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治類

關燈
光祿寺少卿楊馝靜山,康熙時知固安,預修永定河。

    時永定河道黃某賦役錢不均,遲延及冬,朝涉者股戰,楊憐之,許日出後下钁。

    黃巡工,遲民之來,欲笞之,楊力爭不得,乃直前牽馬玉凍處,曰:「公能往,民亦能往。

    此時日高舂,公重裘,尚瑟縮,乃責此赤脛者戴星來耶?」黃大恚,將繕牒劾之。

    會巡撫李文貞過柳家口,聞其事,召謂曰:「汝年少能然,古之任延也。

    」勞以酒,解裘衣之,事得釋。

    及調宛平,聖祖巡畿南,固安老幼爭乞留之。

    聖祖曰:「別與汝固安一好官,何如?」一女子對曰:「何不別以一好官與宛平耶?」聖祖大笑,以為誠,許食知州俸,仍令固安。

    尋遷雲南麗江府。

    麗江故苗地,新歸版籍,乃召土官為典史,諸裡魁以頭目充。

    令人樹榆一本,畝蓄水一溝,建文廟,定婚喪之制,期年歲熟,俗為一變。

    民飾廟以祀,號第一太守祠。

     陸琦深得士心 康熙間,嘉興陸太常琦任廣西學政,深得士心。

    謝侍禦濟世有祭陸太常文,略曰:「先生之督學吾粵也,問何餬口?曰:『有學租,朝粥暮飯。

    』人曰窮宗師。

    其閱卷也,手定甲乙,廢寢食,人曰勞宗師。

    征鞍初卸,請業請益,紛來前,人曰老教書宗師。

    及其去也,十二郡士子,無不黯然悲者。

    」 太常有遺言一紙,述其先人儒素固窮,以及生平遭際,辭氣間皆抑然自下。

    末乃道其所得力處,以示子孫,曰:「不妄交一人,不妄為一事,不妄取一錢。

    」 趙恭毅問政得失 趙恭毅公申喬撫楚時,嘗微服偕藩臬之市肆中,問政得失,市人盛稱趙而詆兩人,兩人愧汗不敢出一語,乃偕藩臬去。

    頃復還,呼其人,謂之曰:「若言兩司過,兩司必怒若,然有我在,無恐。

    」因以所攜扇貽之,曰:「持此謁藩司,則無事矣。

    」明日,藩司以扇還趙,趙徐語曰:「人言可畏也。

    」其後,藩臬亦奉法。

    屬縣水災,與一僕操小舟抵城下,晨興,坐縣堂,令驚起伏謁,惟索米飲一甌,啜已,即去。

     陳汝鹹為好官 鄞陳莘學,名汝鹹,隨父講學證人社中,專力於慎獨之旨。

    康熙辛未成進士,散館,改知縣。

    宰漳浦十三年,循績惠政,不可殫紀。

    調南靖,浦人相率赴會城籲留,不可,歸,收田器,塞縣門,晝夜環守。

    去之日,民扶老攜幼,環跪街巷,泣曰:「公毋去,活我百姓。

    」擁肩輿,不得行。

    陳下輿,步入李太學家,夜半,假城守二騎,作巡邏者,間道從北門逸去。

    民追思不已,即於北門構月湖書院塑像瞻拜,世稱月湖先生。

    在南靖,善治盜,頌聲大作。

    內召,由主事擢禦史。

    疏言閩海掛號之弊,聖祖嘉納,賞賚食物。

    時海賊陳尚義乞降,自請入海撫之。

    陛辭,溫諭曰:「汝乃近禦之臣,風濤不測,不必親下海。

    」後隨行之千總果遇颶風。

    事竣,復命,聖祖又諭曰:「汝若同入海,不受驚耶?」癸巳,奉使至湖廣,祭告諸陵,兼賚駐防士卒。

    出入紅苗界,默籌久遠之策,瑤洞長官有出迎者,歌其土音,乃為竹枝詞,宣布太平威德之盛,使習之。

    明年,甘肅報荒,復奉使出撫。

    臨行,聖祖諭曰:「窮邊恐不得食,彼所出肉蓯容土葠,朕亦嘗之,頗美,可啖也。

    」頓首謝。

    入境,見野有餓莩,即不復禦酒肉,撫慰饑民,嘗步行一日踰九嶺,至平涼,發貯穀,並移鎮原倉米賑之。

    以勞卒於固原,有司檢視其囊,僅衣一襲,錢一緡而已。

    訃聞,聖祖憫悼,稱好官可惜者再。

     鄂文端治盜 鄂文端公爾泰自浙撫遷桂撫時,道出湘江,將入零陵,有中使馳令受詔。

    時世宗尚束濕之治,中外受命者莫不震懼。

    文端奉詔欲啟,中使曰:「上旨令公抵任後發。

    」文端如命。

    及至桂,發詔,乃命捕某劇盜,限三日解入都也。

    文端為之悚息。

    密召幹吏授以方略,果即就獲,如命解都。

     郭廷翥為郭青天 郭廷翥,即墨人,總督琇子。

    以舉人入官,乾隆丁巳,知嘉興府。

    蒞任日,挈二子以隨,日惟布衣蔬食,見之者不知其為太守也。

    明於斷獄,多善政。

    嘉善奸民富大等以採生折割為事,嘗誘孩提殘損之,密訪寘之法,人稱之曰「郭青天」。

     乾隆初旗籍督撫得人 高宗初政,擢用旗籍諸臣為疆吏,若簡儀親王德沛、尹文端公、黃文襄公是也。

    他如那蘇圖以武臣起家,歷任七省制軍,薨日,家無擔石。

    其撫苗一疏,豫知紅苗之亂,尤有卓見。

    吳春麓待禦讀其疏,嘗曰:「那公初無赫赫名,乃能深慮至此,勝黔督名將多矣。

    」時黔督為張廣泗,固以知兵著稱於時也。

    馬爾泰為費直義後裔,任兩江、閩浙諸省總督,亦以廉謹稱職。

    策楞為果毅公裔,性剛毅,為僚屬所怨,而識見明敏,卒為世重。

    雅爾圖明醫理,嘗侍孝聖後醫藥,為上所倚重。

    撫河南時,亦以廉潔著。

    請罷田文鏡一疏,世多稱之。

    傅德清貞剛介,講程朱之學,為徐文定、楊文定所賞。

    任豫撫時,前撫王士俊以苛酷為民所怨,甫下車,立更其制,歡聲徧野,有「三月魯治」之稱。

     簡儀親王重民事 甘肅地瘠,歲常歉,有司視為固然,無報災成例。

    簡儀親王外任之始,即出撫甘肅,會兩月不雨,旱甚,立馳奏賑之。

    高宗即位,遷湖廣總督,調閩浙,再移江南,所至,黜陟至公,尤重民事。

    乾隆壬戌,淮揚大水,王慮漕粟往,民不及炊,乃實麥餅千艘,蔽運河兩岸,復命府縣官放米開倉以賑。

    是役也,動用地丁關稅鹽課銀一千萬兩。

    奏銷時,屬吏皆以為危,高宗弗問,蓋信之有素矣。

     陳文勤為百姓哭 陳文勤公世倌,相高宗十七年,每敷奏,及民間水旱疾苦,必反覆具陳,或繼以泣。

    上輒霽顏聽之,曰:「汝又來為百姓哭矣。

    」 楊蓉裳治饑民 楊蓉裳員外芳燦,初令甘肅,屢膺煩劇。

    知靈州時,嘗單騎諭散奪米饑民,請借口糧設粥廠以安眾。

    平日坐堂皇判事罷,即手一編就幾讀,人以為書癡。

    而臨變敏決若是,故阿文成諸人極器之。

    嗣入貲為戶部郎,旋丁內艱,貧不能治喪,鬻書辦裝以歸,遂不復出。

     伊勒圖以至誠撫番 將軍伊勒圖,少貧窶,不能舉餐,官侍衛,代人持豹尾槍以食,人鹹賤之。

    從征西域,有功。

    阿文成公嘗與論伊犂疆域,所言悉中險要,文成異之,歸則薦伊代其任。

    伊撫絕域二十餘年,駕馭得宜,撫番夷以至誠。

    番夷感激用命,如安集延,哈薩克等,皆畏威懷德,至呼為父。

    性廉潔,饙羊至十即不納,而賞賚優渥。

    又定開屯田,練士卒,犒夷眾諸制,高宗喜其守邊安謐,嘗賜詩比之趙充國,班定遠。

    卒於任,番夷悲慟,至有以此牙廠力戈面文身者。

    上悼惜,封其子為一等伯。

     阿裡袞不苛求細故 襄壯公阿裡袞管理步軍統領時,番役報單,無不收閱,然隨即廢匿,從不示人。

    既諗知法和尚之奸,擒斃杖下,此外細故,絕不苛求,京城帖然。

     陳文恭化民鞫吏 乾隆間,陳文恭公開府吳中。

    郡有北禪寺僧,為壇九成,置佛於顛,號於眾曰:「佛升天。

    」眾施金錢亡算。

    積薪將焚之,陳聞之,微服詣壇視佛,乃陰敕有司,收寺僧,而自語吳民曰:「吾欲奉養佛。

    」以己輿輿歸。

    數日,始能言,則吳江人,為僧所閉,絕其飲食,豢以豨膏,使不能言,而狀貌肥白瑰異,如佛像然也。

    論僧極刑,火其居。

     石將軍者,吳人以鎮不祥,雲古人石敢當也。

    人禱焉,或應,士女坌集,奸盜並作。

    陳至,謂吳民曰:「吾聞石之靈者,入水不沈。

    果爾,吾當為立廟,盍從我試之乎?」眾忻然從之。

    乃命武夫乘高,投諸淵,弗起也。

    陳曰:「嘻,是弗靈也已。

    」眾乃爽然散。

     撫吳日,每鞫吏之舞文者,得其實,則集羣吏於庭曰:「是不獨一人一事矣。

    某月日,某人舞某弊,吾以事小,且不忍發也。

    今發矣,後有若此者,誅無赦。

    」由是吏人屏息。

    其於民之作奸犯科者,亦然。

     沈廷芳禮賢愛民 仁和沈廷芳,乾隆鴻博科人物也。

    拜登萊青道之命,以萊州老儒高鳳起法坤厚毛贄,晦名樂道,有加禮焉。

    暇則屏騶從,入村舍,巡視稼穡,問民疾苦。

    人識其所乘白馬,見其馬來,曰:「我使君也。

    」遷河南按察使,入覲,奏言母年九十,乞歸養。

    高宗俞其請,賜禦書旌之。

    服除,陳臬山東,仍乞歸老。

    其歸也,數千人送至崮山驛,皆曰:「使君前者去,不數歲復來,今當以何時至邪?」慰之曰:「父老意良厚,其各訓子弟,勉為善良,毋為繫念矣。

    」流涕別去。

     尹文端辦賑條告 尹文端公繼善督兩江時,撰辦賑條告,有雲:「倘不肖有司剋賑肥家,一有見聞,斷不能倖逃法網。

    即本部堂稽察有所不到,吾知天理難容,子孫將求為餓殍而不可得。

    」 莊亨陽巡沭陽 錢唐袁枚令沭陽,淮徐海道莊亨陽來巡。

    適館,餽殽烝,受之,止袁共飲。

    問沭水原委、簿領利病甚悉,旁及山經、地志、星象、樂律甚辨。

    翼日,會諸生於學,講《中庸》卒章,款款盡意,聞者色動。

    翼日,校丁壯發矢,矢旁決,爇火器,器閉。

    諸丁伏地請罪,袁亦起謝。

    亨陽乃弛外衣,手弓而前,教如法。

    矢發,十八人無不當鵠者,火器亦如之。

    畢,就坐,笑謂袁曰:「而奚慊慊耶,專心治民。

    吾職在巡,年年來,為子教之可也。

    」從蒼頭二人,僮一人,皆自飲其馬,臨去,犒以金,堅不受。

    後卒於官,民為罷市,號哭,賻以錢,一日至六千緡。

     周有聲以理諭吏民 長沙周有聲,字希甫,號雲樵。

    乾隆中,以揀發赴黔,借補清江通判。

    黃平州吏聽訟失民心,羣情洶洶,將為亂,上官檄往攝,命以兵從。

    周曰:「吏民交惡,當以理諭,不可以兵激之。

    」兼程至州,置為首者於法,笞其附和者,人情帖然。

     思南俗,往往以病死親屬移屍戶外,指為謀斃,得賂,乃請和,至有戕其子弟以為利者。

    周廉得其情,置重枷於門,有誣人者枷之,朱書其誣狀,驅赴場肆貿易處以辱之,藉儆其餘。

    半年後,惡俗胥革。

     徐士林歷官治績 徐中丞士林,山東文登人,嘗官福建汀漳道。

    俗械鬬殺人,捕之,輒糾眾據山。

    或請用兵,曰:「無庸。

    」命壯士分扼要隘,三日,度其食盡,遣人入,誘以好語,曰:「出山者免。

    」果逐隊出。

    乃伏其仇於旁,仇呼曰:「為首者,某也。

    」立擒以徇,眾驚散,自是捕犯無據山者。

    擢江蘇布政使,丁父憂,詔奪情,不起。

    服闋,入都,高宗問:「山東、直隸麥何如?」奏曰:「旱且萎。

    」問:「得雨如何?」曰:「雖雨無益。

    」問:「何以用人?」曰:「工獻納者,雖敏非才;昧是非者,雖廉實蠹。

    」上深然之。

     徐擢江蘇巡撫,守令來謁,輒命判試其才,教之曰:「深文傷和,姑息養奸,戒之。

    夫律例,猶醫書本草也,不善用者輒殺人。

    」 王峨園政聲卓著 王峨園,名師,山西太原人,為匿災冒賑正法之甘撫亶望之父。

    其外家為蘇州顧氏,故生於蘇。

    乾隆丁卯,為蘇藩,政聲卓著,而撫軍安某劾之去。

    庚午,撫吳,至則禁止加派夫船,按籍給值,胥吏不得需索。

    辛未夏,少雨,步禱赤日中,日行數裡。

    復以米值騰貴,積憂成病,遂不起。

    彌留時,笑曰:「生於蘇,死於蘇,命也。

    」 景福陳饑民疾苦 乾隆戊子秋,江陰旱,鄉民相率鬨縣堂。

    江蘇學使景福方受曹秀先之代,甫下車,出而撫慰,眾即解散。

    越日,巡撫彰保統兵至,欲痛勦之,景與議不合,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