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儉類
關燈
小
中
大
改,始懲之。
郭總憲琇時任吳江令,以貪黷聞,文正檄至省,勵以貞廉。
郭曰:「琇所以貪者,以供前任某撫軍之慾也。
今公既清廉自矢,請寬一月期,如猶昔,請立置典刑。
」歸,自洗其堂廡,曰:「前令郭琇已死,今又一郭琇也。
」政為之一變,文正因薦於朝。
萬氏叔姪卻金 康熙己未,聖祖詔修《明史》,所網羅者皆一時名士也,萬季野與其兄子言皆與焉。
一日,有運餉官遇賊,走死山谷,其孫懷白金請附《忠義傳》後。
萬曰:「將陳壽我乎?」斥去之。
後言獨成《崇禎長編》,故國輔相家子弟多以賄入京,求減其先人之罪。
言峻拒曰:「若知吾季父事乎?」季野,名斯同,為斯大弟,學者稱石園先生。
博通諸史,尤熟於明代掌故,《明史稿》五百卷皆其手定。
卒後,門人私諡曰貞文先生。
趙良棟秋毫無犯 康熙己未平滇之役,趙襄壯公良棟實為首功,其操守尤不可及。
城破時,諸將爭取子女玉帛,趙獨戒所部營城外,秋毫無所犯。
又訪得吳三桂司筦庫之人,以藩宮簿籍進呈,於是諸將所乾沒盡發覺。
而三桂寵姬二人,一歸將軍穆占,一歸總督蔡毓榮者,事亦上聞,遂獨以廉潔蒙聖祖褒獎。
李雪木不欲受人惠 康熙己未,李天生以應宏博之徵至京師,數稱李柏賢,都人始有知柏者。
柏家貧,居山中,著書乏紙,以槲葉書之。
或欲有所周,輒峻拒曰:「吾不欲受人惠也。
」嘗一日兩粥,或半月食無鹽,忍饑默坐,灑如也。
自誦曰:「貧賤在我,實有其門。
出我門死,入我門存。
」柏,字雪木,自號太白山人。
格爾古德卻萬金 格爾古德撫直隸,歲卻餽金以萬計,聖祖嘗曰:「格爾古德為巡撫,歿後人猶思慕稱頌之,居官苟善,豈有不緻聲譽者乎!」 恆魯無沾染 輔國公恆魯以廉潔著,任吉林將軍,僅領俸,絕無沾染。
嘗坐小閣,以每歲出入之帳手錄封存,人問之,曰:「為籍沒時之證。
」吉林產參甚旺,無敢私販者,國家歲銷參票數千紙,遼餉賴以濟。
當事者索貂袿,恆乃售遼東舊產購以與之,初不索之商賈也。
蕭永藻僕潔如其主 康熙時,蕭永藻為廣東巡撫,在官日一介不取。
其紀綱之僕張二,潔如其主,以賂進者,亦正色峻拒之。
德格勒卻明珠千金 康熙朝,德格勒官侍講,李光地嘗薦其學行,屢召見,論經義。
性骨鯁,不附權勢。
偶扈駕巡行,明珠見其將嚮用也,使人累千金為裝,卻不受。
會久不雨,聖祖命德筮之,遇夬,曰:「澤上於天,將降矣。
一陰居上,天屯其膏,決之即雨。
」上愕然曰:「安有是?」以明珠對。
明珠聞而大恚。
丁卯冬,坐私刪起居注論死,遇赦,以謫籍終。
朱竹垞卻豆粥 朱竹垞,名彜尊,秀水人。
康熙己未以宏博授檢討,歸田後,居節廉橋。
時值歲兇,比鄰王氏有老僕,訝其日午無炊煙,而書聲琅琅不輟,因叩門餽以豆粥。
竹垞卻之,忍饑讀書自若也。
王君鑑不受田宅 王範,字君鑑,成都人。
肆力經史,工詩古文詞。
康熙辛未成進士,為丹陽令。
治漕有功,擢禦史,會遭母艱。
時噶爾丹入寇,四川不靖,遂移家入吳。
陽人聞其至,爭願割田宅授之,謝弗受。
時出遊,散步阡陌間,與農家父老相過從,見者初不知為舊令也。
張清恪檄止饋贈 儀封張清恪公伯行之任督撫也,嘗傳檄屬吏,禁止饋贈。
檄雲:「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釐一毫,民之脂膏。
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
誰雲交際之常,應恥實傷。
儻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 汪灝廉節著聞 山左汪灝以侍讀督學山右,屏絕竿牘,廉節著聞。
聖祖西巡,俯察邇言,採及清望,溫旨褒獎,特命超五階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復調陝西學政,旋命巡撫河南。
徐元文為清官 崑山徐相國元文緻仕回籍,舟過臨清關,關吏大索,雖醬瓿之屬皆發視,舟中僅得圖書數千卷、光祿饌金三百而已,人皆嘖嘖歎為清官。
汪舟次卻琉球餽贐 休寧汪舟次方伯楫,以諸生召試一等,授檢討。
康熙己亥,奉命冊封琉球,為其國王撰《孔子廟碑》,餽贐極豐腆,力卻不受,琉人為建卻金亭。
額勒布廉能第一 索佳氏約齋侍郎額勒布官戶部郎中時,以管部王大臣密薦廉能第一,特旨擢本部侍郎管錢法堂事務。
李皭以俸金外為贓 李皭為福建將樂令,春秋行鄉飲酒禮時,至邨落間問民疾苦,牧豎婦女皆環集,導之以善,肫然如家人。
期月,邑人悉向化,境無盜賊,訟庭稀鞭撲聲。
皭初至官,與家人約曰:「在官,俸金外皆贓也,不可以絲毫累我。
」官廨有桂二株,方花開,李指之曰:「此亦官物也,擅折者必治之。
」自是家人不敢簪桂花。
嘗出郭省歛,從僕摘道旁一橘,顧見之,責曰:「豈可壞法自汝始!」立下馬杖之,命償其直。
居三年,上官有索餽者,無以應,遂去官歸。
塗天相以規銀歸公 孝感塗玉生尚書天相嘗督倉場,赴任日,以一棺自隨,觀者驚詫。
例有規銀數千兩,奏請歸公,不自私也。
楊文定操守 江陰楊文定公名時在詞館時,蕭然如窮諸生。
一日,聖祖問李文貞公光地曰:「朝臣操守有如張鵬翮、趙申喬者乎?」文貞以文定對,遂命提學直隸。
直隸學臣以檢討任,前未聞也。
遷侍講,丁艱,服滿,自河工還朝,未補官,有旨令主陝試,亦出特恩。
雍正間,以雲貴總督兼雲撫,時於奏牘中言存誠主敬之學,世宗手批答之雲:「吾君臣萬裡談道,不亦樂乎!」 張文和廉正自守 世宗禦宇時,桐城張文和公廷玉渥承恩遇,然廉正自守,不爭權利。
各省督撫入京,以同年宿誼饋文和,不過葛紗二事。
文和篤愛長子閣學若靄。
閣學少年科第,書畫皆精妙,尤善鑒賞。
一日,文和至庶僚家,見名人山水畫幅,歸語閣學,稱善者再。
既逾日,則懸閣學齋壁中。
文和審視畢,語閣學曰:「我無介溪之才,汝乃有東樓之好矣。
」閣學跪謝良久,旋歸畫其主乃已。
蔡珽辭金銀綾綺 雍正乙巳,世宗賜年羹堯死,籍沒其家產,乃以其京都房屋一所、奴婢二百二十五口、金銀綾綺衣物器皿賜左都禦史蔡珽。
珽奏言:「房屋乃國家舊賜羹堯者,奴婢則內府所隸之人,既蒙恩賚,臣不敢辭。
若金銀綾綺等,皆不可問之物。
釋氏有言:『審己功德,量彼來處。
』臣不敢受。
」 趙恭毅自革陋規 武進趙恭毅公申喬,起家牧令,刻苦自厲,清不近名。
當開藩浙江時,嘗謂欲令州縣無虧帑,當先革藩司陋規,故有之錢糧加平、時節饋送、兵饟掛發、奏銷部費諸款,一切禁絕。
僚屬凜凜奉法律。
及由浙撫調湖南,禁州縣額外加派,裁輭擡硬駝、公費腳價諸名色。
時苦鹽貴,乃諭商人盡革諸衙門陋規,自巡撫始,司道以下視之,毋得更高價累民。
旋入長臺垣,因萬壽恩詔,請免官地民房新舊租稅。
奉使陝西,請蠲潼衞、大同府本年應徵米豆草束。
皆報可。
黃靜山卻珠 乾隆時,廣昌黃靜山永年官刑部主事,矻矻治案牘,於疑獄多所平反。
有廣東客謁之私第,閽者入刺,弗識也,及見,伏地叩頭謝,問其故,曰:「頃以事陷冤獄,非公已入鬼籙矣。
」徐出珠一盒獻之,曰:「謝公大德。
」黃變色曰:「我為刑官,知守法耳,期無負職也。
何比於汝,而乃污我為?」客大慚,逡巡去。
程易疇不取嘉定一錢 程瑤田,字易疇,徽州人。
官嘉定教諭甚久,齋規嚴整,踵法蘇湖,士習為之一變。
乞病歸,邑人購忠烈名流手蹟贈之。
程曰:「鄉賢手蹟,宜藏於鄉也。
」對曰:「先生不取吾邑一錢,豈破紙亦不受耶?」乃受之。
王西莊詩曰:「官惟當湖陸,師則新安程。
」此語誠不誣也。
錢文端撤帳歸所司 乾隆辛酉,秀水錢文端公陳羣視學畿輔,有《題帳》詩,詩序雲:「往年學使者下車,供張甚盛,厥後相繼簡任於此者,多清節素著之前輩,以次刪除,惟臥室內設一帳,寒則禦風,夏避蠅蚊。
餘前後視學於此,凡七年,蒞瀛郡者四,將行,必撤帳歸所司,曰:『明年來,無煩改作也。
』辛酉春復來,見帳極新,因識數語,並綴以詩。
繼餘而役於此者必朝右君子,慎乃儉德,有同志焉。
」詩雲:「不寢常如枕有警,屏私直似鏡無塵。
題詩自有紗籠護,留伴他時絳帳人。
」 杭大宗擲鹺商金 錢塘杭大宗0來討世駿有錢癖,館俸所入,必羅列官闆制錢,權其重者,貫之以索,纍纍積下,或至久許,其麼麼破碎及私鑄者,方以市物.故杭在家,舍作書外,時效姹女之數錢,偶出見客,兩手非墨污,即銅綠盈指。
然性廉,一日,有鹺商獲罪鹺使,夜半走伻乞救,袖重金置於幾,擲而出之門外不一顧也。
範西屏卻千金 海寧範西屏,名世勳,乾隆時弈國手也。
遇顯者及窶人子,面不改色。
受人禮聘而弈,弈以外,有所幹請,雖貽以千金不顧也。
錢孔卻某藩使金 某藩使歿,其子以千金求錢竹汀學士天昕作傳,復以千金求孔東山孝廉書丹,皆不允。
秦大士卻厚幣 侍講學士江寧秦大士,乾隆壬申殿試第一人也。
精篆隸行草。
未貴時,嘗賣字以自給,求者踵至。
客有知其貧,以厚幣請者。
微察其有德色,遽還之。
客謝罪至再,終不許。
遊兩淮鹺使幕中,聞前輩箴規語,亟拂袖歸,閉門竟其學。
阿文成取安南王一二物 安南國王阮光平至京,遣其臣餽阿文成公桂土儀。
阿取一二物,語使人曰:「中朝相公問陪臣好。
汝國王既誠心朝覲,其優賚厚寵皆出自皇上體恤遠人之意,莫謂中朝相公不識順逆二字也。
」陪臣汗流浹背,謂人曰:「此誠宰相語也。
」 陳稽亭卻別敬 元和陳鶴,字稽亭,嘗官工部,平居取予不苟。
同邑吳臬司俊由粵東入覲,將出都,以例餽同鄉官,俗所謂別敬者是也。
陳謂其使者曰:「吾於爾主人未嘗有交舊也。
」卻之。
然陳甚貧,是日日高尚未爨也。
在部,與棲霞牟昌裕、山陽鄭士超交,相善,京師謂之「工部三君子」。
徐士林不名一錢 文登徐中丞士林,居官清潔自勵,不名一錢。
以賢勞沒於蘇松巡撫任所,同官賻贈千金,其弟士楹卻之曰:「兄素矢清白,恐拂初心,不敢納。
」高宗聞而嘉之。
時士楹以孝廉家居,一日,忽奉旨賜進士,授粵東某邑令。
朱文正假資立券 吳孝廉重光,江都人。
乾隆間,令山西陽曲。
時大興朱文正公珪方任布政使,吳善屬文,朱時招至署,論文賦詩。
吳為之搜葺金石古蹟,訪脩晉祠,樹碑石,極讙。
一夕,急呼吳,吳趨入,朱手一券謂吳曰:「吾奉命入朝,計行李資需二百金,特立券與君謀之。
」吳唯唯,不敢受其券。
朱正色曰:「不受券,是以賄交我也。
」吳唯唯受券返,明日面緻二百金,朱欣然。
朱文正不取平餘 朱文正居官廉潔,嘗布政數省,平餘銀鉅萬悉不取。
乾隆中,撫安徽,裁蕪湖關陋規。
某年,閩省洋商陋規事發,朱獨不受一錢。
長牧庵不納公費 長牧庵相國麟撫山東時,每歲,臨清關有解巡撫公費若幹兩,長不受,欲奏歸公。
其長公子懷新方十餘歲,以為不可,曰:「大人不取此項,不足為廉,若一奏入,瓜代者至,將必仍舊貫,是令司關者倍出之矣。
」不聽。
後果如公子言,長亦自悔所見之不遠也。
楊勤愨卻長生果 清江楊勤愨公錫紱嘗撫廣西,屬吏有以人參饋者,諱其名曰長生果。
怒卻之,以入告,高宗曰:「汝真不愧四知者矣。
」 莊存與卻珊頂 武進莊方耕侍郎存與,性廉鯁,嘗典浙江試,巡撫餽以金不受,遺以二品冠受之。
及途,從者以告曰:「冠頂,真珊瑚也,直千金。
」怒曰:「何不蚤白!」亟馳使千餘裡返之。
其為講官日,上禦文華殿,同官者將俟上起,講儀畢矣,莊忽奏講章有舛誤,臣意不謂爾也。
乃奉書進講,琅琅盡其恉。
同官大驚,上為少留,頷之。
孫文靖以廉著 仁和孫文靖公士毅,雖有交結權要、殞師安南之咎,然獨以廉著,每出巡,輕車減從,不擇飲食。
嘗乘傳至江西,時程蓉江方為縣令,往謁之,孫即呼與對食,則蔬食數簋而已。
阮湘圃恥苟得 阮文達公之父湘圃封翁,承信居貧,潔身自守。
偶至某渡口,獲一囊,啟之,皆白金,而有官牒在其中,愴然曰:「此事上關國務,下繫人民,宜守此以俟之。
」日暮,果有一人來,將投水,詰之,對以失金,且泣曰:「自累累本官,不如先死。
」封翁亟出囊付之,不告以姓名。
文達既貴,督學浙中,一日按部駐紹興,有鄉中故人謁封翁於省署,接以禮,故人曰:「清貧若此乎?」翁曰:「家本寒也。
」其人徐出二紙曰:「契值千金,為先生壽。
」封翁艴然,白髯翕張,斥之曰:「吾生平恥苟得財,故貧耳,君奈何無故為我壽,不恤千金!若曰有乞於吾之子,吾子受朝廷重恩,清廉猶不足報萬一,而以此汙之乎!君以禮來,吾接君以禮;君以賄來,恐今不可出此門閾也。
」其人愕然,叩頭謝罪而退。
劉文正卻千金 劉文正公統勳久居相位,頗為高宗所倚任。
嘗有世家子任楚撫,歲暮,餽千金。
劉呼其僕入,正色告之曰:「汝主以世誼通問候,名甚正。
餘承乏政府,尚不需此。
汝可歸告汝主,留贈故舊之貧窶者。
」有貲郎昏夜叩門,拒不見。
翌晨至政事堂,呼之至,責之曰:「昏夜叩門,賢者不為。
汝有何稟告,可眾前言之。
雖老夫過失,亦可箴規。
」其人囁嚅而退。
薨時,高宗親奠其宅,門閭湫隘,去輿蓋然後入。
上歸告近臣曰:「如劉統勳者,方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效法之。
」 陸朗夫卻白金三萬兩 吳江陸朗夫中丞燿巡撫湖南,初蒞任,鹺商以白金三萬兩進,問其故,商曰:「此舊規也。
先進此,後當以時繼。
」不受,並絕其再進。
商曰:「公不受,此金無所歸矣。
」乃命以其數平鹽價,價為之頓落。
時各省督撫皆有貢獻,爭以珍奇自媚,陸所貢者,尋常土宜而已。
高宗知其廉,必受之,以慰其意。
而和珅方用事,官吏重賂,習以為常,陸未嘗緻一物,雖知其能為禍,不懼也。
故事,巡撫歲決獄,有失入者,部臣以輕重議罪;有失出者,議罰之。
會廷臣言失出之罰,使巡撫自議當罰幾何,乃私憂曰:「歲歲決獄,難保無失出之誤,自議所罰,則不可從輕,而我惟有舊宅一區、田百畝在,將何以勝之?」 鄂文端署券償和珅 乾隆癸卯,鄂文端公爾泰以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甲辰七月,授東閣大學士。
越二月,和珅亦以冢宰拜參知矣。
世多以鄂為珅之外祖,以年輩論之,似不甚符,或文端女為珅之繼母耳。
相傳文端家有急需,公子輩貸二千金於珅,文端聞之,語公子雲:「既已向貸,退還不情。
」命取契之價值相當者,署券歸償。
珅力辭,使者三返,始勉受。
夏家瑜卻十萬金 新建夏家瑜,字潤堂。
初丞廣東,以獲盜功,遷令新安,擢廣州通判,所至有循聲。
乾隆癸卯,守寶慶,邵陽民石再書者,豪富也,嘗以事斮石魁五、周會友脛,同時縣民李步周亦斮楊茂則、茂盛脛,五日連斃四人,無過而問者。
茂則無親屬,魁五猶子秀和以其事上控,大吏飭縣鞫之,前守李心耕已據知縣魯大治取具秀和悔狀,擬杖詳轉矣。
家瑜抵任,詫曰:「此大本薤也,可勿拔耶!」乃請提府確訊。
會以荊門州違例應付雲南差弁案他調,將行,再書知家瑜清貧,且有官累,使人啗以重利,至十萬金,求毀稿。
家瑜曰:「鬥金可棄,此稿不可毀也。
」去之日,囊橐蕭然,父老相攜送至百裡外,為建卻金亭。
繼之者為天津沈名掞,仍照縣詳結。
楊銳志者,前所斃四人中楊茂則之同姓也,詭稱茂則與魁五同案,赴大府控告。
按察使郭世勳提省檢驗,皆實,訊
郭總憲琇時任吳江令,以貪黷聞,文正檄至省,勵以貞廉。
郭曰:「琇所以貪者,以供前任某撫軍之慾也。
今公既清廉自矢,請寬一月期,如猶昔,請立置典刑。
」歸,自洗其堂廡,曰:「前令郭琇已死,今又一郭琇也。
」政為之一變,文正因薦於朝。
萬氏叔姪卻金 康熙己未,聖祖詔修《明史》,所網羅者皆一時名士也,萬季野與其兄子言皆與焉。
一日,有運餉官遇賊,走死山谷,其孫懷白金請附《忠義傳》後。
萬曰:「將陳壽我乎?」斥去之。
後言獨成《崇禎長編》,故國輔相家子弟多以賄入京,求減其先人之罪。
言峻拒曰:「若知吾季父事乎?」季野,名斯同,為斯大弟,學者稱石園先生。
博通諸史,尤熟於明代掌故,《明史稿》五百卷皆其手定。
卒後,門人私諡曰貞文先生。
趙良棟秋毫無犯 康熙己未平滇之役,趙襄壯公良棟實為首功,其操守尤不可及。
城破時,諸將爭取子女玉帛,趙獨戒所部營城外,秋毫無所犯。
又訪得吳三桂司筦庫之人,以藩宮簿籍進呈,於是諸將所乾沒盡發覺。
而三桂寵姬二人,一歸將軍穆占,一歸總督蔡毓榮者,事亦上聞,遂獨以廉潔蒙聖祖褒獎。
李雪木不欲受人惠 康熙己未,李天生以應宏博之徵至京師,數稱李柏賢,都人始有知柏者。
柏家貧,居山中,著書乏紙,以槲葉書之。
或欲有所周,輒峻拒曰:「吾不欲受人惠也。
」嘗一日兩粥,或半月食無鹽,忍饑默坐,灑如也。
自誦曰:「貧賤在我,實有其門。
出我門死,入我門存。
」柏,字雪木,自號太白山人。
格爾古德卻萬金 格爾古德撫直隸,歲卻餽金以萬計,聖祖嘗曰:「格爾古德為巡撫,歿後人猶思慕稱頌之,居官苟善,豈有不緻聲譽者乎!」 恆魯無沾染 輔國公恆魯以廉潔著,任吉林將軍,僅領俸,絕無沾染。
嘗坐小閣,以每歲出入之帳手錄封存,人問之,曰:「為籍沒時之證。
」吉林產參甚旺,無敢私販者,國家歲銷參票數千紙,遼餉賴以濟。
當事者索貂袿,恆乃售遼東舊產購以與之,初不索之商賈也。
蕭永藻僕潔如其主 康熙時,蕭永藻為廣東巡撫,在官日一介不取。
其紀綱之僕張二,潔如其主,以賂進者,亦正色峻拒之。
德格勒卻明珠千金 康熙朝,德格勒官侍講,李光地嘗薦其學行,屢召見,論經義。
性骨鯁,不附權勢。
偶扈駕巡行,明珠見其將嚮用也,使人累千金為裝,卻不受。
會久不雨,聖祖命德筮之,遇夬,曰:「澤上於天,將降矣。
一陰居上,天屯其膏,決之即雨。
」上愕然曰:「安有是?」以明珠對。
明珠聞而大恚。
丁卯冬,坐私刪起居注論死,遇赦,以謫籍終。
朱竹垞卻豆粥 朱竹垞,名彜尊,秀水人。
康熙己未以宏博授檢討,歸田後,居節廉橋。
時值歲兇,比鄰王氏有老僕,訝其日午無炊煙,而書聲琅琅不輟,因叩門餽以豆粥。
竹垞卻之,忍饑讀書自若也。
王君鑑不受田宅 王範,字君鑑,成都人。
肆力經史,工詩古文詞。
康熙辛未成進士,為丹陽令。
治漕有功,擢禦史,會遭母艱。
時噶爾丹入寇,四川不靖,遂移家入吳。
陽人聞其至,爭願割田宅授之,謝弗受。
時出遊,散步阡陌間,與農家父老相過從,見者初不知為舊令也。
張清恪檄止饋贈 儀封張清恪公伯行之任督撫也,嘗傳檄屬吏,禁止饋贈。
檄雲:「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釐一毫,民之脂膏。
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
誰雲交際之常,應恥實傷。
儻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 汪灝廉節著聞 山左汪灝以侍讀督學山右,屏絕竿牘,廉節著聞。
聖祖西巡,俯察邇言,採及清望,溫旨褒獎,特命超五階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復調陝西學政,旋命巡撫河南。
徐元文為清官 崑山徐相國元文緻仕回籍,舟過臨清關,關吏大索,雖醬瓿之屬皆發視,舟中僅得圖書數千卷、光祿饌金三百而已,人皆嘖嘖歎為清官。
汪舟次卻琉球餽贐 休寧汪舟次方伯楫,以諸生召試一等,授檢討。
康熙己亥,奉命冊封琉球,為其國王撰《孔子廟碑》,餽贐極豐腆,力卻不受,琉人為建卻金亭。
額勒布廉能第一 索佳氏約齋侍郎額勒布官戶部郎中時,以管部王大臣密薦廉能第一,特旨擢本部侍郎管錢法堂事務。
李皭以俸金外為贓 李皭為福建將樂令,春秋行鄉飲酒禮時,至邨落間問民疾苦,牧豎婦女皆環集,導之以善,肫然如家人。
期月,邑人悉向化,境無盜賊,訟庭稀鞭撲聲。
皭初至官,與家人約曰:「在官,俸金外皆贓也,不可以絲毫累我。
」官廨有桂二株,方花開,李指之曰:「此亦官物也,擅折者必治之。
」自是家人不敢簪桂花。
嘗出郭省歛,從僕摘道旁一橘,顧見之,責曰:「豈可壞法自汝始!」立下馬杖之,命償其直。
居三年,上官有索餽者,無以應,遂去官歸。
塗天相以規銀歸公 孝感塗玉生尚書天相嘗督倉場,赴任日,以一棺自隨,觀者驚詫。
例有規銀數千兩,奏請歸公,不自私也。
楊文定操守 江陰楊文定公名時在詞館時,蕭然如窮諸生。
一日,聖祖問李文貞公光地曰:「朝臣操守有如張鵬翮、趙申喬者乎?」文貞以文定對,遂命提學直隸。
直隸學臣以檢討任,前未聞也。
遷侍講,丁艱,服滿,自河工還朝,未補官,有旨令主陝試,亦出特恩。
雍正間,以雲貴總督兼雲撫,時於奏牘中言存誠主敬之學,世宗手批答之雲:「吾君臣萬裡談道,不亦樂乎!」 張文和廉正自守 世宗禦宇時,桐城張文和公廷玉渥承恩遇,然廉正自守,不爭權利。
各省督撫入京,以同年宿誼饋文和,不過葛紗二事。
文和篤愛長子閣學若靄。
閣學少年科第,書畫皆精妙,尤善鑒賞。
一日,文和至庶僚家,見名人山水畫幅,歸語閣學,稱善者再。
既逾日,則懸閣學齋壁中。
文和審視畢,語閣學曰:「我無介溪之才,汝乃有東樓之好矣。
」閣學跪謝良久,旋歸畫其主乃已。
蔡珽辭金銀綾綺 雍正乙巳,世宗賜年羹堯死,籍沒其家產,乃以其京都房屋一所、奴婢二百二十五口、金銀綾綺衣物器皿賜左都禦史蔡珽。
珽奏言:「房屋乃國家舊賜羹堯者,奴婢則內府所隸之人,既蒙恩賚,臣不敢辭。
若金銀綾綺等,皆不可問之物。
釋氏有言:『審己功德,量彼來處。
』臣不敢受。
」 趙恭毅自革陋規 武進趙恭毅公申喬,起家牧令,刻苦自厲,清不近名。
當開藩浙江時,嘗謂欲令州縣無虧帑,當先革藩司陋規,故有之錢糧加平、時節饋送、兵饟掛發、奏銷部費諸款,一切禁絕。
僚屬凜凜奉法律。
及由浙撫調湖南,禁州縣額外加派,裁輭擡硬駝、公費腳價諸名色。
時苦鹽貴,乃諭商人盡革諸衙門陋規,自巡撫始,司道以下視之,毋得更高價累民。
旋入長臺垣,因萬壽恩詔,請免官地民房新舊租稅。
奉使陝西,請蠲潼衞、大同府本年應徵米豆草束。
皆報可。
黃靜山卻珠 乾隆時,廣昌黃靜山永年官刑部主事,矻矻治案牘,於疑獄多所平反。
有廣東客謁之私第,閽者入刺,弗識也,及見,伏地叩頭謝,問其故,曰:「頃以事陷冤獄,非公已入鬼籙矣。
」徐出珠一盒獻之,曰:「謝公大德。
」黃變色曰:「我為刑官,知守法耳,期無負職也。
何比於汝,而乃污我為?」客大慚,逡巡去。
程易疇不取嘉定一錢 程瑤田,字易疇,徽州人。
官嘉定教諭甚久,齋規嚴整,踵法蘇湖,士習為之一變。
乞病歸,邑人購忠烈名流手蹟贈之。
程曰:「鄉賢手蹟,宜藏於鄉也。
」對曰:「先生不取吾邑一錢,豈破紙亦不受耶?」乃受之。
王西莊詩曰:「官惟當湖陸,師則新安程。
」此語誠不誣也。
錢文端撤帳歸所司 乾隆辛酉,秀水錢文端公陳羣視學畿輔,有《題帳》詩,詩序雲:「往年學使者下車,供張甚盛,厥後相繼簡任於此者,多清節素著之前輩,以次刪除,惟臥室內設一帳,寒則禦風,夏避蠅蚊。
餘前後視學於此,凡七年,蒞瀛郡者四,將行,必撤帳歸所司,曰:『明年來,無煩改作也。
』辛酉春復來,見帳極新,因識數語,並綴以詩。
繼餘而役於此者必朝右君子,慎乃儉德,有同志焉。
」詩雲:「不寢常如枕有警,屏私直似鏡無塵。
題詩自有紗籠護,留伴他時絳帳人。
」 杭大宗擲鹺商金 錢塘杭大宗0來討世駿有錢癖,館俸所入,必羅列官闆制錢,權其重者,貫之以索,纍纍積下,或至久許,其麼麼破碎及私鑄者,方以市物.故杭在家,舍作書外,時效姹女之數錢,偶出見客,兩手非墨污,即銅綠盈指。
然性廉,一日,有鹺商獲罪鹺使,夜半走伻乞救,袖重金置於幾,擲而出之門外不一顧也。
範西屏卻千金 海寧範西屏,名世勳,乾隆時弈國手也。
遇顯者及窶人子,面不改色。
受人禮聘而弈,弈以外,有所幹請,雖貽以千金不顧也。
錢孔卻某藩使金 某藩使歿,其子以千金求錢竹汀學士天昕作傳,復以千金求孔東山孝廉書丹,皆不允。
秦大士卻厚幣 侍講學士江寧秦大士,乾隆壬申殿試第一人也。
精篆隸行草。
未貴時,嘗賣字以自給,求者踵至。
客有知其貧,以厚幣請者。
微察其有德色,遽還之。
客謝罪至再,終不許。
遊兩淮鹺使幕中,聞前輩箴規語,亟拂袖歸,閉門竟其學。
阿文成取安南王一二物 安南國王阮光平至京,遣其臣餽阿文成公桂土儀。
阿取一二物,語使人曰:「中朝相公問陪臣好。
汝國王既誠心朝覲,其優賚厚寵皆出自皇上體恤遠人之意,莫謂中朝相公不識順逆二字也。
」陪臣汗流浹背,謂人曰:「此誠宰相語也。
」 陳稽亭卻別敬 元和陳鶴,字稽亭,嘗官工部,平居取予不苟。
同邑吳臬司俊由粵東入覲,將出都,以例餽同鄉官,俗所謂別敬者是也。
陳謂其使者曰:「吾於爾主人未嘗有交舊也。
」卻之。
然陳甚貧,是日日高尚未爨也。
在部,與棲霞牟昌裕、山陽鄭士超交,相善,京師謂之「工部三君子」。
徐士林不名一錢 文登徐中丞士林,居官清潔自勵,不名一錢。
以賢勞沒於蘇松巡撫任所,同官賻贈千金,其弟士楹卻之曰:「兄素矢清白,恐拂初心,不敢納。
」高宗聞而嘉之。
時士楹以孝廉家居,一日,忽奉旨賜進士,授粵東某邑令。
朱文正假資立券 吳孝廉重光,江都人。
乾隆間,令山西陽曲。
時大興朱文正公珪方任布政使,吳善屬文,朱時招至署,論文賦詩。
吳為之搜葺金石古蹟,訪脩晉祠,樹碑石,極讙。
一夕,急呼吳,吳趨入,朱手一券謂吳曰:「吾奉命入朝,計行李資需二百金,特立券與君謀之。
」吳唯唯,不敢受其券。
朱正色曰:「不受券,是以賄交我也。
」吳唯唯受券返,明日面緻二百金,朱欣然。
朱文正不取平餘 朱文正居官廉潔,嘗布政數省,平餘銀鉅萬悉不取。
乾隆中,撫安徽,裁蕪湖關陋規。
某年,閩省洋商陋規事發,朱獨不受一錢。
長牧庵不納公費 長牧庵相國麟撫山東時,每歲,臨清關有解巡撫公費若幹兩,長不受,欲奏歸公。
其長公子懷新方十餘歲,以為不可,曰:「大人不取此項,不足為廉,若一奏入,瓜代者至,將必仍舊貫,是令司關者倍出之矣。
」不聽。
後果如公子言,長亦自悔所見之不遠也。
楊勤愨卻長生果 清江楊勤愨公錫紱嘗撫廣西,屬吏有以人參饋者,諱其名曰長生果。
怒卻之,以入告,高宗曰:「汝真不愧四知者矣。
」 莊存與卻珊頂 武進莊方耕侍郎存與,性廉鯁,嘗典浙江試,巡撫餽以金不受,遺以二品冠受之。
及途,從者以告曰:「冠頂,真珊瑚也,直千金。
」怒曰:「何不蚤白!」亟馳使千餘裡返之。
其為講官日,上禦文華殿,同官者將俟上起,講儀畢矣,莊忽奏講章有舛誤,臣意不謂爾也。
乃奉書進講,琅琅盡其恉。
同官大驚,上為少留,頷之。
孫文靖以廉著 仁和孫文靖公士毅,雖有交結權要、殞師安南之咎,然獨以廉著,每出巡,輕車減從,不擇飲食。
嘗乘傳至江西,時程蓉江方為縣令,往謁之,孫即呼與對食,則蔬食數簋而已。
阮湘圃恥苟得 阮文達公之父湘圃封翁,承信居貧,潔身自守。
偶至某渡口,獲一囊,啟之,皆白金,而有官牒在其中,愴然曰:「此事上關國務,下繫人民,宜守此以俟之。
」日暮,果有一人來,將投水,詰之,對以失金,且泣曰:「自累累本官,不如先死。
」封翁亟出囊付之,不告以姓名。
文達既貴,督學浙中,一日按部駐紹興,有鄉中故人謁封翁於省署,接以禮,故人曰:「清貧若此乎?」翁曰:「家本寒也。
」其人徐出二紙曰:「契值千金,為先生壽。
」封翁艴然,白髯翕張,斥之曰:「吾生平恥苟得財,故貧耳,君奈何無故為我壽,不恤千金!若曰有乞於吾之子,吾子受朝廷重恩,清廉猶不足報萬一,而以此汙之乎!君以禮來,吾接君以禮;君以賄來,恐今不可出此門閾也。
」其人愕然,叩頭謝罪而退。
劉文正卻千金 劉文正公統勳久居相位,頗為高宗所倚任。
嘗有世家子任楚撫,歲暮,餽千金。
劉呼其僕入,正色告之曰:「汝主以世誼通問候,名甚正。
餘承乏政府,尚不需此。
汝可歸告汝主,留贈故舊之貧窶者。
」有貲郎昏夜叩門,拒不見。
翌晨至政事堂,呼之至,責之曰:「昏夜叩門,賢者不為。
汝有何稟告,可眾前言之。
雖老夫過失,亦可箴規。
」其人囁嚅而退。
薨時,高宗親奠其宅,門閭湫隘,去輿蓋然後入。
上歸告近臣曰:「如劉統勳者,方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效法之。
」 陸朗夫卻白金三萬兩 吳江陸朗夫中丞燿巡撫湖南,初蒞任,鹺商以白金三萬兩進,問其故,商曰:「此舊規也。
先進此,後當以時繼。
」不受,並絕其再進。
商曰:「公不受,此金無所歸矣。
」乃命以其數平鹽價,價為之頓落。
時各省督撫皆有貢獻,爭以珍奇自媚,陸所貢者,尋常土宜而已。
高宗知其廉,必受之,以慰其意。
而和珅方用事,官吏重賂,習以為常,陸未嘗緻一物,雖知其能為禍,不懼也。
故事,巡撫歲決獄,有失入者,部臣以輕重議罪;有失出者,議罰之。
會廷臣言失出之罰,使巡撫自議當罰幾何,乃私憂曰:「歲歲決獄,難保無失出之誤,自議所罰,則不可從輕,而我惟有舊宅一區、田百畝在,將何以勝之?」 鄂文端署券償和珅 乾隆癸卯,鄂文端公爾泰以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甲辰七月,授東閣大學士。
越二月,和珅亦以冢宰拜參知矣。
世多以鄂為珅之外祖,以年輩論之,似不甚符,或文端女為珅之繼母耳。
相傳文端家有急需,公子輩貸二千金於珅,文端聞之,語公子雲:「既已向貸,退還不情。
」命取契之價值相當者,署券歸償。
珅力辭,使者三返,始勉受。
夏家瑜卻十萬金 新建夏家瑜,字潤堂。
初丞廣東,以獲盜功,遷令新安,擢廣州通判,所至有循聲。
乾隆癸卯,守寶慶,邵陽民石再書者,豪富也,嘗以事斮石魁五、周會友脛,同時縣民李步周亦斮楊茂則、茂盛脛,五日連斃四人,無過而問者。
茂則無親屬,魁五猶子秀和以其事上控,大吏飭縣鞫之,前守李心耕已據知縣魯大治取具秀和悔狀,擬杖詳轉矣。
家瑜抵任,詫曰:「此大本薤也,可勿拔耶!」乃請提府確訊。
會以荊門州違例應付雲南差弁案他調,將行,再書知家瑜清貧,且有官累,使人啗以重利,至十萬金,求毀稿。
家瑜曰:「鬥金可棄,此稿不可毀也。
」去之日,囊橐蕭然,父老相攜送至百裡外,為建卻金亭。
繼之者為天津沈名掞,仍照縣詳結。
楊銳志者,前所斃四人中楊茂則之同姓也,詭稱茂則與魁五同案,赴大府控告。
按察使郭世勳提省檢驗,皆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