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詩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道。
)一成。
升彼九天。
壽同三光。
何但億千。
(真仙通鑒作年。
《太平廣記》同。
) 惟予垂(《太平廣記》作束。
)發。
少好道德。
棄家随師。
東西南北。
委放五經。
(《神仙傳》、《太平廣記》作濁。
)避(《詩紀》作辟。
)世自匿。
(真仙通鑒作适。
)三(《詩紀》作二。
)十馀年。
名(《神仙傳》作明。
)山之側。
寒不遑衣。
饑不暇食。
思不敢歸。
勞不敢息。
奉事(《太平廣記》作承。
)聖師。
承顔(《太平廣記》作歡。
《詩紀》作悅。
)悅(《詩紀》作顔。
)色。
面垢足胝。
乃見(《詩紀》作敢。
)哀識。
(《太平廣記》作誠實。
)遂傳(《太平廣記》作受。
)要訣。
恩深不測。
妻子延年。
鹹享(《太平廣記》作亨。
)無極。
黃白既(真仙通鑒作己。
《神仙傳》《太平廣記》同。
)成。
貨财千億。
役使鬼神。
玉女侍側。
予(《神仙傳》作今。
)得度世。
神丹之力。
(○《真仙體道通鑒》。
《神仙傳》四。
《太平廣記》八引《神仙傳》。
《詩紀外集》一。
又韻補三作平都觀詩。
引仇、濡二韻。
) 【葛玄空中歌三首】 〖真仙通鑒曰:仙公姓葛名玄字孝先。
家本琅邪。
以後漢桓帝延禧七年甲辰歲四月八日誕世。
十三通古今。
凡經傳子集靡不該覽。
年十五六。
名振江左。
入天台赤城上虞山精思念道。
遇真人左元放。
授以九丹金液仙經。
煉氣保形之術。
吳赤烏七年八月十五日?天。
仙公暫停仙駕。
賦五言歌詩三篇。
降付鄉朋。
令歌誦開悟方來。
〗 真人昔遺教。
愍念孤癡子。
嬖邪不信道。
禍亂由斯起。
身随朝露?。
悔恨何有己。
罪大不可掩。
(真仙通鑒作扌?。
)流毒将誰理。
冥冥未出期。
劫盡方當止。
轉輪貧賤家。
仍複為役使。
四體或不完。
蹩{薛足}行乞市。
不知積罪報。
怨天神不恃。
大道常無為。
弘之由善始。
吾今獲輕舉。
修行立功爾。
三界盡稽首。
從容紫宮裡。
停駕虛元(真仙通鑒作無。
)中。
人生若流水。
臨别屬素翰。
粗标靈妙紀。
(○《真仙體道通鑒》。
金陵玄觀志。
《詩紀外集》一。
) 我今便?天。
愍念諸儒英。
大道體虛無。
寂寂中有精。
視之若冥昧。
窈窈中昭明。
莫言道虛誕。
所患不至誠。
奚不登名山。
誦是洞真經。
一諷而一詠。
玄音徹太清。
太上輝金容。
衆仙齊應聲。
十方散香花。
燔煙旃檀馨。
皇娥奏九韶。
鸾鳳諧和鳴。
龍駕翳空迎。
華蓋曜查冥。
?閑劫仞台。
帝釋?降庭。
八王奉丹液。
挹漱身騰輕。
逍遙有無間。
流朗絕形名。
神童夾(真仙通鑒作俠。
玄觀志同。
)侍側。
自然朝萬靈。
飄飄八景輿。
遊衍(真仙通鑒作宴。
玄觀志同。
)白玉京。
七祖?福堂。
先亡悉超生。
王侯能笃信。
必為天下貞。
大人體至德。
一切蒙其成。
(○同上) 散誕遊山水。
吐納靈和津。
煉(真仙通鑒作竦。
)氣同希夷。
靜詠道德篇。
至心宗玄一。
冥感今乃宣。
飛駕禦九龍。
飄飄乘紫煙。
華景曜空衢。
紅雲擁帝前。
暫迂(真仙通鑒作遷。
)蓬萊宮。
倏忽已賓天。
偉偉衆真會。
渺渺淩重玄。
體固無終劫。
金顔随日鮮。
歡樂太(真仙通鑒作忘。
玄觀志。
《詩紀》雲。
一作亡。
)上境。
悲念一切人。
(玄觀志、《詩紀》作頑。
注雲。
一作人。
)誰能離死壞。
結是冥中緣。
悠悠成至道。
無有入無問。
微妙良難測。
智者謂我賢。
若能弘衆妙。
輕舉?神仙。
(○同上) 【扈謙詩二首】 〖洞仙傳曰:扈謙者。
魏郡人也。
性縱誕。
不恥惡衣食。
好飲酒。
不擇精粗。
常吟曰:〗 風從牖中入。
酒在杯中搖。
手握四十九。
靈光在上照。
巍峨?蓍下。
獨向冥(真仙通鑒作宜。
《雲笈七簽》同。
)理笑。
(○《真仙體道通鑒》。
《雲笈七簽》百十一引洞仙傳。
《詩紀外集》三。
) 進不登龍門。
退不求名位。
無以消白(《雲笈七簽》作天。
)日。
常作巍峨醉。
(○同上) 【李仙君歌】 〖桓真人?仙記曰:蜀華蓋山李桓先君授道桓凱真人。
仙君一日謂凱曰:金丹大藥。
子得之矣。
飛步隐身諸訣。
汝皆洞曉。
但未聞大道耳。
遂歌曰:〗 金鼎天門開。
反童複嬰孩。
日月照昆侖。
真君自然來。
三年結黃雲。
千日成聖胎。
九年登金阙。
一紀升三台。
龍虎自然交。
上帝安金台。
衆神仰天表。
忻慕心徘徊。
子今受靈文。
專心如死灰。
積功十二年。
功畢登雲梯。
白光生圓象。
紫氣沖雲霓。
端虛念太乙。
浩劫天地齊。
(○桓真人?仙記。
《詩紀外集》三。
) 【武夷君人間可哀之曲】 〖陸鴻漸武夷山記雲。
武夷君。
地官也。
相傳每於八月十五日。
大會村人於武夷山上置幔亭。
化虹橋。
通山下。
村人既往。
是日太極太皇、太姥魏真人、武夷君三座空中。
告呼村人為曾孫。
汝等若男若女呼座。
乃命鼓師張安陵等作樂行酒。
令歌師彭令昭唱人間可哀之曲。
其詞曰:〗 天上人間兮會合疏稀。
日落西山兮夕鳥歸飛。
百年一饷兮志與願違。
天宮咫尺兮恨不相随。
(○諸真歌頌。
《雲笈七簽》九十六。
《詩紀外集》三。
)
)一成。
升彼九天。
壽同三光。
何但億千。
(真仙通鑒作年。
《太平廣記》同。
) 惟予垂(《太平廣記》作束。
)發。
少好道德。
棄家随師。
東西南北。
委放五經。
(《神仙傳》、《太平廣記》作濁。
)避(《詩紀》作辟。
)世自匿。
(真仙通鑒作适。
)三(《詩紀》作二。
)十馀年。
名(《神仙傳》作明。
)山之側。
寒不遑衣。
饑不暇食。
思不敢歸。
勞不敢息。
奉事(《太平廣記》作承。
)聖師。
承顔(《太平廣記》作歡。
《詩紀》作悅。
)悅(《詩紀》作顔。
)色。
面垢足胝。
乃見(《詩紀》作敢。
)哀識。
(《太平廣記》作誠實。
)遂傳(《太平廣記》作受。
)要訣。
恩深不測。
妻子延年。
鹹享(《太平廣記》作亨。
)無極。
黃白既(真仙通鑒作己。
《神仙傳》《太平廣記》同。
)成。
貨财千億。
役使鬼神。
玉女侍側。
予(《神仙傳》作今。
)得度世。
神丹之力。
(○《真仙體道通鑒》。
《神仙傳》四。
《太平廣記》八引《神仙傳》。
《詩紀外集》一。
又韻補三作平都觀詩。
引仇、濡二韻。
) 【葛玄空中歌三首】 〖真仙通鑒曰:仙公姓葛名玄字孝先。
家本琅邪。
以後漢桓帝延禧七年甲辰歲四月八日誕世。
十三通古今。
凡經傳子集靡不該覽。
年十五六。
名振江左。
入天台赤城上虞山精思念道。
遇真人左元放。
授以九丹金液仙經。
煉氣保形之術。
吳赤烏七年八月十五日?天。
仙公暫停仙駕。
賦五言歌詩三篇。
降付鄉朋。
令歌誦開悟方來。
〗 真人昔遺教。
愍念孤癡子。
嬖邪不信道。
禍亂由斯起。
身随朝露?。
悔恨何有己。
罪大不可掩。
(真仙通鑒作扌?。
)流毒将誰理。
冥冥未出期。
劫盡方當止。
轉輪貧賤家。
仍複為役使。
四體或不完。
蹩{薛足}行乞市。
不知積罪報。
怨天神不恃。
大道常無為。
弘之由善始。
吾今獲輕舉。
修行立功爾。
三界盡稽首。
從容紫宮裡。
停駕虛元(真仙通鑒作無。
)中。
人生若流水。
臨别屬素翰。
粗标靈妙紀。
(○《真仙體道通鑒》。
金陵玄觀志。
《詩紀外集》一。
) 我今便?天。
愍念諸儒英。
大道體虛無。
寂寂中有精。
視之若冥昧。
窈窈中昭明。
莫言道虛誕。
所患不至誠。
奚不登名山。
誦是洞真經。
一諷而一詠。
玄音徹太清。
太上輝金容。
衆仙齊應聲。
十方散香花。
燔煙旃檀馨。
皇娥奏九韶。
鸾鳳諧和鳴。
龍駕翳空迎。
華蓋曜查冥。
?閑劫仞台。
帝釋?降庭。
八王奉丹液。
挹漱身騰輕。
逍遙有無間。
流朗絕形名。
神童夾(真仙通鑒作俠。
玄觀志同。
)侍側。
自然朝萬靈。
飄飄八景輿。
遊衍(真仙通鑒作宴。
玄觀志同。
)白玉京。
七祖?福堂。
先亡悉超生。
王侯能笃信。
必為天下貞。
大人體至德。
一切蒙其成。
(○同上) 散誕遊山水。
吐納靈和津。
煉(真仙通鑒作竦。
)氣同希夷。
靜詠道德篇。
至心宗玄一。
冥感今乃宣。
飛駕禦九龍。
飄飄乘紫煙。
華景曜空衢。
紅雲擁帝前。
暫迂(真仙通鑒作遷。
)蓬萊宮。
倏忽已賓天。
偉偉衆真會。
渺渺淩重玄。
體固無終劫。
金顔随日鮮。
歡樂太(真仙通鑒作忘。
玄觀志。
《詩紀》雲。
一作亡。
)上境。
悲念一切人。
(玄觀志、《詩紀》作頑。
注雲。
一作人。
)誰能離死壞。
結是冥中緣。
悠悠成至道。
無有入無問。
微妙良難測。
智者謂我賢。
若能弘衆妙。
輕舉?神仙。
(○同上) 【扈謙詩二首】 〖洞仙傳曰:扈謙者。
魏郡人也。
性縱誕。
不恥惡衣食。
好飲酒。
不擇精粗。
常吟曰:〗 風從牖中入。
酒在杯中搖。
手握四十九。
靈光在上照。
巍峨?蓍下。
獨向冥(真仙通鑒作宜。
《雲笈七簽》同。
)理笑。
(○《真仙體道通鑒》。
《雲笈七簽》百十一引洞仙傳。
《詩紀外集》三。
) 進不登龍門。
退不求名位。
無以消白(《雲笈七簽》作天。
)日。
常作巍峨醉。
(○同上) 【李仙君歌】 〖桓真人?仙記曰:蜀華蓋山李桓先君授道桓凱真人。
仙君一日謂凱曰:金丹大藥。
子得之矣。
飛步隐身諸訣。
汝皆洞曉。
但未聞大道耳。
遂歌曰:〗 金鼎天門開。
反童複嬰孩。
日月照昆侖。
真君自然來。
三年結黃雲。
千日成聖胎。
九年登金阙。
一紀升三台。
龍虎自然交。
上帝安金台。
衆神仰天表。
忻慕心徘徊。
子今受靈文。
專心如死灰。
積功十二年。
功畢登雲梯。
白光生圓象。
紫氣沖雲霓。
端虛念太乙。
浩劫天地齊。
(○桓真人?仙記。
《詩紀外集》三。
) 【武夷君人間可哀之曲】 〖陸鴻漸武夷山記雲。
武夷君。
地官也。
相傳每於八月十五日。
大會村人於武夷山上置幔亭。
化虹橋。
通山下。
村人既往。
是日太極太皇、太姥魏真人、武夷君三座空中。
告呼村人為曾孫。
汝等若男若女呼座。
乃命鼓師張安陵等作樂行酒。
令歌師彭令昭唱人間可哀之曲。
其詞曰:〗 天上人間兮會合疏稀。
日落西山兮夕鳥歸飛。
百年一饷兮志與願違。
天宮咫尺兮恨不相随。
(○諸真歌頌。
《雲笈七簽》九十六。
《詩紀外集》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