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治類

關燈
巨紳被盜,且戕其全家以逸,百震怒,檄下所屬,一月不得盜,皆劾罷之。

    緹騎四出,盜杳然,各州縣知盜不能獲,必褫職也。

    李偵知盜為蒙城人,既刦,實伏匿於鳳,又知翼蔽此盜者有巨猾,若名捕,或計誘之,必不得。

    乃夜密招前所無用之健役,置酒於署中內室而命之飲。

    酒數行,李曰:「吾不日去官矣!今置酒,與若輩別耳。

    」羣役驚相顧,有泣下者。

    李復徐曰:「儀徵之盜案,若曹所知也,一月不獲,則吾必同被劾。

    然盜匿五境,吾夙知之,他人亦有知之者,吾去官,繼來者或得盜,則吾獲罪尤重矣。

    吾本欲遣若曹縛此盜,慮有不能,則不如吾一人任其咎。

    」語竟,羣役進曰:「公,好官也。

    甘自得罪去官,不以難事屬役輩,公,好官也。

    役輩之有今日,惟公生之,今請以死相報。

    請公收役妻子下於獄,而以捕盜事責役,如往三日不歸,則役死矣。

    役輩妻子,惟公相哀。

    」李慨歎,亦泣下,拊其背,許而遣之。

     盜所匿巨猾家去縣城四十餘裡,役輩乃以夜往。

    至時,巨猾方宴盜,室中燃巨燭如椽大,酣呼之聲達戶外。

    役突入,至其庭曰:「故人別來相念否?今敢為不速之客。

    」巨猾睨役輩而笑曰:「君輩久已在官中,此來,豈以儀徵一案耶?」役乃言李以此案將去官,且告其妻子已下獄事。

    巨猾指上座一客曰:「此即某也。

    君以李公命來,吾不忍相負,否則君不生還矣。

    至某之詣獄與否,君自商之。

    」盜某大聲曰:「去去,我從汝行。

    李公固好官,雖罪我,當也。

    我豈忍以自全軀命,累李公及汝輩?」遂相將入城,巨猾送至半道而反。

     李知役去必得盜,預置檻車,並集壯丁百餘人以待。

    及役偕盜至,即略詰獄情,盜亦直供不諱,即檻送蒙城,而親督其行。

    鳳臺距蒙城八十裡,中有巨鎮,為鳳、蒙交界地,亦往來所必經之要道也。

    李至鎮,命舁檻車入旅店,自踞坐胡牀於店門外。

    鎮人聞獲巨盜,觀者環集,李笑謂眾曰:「此盜武技高,非我不能捕治。

    」口講指畫,如演故事。

    久之,復顧眾曰:「我今立此大功,不日將擢職,來觀者應為我賀」。

    遂命酒,自引巨觥,且以飲觀者。

    踰數時,登輿去。

     方初發鳳臺時,知巨猾已約期於此鎮來刦盜,既至鎮,即踞坐店外,與觀者語刺刺不休,而潛使壯丁在店中飽食後,即隨檻車破後牆先行,疾馳至蒙。

    行時,巨猾率徒追於後,然已後檻車十餘裡矣。

    追刦既不得,始散去。

     李既械盜入蒙城獄,一日夜,具獄詞以上,雲儀徵盜已獲,今由鳳臺解蒙城,不日可歸案。

    百得牒,大喜。

    明日,又得蒙城縣文書,則解盜至中途,終以宵遁,百亦無如之何,但治失盜者以逸犯之罪而已。

     伊裡布不戮無辜 覺羅伊裡布,顯祖第五子,其五世祖拜音圖,以附睿忠王故,黜宗室,改隸旗籍。

    中乾隆辛酉進士,就國子監典簿,選雲南通判。

    順寧之役,逆首高羅衣既就擒,武弁貪功,多所株連,伯玉亭相國麟命伊訊之,皆釋其囚。

    武弁譖之,伯大怒,召伊曰:「老夫竭力擒捕巨盜,乃皆縱之,使老夫以,何面目對眾?」伊艴然曰:「某官雖卑,為天子宗人,豈肯戮無辜以媚上司?如所縱再有叛者,某甘以命殉之。

    職之遷黜,惟命是視,若殺人以遷官,雖立擢制府,吾不願也。

    」伯悚然歎曰:「奇男子也。

    」立擢騰越同知。

    入朝,復薦於上,不四載,遷至雲南巡撫。

     伊任浙江藩司,嘉興有水手鬧漕者,道員李宗傅馳稟,請兵彈壓。

    巡撫黃鳴傑曰:「今河道壅滯,皇上盼漕甚殷,豈可阻其行期,以幹重譴?」伊進曰:「今調兵鎮撫,即可無事,縱激變之,所誤不過嘉興一幫,其他故無害。

    否則縱兇殃民,所關甚大。

    」黃不聽,反令護送之,緻有刧囚殺官事,黃因之罷職。

     康基田治河 康基田,山西興縣人。

    久官江南,由縣令至方伯,未出本省。

    於河道最熟。

    任河道時,督率將卒守堤,動以軍法從事,稽時日者,立枷杖,故人皆嗟怨,然河汛賴以無虞。

    睢、宿河潰,康立埽上,指揮士卒,狂瀾大作,埽為之欹,眾鹹畏,而康聲色愈厲,漫口因之堵塞。

    李香林河督告人曰:「康君真天人也。

    」著有《河防籌略》,洞悉歷代水利如指掌。

    嘉慶己未,總南河,積弊山積,官吏恐為所揭,陰縱火焚積科以掩其跡,康因之罷官。

    後上復賜太僕寺卿銜督辦河務,而為要路掣肘,不能有所設施,因告病歸。

    素服海參丸,故老年體輕健,步履如飛,年九十餘始卒。

     徐端治河 乾隆中,和珅秉政,河防日懈,任河督者,皆出其門,先納賄,然後許之任,故皆利水患,藉蝕國帑。

    如嘉慶戊辰、己巳,開濬海口,改易河道,糜帑金至八百萬,而庚午、辛未,高家堰、李家樓諸決口患尤倍於昔,良可歎也。

    河督徐端,起家河工微員,以廉能著。

    受仁宗特知,擢河東副總河,尋即真。

    久於河防,習知其弊,嘗以國家有用貲財濫為糜費,每欲見上瀝陳。

    同事者恐積弊揭出,株連者眾,故尼其行,緻抑鬱而死。

    貧無以殮,所積賠項至十餘萬,妻子且無以存活焉。

     劉慕陔築城保民 綿州為蜀省衝要地,嘉慶庚申,白蓮教匪劉之協叛亂,潛渡嘉陵江,漸逼潼、綿。

    毘陵劉慕陔適牧是州,特捐米五百石,錢千緡,為士民倡,民亦踴躍樂捐,不數日,得白金六萬兩。

    鳩工庀材,未匝月,工成。

    屹城崇墉,士民扶老攜幼入城,皆得庇,無一被戕者。

     鄂山治劉松黨 鄂山官甘肅某縣令,為邪匪劉松起逆地,前令莫敢詰。

    鄂訪知之,命捕役暗錄諸姓名,榜諸城門,然後登堂,召耆黎,告之曰:「某某等,皆王法所必誅。

    然予初蒞任,應施寬法,暫弛其死。

    今與眾約,如有再幹禁例者,必殺無赦,莫謂言之不豫也。

    」其黨魁漫曰:「藐書生能若是強耶?」故犯其禁。

    鄂立斃五人於杖下,遂皆懼,邑大治。

    擢鄜州牧,盧中丞坤見而悅之,薦於朝。

    仁示召見,曰:「奇才也。

    」累遷至陝西巡撫,去鄜州甫四載耳。

     吳堦行保甲法 嘉慶癸酉,吳堦令山東之金鄉,行保甲法,令十戶編為一牌,各書姓名,互相糾察。

    彙造煙戶總冊,莊長按戶詳紀姓氏。

    各戶皆有門牌,牌書男女姓氏,以木闆懸門。

    十牌為一甲,甲有長,十甲為一保,保有正。

    其有不法者,牌長告之甲長,甲長告之保正,保正以聞於官。

    又招募官丁,訓練義勇,開操演技,一日拳腳,二日長槍,三日雜技,即鳥槍刀棍之類也。

     長麟訪察民隱 牧菴相公長麟,性廉明。

    撫蘇時,擒獲強暴,禁止奢侈,嘗私行市井間,訪察民隱,每就食於麪館。

    或語以大員出行為小民所識,恐無濟於事,長曰:「吳俗多詐,欲其知吾私行以警之也。

    」 阮文達使倮倮屯種 阮文達公元總督滇黔時,騰越邊境有野人,時入內地劫掠為患。

    而保山等處,又別有邊夷,曰倮倮,本土司所轄,以墾田射獵為生,精於桑弩毒矢,野人畏之。

    文達乃籌邊費萬金,招倮倮三百餘戶,駐騰越邊界,給地屯種,以禦野人。

     汪如淵報國 秀水汪如淵官順天府尹時,方在林清變後,事如蝟集。

    不延幕客,危坐堂上,燃燭觀文書,四鼓乃寢,暇獨處陋室,足不踰閾。

    尚書劉鐶之過訪,歎曰:「此去枯寂禪師有幾?為官如此,有何樂境?」笑曰:「此汪某報國之始念也。

    」劉笑謝之。

    京兆為之大治。

    宣宗即位,簡廣東布政,清惠如昔。

    與制府某不合,遇事裁抑,憤鬱抱疾終,抵任未兩月也。

    貧無以葬,粵人助賻襚焉。

     羅含章愛民 羅含章,雲南景東廳人。

    官廣東縣令,以廉直稱。

    道光初,膺首薦,升肇羅道。

    調山東兗沂曹道,未期年,擢粵撫。

    愛民潔己,蒞官時,召父老至,諄諄教誨,至涕下沾膺。

    故百姓感之如父母,號為「羅青天」。

     黎襄勤治河 黎襄勤公世序,河南羅城人。

    以進士起家縣令,洊至鎮江太守,百菊溪制府齡知其才,薦於朝。

    會河督陳鳳翔失事,仁宗即命黎代之,其去太守未期歲也。

    黎建議用碎石護禦河隄,巨河洶湧,不能沖決,南河賴以安瀾者十有二載,仁宗屢寵譽之。

    道光癸未春,以勞瘵薨於位,宣宗震悼,至有「抆淚批覽」之諭,命入賢良祠,廕贈有差。

    卒未數月,南河即以阻漕圮堰見告,故黎之功益彰,世以為靳文襄後所僅見也。

     張茂蘭為政簡易 張茂蘭,字德馨,章邱人。

    令鉅鹿,為政簡易。

    服闋,起知任邱。

    時兵荒洊臻,乃上救荒四事,多見施行。

    官柳為饑民翦伐,或以為言,張曰:「孟氏有言:『先仁民而後愛物。

    』歲饑,窮民無所得食,不得已,析木作薪採葉充食,以緩須臾之死,乃厲禁乎?」又多市書籍,以勸學者,兵荒之餘,人不廢業。

     羅(王巳)過縣,張慕其文行,北面稱弟子。

    禦史以紀功至,張不出迎,被詰,張視曰:「公此來,何為者耶?」禦史怒曰:「勦賊紀功,獨不聞乎?」曰:「賊去此幾何?」禦史曰:「八百裡。

    」曰:「公以紀功為名,今相距八百裡,脫有冒功者,何從知之?不責己去賊之遠,而責令奉迎之遲,誠所未喻。

    」禦史怒,亟驅車去。

    亡何,禦史以事就逮,張迎數十裡外,廩餼甚腼,方嚴冬,製衣裘以進。

    禦史歎曰:「令,古人也。

    煖不增衣,寒不減葉,吾見其人矣。

    」 張兩為令,衣布飯脫粟,不名一錢,不以妻孥自隨。

    棄官,蔔築長山之陰,老焉。

    每天雨,農夫樵牧,簑笠耰鋤滿舍中,張與雜坐,談農事,竟日無忤色,山中人亦忘其嘗為大夫也。

    生平邃於經傳,授徒山中,經其指授者,率有所成就,如袁軒冕、陳德安輩皆是也。

    道光乙未十月初三日病亟,起坐命酒,索陶詩、周子《通書》,置袖中而瞑,鄉人稱曰「東谷先生」。

     戴羨門捕亡命 丹徒戴羨門尚書以知縣起家,其知卬州時,州民黃子賢等嘯聚亡命,約以州試日為亂。

    偵之確,屆期試士如平時,而密遣民壯潛赴聚謀處捕,獲無漏網者,人鹹服其鎮靜之度焉。

     裕泰鋤強去暴 道光間,裕泰久任督撫,敭歷大圻六七行省。

    鋤強去暴,匪醜必禽,所捕邪徒梟販姦宄重囚,歲以數百計。

    崇陽鍾人傑,新寧李沅發,即督湖廣時所勦平者也。

     吳文節革淫祀 楚人好鬼,越人好禨,自古而然。

    雲貴僻處天西,其崇信鬼神,乃復不亞中土。

    省城舊有華光寺,城內外與之同名者凡數十處,俗稱某天子廟,又曰某天壇,某天臺,住持僧道,剏設無稽神像,詐言禍福。

    惑民漁利。

    道光間,督部吳文節公文鎔深惡之,檄屬親督兵役,將各州縣所供奉不經之土木偶像,投之濁流,並將廟宇分別毀拆,或改為善堂義塾,或改祀正神,淫祀遂革。

     栗恭勤治河 河工之築壩護隄,以塼代石,自栗恭勤公毓美始。

    自後每有大役,碎石稭掃,工用大減,數年省官銀百三四十萬兩,而工益堅。

    自奏為定例,省費更不可訾算矣。

     林文忠治河 道光辛卯,林文忠公則徐擢東河總督,奏言稭料乃河工第一弊端,其門垜灘垜併垜諸名目,非抽拔拆視,難知底裏。

    遂將南北十五廳各垜逐查,有弊者察治,所屬懍然,歲省度支無算。

    得旨,謂向來河臣從未有如此精核者。

     林文忠許貧民挑賣官鹽 林文忠公督兩湖日,整飭淮綱,許挑賣私鹽之窮民改悔充肩販,由各處官鹽子店給票,挑赴四鄉,賣完繳價。

     林文忠曾文正重視牧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