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遇類

關燈
,學士歎曰:「吾不幸十六中進士,翺翔禁庭十年,罷歸,不深讀書。

    今夜鐙相對,受益良多。

    君鄉查翰林兔園挾策,吾最薄之。

    君詩如玉潭,如靈湫,綆汲不窮。

    非吾友,實吾師也。

    」從此執業稱詩弟子。

    又華亭張得天尚書,【即文敏公照。

    】曾屏車騎訪予櫻桃斜街雲:「昨見君《風氏園古松歌》,病虎癡龍,造語險怪。

    君善八分,遐陬外域爭購,極類建寧、光和筆法,曷不寫五經以繼鴻都石刻,吾當言之曲阜上公。

    」又予在新安,臨川李侍郎來遊黃山,乃雲:「君刻集自稱冬心先生,吾謫官時,曾諾君作記,記古人自稱先生四十九家,今可償夙願矣。

    若君詩,淩顏轢謝,含任吐沈,久播人口,吾不復稱說也。

    」 阿文成拔擢人材 阿文成善拔擢人材,每遇散僚卒伍,一二語,即知其器識,輒登薦牘,故人樂為用。

    嘗識興奎於軍校,奇其狀貌,令攻某寨,即日授副將。

    海蘭察權奇自負,同時無一當其意,獨服文成驅使,辱罵惟命,遇他帥,雖禮下之,不樂為用。

     桑調元推器盧抱經 餘姚盧抱經學士文弨,少傳父業,敦篤翫古,婦翁桑調元甚推器之,以為風韻似其外祖馮景,其湛深乃過之也。

    學士父藏景遺藁於家,有示抱經詩雲:「外祖馮山公,文章驚在宥。

    衣鉢無後人,瓣香落汝手。

    」抱經謹識之,晚乃出景《解春集》,請長洲彭紹升別擇鋟行。

     塾師賞錢大昕之破題 錢大昕幼時,塾師以「至則行矣」命作破題,大昕援筆書曰:「入其室,闃無人,但見雞毛一堆而已。

    」蓋從上文「殺雞為黍」而言之也。

    塾師見之,大激賞,謂文思迥不猶人。

    此足與鄭成功幼時作「當灑掃應對進退」題文:「堯舜之揖讓,一灑掃應對進退也;湯武之征誅,一灑掃應對進退也」數句,並傳不朽。

     李穆堂知劉海峯 劉海峯名大櫆,桐城人,古文名家。

    少以文謁臨川李穆堂侍郎紱,李驚曰:「五百年無此作者,歐、蘇以來一人而已。

    」 紀文達知陶文毅 陶文毅公澍某年會試下第,無力出都,不得已,鬻謝石之術於某胡同。

    其地近紀文達公昀寓邸,文達出入,習見之。

    一日,詢閽者,以湖南舉人對。

    命延入,索閱其文,亟賞之,屬假館餘屋,善視之,俾俟再試。

    陶自是德紀甚,及貴,則厚恤紀之諸孤,兩家往還如族姓。

     阮文達知蔣徵蔚 乾、嘉間,元和有三蔣:伯莘,字於野;仲徵蔚,字蔣山;季夔,字希甫。

    皆工詩,人各一集。

    蔣山尤淵博,治經史小學,兼通象緯,著述甚精,詩文才力雄富,無所不有。

    弱冠遊浙,阮文達公元方督浙學,一見傾倒,留之署,約為異姓兄弟,復序其《經學齋詩》,謂研精覃思,夢見孔、鄭、賈、許時,不失顏、謝山水懷抱也。

     王蘭泉得淮海四士 青浦王蘭泉侍郎昶嘗曰:「吾於淮海得四士焉:給事中王念孫及子引之善蒼、雅之學,汪中為楊、馬之文,劉台拱有曾、閔之養。

    」時謂四士三美,宜矣。

     巨室識林文忠 福州林文忠公則徐之父,以賣柴為生。

    幼時,輒隨父力作。

    有巨室某,見其器宇非凡兒,頗以為異,試與語,應對有序,聰穎殊常。

    計其必有成就,乃謀於其父,令伴諸兒讀,時僅十二齡也。

    由是遂得通顯,歷任巡撫總督者十三省。

     汪文端知姚石甫 山陽汪文端公廷珍嘗督學安徽,聞姚石甫鄉試中式,語萍鄉劉金門侍郎鳳誥曰:「吾昔於皖中佳士,無所遺,獨惜未得姚瑩,今君暗中得之,何快也。

    」及姚成進士,為福建平和縣知縣,赴官,過錢塘。

    時汪督學浙江,姚謁之,縱談三日,索觀詩文,為題詩卷首,有「眾鳥啁啾中,獨見孤鳳皇」之句。

    石甫名瑩,桐城人,後官臺灣道。

     何文安知李文恭 湘陰李文恭公星沅嘗以編修督學廣東,時道州何文安公數主文,所在有清望,文恭叩以利弊,筆識之。

    文安斂手曰:「子能虛心問,實心行,吾不獨為粵士慶,為異日封疆幸矣。

    」 李文恭知曾文正能辦賊 李文恭為欽差大臣時,曾遇曾文正公於逆旅。

    時粵寇方起,殊以為憂,談竟夜。

    明日,李出京,臨去時,按曾於坐而拜之曰:「吾視天下人,惟君真能辦賊。

    星沅老矣,無足言者,此一拜,所以寄此任於君也。

    」 林文忠知左文襄 左文襄微時,為林文忠所知。

    道光戊戌,林起自原籍,督師廣西,胡文忠騰書薦左。

    林過湘,使縣令覓左,時歲晚,將歸家,拏舟江岸,縣吏從小舟中大索得之,與共登林舟,忽失足落水,衣履盡溼。

    登舟,敘禮畢,即謂林曰:「聞古者待士以三薰三沐之禮,今三沐,已拜領之矣,若三薰,則猶未也。

    」林笑曰:「子猶作文語耶?速易衣,防中寒也。

    」是日,即宿舟中,為竟夕談。

    談次,及新疆邊事,忽舉手拍左肩曰:「他日竟某之志者,其惟君乎!」左亦殊自負,後卒如林言。

    左晚年嘗引以語幕僚,謂一生榮幸,此為第一。

    是時,林即於舟中手書一聯贈左,聯雲:「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邱。

    」上款書「季高仁兄先生大人法正」,下款署「愚弟林某某」。

    左極感之,晚年,猶懸此聯於齋壁。

     陶文毅知左文襄 左文襄禮部報罷,回籍,侘傺甚,充醴陵書院山長,脩脯至菲,幾無以給朝夕。

    時安化陶文毅公澍方督兩江,乞假回籍省墓。

    當時輪舶未通,吳楚往來,皆遵陸取道江西。

    文毅奉優詔,馳驛回籍,地方官吏供張悉有加。

    醴陵為贛、湘孔道,縣令特假書院為行館,囑文襄撰書楹帖,其上房聯曰:「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

    」印心者,文毅家有古石一,其形正方,名之曰「印心石」,故文毅齋名即以印心石屋命之,召見時宣宗嘗從容詢及也。

    文毅覩楹帖,激賞不已。

    問縣令孰所撰,令具以文襄姓名對,即遣輿馬迎之至,談一日夜,大洽,即延入幕府,禮為上賓。

     文毅得子晚,其公子尚在髫齡,而文襄有一女,年與相若。

    文毅一日置酒,邀文襄至,酒半,為述求婚意。

    文襄遜謝不敢當,文毅曰:「君毋然,君他日功名,必在老夫上。

    吾老而子幼,不及覩其成立,欲以教誨累君,且將以家事相付託也。

    」文襄知不可辭,即慨然允諾。

    未幾,文毅騎箕,文襄經紀喪事,挈公子歸裡,親為課讀,且部署其家事,內外井井,如文毅在時。

    陶氏族人欺公子年幼,羣謀染指,賴文襄之禦侮,得無事。

    文毅藏書綦富,文襄暇日皆遍讀之,學力由是日進,一生勛業,蓋悉植基於是時也。

     駱文忠信任左文襄 鹹豐初年,左文襄以在籍舉人,就張石卿中丞亮基之幕。

    張去位,駱文忠公秉章繼之,信任文襄尤專。

    文忠每公暇,適幕府,值文襄與幕僚數人慷慨論事,援古證今,風發泉湧,文忠靜聽而已,未嘗置可否也。

     胡文忠知鮑武襄 鮑武襄公超,四川奉節人。

    微時在蜀,拐某民家婦,遁而至湘,寄其婦於長沙理問街某刀店。

    刀店主婦收養之,武襄乃呼為乾阿嬭,隻身赴鄂,謁鄂撫胡文忠公。

    文忠一見器之,曰:「汝誠將才,若統一二營,必為出奇制勝之偏師也。

    」武襄大喜,亟還湘,召募湘人兩營,率以見文忠。

    文忠訝之,意謂實未給劄令募兵,然既來,姑給遊餉。

    自是遂率師勦寇,然以無的餉,故每克一城,許部曲掠三日,三日後則嚴戒秋毫無犯。

     朱伯韓知張忠武 臨桂朱伯韓觀察琦嘗居諫垣,與蘇廷櫆、陳慶鏞齊聲,號稱三直。

    粵西寇起,方在籍辦團練。

    張忠武公國樑之來歸也,官吏多疑之,觀察獨謂忠武可任事,毅然以十口保其無他,忠武卒為名將。

     鄧保之知王闓運 鄧繹字保之,湖南武岡人。

    少有大志,不屑屑章句,喜訪求才俊,嘗謂求才為經濟第一事。

    湘潭王壬秋檢討闓運幼時讀書村塾,繹聞人誦其詩,有「月落夢痕」之句,喜曰:「此妙才也。

    」即往訪訂交。

    王故貧,繹資之,使學於名師,又逢人譽薦之,由是闓運學益精,聲名大昌。

     鍾建霞受知於司帳者 鹹豐朝,有廣東運使鍾建霞者,起家寒微,以賣油為業。

    時漕運方盛,必擔油赴糧艘求售。

    一日,以索值往,適司帳者方句稽款目,盤珠格格不已,鍾睨其旁。

    久之,司帳者問何人,以索油值對,並謂君帳於某某處有誤,故不符合。

    乃屬鍾代算,數悉符,則大喜,詢姓名裡居,留之舟中,相助為理,月酬以金,視擔油豐且逸矣。

     越數年,糧艘裁,司帳者謂:「吾今亦無所事,我二人盍業賈。

    」遂托以三千金往來販運,贏利倍蓰,其人欲與分,鐘不可,但計月取辛貲,固與而固辭焉。

    因為納粟,得巡檢,選授湖北鬲底司。

    未幾,胡文忠駐兵新堤,饟糈支絀,鐘以隨辦捐輸,保升沔陽州州同,旋擢知州,積官至廣東鹽運使,以精明綜覈見稱。

     胡元煒捐官之奇遇 胡元煒之初仕也,告貸戚友,得數百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