坐無偶,屢目澂,因命其黨購蓮蓬贈之,謂之曰:「大爺欲與爾相會,可乎?」婦曰:「擇一地,可耳。
」澂大喜,遂期於酒樓。
婦知澂,澂不知婦為誰也。
久之,澂欲納婦,婦曰:「此何可!我固有姑有夫也。
無已,惟刼我於半途耳。
」澂乃約婦於十岔海茶座間,率其黨刼之去。
婦亦宗室女,論行輩,為澂族姑。
奕訢聞之,囚之於高牆。
龍碧桃悅朱劍秋 錦江朱劍秋,美豐儀,失父母,依叔以居,未娶。
一日,偶過市,見賣解女立繩上,輕盈如燕,素衣練裙,明靚無儔,心好之,因注目焉。
女見朱,忽秋波一轉。
朱大惑,潛問於眾,知女姓龍,字碧桃,從其父母自湖廣來者也,心識之,遂歸。
時朱年十八矣,叔父母遇之厲,督課程又嚴,雖心涉遐想,不敢言也。
宵分,輾轉思念,倦極而寐,殘夢既迴,恍惚覺有人並枕者,香喘微聞,蘭氣四溢。
時天色微明,矇矓之光自窗隙透入,案上一燈如豆,相與激射,視並枕者非他,晝間所見人也,急詰之曰:「卿得非碧桃耶?」女搖頭微笑。
再問之,乃自承為狐,雲:「君前身亦狐也,本有宿緣。
今見君晝間注意賣解女子,因幻其形以來,決不為禍。
」語次,微倚朱懷,作昵態,肌膚瑩滑,薌澤膩人。
俄而天大明,披衣起,懷中出小鏡象牙梳,自攏鬢雲,怱怱遂去。
朱慮門者或詰之,乃出室門而無聲息。
自是,女間一二夜輒至。
朱之叔見其功課日荒,疑而詰之,不以實對,乃撻之,罰不與晚餐。
朱飲泣,闇坐室中。
夜闌人靜,女至,見朱怪之,朱具以告。
女歎曰:「寄人籬下,情非所生,固宜如此,何不去之!」朱曰:「孤苦零丁,欲去無所耳。
」女曰:「何不從儂去,薄有技,可以給君,何患耶?」朱曰:「得毋匿伏山洞耶?」女曰:「君癡矣,今當溷跡城市耳。
山居寂寞,誰能耐此!」生曰:「去以何時?」女曰:「即今夕耳。
」朱問何往,女曰:「郎無問,但從我所向。
」女先去,朱偽如廁者。
既出門,女已控騎以待,兩人疊騎行,夜色微茫,不辨道路,縱騎所之,惟時見山坡林樹從馬前過而已。
鷄鳴,抵一城,女偕朱翩然下,回顧乘騎,不知所之。
兩人因擇一小逆旅入宿,探懷出資,購酒肉,醉飽而眠。
明日。
女擇曠地,張布幕,架木片,為露台,標曰仙姑戲法。
令朱坐幕中,鳴金鼓。
金聲一縱,女揚其廣袖,有粉蝶紛紛自袖中出,黃者、白者、金者、黑者、朱碧者,飛舞上下,大小不一,有如團絮零霙。
已而大者、小者、高者、低者自相併合,須臾成一白鶴,翅如車輪,盤旋台前,欲下不下。
女顧曰:「鶴奴,速請天女來。
」鶴猶不去。
再咄之,一飛沖天,遽不復見,金聲遽歇。
時觀者已數百人,女顧眾曰:「天女將至,諸君今日福緣不淺哉!願得略解杖頭,乞諸君餘福何如?」觀者覩女姿容,又眩於異術,爭先散擲。
須臾,錢落如雨,女命朱掃取之,盈數畚,舉之猶不盡。
女斂錢畢,更舉袖招曰:「來,來,速來,速來!」俄而鶴唳一聲,天女至矣,坐鶴背,稚弱如十一二歲小兒,顏色殊麗,鶴負之行,圍場一周,遍詣眾人前。
眾中有無賴者,舉手撫天女頰,忽砰然一聲,如大爆竹,無賴驚退。
眾視地上,爆響者,果爆竹也,而人與鶴皆不見,聲斷續刻許乃靜,台上台下碎紙皆滿。
女曰:「天女怒矣。
幸我在,不然殆哉!」乃禹步作咒,持羽扇,且扇且行,扇所著,紙屑皆為蝴蝶,悉飛起,仍前狀。
久之,向東飛去,蹤跡渺然,於是撤台歸。
又明日,觀者益多,女乃為散花天女之戲。
口吸淡巴菰吐之,凝幻不散,須臾,成彩雲朵朵,隱約於雲中見銖衣霞袂。
女謂觀者曰:「昨有人唐突,今天女不降矣,惟當散花供諸君一覽耳。
」須臾,雲彩漸淡,果有花自空中繽紛下墜,紅白相間,非桃非杏,不知其名。
女招以手,花盡墜臺上。
命朱掃取之,裹以紙,凡數百包,大如拳,皆紙花也。
女呼曰:「此天花者,小兒佩之,清痘疹,通關煞;婦人囊之,辟邪穢,易生產。
欲得之者,百錢易一包。
」眾爭購取,須臾皆盡。
計兩日所獲可百千,女令朱悉以易銀,辭逆旅主人,更他去。
數日,至一城市,蓋潼川也。
出資,賃屋居之,仍榜於門,鬻戲術,然惟應大官貴人之召,不復眩技市衢矣。
安居數月餘,所獲尤不貲。
一夕,方與女挑燈夜話,忽屋瓦有聲,如物過者。
女方驚起,翁媼已搴簾入,罵曰:「無恥賤婢,背父母逃耶?」朱作色,方欲有言,翁劍指之曰:「無賴賊,誘人閨女,不恤污吾劍鋒,屠汝如犬彘耳。
」女慮朱或傷,目止之,朱乃不動。
翁媼遽牽女,左提右挈,穿窗而去,倏已不見。
朱驚定,大慟。
念失女,終不得歸,幸有餘貲,暫自給。
某甲者,業油燭,與朱新相識,頗契洽,乃往告之。
時甲亦閒居,乃說朱,合設一肆。
甲頗樸誠,朱亦靈敏,營業日發達。
終念女不置。
審其行止性情,頗疑其非狐,然不能決,乃倩甲攝店事,歸探之。
朱之逃也,其叔求數日不獲,疑其或萌短見,頗慘怛,久亦置之。
及朱自歸,察其形容衣履,似非困頓者,詰其故,乃隱其偕奔之事,而以經商為言,雲頗得利,故一歸耳。
問資本何出,曰:「假之友人。
」復出潼川土物餽其叔。
家居數日,問龍姓者,則自朱行後,亦已去矣。
朱念無可蹤跡,仍詣潼川。
叔使人從往,覘之而信。
叔固教讀為業者也,未幾,學堂起,塾師皆失業。
叔不得已,往依朱,朱亦善事之。
甲有妹及笄,使人媒於朱,朱不許。
其叔力主之,朱乃以情告,且曰:「背德不祥。
」叔曰:「妖魅本非人匹,彼父母縶之去,今兩年來無消息,豈有復合之理耶?」朱終不聽,曰:「必不得已,龍氏女碧桃乃可,吾已心許之矣。
」因託夥友輾轉訪問,恨當日僅詢姓名,未及問裡居,記其方言,微類鄂音,乃訪之湖北,終無音耗。
遷延數年,不得已,仍就甲論婚。
親迎之日,忽有老叟款門送函至者,并寄一物,包裹甚密。
時已半醉,羣客喧豗譁笑,弄新人新壻,而送物者言此為要物,必面投。
眾聽入,朱發函視之,曰:「薄命女碧桃謹上朱君。
君今日,新人燕笑矣,薄命人早日不能自愛,憑藉幻術,假借靈狐,值君不疑,遂薦枕席。
自是奔波歷碌,同濟艱難,雙宿雙飛,儼然伉儷。
何圖君是藥師,妾非紅拂,老親見迫,頃刻天涯。
別後日坐愁城,舊歡如夢,眼枯寒淚,豆碎相思。
嚴命敦迫,遣嫁異方,義正辭嚴,不容剖析。
自惟一失於前,豈堪再辱於後,徘徊無策,自掛牀前。
雖珠胎已結,豆蔻方苞,亦不暇顧矣。
何期恨海猶深,孽緣未了,中宵綆斷,驚起老人,調治多方,復得蘇息。
然元氣已傷,君之骨血亦自此不能保矣。
老親見此,知不可回,乃憫其癡愚,許以再合,辭謝聘幣,一意待君。
然死期未臨,而病魔已至,宛轉牀第,復一歲有餘。
迺者,老父從友人處聞君守義,誓志不婚,歸以告人,妾在病牀,亦自欣幸。
病愈以後,阿母復為二豎所纏,淹歷數月,遂緻棄養。
喪事既畢,始決意尋君,計為別近四載矣。
昨甫過門前,笙歌盈耳,聞之鄰右,明日吉期。
嗟乎!妾前既不肯明言,後復累君久待,誤人自誤,夫復何言!四年以來,期不為短,似續大事,豈敢咎君!惟有自恨多情,自傷薄命而已耳。
草草因緣,輕塵短夢,更何顏一傍新人奩鏡哉。
從此一去,海角天涯,隨身所適,千秋萬古,永無見期。
君一點骨血,不敢輕褻,特以還君。
兩人情緣,由此俱了。
妾隻作世界未有君,君亦作世界未有妾可也。
匆匆書此,惟新人多福為祝。
」生閱竟,顏色慘變,問使者,已自去,取布包納篋中。
是夕,竟不及合歡。
明晨,據案作書緻甲,啟篋,取包自去。
甲閱書雲:「昨宵作魯男子一夕,今有急事,不得當,將終身不歸,足下善為斟酌,莫誤令妹青春也。
」別有書緻叔,詳述顛末。
家人大駭,遣人四出求之,終不得。
新人亦竟不去,以處女終老。
姜雪英悅姚某 吳人姜雪英,宦家女也,美而豔,知書。
悅西隣姚某,中心藏之久矣。
一日,遇於虎邱,雖流目送盼,一瞥間,各相避,自是不面者半載。
姚之父母為聘他姓女,雪英聞之而慍,遂病。
一日,見其臂有「雪英」二字,則針刺痕也。
婢詰之,則曰:「吾不久於人世矣,刺此二字者,俾託生之家可知前身之為某也。
」及姚娶婦而生子,臂有紅絲,隱約類字,審之,則雪英也。
蓋雪英臥疾不久而早死矣。
生育非由情感 桐城方望溪侍郎苞之弟子某,年踰五十,憂無子,方語之曰:「汝能學禽獸,則有子矣。
」方性素嚴,忽作謾語,其人駭問故,方曰:「男女媾精,萬物化生,此處有人欲而無天理。
今人年過四十,往往當交媾時,便有為祖宗綿血食之意,將天理攙入人欲中,不特慾心不熾,難以成胎,且以人奪天,遂為造物之所忌。
不見夫牛羊犬豕乎,為陰陽之所鼓盪,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遂生乎其所不得不生。
又不見夫姦夫姦婦偷期密約者乎,彼自知幹名犯義,方惟恐生子被人恥笑,而無奈發於情之不自禁,則姦生子往往獨多,此其明驗也。
」其人悚然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