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謂類

關燈
滿蒙二族呼漢族為蠻子 康熙丙辰,武定李文襄公之芳任浙閩總督,有德政,閩人感之,呼為蠻子佛。

    蓋其時靖南王耿精忠叛,康親王率師南征,滿、蒙兵士四出,滿、蒙二族本呼漢族為蠻子,閩人或襲滿、蒙之口吻而稱之也。

     漢族呼滿蒙二族為韃子 漢族對於滿、蒙二族輒呼之為韃子。

    蓋元代漢族所以呼蒙族者,至本朝而更擴其範圍矣。

    韃靼,本靺輵之別部,唐末始見其名,後乃為蒙古之稱。

    元亡,其宗族走漠北,去國號,稱韃靼,其可汗本雅失裡,為明及亞剌所攻,勢大衰。

    達延汗以後復起,屢擾明邊。

    及本朝興,諸部相繼降附。

    又為地名,則以中古時,韃靼族侵入中亞細亞,故名。

    近世學者分為支那韃靼、【即東土耳其斯坦。

    】獨立韃靼【即土耳其斯坦。

    】二部。

    或更用廣義,自滿洲、蒙古至歐洲之頓河、尼瓦河間,概與以此稱。

    以是之故,漢族之對於旗人,除確知其為漢軍不復稱以韃子外,其他則不問其為滿洲,為蒙古,輒以韃【韃一作達。

    】子呼之。

    且以下流社會之人,但知有滿洲,而不知有蒙古耳。

     漢滿蒙三族呼回族為回子 回回,古國名,宋時據有中亞,為元太祖所滅,即花剌子模朝也。

    然其種人於陳、隋間已入我國,金、元以後,蔓延滋甚。

    所至,輒相親,篤守其世傳之天方教,陝、甘、新疆最多。

    居甘肅撒拉爾等處者,曰回戶,設土司轄之。

    其散居各省者,則列於民戶,無所區別。

    然漢、滿、蒙三族之人對於回族,固皆稱之曰回子也。

     滿洲之稱謂 滿語以天子為憨,即古稱克汗,憨、汗音相近。

    貝勒為王,昂邦為臣,哈番為官,馬德為祖。

    譯以漢音,文義無他異。

    院子為花,花、鰕同音,為禁衞之稱,當即院子近身奉侍之義也。

     新疆蒙古家屬之稱謂 新疆蒙古不講宗法,曾祖以上無稱,祖父曰阿布苦,祖母曰阿布苦哀吉,父曰阿博,母曰哀吉,伯父曰阿博喀阿蔔,叔父曰阿博喀阿噶,兄曰阿哈,嫂曰畢裡肯,姊曰阿格啟,弟曰底呂,弟婦曰底擺哩,子曰庫本,媳日擺哩,女曰扣肯,孫曰阿奇庫本。

     纏回之稱謂 新疆纏回之家族稱謂,有名無姓氏,父曰達旦手,母曰阿浪子,祖父、祖母則曰穹達旦子、穹阿浪子。

    穹者,大也。

    猶言大父、大母也。

    兄曰阿幹子,弟曰伏幹子,夫曰伊引子,妻曰和通。

    其伯叔舅姊皆以呼兄者呼之,甥壻妹姪皆以呼弟者呼之,餘則無尊卑長幼,概呼以名而已。

     仲家苗之稱童男童女 卡尤仲家在貴陽、都勻、鎮寧、普安,隨處皆有,婦人多美好,謂處女曰囊,男未娶者曰羅漢。

     僚伶侗之稱謂 諸蠻有僚,伶,侗,瑤,僮,俍數種。

    僚人,俗稱山僚,推其魁曰郎火,猶漢語夥伴也。

    伶,侗稱食曰饘於,或曰哽餲,衣曰登革,謂父曰扶,自稱曰留,男謂女曰有助,女謂男曰友友,男女相屬意曰眉心眉意。

    然所作歌詞文字,則與漢族無異。

     皇帝稱臣 冬至郊天,例有表文,焚表時,有漢大學士一人侍帝側。

    皇帝稱總理山河臣某,漢大學士稱協理山河臣某。

     皇帝老爺 高宗南巡江浙,耆老婦女道左瞻仰,有稱皇帝老爺者,前驅衞士將執而治之。

    高宗亦驚訝,詢之江督尹文端公繼善。

    尹奏南方愚民,不明大體,往往呼天為天老爺,天神地衹,無不得老爺之稱者。

    高宗大笑,扈從諸臣遂不復言。

     阿哥 諸皇子皆稱阿哥,以行列之大二三四等數目冠之於上。

    皇帝與人言及,亦稱之為阿哥,且有見之於諭旨者。

     奴才 滿洲大臣奏事,同有稱臣或奴才者。

    乾隆戊子下諭:「嗣後頒行公事摺奏稱臣,請安謝恩尋常摺奏仍稱奴才。

    」所以存滿洲舊俗也。

    乃久之,滿臣奏摺無論公事私事,俱稱奴才,以為媚矣。

     當未入關以前,滿洲曾貢獻於高麗,其表文,自稱後金國奴才。

    可見奴才二字之來歷,實為對於上國所通用,其後逐相沿成習耳。

     然不獨滿洲也,蒙古、漢軍亦同此稱,惟與漢人會銜之章奏,則一律稱臣。

     漢人之為提督總兵者,稱奴才,雖與督撫會銜,而稱奴才如故,不能與督撫一律稱臣也。

     王公府邸之屬員奴僕,對於其主,亦自稱奴才。

     筆帖黑答 滿語稱翰林院為筆帖黑衙門,稱侍讀學士為筆帖黑答,翰林院之長也。

     文官上下之稱謂 屬僚對於上官之稱謂,稱人與自稱,京外不同。

    對於管理各部院之親郡王,稱之為王爺。

    對於部院之尚書、侍郎,則稱之為大人,而冠以姓,以尚、侍不止一人也。

    其自稱,則不論郎中、員外、主事,均稱司官,亦有稱章京者。

    【章京初為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