詼諧類

關燈
火災可賀 國初有沈子均者,從朱近修遊妙峰菴,遙望棲鳳村火災。

    棲鳳村者,故沈所居。

    人為沈弔,沈曰:「可賀也。

    」詰其故。

    曰:「國破矣,家未亡也。

    家亡矣,身猶存也。

    侘傺至此時,庸何弔?以世俗言,身不死,便可賀。

    賀不加於弔,弔不加於賀也。

    」 齊脫貂裘猞猁猻 國初定制,三品以上,得衣貂及猞猁猻,乃任葵尊為禦史時所疏定也。

    王漁洋戲為詩曰:「京堂銓翰兩衙門,齊脫貂裘猞猁猻。

    昨夜五更寒透骨,舉朝誰不怨葵尊。

    」 枋頭之敗垓下之誅 姜垓字如須,華陽人。

    夙與長洲徐昭法孝廉枋善,嘗客吳中,一日,偕入市,姜顧徐曰:「桓溫一世之雄,尚有枋頭之敗。

    」徐應聲曰:「項羽萬人之敵,難逃垓下之誅。

    」相與大笑。

     狀元歸去驢如飛 順治開科狀元,為東昌傅相國以漸。

    相國曾扈駕,騎蹇驢歸行帳。

    世祖在高處眺望,寫其形狀,戲題雲「狀元歸去驢如飛」。

    畫幅二尺許,設色古茂。

     一顧再顧 順治初,吏部諸司郎官,最為清要。

    吳郡顧松交名予鹹,顧蒨來名贄,俱以吏部郎解職裡居,賓客輻輳。

    一日廣坐中,一客忽曰:「二公所謂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也。

    」 我身乃兒生之 沈稽中,名儒,青浦人,論《尚書》甚精。

    其父君化,於順治時,有怨家詣軍門,誣以大逆。

    時方治反獄,誅殺日數十百人。

    吏到門,舉家惶懼,稽中挺身出曰:「我即君化也。

    」訊時,顏狀不變,詞理條暢,竟得釋。

    君化歎曰:「兒之身,我生之。

    自今日以往,我之身,乃兒生之。

    」 翦取吳淞半江水 順治甲午,張爾唯學曾自京曹出守吳郡,同官孫北海承澤、龔孝升鼎孳、曹秋嶽溶三人設宴為別,各攜所蓄名蹟相玩賞。

    張因出江貫道《長江萬裡圖》誇,相與贊羨不已,欲裂而分之。

    張大窘,孫集古句戲之雲:「翦取吳淞半江水,惱亂蘇州刺史腸。

    」 入夢出夢 萊陽宋荔裳、新城王西樵、嘉善曹顧庵同遊杭州西湖,一夕,看演邯鄲盧生事,酣飲達旦。

    曹曰:「吾輩百年間入夢出夢之境,一旦縮之銀鐙檀闆中,可笑亦可涕也。

    」 歲在龍蛇 陸麗京嘗遘危疾,宛轉第間,猶喜滑稽。

    一夕,語陳際叔曰:「奈何歲在龍蛇。

    」陳慰之曰:「正恐吳中高士。

    」 筮短龜長 順、康間,有龔、萬二郎中,同舍相狎,龔長而萬短。

    一日,同僚畢會,龔復以短小為謔。

    萬徐曰:「左氏雲『筮短龜長』,殆為兄發耳。

    」 朱移尊徐家筵 禾中朱竹垞、徐勝力為康熙己未宏博同徵友,竹垞居梅裡,勝力居城東角裡。

    勝力嘗邀竹垞飲,或竹垞移尊勝力家,彼此嘗以名相戲,有「今日朱移尊,【音同彜尊。

    】明日徐家筵【音同嘉炎。

    】」之謔。

     駝水駝湯 湯西厓少宰未遇時,與姜西溟太史同客都下,每出,則從西溟借馬乘之。

    一日,西溟投以詩雲:「我馬癟郎當,崚嶒瘦脊梁。

    終朝無限苦,駝水復駝湯。

    」 是蠏是蠭 黃吾堂嘗欽範笏溪所,範舉宋人語「二螫八足一團大腹」,曰:「君姓是解。

    」黃舉《禮記。

    檀弓》語「範則冠而蟬有緌」,曰:「君姓是蠭。

    」範大稱賞。

     有龍有鳳 松江錢舍人葆馚,康熙戊午曾舉博學宏詞者也。

    問董孝廉曰:「君家有龍,何也?」董曰:「猶君家有鳳耳。

    」 差勝肉林 董蒼水之子晴川臞,林南華肥,夏日裸坐,林曰:「真骨董。

    」董曰:「差勝肉林。

    」 朋友得夫妻之樂 太倉吳元朗暻、海寧查聲山昇、仁和湯西厓右曾,為康熙戊辰進士同年,並負詩名,同官京師,恒唱酬竟日夕。

    某夕,社集聲山寓齋,時值初春,天寒雪甚,因下榻焉。

    漏已三商,聲山、西厓同榻先寢,元朗猶推敲未已。

    聲山戲於枕上屬對雲:「孤吟午夜,文章有性命之憂。

    」元朗應聲雲:「雙宿春宵,朋友得夫妻之樂。

    」聲山聞之,戲拍西厓肩雲:「湯婆子,吾儕速睡休,勿令若人攪清夢也。

    」三人皆為之軒渠。

     立得手痛得寫得腳痛 京朝各官,以儤直內廷為榮,然實不勝其苦,咫尺天顏,垂手侍立,久之,則氣血下注,十指欲腫。

    若派寫進呈書籍,則終日伏案而坐,兩腳不得屈伸。

    康熙朝,王宮詹圖炳直南書房有年,嘗奉命書《華嚴經》全部,出語人曰:「伺候時立得手痛,鈔錄時寫得腳,此苦豈外廷所知。

    」 山頭蓋起水晶殿 宣城施愚山侍講閏章愛才如命,其督學某省時,有一名士入場,作「寶藏興焉」文,誤記其句在水下,錄畢而後悟之,自知必被除名,乃作詞以書於上曰:「寶藏在山間,誤認卻在水邊,山頭蓋起水晶殿,瑚長峯尖,珠結樹顛。

    這一回,崖中真跌殺撐船漢,告蒼天,留點蒂兒,好與友朋看。

    」施閱至此,和之曰:「寶藏將山跨,忽然間在水涯,樵夫漫說漁翁話。

    題目雖差,文字卻佳,怎肯放在他人下?常見他登高怕險,那曾見會水渰殺。

    」 尚書少庶子多 康熙辛未,奉旨開局專修《尚書》,華亭王司空頊齡為總裁,纂修、協修諸員皆特簡。

    一時薈萃名流,支給官物,按卷進呈,及夏秋則封達熱河行在。

    東華珥筆,中禁蜚聲,稽古之榮,不可一世。

    惟《尚書》卷帙無多,竣事易而撤局速。

    又司空頗蓄姬侍,皆有所出,平日堅持雅操,雖洊躋清要,而宦橐顧不甚豐,其長君圖炳官春坊庶子,恒以分產不給為憂。

    或戲為撰聯雲:「尚書祇恨《尚書》少,庶子惟嫌庶子多。

    」 京職各署之比儗 京諺雲:「翰林院文章,太醫院藥方,光祿寺荼湯,鑾儀衞轎扛。

    」又雲:「吏科官,戶科飯,兵科紙,工科炭,刑科皁隸,禮科看。

    」蓋各言其職守也。

    又巡城禦史諺雲:「中城珠玉錦繡,東城市帛菽粟,南城禽魚花鳥,西城牛羊柴炭,北城衣冠盜賊。

    」蓋各言其所巡之地,華樸喧寂,迥不同也。

    又稱翰林院講讀學士雲:「無事日有事,有事日無事。

    」詹事府衙門雲:「開印日封印,封印日開印。

    」蓋遇翰林院直日,講讀學士遞無事摺,如有應奏事件,則由掌院學士具摺而學士弗與也。

    至於東宮官屬,則政務清閒,用印日少故也。

     吏部之喜怒哀樂 吏部有公宴,司員鹹集,或語之曰:「公等一舉手間而人之喜怒哀樂隨之矣。

    」眾愕然,叩其故,則曰:「文選司掌選補、推陞及班秩、品級諸典,故曰喜。

    考功司掌考察、降罰及引年、稱疾、給假諸例,故曰怒。

    稽勳司掌喪制、終養、復姓、更名諸事,故曰哀。

    驗封司掌封爵、誥命、贈廕、敘功、吏員考職等事及真人、土司承襲,故曰樂。

    」 康熙癸酉鄉試謠言 康熙癸酉鄉試前,禦史有參翰林部曹不可提督學政一疏。

    相傳京堂謀出督學,故浼臺臣出疏。

    部下謠言沸羹,一時小說流行,有《小京堂密謀翻大局》、《死禦史賣本作生涯》、《老郎中掣空筏望梅止渴》、《窮翰林開白口畫餅充飢》四劇。

     惱煞老父東江 太倉唐實君考功孫華,別號東江,最鍾愛其次子頤。

    康熙戊子省試,東江屬望綦殷,而頤以違式不終場,遂逗撓白門,不敢歸。

    有吳孝廉樞者調之曰:「前有項王,後有唐郎。

    一箇百戰無功,羞見江東父老;一箇三場不利,惱煞老父東江。

    」語末四句,回文巧合,可謂善戲謔兮。

     楊朝麟批詞 康熙己亥,三韓楊朝麟為江蘇布政使,其批呈訴,脫去窠臼,記其一二如下:批女尼訟其徒孫嫁人者雲:「小尼姑脫卻袈裟,便穿衲襖,正佛家所謂不二法門也。

    爾獨何心,乃欲使之老死空門乎?爾如見獵心喜,不妨人雲亦雲。

    」又判以髮妻被佔控者雲:「前陸元公一案,某以謀佔來告,本司庭審之下,乃是一個烏龜。

    今爾亦來告,本司仔細想來,必定也是一個烏龜。

    某人現在枷號示眾,爾於某人放枷之日,速即來此,本司即將枷某人之枷,枷爾之頸,免得又污本司一面新枷也。

    」又判賣古董被騙者雲:「爾自謂善識古董,騙人財物,今亦遭人財物,貪亦遭人騙。

    觀戲場上,大騙小騙,甚至鬍鬚多被割去,其下場時,不過大哭一場而已,幾曾見其告狀。

    爾何不攜陋巷之瓢,捉叩脛之杖,負曾子之簀,向東郭燔間,乞祭餘以驕妾婦,否則吹五子胥之簫,行乞吳市中,豈無捨太公九圜錢者,儘可謀生,不必興訟。

    」 得卿來作掛帆人 方南堂,名貞觀,康熙癸巳,以族人望溪侍郎事牽連,隸旗籍。

    雍正癸卯放歸,屢客揚州,興化縣令嘗薦之於大吏,將使應博學宏詞科,辭不就試。

    著有《南堂詩鈔》。

    其《戲示小婢》詩雲:「可能便結垂簷子,自顧將為就木身。

    好似遠行舟楫具,得卿來作掛帆人。

    」 來見者何必知為誰 嘉興錢文端公陳羣居京時,有舉子求見者,必極力贊揚。

    貌瘦,則贊其清華;體肥,則贊其福厚;至陋劣短小者,亦必謂其精神充足、事業無窮,各使得意而去。

    一日,送客歸,方解衣,子弟問客何人,尚書凝思良久,曰:「忘其姓名矣。

    」子弟曰:「大人如是稱許,何遽忘之?」尚書笑曰:「彼求見者,不過求贊耳!贊之而已,又何必知為誰也。

    」 翁仲 乾隆時,某詞臣奉敕撰墓誌銘,誤將「翁仲」二字倒置,坐降通判。

    瀕行,高宗為賦一絕雲:「翁仲如何說仲翁,十年窗下欠夫工。

    從今不許歸林翰,貶爾山西作判通。

    」蓋每句末二字均顛倒也。

     酒祭廷朝 某祭酒出試題,誤以「琱弓」作「弓琱」,太學生某嘲之曰:「琱弓難以作弓琱,如此詩才欠緻標。

    若使是人為酒祭,算來端的負廷朝。

    」此每句末二字亦顛倒也。

     有字不如無字好 桂林陳宏謀退養林泉時,每與鄉中父老聚談為樂。

    至除夕前數日,鄉人多有以春聯索者,陳笑而受之,命人各標識於紙背。

    然絕不一書,亦不命書記代作。

    屆期,鄉人來索聯,各以故紙還之。

    鄉人大駭,問何不寫字?陳曰:「有字不如無字如好。

    」鄉人各欣然攜歸,各貼門首。

    或問曰:「何無字?」鄉人告曰:「陳公雲:『有事不如無事好。

    』故不用字也。

    」陳聞之,亦大笑。

     僧有兩妻 高宗南,巡駕次毗。

    一日,遊天寧寺,聞住持某僧有不規名,因詢之,曰:「汝有幾妻?」僧以兩妻對。

    帝異其言,又詢之,則曰:「夏擁竹夫人,冬懷湯婆子,寧非兩妻乎?」帝一笑置之。

     一瞽一跛 汪巢林、樂慶夫,皆金冬心布衣農之友也。

    巢林而喪明,慶夫亦患足疾,不良於行。

    冬心作詩慰之曰:「蹇處卻勝屈膝,閉時即是垂簾。

    可喜靈臺不昧,何憂蓬戶常潛。

    」又曰:「此後已辭傾險路,從今不見尋常人。

    一春花福仍消受,弄影聞香各占新。

    」 滿朝皆忠臣 高宗循衛河南巡,舟行倚窗,見道旁農夫耕作,為向所未見,輒顧而樂之。

    至山左某邑,欲悉民間疾苦,因召一農夫禦舟,問歲穫之豐歉,農業之大略,地方長官之賢否。

    農夫奏對,頗愜聖意。

    尋又令徧視隨扈諸臣,兼詢姓氏。

    羣臣以農夫奉旨詢問,於上前不敢不以名對,中多有恐農夫採輿論上聞緻觸聖怒者,皆股栗失常。

    農夫閱竟,奏曰:「滿朝皆忠臣。

    」上問何以知之。

    農夫奏稱:「吾見演劇時,淨腳所分之奸臣,如曹操、秦檜,皆面塗白粉如雪,今諸大臣無作此狀者,故知其皆忠臣也。

    」上大噱。

     阿堵物付流水耶 朱文正公珪喜詼諧,乾隆乙醜除夕,客有訪之者,問歲事如何,因舉胸前荷囊示白:「可憐此中空空,壓歲錢尚無一文也。

    」有頃,閽人以節儀呈報曰:「門生某爺某爺節儀若幹封。

    」文正因謂客曰:「此數人太呆,我從不識其面,乃以阿堵物付流水耶!」 老蛟精 張孟詞名騰蛟,福建寧化人。

    家近蛟湖,乾隆中,頗負時名,朱文正公嘗以老蛟精呼之。

    文正詩雲:「三千文士校雄雌,第一應推張孟詞。

    」 教讀原來是下流 興化鄭闆橋大令燮,少貧,嘗為蒙師。

    既達,作詩自嘲雲:「教讀原來是下流,傍人門戶過春秋。

    半飢半飽清閒客,無鎖無枷自在囚。

    課少父兄嫌懶惰,功多子弟結冤仇。

    而今幸作青雲客,遮卻當年一半羞。

    」 新詩和到是明年 尹文端公繼善詩才敏捷,督兩江時,與門生袁子才太史枚倡和,每得句,必快馬飛傳,袁頗憚其神速。

    某年除夕,已三鼓矣,袁止人持一詩至曰:「知公得句便傳箋,倚馬才高不讓先。

    今日教公輸一著,新詩和到是明年。

    」文端大笑。

     束脩奉弟子 袁子才為尹文端代擬對聯,文端貽書答之,並以風肉一盤為報。

    書中有「謝代筆之勞,兼謝在旁磨墨者之勞,佳人聞之,必嫣然一笑也」等語。

    又雲:「自行束脩以上,為弟子奉先生而言。

    今自行束脩以下,又為先生奉弟子而言。

    」似改《論語》作倒裝文法矣。

     錢塘蘇小是鄉親 袁子嘗言一士大夫,杭人也,工書畫,有「錢塘蘇小是鄉親」印,恒於紙尾鈐之。

     青躬道人 仁和王健庵,袁子才甥也。

    家貧,以諸生老,晚年自號青躬道人。

    或問其故?曰:「無米無穴,精窮而已。

    」 總而言之曰窮 萊陽李萼喜詼諧,歲試屢列前茅,而貧甚。

    嘗自為楹聯雲:「廩增附三生有幸,更有進焉者貢;少壯老一事無成,總而言之曰窮。

    」 隻當小病一場 鉛山蔣心餘太史士銓嘗以所撰《藏園曲》示袁子才,子才不喜。

    心餘曰:「隻當小病一場,試讀之。

    」子才無奈,強為過誦。

    越數日,心餘問及之,子才曰:「我已盡讀一過,別無佳句。

    惟『儘由休恁地聰明,也猜不透天情性』二語,略有風緻耳!」心餘大笑曰:「先生是詩人,非詞人也。

    詞中所長,卻不在『尖刻』二字。

    」子才唯唯而已。

     赤頂翠翎 河東河道總督無錫嵇滌圃,名承志,其先嘗為長蘆鹽運使,不久引疾歸。

    一日,偶與其妾戲曰:「吾不欲作顯宦耳。

    若出山,珊瑚頂,頂雀翎,有何難哉!」妾曰:「妾不敢信。

    主公若得赤頂翠翎,妾願作綠珠、紅拂以事主公。

    」乃交相拍手為證。

    自此出山,已而果然。

     以文比神仙鬼怪 武進管韞山侍禦世銘嘗與同裡諸子論文,目周宿航為仙,趙法伍為鬼,沈佩蘭為怪。

    或戲曰:「韞山,君自作何品題?」宿航曰:「管大英風浩氣,固當以神明目之。

    」一時裡中遂有神仙鬼怪之目。

    莊虛庵詰韞山曰:「何以處我?」韞山笑應之曰:「君當是聲聞、辟支耳。

    」 鬚抱不白之冤 陳句山太僕兆崙年逾耳順,鬚尚全黑,裘文達公日修戲之曰:「若以年而論,公鬚可謂包不白之冤矣。

    」 打點飢腸喫劍潭 乾隆間,揚州鹽商方盛,名士多往依之。

    有好客之商數家,曰方笠亭,曰汪劍潭。

    值梁昭明太子生日,會於文選樓,時諸名士方館於方,而汪於席間邀諸名士過其家,羣諾明日移榻,因相與聯句,成一詞曰:「笠亭雖好,怎好天天擾?明日初三,打點飢腸喫劍潭。

    昭明太子,保佑我們休餓死。

    太子開言,爾與家君大有緣。

    」 君是蜂腰 獻縣紀文達公昀會試時,出孫端人宮允人龍門下。

    孫豪於酒,嘗憾文達不能飲,戲之曰:「東坡長處,學之可也,何併其短處亦刻畫求似?」文達典試,得葛臨谿太史正華,酒量冠一世,亟以書報孫。

    孫覆劄雲:「吾再傳而得此君,聞之起舞,但終憾君是蜂腰耳。

    」 夫人之夫字讀如字 紀文達公夫人某氏卒,高宗命侍衞緻祭,殊典也。

    紀謝恩,高宗問曰:「汝負海內文豪之譽,且伉儷素篤,悼亡之作,必多佳著。

    」紀曰:「臣年老矣,衰病侵尋,文字亦頹唐,不足登作者之堂。

    然六十餘年結髮,鼓盆之痛,其曷能已!僅鈔聾古人陳言以塞責。

    」遂朗誦《蘭亭序》「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至「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一節,高宗聞而大竹夭,曰:「王逸少《蘭亭序》祇被汝將『夫人』之『夫』字讀作『如』字,便是一段哭妻祭文矣。

    汝真善鈔藍本哉!」 老頭子 紀文達體肥而畏暑,夏日汗流浹背,衣盡溼。

    時入直南書房,每出,至直廬,即脫衣納涼,久之而後出。

    高宗聞內監言,知其如此,某日,欲有以戲之。

    會紀與同僚數人方皆赤身談笑,忽高宗自內出,皆倉皇披衣,紀又短視,高宗至其前,始見之,時已不及著衣,亟伏禦座下,喘息不敢動。

    高宗坐二小時不去,亦不言。

    紀以酷熱不能耐,伸首外窺,問曰:「老頭子去耶?」高宗笑,諸人亦笑。

    高宗曰:「紀昀無禮,何得出此輕薄之語,有說則可,無說則殺。

    」紀曰:「臣未衣。

    」高宗乃命內監代衣之,匍匐於地,高宗厲聲繼問「老頭子」三字何解。

    紀從容免冠頓首謝曰:「萬壽無疆之為老,頂天立地之為頭,父天母地之為子。

    」高宗乃悅。

     人間四季夏秋冬 紀文達嘗於退直遇一內監,曰:「適有一聯,乞公為足成之。

    」出句雲:「榜上三元解會狀。

    」文達應聲雲:「人間四季夏秋冬。

    」內監問何故脫卻春字,文達笑曰:「君當自問其為何故也。

    」 其下無之矣 紀文達在直廬待漏,方與同直者諧謔,忽一小閹至,曰:「公等所說笑話,可得聞歟?」文達曰「無笑話,惟今有一人」,語至此,默然。

    小閹曰:「其下如何?」文達曰:「其下無之矣。

    」 劉玉樹小住芙蓉庵 紀文達有陸士龍癖,每笑,輒不能止。

    嘗典某科會試,試畢,左右傳新科狀元來謁。

    狀元名劉玉樹,即請見,晤後,首詢其寓何所。

    劉對雲:「現住芙蓉庵。

    」紀聞此語,忽笑不可仰,旋即退入內,久不能出。

    有頃,命請狀元暫歸府第。

    劉退,惴惴然。

    他日再見,探其故,始知是日成一聯雲:「劉玉樹小住芙蓉庵,潘金蓮大鬧葡萄架。

    」借用小說回目作小句,而屬對絕工,深自贊喜,故遂至是耳。

     片雲孤月 紀文達屢掌文衡,門生頗多。

    一日,有二生同謁,一額有黑瘢,一左目已瞽。

    文達見之,大笑不止。

    二生請其故,曰:「吾偶集得杜句一聯,分贈兩君。

    」蓋一為「片雲頭上黑」,一為「孤月浪中翻」也。

     今日門生頭觸地 某生謁紀文達,一見,即跪地叩首。

    文達忽大笑,或問之,曰:「吾憶夜來事,得一佳對。

    」其對語即「今日門生頭觸地,昨宵師母腳朝天」也。

     雞飛旋於芭蕉之側 有名林鳳梧者,謁紀文達,文達問其命名之義,林誇曰:「生時母夢鳳棲於梧桐,故名。

    」文達歎曰:「太夫人之兆,可謂佳矣。

    設若夢一鷄飛旋於芭蕉之側,則足下之名,便不堪入耳矣。

    」 平平仄仄仄平平 紀文達新製蟒袍,與其戚某戲曰:「昨親家母來舍看女,見弟新袍,徘徊熟視,弟有詩贈之。

    」某曰:「願聞佳詠。

    」遂吟曰「昨宵親母太多情,為看花袍繞膝行。

    看到夜深人靜後」,誦至此句遂止。

    某曰:「還有結句。

    」文達曰:「無矣。

    」某曰:「如何無結句?」文達曰:「結句無非是平平仄仄仄平平而已。

    」 平上去人 有山陰平太史者,在京師續娶,紀文達所贈賀禮,中有詩韻一部,凡四冊,分題以「之子于歸」四字,平不解。

    既而赴讌,酒半,平從容問曰:「昨蒙寵賜,內有詩韻四冊,及所題之字,皆未識命意所在,今願竊有請也。

    」文達曰:「無他,詩韻者,平上去入而已。

    之子于歸,自應是平上去入耳。

    」 望月彈琴 紀文達有中表牛稔文者,其子坤娶婦,贈一聯雲:「繡閣團圞同望月,香閨靜好對彈琴。

    」牛大賞之,以其雋雅也。

    明日,文達往賀,指此聯曰:「吾用尊府典故,何如?」 女子小人寡婦鰥夫 或以「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句令紀文達屬對。

    文達曰:「有寡婦見鰥夫而欲嫁之。

    」蓋欲使女子小人、寡婦鰥夫作偶也。

     飲馬馱人 陸耳山學士錫熊驅車謁客,便道過紀文達,語之曰:「適飲馬四眼井,此五字以何為對?」文達曰:「即以閣下對之,可乎。

    」蓋「馱人陸耳山」五字也。

    文達固以陸為馬以戲之耳。

     文治日光華 紀文達與王夢樓太守交莫逆,夢樓名文治。

    一日,退直獨早,怱怱至王寓所,遣家丁寄語其夫人曰:「頃在南書房,奉旨封王文治妻為光華夫人,特來賀喜。

    」夫人疑信參半。

    夢樓歸,夫人語以故。

    夢樓曰:「若為曉嵐所給矣。

    」夫人詰其故,夢樓不語。

    蓋其時都下春聯有「皇恩春浩蕩,文治日光華」句也。

    日字之音,蓋借作□耳。

     是狼是狗 紀文達宴於某尚書家,同座有某禦史,亦滑稽者流,見一狗從庖前過,乃佯問曰:「是狼是狗?」「侍郎」與「是狼」同音,意指文達也。

    文達急對曰:「是狗。

    」尚書問曰:「何以知之?」文達曰:「狗與狼有不同者二:一則視其尾之上下而別之,下垂是狼,上豎是狗;一則視其所食之物而別之,狼非肉不食,狗則遇肉喫肉,遇屎喫屎。

    」蓋「上豎」與「尚書」同音,「遇屎」又與「禦史」同音也。

     疣太守 某太守嘗謁紀文達,文達見其左額有疣,大如胡桃,訝曰:「君擁連城,統僚屬,纍纍者何以儀眾?某市有某醫能療此疾,顧甚秘其術,必先具厚禮,徐告以情,乃可。

    」某如言,既見,則此人額亦有疣,乃悟為所戲,恚而歸。

     神行太保靴筩走水 紀文達酷嗜淡巴菰,頃刻不能離。

    一日當直,止吸煙,上忽召見,亟以煙袋插入靴筩中趨入。

    奏對良,久火熾於襪,痛甚,不覺嗚咽流涕。

    高宗驚問之,則對曰:「臣靴筩內走水。

    」蓋北方謂失火為走水也。

    乃急揮之出。

    比至門外脫靴,則煙燄蓬勃,肌膚焦灼矣。

    先是文達行步最疾,每入朝同僚鹹落後,彭文勤戲語同人曰:「曉嵐確是神行太保」文達應聲曰:「雲楣不媿聖手書生。

    」比遭此厄,不良於行者累日,文勤又嘲之為「李鐵拐」焉。

     謫居猶得住蓬萊 紀文達為人書聯,其上聯,必用「聖代即今多雨露」句,下聯亦集唐詩為之,然絕不重複。

    一日,有丐其書聯者,則以詞林洊擢卿貳旋又奉詔回原衙門行走者也。

    上聯仍用舊句,下聯則「謫居猶得住蓬萊」七字也。

     中書君什麼東西 乾隆某年,工部署被火而燬,高宗命侍郎金簡【朝鮮人。

    】鳩工修復。

    有作上聯者曰:「水部火災,金司空大興土木。

    」久之,無有對者。

    一日,紀文達遇一鄉人之為內閣中書舍人者,談次,中書述上聯。

    文達曰:「是不難,第恐累取耳。

    」中書詰之。

    文達曰:「北人南相,中書君什麼東西?」 進士皆牡丹亭腳色 乾隆庚辰一科進士泰半英年,京師好事者以其年貌各派《牡丹亭》全本腳色。

    如狀元畢秋帆為花神,榜眼諸重光為陳最良,探花王夢樓為冥判,侍郎童梧岡為柳夢梅,編修宋小嚴為杜麗孃,尚書曹竹墟為春香。

    諸同年每呼宋為小姐,曹為春香,宋、曹竟應聲以為常也。

    更有奇者,派南康謝中丞啟昆為石道姑,漢陽蕭侍禦芝為農夫,見謝、蕭者,無不失笑。

     是太公旳令兄竹 滿人法某以滑稽聞,尤長於文事。

    督學某省時,某考生有書「員」為「貟」者,法斥之,某不服。

    法援筆批其後雲:「私和句勾,吉去呂台,汝若再辨,革去秀才。

    」某乃心折。

    有某童生,年且七旬,法憫其老,恩給秀才,戲作《寶塔歌》曰:「翁,古童,時運通,白髮蓬鬆,是太公的令兄。

    」 說起窮來不算窮 吳山尊學士鼐初官太平訓導,一日,宴於郡齋,即席口占二律雲:「諸公莫說教官窮,說起窮來分外窮。

    兩個對頭稱正副,一年餬口仗生童。

    可憐歲考猶難免,縱有優差也不豐。

    不信但看鹽典例,三錢倒有二錢銅。

    」「諸公莫說教官窮,說起窮來不算窮。

    中轎居然安七尺,上台也隻打三躬。

    老夫子叫人人是,外翰林稱個個同。

    日上三竿猶未起,勝他多少磕頭蟲。

    」其他有自撰楹聯,或嘲或諷者,如李時庵大堂聯雲:「掃雪呼僮,莫認今朝點卯;轟雷請客,都知昨日逢丁。

    」傅芝堂聯雲:「百無一事可言教,十有九分不像官。

    」屠筱園聯雲:「教無可教偏稱教,官不成官卻是官。

    」陸定圃聯雲:「近聖人居大門徑,享閑官福小神仙。

    」沈秋河聯雲:「讀書人惟這重衙門,可以無妨出入;做官的當此種職分,也要有些作為。

    」 多年不得詩書力 仁和厲樊榭孝廉鶚,詩集甫刊行,海內即有繙本。

    有刻書於楚中而以印本寄之者,刻書者與厲不相識,於姓旁誤增「力」字作「勵」。

    厲賦詩寄之雲:「展卷風前睡眼醒,何人不辨六書形。

    蕭生有系知非酇,溫尉如存笑帶令。

    旅食欲添雙髩白,鄉書祇說兩峯青。

    多年不得詩書力,早晚煙波買釣舲。

    」 敝姓曾連顧孟平 嘉善黃霽青大令名安濤,鹹、同間詞人也。

    同年生某投劄緻候,誤書「黃」為「王」,乃答以詩曰:「江夏琅琊未結盟,廿頭三畫最分明。

    他家自接周吳鄭,敝姓曾連顧孟平。

    須向九秋尋鞠有,莫從四月問瓜生。

    右軍若把涪翁換,孤負籠鵝道士情。

    」 割耳剝皮 有周某館於氏,周呼陳為東翁,俗尚然也。

    陳不解,以為己姓明明為陳,何呼我以東?思有以報之。

    一日,忽稱周曰吉先生。

    周曰:「我姓是周,非吉也。

    」陳乃曰:「我姓是陳,非東也。

    汝既割餘之耳為東,吾不得不剝汝之皮為吉。

    」 馬盧兩生相並 有知府馬姓、知縣盧姓二人會銜出示,幅小而字多,兩姓相並,府先縣後,距離絕近。

    一鄉人閱示者,卒然曰:「驢字何反寫也?」旁觀者莞爾而笑曰:「他日者,吾邑侯不次超遷,官階在太守上,則驢字當改正矣。

    」 字義之好者皆從羊 某太史一生不講《說文》,一日宴會,進羊肉,客有不食者,太史曰:「此品最美,何不食耶?試看古人造字之由,『美』字、『鮮』字、『善』字、『羹』字皆從羊,即吉祥字亦從羊。

    凡字義之好者皆從羊,非言其美乎!」 大花面 涇縣包慎伯大令世臣嘗於上大府稟中用「小柴胡湯」四字,以是罣彈章。

    晚年談鋒更厲,滔滔不竭,或以拄杖指天畫地,人稱為包大花面。

    好事者撰聯戲之雲:「說話渾如大花面,罷官祇為小柴胡。

    」 拜佛佛無知 某太史一生不信佛,然愛寺院風景,輒往遊玩。

    僧人請其拜佛,輒不應,乃自書五信偈於扇頭雲:「逢僧必作禮,見佛我不拜。

    拜佛佛無知,禮僧僧見在。

    」 教演女兒兵 和珅好詼諧,所言多市井語。

    一日,乾清宮演禮,王大臣鹹集,中有薰香傅粉之少年,珅笑曰:「今日正如孫武子教演女兒兵矣。

    」 而今跳出圈圈外 山陰童二樹以畫梅著稱於世,嘗題雲:「左圈右圈圈不了,不知圈了有多少。

    而今跳出圈圈外,恐被圈圈圈到老。

    」童嘗應道試,方入場,隸搜其身,恐有懷挾也。

    即拂袖歸,曰:「朝廷竟以盜賊待士子乎?」自是遂絕意進取,此即所謂跳出圈圈外也。

     此亦妄人也已矣 松江張星為諸生,有才名,嗜酒而狂。

    嘗以夏日浴於泮池,門鬥禁之,弗聽也。

    後聞於正副兩廣文,出而呵責,張以污泥藻覆面,赤身立水中,兩手擊水以拒之。

    廣文怒,命門鬥拘之尊經閣,令作文,以「此亦妄人也已矣」句命題。

    張援筆立就,其後二比,出股雲:「此其人不可以教諭者也。

    」對股雲:「此其人不可以訓導者也,此亦妄人也已矣。

    」兩廣文愈怒,欲斥革之,愛其才,釋焉。

     認祖宗 嘉慶初,常熟蔣因培官山東知縣,以好詼諧觸大吏怒,落職。

    時相國蔣攸銛總制兩粵,雅重其才,亟招之入幕,為記室。

    一日,蔣談及蔣氏宗派,意在與因培聯譜也。

    因培避席對曰:「蓬蓽安敢妄附華冑?中堂乃《水滸傳》中蔣門神之苗裔,若因培者,不過《金瓶梅》人蔣竹山之一嗣孫而已。

    」 舍節鉞而為令 阮文達督粵時,有屬吏欲求刻縣,託某道地,文達曰:「官可自擇乎?則吾舍節鉞而為陽朔令矣。

    」某問故。

    文達曰:「陽朔、荔浦山水奇秀,甲於寰區,吾於閱兵時經過,今猶夢寐不忘也。

    」 秦檜夫婦追悔 阮文達平蔡牽,得兵器,悉以鎔鑄秦檜夫婦鐵像,跪於嶽忠武廟前。

    好事者戲譔一聯,製兩小牌題之,作夫婦二人追悔口吻,其一擊秦檜頸上曰:「咳,僕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其一繫王氏頸上曰:「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

    」文達謁廟時見之,不覺失笑。

     帝德皇恩 京師人家,例揭春聯於門,其最普通者,為「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二句。

    此蓋市肆寫以求售,主人不善屬文;輒購以張之者也。

    除夕巡行裡巷,所見者大率如此。

    謔者則謂官僚受恩雖亦深重,終不若移揭於皇後宮門之形容入妙耳。

     作無品官 文官流品,自正一品至從九品,凡十有八,最下者為未入流,言其不入流品也。

    典史亦未入流之一,某典史嘗題聯於廳事雲:「作無品官,行有品事;讀百家書,成一家言。

    」 馬上得之馬上失之 上海趙謙士侍郎由監生起家,在懋勤殿行走,官至戶部侍郎,仁宗巡幸熱河,輒隨駕較射,得孔雀翎。

    嘉慶辛未,以恭繕禦製詩,誤書「駐」字為「注」字,業已刻石進呈矣,大懼,亟入奏,自行檢舉。

    上以其素醇謹,不加罪,僅拔去花翎。

    都人有謔之者曰:「趙之翎,可謂馬上得之,馬上失之矣。

    」 雲雲 乾、嘉間,鉅鹿某令稟覆直督一事,稿案送稿時,內載奉憲諭之下,凡照例之處,隻寫「雲雲」二字,候謄寫時補入,此向例如此。

    乃抄胥竟忘謄寫,遂隻作「督憲雲雲」。

    方制軍觀承批之曰:「吏雲雲,幕雲,官亦雲雲,速將該承辦書辦提解來轅,仰候本部堂當堂雲雲。

    」 師也過商也不及 全椒金棕亭博士兆燕廣交遊,當教授揚州時,四方往來知名之士無不接見,文酒流連,殆無虛日。

    且肴饌至豐,或有誚其過侈類於鹺商不似廣文苜蓿者。

    桐城吳太守逢聖時為興化教諭,則笑而言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 嘲校對實錄大考之詩 嘉慶間,修《高宗實錄》,龍子嘉駕部汝言、顧渚茶中翰英暨某均充校對官,每稿本成,必敬謹恭校,恐有錯誤。

    然進呈禦覽之本,訛脫甚多,且高宗廟號之「純」字亦誤書。

    仁宗震怒,將以大不敬論。

    諸校對下刑部,總裁英、陳兩侍郎俱革職待罪,龍等三員發新疆効力。

    未幾,而姚伯昂總憲元之以開坊翰林大攷三等降編修,朱詠齋尚書開列名次,本不在先而忽擢春坊。

    有好事合而成詩曰:「這回提調太荒唐,斷送英陳兩侍郎。

    出口可憐三校對,碰頭空惱八親王。

    【某王曾為乞恩,故邀寬典。

    】一封緘奏推卿相,五月還官笑伯昂。

    開列儘先都是夢,詠齋今日竟春坊。

    」 江寧貢院演戲 青浦諸聯與其友莊如璋諸人赴金陵,應秋試。

    舟過蘇州之滸關,鄉人疑為梨園子弟,大聲問曰:「君輩至何處演戲?」僕從答以將往江寧貢院中演之。

    莊乃大笑而言曰:「予等皆傀儡,特未知何人能演一場好戲也。

    」 糊塗疙瘩 瑚和齋名圖禮,汪瑟齋名廷珍,同時為國子祭酒。

    瑚首課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汪首課題「德之不修」一節。

    監中為作一聯曰:「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