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謂類

關燈
十齡以外,輒改稱少爺。

     相公 鹹豐以前,奴僕之於未仕者,如監生、諸生,皆稱以相公。

    以其姓或名或號或行列冠於上,曰某某相公。

     大帥老帥 大帥之稱,初惟施之於大將軍或經略也,後且及於督撫。

    鹹、同軍興,卿貳總軍務者,亦悉有此稱。

    光緒以來,督撫非軍務省分,亦稱大帥,其年老資深者或稱為老帥,久之而實缺提督亦受此稱矣。

     總爺副爺將爺都爺爺 大人、大老爺之稱謂,武官亦有之。

    就綠營而論,提督、總兵、副將、參將皆稱大人,遊擊、都司皆稱大老爺,守備初稱總爺,後亦稱大老爺矣,千總、把總則皆稱副爺。

     平民於兵士稱之曰將爺,祝其由兵而將也。

    在國初,則稱都爺爺。

     標下沐恩 武官對於受轄之官稱之為大帥大人,其自稱則曰標下。

    標者,軍標、督標、撫標、提標、鎮標,言在其標下供職也。

    又有稱沐恩者,謂劾力軍中,官職之遷擢皆受恩於上官也。

     晚生侍生 京官有晚生、侍生之稱,軍機處、內閣、翰林院、都察院、吏部、禮部皆有之。

    大抵用之於同署科分或到署年分月分在前之人,間有用之於外官者,則督撫也。

     範忠貞耿精忠互稱眷生晚生 範文肅公文程,耿精忠至戚也。

    先是,耿之祖歸順遼左,受封為王,實文肅力也。

    時文肅官內院,方枋國,與耿交誼最厚,誓為婚姻,至襲王,已第三輩矣。

    而忠貞公承謨為文肅之子,耿之妹又嫁忠貞之姪,姻婭中於輩行為長。

    凡書函往來,耿稱晚生,範稱眷生,無相間也。

    忠貞在浙久,念耿輩雖卑而爵已尊,同列封疆,受其晚生之稱似太過,因遜謝再四,自後耿稱侍生,範稱弟,亦無間也。

     舊例,各省督撫移文,與平西、定南、靖南三王俱平行,銜封表面,僅書某官姓,公文遞至某王軍前開拆,來文亦如之。

    一日,耿公文至浙,傳鼓投進,銜封已變常式,表面大書年月黑簽,某日旁寫右照會浙江巡撫,背有靖南王封四大字。

    忠貞愕然,及啟私函,則耿仍稱晚生,劄雲:「新奉則例,王移文至督撫,俱改照會,故於私函仍用晚生帖。

    」忠貞怫然,答柬仍改書眷生,兩晚生帖竟不璧還,函外僅寫王爺,書面授來使,而不用印信函封,以後來往悉然,嫌隙始於此矣。

     吳陳炎自稱眷同學 康熙中,仁和吳陳炎寶崖以國子生供奉內廷,凡與京官往來名刺,書眷同學某,而無弟與晚之稱謂,都人乃呼為吳同學。

     老查少查 查初白編修,先以澤州相國薦起,命直南書房。

    明年,始賜出身,由庶常授編修。

    其族子昇,方以宮坊久侍直,宮監無以別之,乃呼初白為老查,聲山為少查。

     稱謂避莊有恭嫌名 屬吏上大憲書,向用「恭惟大人」四字。

    乾隆朝,莊滋圃相國有恭總督南河,僚屬具稟,改為「仰維」,或作「辰維」,避恭字也。

     稱謂避左文襄嫌名 定例稱大學士曰中堂,左文襄公宗棠自陝甘總督入相,兩省官吏避宗棠二字之嫌名,皆稱伯相,比晉封二等侯,又稱為侯相。

     書劄封面稱家大人嚴君 有京官某者,凡緻信於同姓者,輒書曰家老爺、家少爺。

    有某某者,官某道,某不辨,而書曰家大人。

    又一日,緻信與姓嚴者,書之曰嚴君。

    嚴閱之,走謝曰:「尊稱實不敢當。

    」 召見時稱兄曰家兄 粵寇之役,軍事繁興,各路將帥戰功卓著,保案大開,於是幕府中人多膺薦剡,而依草附木者不可勝數。

    湖北王某,有兄統兵屢立奇勳,某亦以隨營參贊功,歷保至道員,加花翎二品頂戴,賞巴圖魯勇號,時某年僅二十餘也。

    光緒初年,復以某督明保,送部引見,孝貞、孝欽兩後垂簾,孝貞間曰:「觀爾履歷,以隨營功保至道員,爾究隨何人立功得保此職?」王年幼,又在軍久,不知儀注,率爾對曰:「家兄營中所保。

    」孝貞聞之一笑,遂不復問。

    某既退,兩後謂軍機大臣曰:「此人年輕有功,似尚聰明能辦事,惟少閱歷,恐未能任地方官,可不必記名,姑照例發往,俟其歷練數年,可用也。

    」尋分發江西。

     董文恭令人稱老表兄 董文恭公誥以詹事府右中允於乾隆己醜丁外艱回籍,每輿出,小兒譁曰:「董誥來矣。

    」一日,有所聞,呼而告之曰:「我之姓名,惟我父母君師得呼之,哉與爾輩有戚誼,此後相見,呼老表兄可也。

    」 自稱弟為令弟 海鹽陳子莊廣文為金華教官時,有諸生數人請見,自稱其弟為令弟,同座均目笑之,其人亦自忸怩。

    陳解之曰:「古人自稱其弟,本有令字,諸君特未留意耳。

    」眾鹹求教,陳因誦謝靈運《酬從弟惠連》詩雲:「末路值令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