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類 字號附
關燈
小
中
大
他郡縣者,但係孔子嫡傳,亦必同一字派。
蓋自元代之五十四代衍聖公名思晦者起,於是凡五十四代孫,均以思字為派。
思字下為克字派,克字以下,則為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衍十派,再次則為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十派,又次則為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十派。
蔣赫德自請於太宗而改名 蔣文肅赫德,初名元恆,灤州人。
為諸生,即善望氣術。
明天啟丁卯,蔣赴科場,夜聞明遠樓鼓聲,驚曰:「此頹敗之音,國安能久?」不終闈而去。
遊九邊,謂王氣聚放遼瀋,其間必生聖人。
逾年,太宗入關,文肅杖策軍門,上閱其文,喜之,自請改名,遂攜出塞,不數載,大拜。
命名不合須更改 順治壬辰,諭:「臣民等如有以景字、泰字命名而下一字係齡、林等字者,兩字相連,兩昔相協,如策丹玉福之原名者,自當更改。
」其用景字、泰字命名者原不在敬避之列。
丙申,諭:「聖謨二字,豈臣下所可命名?嗣後遇有此等命名,不合者,即當留意更正。
」 王揆以嫌名不獲首選 太倉王揆,煙客次子也,中順治乙未進士。
館選日,某相欲薦之居首,及聞臚唱,「揆」字與「魁」音相近,世祖曰:「是負心王魁耶?」蓋小說家有王魁負桂英女事也。
某相遂默然而止。
世祖為陳廷敬改名 陳文貞公廷敬,字子端,號悅巖,山西澤州人。
順治戊戌進士,還庶吉士。
文貞初名敬,以是科有同姓名者,世租特加廷字別之,遂改今名。
五字名 順治初,天津有吳自初上舍者,性好奇,蓄兩僕,皆通曉文字,一曰明白而易曉,一曰一覽而無餘。
師生同名 康熙戊戌榜眼張廷璐,桐城文端公英第三子也。
長兄廷瓚,康熙戊午北舉,己未進士。
初,海寧有張英者,康熙癸醜進士,出文端門,師生同一姓名,當時以為奇。
及戊午,海寧張英分校北闈,廷瓚又出其門,亦可謂會逢其適矣。
誤呼沈龕之名 吳江有廩生沈龕,順治中,江南督學禦史某歲試點名,不解龕字,乃破龕而呼雲合龍。
王綡不識自名 康熙間,蒲城王孝齋名綡,謁選縣令,唱名者讀綡為梁,王不應。
唱至再三,王趨進曰:「知縣名讀如京,而呼作梁,未敢應耳。
」吏部哄然曰:「汝進士出身,即爾名尚不識耶?綡為擊冠之聲,古謂之幘梁,故字書止有梁音。
汝乃以偏傍讀之,謬矣。
」 楊文定子名應詢 楊文定公艱於得子,康熙丙申,聖祖垂問及之,深為焦慮,奏雲:「臣弟廩貢生楊名世,今年可望舉手,卸以為臣後。
」名世果以是年生子,乃撫以為嗣,名應詢,蓋紀恩也。
臣工不避世宗嫌名 廟諱禦名,前代懸為厲禁,列聖諭旨,亦衹令敬避下一字。
世宗見臣工有避嫌名者,輒怒曰:「朕安得有許多名字?非朕名而避,是不敬也。
」 高宗惡滿人取漢名 高宗不喜滿人漸染漢俗,滿洲舊旗,有命名如漢人,以鈕鈷祿氏為郎者,深鄙之,恐忘本也。
胡長齡以名得大魁 胡印渚,名長齡,乾隆朝,大魁天下。
殿試時,胡卷本在進呈十本之末,時高宗春秋高,覩胡名,笑曰:「胡人乃長齡耶?」遂置第一。
時和坤當國,胡會試時出和門下。
胡本名士,重氣節,諗和不法狀,不趨謁,和銜之。
胡為翰林十年,未得一差,典鬻殆盡,其友憫之。
適和壽辰,友以烏鰂墨仿胡體,書一聯為和壽,又丐某侍郎緻意曰:「胡貧且病,衣服不完,不能趨賀。
」和笑曰:「胡蠻子貧乃至此耶?」閱數日,遂拜山東學政之命。
友又以烏鰂墨書一刺,瞰和之亡而往謝焉,胡始終不知也。
後和坤事敗,籍其家,朝臣中惟胡無片紙隻字,蓋烏鰂所書字,經歲即脫,聯字澌滅久矣,由是胡為仁宗所重,累遷至禮部尚書。
陳文恭改名避弘字 陳文恭公宏謀,初名弘謀,乾隆丁亥三月,授東閣大學士、始奏請將原名改用宏字,恭避禦名。
前此敭歷數十年,章奏書名,均與禦名上一字同。
科爾沁王名十二字 高宗時,滿洲、蒙古大臣恆由上命之名,豐紳濟倫,本衹濟倫二字,豐紳為上所加,【豐紳,滿語,有福澤也。
】禦前行走科爾沁王鄂勒哲依忒木爾額爾克巴拜,亦上命之名。
鄂勒哲依,蒙古語有福也。
【哲依二宇急讀。
】忒木爾,有壽也。
額爾克,鐵也。
巴拜,寶也。
王為大長公主所鍾愛,上幼時,期其有福有壽結實如鐵而又珍奇若寶也,故以是名之,一名至十二字,實為歷來所未有。
法時帆改名 法式善,字開文,號時帆,原名運昌,蒙古正黃旗人。
乾隆中,官庶子,奉旨改名,以示勉力上進之意。
朱白泉改名 朱白泉觀察朱爾賡額,為海愚運使長子,原名友桂,納貲為郎,入軍機,充滿章京。
高宗雅不欲旗員命名與漢人同,乃改此四字,以漢譯之,即好古也。
王廣心原名誰 王廣心侍禦,原名誰,年十三入泮。
宗師怪其名,王應聲曰:「取蕭何之義耳。
」宗師大賞之。
沈冘與阮元 某縣文童沈冘應試,學使以冘宇頗僻,詰其胡以取此,對曰:「古有伊尹,後有阮元,沈冘亦猶是耳。
」學使笑曰:「若亦知冘字何義乎?」曰:「不知。
」曰:「淫淫之行耳。
」《說文》:「冘,淫淫行貌。
」故引以為戲也。
仁宗賜額威勇子名 額威勇公初有一子為侍衞,旱卒,額方治軍,得書不言亦無戚容,夜歸帳,乃哀。
明日,治事如故。
回京後,復生一子,仁宗賜之名。
甫數月額薨,上親臨莫,取其子置諸膝,即命襲封,逾歲亦卒。
仁宗賜百文敏子名 百文敏公壯年官京師。
有子不育,屢荷仁宗垂廑。
嘉慶辛未九年,萬壽之辰,樞臣面奏其得子,上喜甚,下詔曰:「百齡年逾六旬,望子甚切,連年任事,有裨封疆,故得上蒙天祐,老年生子。
朕甚為欣悅,可賜名劄拉芬。
」【滿語長壽也。
】百奏謝,手詔優答,有「天賜麟兒」語。
嚴可均名其子曰六孤 烏程嚴可均字鐵橋,有一子,初墮地,自蔔子六齡當孤,因命名曰六孤。
同兒命名之原因 道光中,有貝勒奕繪者,篤嗜風雅,著有《明善堂集》,自號太素道人。
其側室顧春,字子春,號太清,世皆稱之為太清春。
太清常舉其族望曰西林,自署曰太清西林春。
太清第三子名載同,在太素諸子中為行九。
載同以道光甲午正月初五日生,時太素方三十六歲,與太素之生在其父榮恪郡王三十六歲時同,且載同之生,與太清同日。
太素有《生同兒》詩雲:「先考三十六,生餘頗憾遲。
我年三十六,同兒生亦奇。
生日同伊母,生年同我期。
祝兒同父母,名同字同之。
」是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以痘殤,太素、太清皆以詩哭之。
宣宗賜福錕名 國家二百年來,宰臣媚內監者,以福錕為最。
福本二十四門溥字行,其祖名奕溥,故特改名福,宣宗所錫也。
朱貞木改名應試 番禺朱貞木,未遊庠時曾捐監生,後改名應童試,獲售,羣起訐之。
督學姚文僖公愛其才,置不問。
孫慶鹹改名應試 孫山麓,會稽人,初名某,田於春官,北上屢不售。
值鹹豐紀元,舉行恩科,乃易名慶鹹,以應其瑞。
然當闈前訪友,猶用舊刺,其僕且不知有改名事也。
試畢侯榜,不作第二人想。
揭曉名,令僕往觀,己則秉燭以待之。
已而報者紛至,同寓多獲雋者,而孫之捷音杳然也。
無何,僕歸,默無一語,如已絕望矣,猶強詢之曰:「何如?」僕仍默無一語。
孫曰:「然則會元何人?」曰:「亦孫姓,但其名為慶鹹耳。
」孫聞之,忽躍起,因罵其僕曰:「王八旦,即我也。
」蓋喜極語促,不覺脫口而出耳。
曾文正李文忠之原名 曾文正公國藩,初名子城。
李文忠公鴻章,初名章銅。
勒少仲初名人璧 江西勒少仲中丞應拔萃科時,名人璧,及選貢,學使曰:「爾當改名。
勒人之璧,非盜賊而何?璧又與逼同音,既勒人,而又為人所逼,於義不可。
」乃更名方錡。
遊子岱初名於藝 湖南遊子岱方伯智開,初名於藝,鄉試中式,主司喬勤恪公囑其改名。
遊問故,喬曰:「閱《日知錄》當知之。
」後閱至黃幡綽敬新磨故事,始大悟,乃更名智開。
譚某某初名二監 茶陵譚某某,初名譚二監,謔者遂謂其兄必名譚太監矣。
許景澄初名癸身 許竹篔侍郎景澄,浙江秀水人,初名癸身。
時仁和許庚身方為軍機大臣,或疑為侍郎之兄,以令兄稱之。
侍郎恚,乃易癸身為景澄。
孝欽後惡王國均之名 江蘇王頌平大令國均,同治戊辰進士,殿試已列入前十本卷,進呈乙覽矣。
及臚唱,孝欽後以王國均三字之音,與「亡國君」同,不懌,乃抑置三甲。
以知縣發安徽,被議改教職,司鐸山陽二十年,始以卓異選雲南某縣令,未之任而卒。
裕德貴秀鐵良錫良之諱名 裕德多忌諱,最惡人觸犯其先人之名。
光緒某科人闈,嘗以其父名崇綸之故,令各房官不準薦直犯祟綸二字之卷,即拿破崙崙字,英倫倫敦之倫字,以與綸字同音,亦不得巧為回護。
又一日,閱稿有「輪姦」字樣,囑司官改之。
司官言此係
蓋自元代之五十四代衍聖公名思晦者起,於是凡五十四代孫,均以思字為派。
思字下為克字派,克字以下,則為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衍十派,再次則為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十派,又次則為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十派。
蔣赫德自請於太宗而改名 蔣文肅赫德,初名元恆,灤州人。
為諸生,即善望氣術。
明天啟丁卯,蔣赴科場,夜聞明遠樓鼓聲,驚曰:「此頹敗之音,國安能久?」不終闈而去。
遊九邊,謂王氣聚放遼瀋,其間必生聖人。
逾年,太宗入關,文肅杖策軍門,上閱其文,喜之,自請改名,遂攜出塞,不數載,大拜。
命名不合須更改 順治壬辰,諭:「臣民等如有以景字、泰字命名而下一字係齡、林等字者,兩字相連,兩昔相協,如策丹玉福之原名者,自當更改。
」其用景字、泰字命名者原不在敬避之列。
丙申,諭:「聖謨二字,豈臣下所可命名?嗣後遇有此等命名,不合者,即當留意更正。
」 王揆以嫌名不獲首選 太倉王揆,煙客次子也,中順治乙未進士。
館選日,某相欲薦之居首,及聞臚唱,「揆」字與「魁」音相近,世祖曰:「是負心王魁耶?」蓋小說家有王魁負桂英女事也。
某相遂默然而止。
世祖為陳廷敬改名 陳文貞公廷敬,字子端,號悅巖,山西澤州人。
順治戊戌進士,還庶吉士。
文貞初名敬,以是科有同姓名者,世租特加廷字別之,遂改今名。
五字名 順治初,天津有吳自初上舍者,性好奇,蓄兩僕,皆通曉文字,一曰明白而易曉,一曰一覽而無餘。
師生同名 康熙戊戌榜眼張廷璐,桐城文端公英第三子也。
長兄廷瓚,康熙戊午北舉,己未進士。
初,海寧有張英者,康熙癸醜進士,出文端門,師生同一姓名,當時以為奇。
及戊午,海寧張英分校北闈,廷瓚又出其門,亦可謂會逢其適矣。
誤呼沈龕之名 吳江有廩生沈龕,順治中,江南督學禦史某歲試點名,不解龕字,乃破龕而呼雲合龍。
王綡不識自名 康熙間,蒲城王孝齋名綡,謁選縣令,唱名者讀綡為梁,王不應。
唱至再三,王趨進曰:「知縣名讀如京,而呼作梁,未敢應耳。
」吏部哄然曰:「汝進士出身,即爾名尚不識耶?綡為擊冠之聲,古謂之幘梁,故字書止有梁音。
汝乃以偏傍讀之,謬矣。
」 楊文定子名應詢 楊文定公艱於得子,康熙丙申,聖祖垂問及之,深為焦慮,奏雲:「臣弟廩貢生楊名世,今年可望舉手,卸以為臣後。
」名世果以是年生子,乃撫以為嗣,名應詢,蓋紀恩也。
臣工不避世宗嫌名 廟諱禦名,前代懸為厲禁,列聖諭旨,亦衹令敬避下一字。
世宗見臣工有避嫌名者,輒怒曰:「朕安得有許多名字?非朕名而避,是不敬也。
」 高宗惡滿人取漢名 高宗不喜滿人漸染漢俗,滿洲舊旗,有命名如漢人,以鈕鈷祿氏為郎者,深鄙之,恐忘本也。
胡長齡以名得大魁 胡印渚,名長齡,乾隆朝,大魁天下。
殿試時,胡卷本在進呈十本之末,時高宗春秋高,覩胡名,笑曰:「胡人乃長齡耶?」遂置第一。
時和坤當國,胡會試時出和門下。
胡本名士,重氣節,諗和不法狀,不趨謁,和銜之。
胡為翰林十年,未得一差,典鬻殆盡,其友憫之。
適和壽辰,友以烏鰂墨仿胡體,書一聯為和壽,又丐某侍郎緻意曰:「胡貧且病,衣服不完,不能趨賀。
」和笑曰:「胡蠻子貧乃至此耶?」閱數日,遂拜山東學政之命。
友又以烏鰂墨書一刺,瞰和之亡而往謝焉,胡始終不知也。
後和坤事敗,籍其家,朝臣中惟胡無片紙隻字,蓋烏鰂所書字,經歲即脫,聯字澌滅久矣,由是胡為仁宗所重,累遷至禮部尚書。
陳文恭改名避弘字 陳文恭公宏謀,初名弘謀,乾隆丁亥三月,授東閣大學士、始奏請將原名改用宏字,恭避禦名。
前此敭歷數十年,章奏書名,均與禦名上一字同。
科爾沁王名十二字 高宗時,滿洲、蒙古大臣恆由上命之名,豐紳濟倫,本衹濟倫二字,豐紳為上所加,【豐紳,滿語,有福澤也。
】禦前行走科爾沁王鄂勒哲依忒木爾額爾克巴拜,亦上命之名。
鄂勒哲依,蒙古語有福也。
【哲依二宇急讀。
】忒木爾,有壽也。
額爾克,鐵也。
巴拜,寶也。
王為大長公主所鍾愛,上幼時,期其有福有壽結實如鐵而又珍奇若寶也,故以是名之,一名至十二字,實為歷來所未有。
法時帆改名 法式善,字開文,號時帆,原名運昌,蒙古正黃旗人。
乾隆中,官庶子,奉旨改名,以示勉力上進之意。
朱白泉改名 朱白泉觀察朱爾賡額,為海愚運使長子,原名友桂,納貲為郎,入軍機,充滿章京。
高宗雅不欲旗員命名與漢人同,乃改此四字,以漢譯之,即好古也。
王廣心原名誰 王廣心侍禦,原名誰,年十三入泮。
宗師怪其名,王應聲曰:「取蕭何之義耳。
」宗師大賞之。
沈冘與阮元 某縣文童沈冘應試,學使以冘宇頗僻,詰其胡以取此,對曰:「古有伊尹,後有阮元,沈冘亦猶是耳。
」學使笑曰:「若亦知冘字何義乎?」曰:「不知。
」曰:「淫淫之行耳。
」《說文》:「冘,淫淫行貌。
」故引以為戲也。
仁宗賜額威勇子名 額威勇公初有一子為侍衞,旱卒,額方治軍,得書不言亦無戚容,夜歸帳,乃哀。
明日,治事如故。
回京後,復生一子,仁宗賜之名。
甫數月額薨,上親臨莫,取其子置諸膝,即命襲封,逾歲亦卒。
仁宗賜百文敏子名 百文敏公壯年官京師。
有子不育,屢荷仁宗垂廑。
嘉慶辛未九年,萬壽之辰,樞臣面奏其得子,上喜甚,下詔曰:「百齡年逾六旬,望子甚切,連年任事,有裨封疆,故得上蒙天祐,老年生子。
朕甚為欣悅,可賜名劄拉芬。
」【滿語長壽也。
】百奏謝,手詔優答,有「天賜麟兒」語。
嚴可均名其子曰六孤 烏程嚴可均字鐵橋,有一子,初墮地,自蔔子六齡當孤,因命名曰六孤。
同兒命名之原因 道光中,有貝勒奕繪者,篤嗜風雅,著有《明善堂集》,自號太素道人。
其側室顧春,字子春,號太清,世皆稱之為太清春。
太清常舉其族望曰西林,自署曰太清西林春。
太清第三子名載同,在太素諸子中為行九。
載同以道光甲午正月初五日生,時太素方三十六歲,與太素之生在其父榮恪郡王三十六歲時同,且載同之生,與太清同日。
太素有《生同兒》詩雲:「先考三十六,生餘頗憾遲。
我年三十六,同兒生亦奇。
生日同伊母,生年同我期。
祝兒同父母,名同字同之。
」是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以痘殤,太素、太清皆以詩哭之。
宣宗賜福錕名 國家二百年來,宰臣媚內監者,以福錕為最。
福本二十四門溥字行,其祖名奕溥,故特改名福,宣宗所錫也。
朱貞木改名應試 番禺朱貞木,未遊庠時曾捐監生,後改名應童試,獲售,羣起訐之。
督學姚文僖公愛其才,置不問。
孫慶鹹改名應試 孫山麓,會稽人,初名某,田於春官,北上屢不售。
值鹹豐紀元,舉行恩科,乃易名慶鹹,以應其瑞。
然當闈前訪友,猶用舊刺,其僕且不知有改名事也。
試畢侯榜,不作第二人想。
揭曉名,令僕往觀,己則秉燭以待之。
已而報者紛至,同寓多獲雋者,而孫之捷音杳然也。
無何,僕歸,默無一語,如已絕望矣,猶強詢之曰:「何如?」僕仍默無一語。
孫曰:「然則會元何人?」曰:「亦孫姓,但其名為慶鹹耳。
」孫聞之,忽躍起,因罵其僕曰:「王八旦,即我也。
」蓋喜極語促,不覺脫口而出耳。
曾文正李文忠之原名 曾文正公國藩,初名子城。
李文忠公鴻章,初名章銅。
勒少仲初名人璧 江西勒少仲中丞應拔萃科時,名人璧,及選貢,學使曰:「爾當改名。
勒人之璧,非盜賊而何?璧又與逼同音,既勒人,而又為人所逼,於義不可。
」乃更名方錡。
遊子岱初名於藝 湖南遊子岱方伯智開,初名於藝,鄉試中式,主司喬勤恪公囑其改名。
遊問故,喬曰:「閱《日知錄》當知之。
」後閱至黃幡綽敬新磨故事,始大悟,乃更名智開。
譚某某初名二監 茶陵譚某某,初名譚二監,謔者遂謂其兄必名譚太監矣。
許景澄初名癸身 許竹篔侍郎景澄,浙江秀水人,初名癸身。
時仁和許庚身方為軍機大臣,或疑為侍郎之兄,以令兄稱之。
侍郎恚,乃易癸身為景澄。
孝欽後惡王國均之名 江蘇王頌平大令國均,同治戊辰進士,殿試已列入前十本卷,進呈乙覽矣。
及臚唱,孝欽後以王國均三字之音,與「亡國君」同,不懌,乃抑置三甲。
以知縣發安徽,被議改教職,司鐸山陽二十年,始以卓異選雲南某縣令,未之任而卒。
裕德貴秀鐵良錫良之諱名 裕德多忌諱,最惡人觸犯其先人之名。
光緒某科人闈,嘗以其父名崇綸之故,令各房官不準薦直犯祟綸二字之卷,即拿破崙崙字,英倫倫敦之倫字,以與綸字同音,亦不得巧為回護。
又一日,閱稿有「輪姦」字樣,囑司官改之。
司官言此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