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詩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作挹。
《詩紀》雲。
一作挹。
)太和。
朝朝九天王。
夕館還西華。
流精可飛騰。
吐納養青芽。
至藥非金石。
風生自然歌。
上下淩景霄。
羽衣何婆娑。
五嶽(真仙通鑒作室。
)非妾(真仙通鑒作吾。
)室。
玄都是我家。
下看榮競子。
笃似蛙(真仙通鑒作蝸。
《雲笈七簽》同。
)與蟆。
顧盼(《雲笈七簽》作眄顧。
)塵濁中。
憂患自相羅。
苟未悟妙旨。
(《雲笈七簽》誤作皆。
)安事於琢磨。
禍湊由道洩。
密慎福臻多。
(○《真仙體道通鑒》。
《雲笈七簽》九十八。
《詩紀外集》一。
○逯按。
金墉城始建於曹魏。
西晉末淪為皇家監獄。
複以押韻觀之。
此詩殆兩晉間作也。
) 昔往(《雲笈七簽》作生。
《詩紀》同。
)昆陵(真仙通鑒作侖。
)宮。
共講天年延。
金液雖可遐。
示若太和仙。
仰登冥靈(《詩紀》作仙。
《雲笈七簽》作宴仙。
)台。
虛仙詠靈人。
忽遇??桑王。
九老仙都真。
駕骖紫虬辇。
靈顔一(神仙通鑒作亦。
)何鮮。
啟我尋長途。
邀我自然津。
告以鴻飛術。
授以玉胎篇。
瓊膏凝玄氣。
素女為我陳。
俯挹琳鳳腴。
仰止(《雲笈七簽》作上。
《詩紀》同。
)飄三天。
雲綱(《詩紀》作網。
)立爾步。
五嶽可暫還。
(《雲笈七簽》作旋。
《詩紀》同。
)玄都安足遠。
蓬萊山(《雲笈七簽》作在。
《詩紀》同。
)腳間。
傳受相親愛。
結友為天人。
替即遊形(《詩紀》作刑。
)對。
禍必無愚賢。
秘則享無傾。
洩則軀身(《雲笈七簽》作命。
)颠。
(○同上) 【馬明生臨去箸詩三首】 太和何久長。
人命将不永。
吸(真仙通鑒作翕。
)如朝露?。
奄忽睡覺醒。
(《雲笈七簽》作頃。
《詩紀》同。
)生生世所悟。
(《詩紀》作忄吳。
)傷生由莫靜。
我将尋真人。
澄神(神仙通鑒作清。
)挹容景。
盤桓昆陵宮。
玄都可馳騁。
(真仙通鑒作聘。
)涓子牽我遊。
太真來見省。
朝朝王母前。
夕歸鐘嶽嶺。
仰采瓊瑤葩。
俯漱琳琅井。
千齡猶一刻。
萬紀如電頃。
(○《真仙體道通鑒》。
《雲笈七簽》九十八。
《詩紀外集》一。
) 天地自有常。
人命最險毳。
年若驚弦發。
時猶輕矢逝。
雖有灼灼姿。
玉為塵生(《詩紀》作土。
)穢。
秋草無秋耀。
(《詩紀》作輝。
)綠葉豈終歲。
惜彼(《詩紀》作此。
)繁茂摧。
(《雲笈七簽》誤作推。
)哀彼寒霜厲。
有存理必亡。
有興故(神仙通鑒作必。
)有廢。
真官(真仙通鑒作君。
)戲玄津。
與物無凝滞。
神沖紫霄内。
形栖山水際。
對虛忘有懷。
遊目托容裔。
風塵将何來。
真道故可大。
(○同上) 濁塵(《詩紀》作塗。
)諒為歎。
(《詩紀》作歡。
)世樂豈足預。
振褐掃塵遐。
飄飄獨遠舉。
寥寥嚴嶽際。
蕭蕭縱萬慮。
靈真與我遊。
落景乘鴻禦。
朝乘雲輪來。
夕駕扶搖去。
嗷嘈天地中。
嚣聲安得附。
(○同上) 【陰長生遺世四言詩】(三章) 〖《神仙傳》曰:陰長生。
新野人。
漢皇後之親屬。
從馬明生學度世之道。
後於豐都山中。
白日?天。
長生臨仙去。
著詩三篇以市将來。
《詩紀》雲。
黃庭堅書後漢陰長生詩後曰:忠州豐都山仙都觀朝金殿西壁有天成四年人書陰真君詩三章。
逯按。
各刻本《神仙傳》均無詩。
獨《太平廣記》引《神仙傳》有之。
不知所據為何本。
檢道藏本神仙體道通鑒陰長生傳雲。
陰長生者。
新野人。
漢和帝永和八年三月己醜立皇後陰氏。
即長生之曾孫也。
少處富貴之門。
而不好榮位。
後委之入忠州平都山中。
修煉服丹。
白日升天。
臨去有四言詩三章遺世。
詩雲雲。
忠州之設。
始於唐代。
知神仙通鑒乃唐人書。
而其書著錄陰長生詩。
與黃庭堅所見忠州天成年間人所書陰詩。
時代相符。
蓋皆在唐時也。
頗疑陰生此詩乃唐人僞托。
始列此俟考。
〗 維予之先。
佐命唐虞。
爰逮漢世。
紫艾(真仙通鑒作文。
)重纾。
(《神仙傳》作纡。
)予獨好道。
而為匹夫。
高尚素志。
不事(神仙通鑒作仕。
《太平廣記》同。
)王侯。
貪生得生。
亦又何求。
超?責蒼霄。
乘龍(《詩紀》作飛。
)駕浮。
青要(《神仙傳》作雲。
《太平廣記》作風。
)承(真仙通鑒作乘。
韻補作垂。
)翼。
與我為仇。
入火不灼。
蹈波(真仙通鑒作水。
)不濡。
逍遙太極。
何慮何憂。
遊(《神仙傳》作遨。
《太平廣記》作傲。
)戲仙都。
顧愍群愚。
年命之逝。
如川(《詩紀》作波。
)之流。
奄忽未幾。
泥土為傳。
馳走(《神仙傳》。
《太平廣記》作奔馳。
《詩紀》雲。
一作奔馳。
)索死。
不肯暫休。
予之聖師。
體道之(《詩紀》作知。
)真。
?騰(《神仙傳》、《太平廣記》作降。
)變化。
松喬(《神仙傳》、《太平廣記》作喬松。
)為鄰。
維予同學。
一十二人。
寒苦(真仙通鑒作暑。
)求道。
曆二十年。
中多怠惰。
(《太平廣記》作堕。
《詩紀》同。
)志行不堅。
痛乎諸子。
命也自天。
天不妄授。
道必歸賢。
身投(玉平廣記作沒。
)幽壤。
何時可還。
嗟爾将來。
勤加精研。
勿為流俗。
富貴所牽。
神丹(《神仙傳》作
《詩紀》雲。
一作挹。
)太和。
朝朝九天王。
夕館還西華。
流精可飛騰。
吐納養青芽。
至藥非金石。
風生自然歌。
上下淩景霄。
羽衣何婆娑。
五嶽(真仙通鑒作室。
)非妾(真仙通鑒作吾。
)室。
玄都是我家。
下看榮競子。
笃似蛙(真仙通鑒作蝸。
《雲笈七簽》同。
)與蟆。
顧盼(《雲笈七簽》作眄顧。
)塵濁中。
憂患自相羅。
苟未悟妙旨。
(《雲笈七簽》誤作皆。
)安事於琢磨。
禍湊由道洩。
密慎福臻多。
(○《真仙體道通鑒》。
《雲笈七簽》九十八。
《詩紀外集》一。
○逯按。
金墉城始建於曹魏。
西晉末淪為皇家監獄。
複以押韻觀之。
此詩殆兩晉間作也。
) 昔往(《雲笈七簽》作生。
《詩紀》同。
)昆陵(真仙通鑒作侖。
)宮。
共講天年延。
金液雖可遐。
示若太和仙。
仰登冥靈(《詩紀》作仙。
《雲笈七簽》作宴仙。
)台。
虛仙詠靈人。
忽遇??桑王。
九老仙都真。
駕骖紫虬辇。
靈顔一(神仙通鑒作亦。
)何鮮。
啟我尋長途。
邀我自然津。
告以鴻飛術。
授以玉胎篇。
瓊膏凝玄氣。
素女為我陳。
俯挹琳鳳腴。
仰止(《雲笈七簽》作上。
《詩紀》同。
)飄三天。
雲綱(《詩紀》作網。
)立爾步。
五嶽可暫還。
(《雲笈七簽》作旋。
《詩紀》同。
)玄都安足遠。
蓬萊山(《雲笈七簽》作在。
《詩紀》同。
)腳間。
傳受相親愛。
結友為天人。
替即遊形(《詩紀》作刑。
)對。
禍必無愚賢。
秘則享無傾。
洩則軀身(《雲笈七簽》作命。
)颠。
(○同上) 【馬明生臨去箸詩三首】 太和何久長。
人命将不永。
吸(真仙通鑒作翕。
)如朝露?。
奄忽睡覺醒。
(《雲笈七簽》作頃。
《詩紀》同。
)生生世所悟。
(《詩紀》作忄吳。
)傷生由莫靜。
我将尋真人。
澄神(神仙通鑒作清。
)挹容景。
盤桓昆陵宮。
玄都可馳騁。
(真仙通鑒作聘。
)涓子牽我遊。
太真來見省。
朝朝王母前。
夕歸鐘嶽嶺。
仰采瓊瑤葩。
俯漱琳琅井。
千齡猶一刻。
萬紀如電頃。
(○《真仙體道通鑒》。
《雲笈七簽》九十八。
《詩紀外集》一。
) 天地自有常。
人命最險毳。
年若驚弦發。
時猶輕矢逝。
雖有灼灼姿。
玉為塵生(《詩紀》作土。
)穢。
秋草無秋耀。
(《詩紀》作輝。
)綠葉豈終歲。
惜彼(《詩紀》作此。
)繁茂摧。
(《雲笈七簽》誤作推。
)哀彼寒霜厲。
有存理必亡。
有興故(神仙通鑒作必。
)有廢。
真官(真仙通鑒作君。
)戲玄津。
與物無凝滞。
神沖紫霄内。
形栖山水際。
對虛忘有懷。
遊目托容裔。
風塵将何來。
真道故可大。
(○同上) 濁塵(《詩紀》作塗。
)諒為歎。
(《詩紀》作歡。
)世樂豈足預。
振褐掃塵遐。
飄飄獨遠舉。
寥寥嚴嶽際。
蕭蕭縱萬慮。
靈真與我遊。
落景乘鴻禦。
朝乘雲輪來。
夕駕扶搖去。
嗷嘈天地中。
嚣聲安得附。
(○同上) 【陰長生遺世四言詩】(三章) 〖《神仙傳》曰:陰長生。
新野人。
漢皇後之親屬。
從馬明生學度世之道。
後於豐都山中。
白日?天。
長生臨仙去。
著詩三篇以市将來。
《詩紀》雲。
黃庭堅書後漢陰長生詩後曰:忠州豐都山仙都觀朝金殿西壁有天成四年人書陰真君詩三章。
逯按。
各刻本《神仙傳》均無詩。
獨《太平廣記》引《神仙傳》有之。
不知所據為何本。
檢道藏本神仙體道通鑒陰長生傳雲。
陰長生者。
新野人。
漢和帝永和八年三月己醜立皇後陰氏。
即長生之曾孫也。
少處富貴之門。
而不好榮位。
後委之入忠州平都山中。
修煉服丹。
白日升天。
臨去有四言詩三章遺世。
詩雲雲。
忠州之設。
始於唐代。
知神仙通鑒乃唐人書。
而其書著錄陰長生詩。
與黃庭堅所見忠州天成年間人所書陰詩。
時代相符。
蓋皆在唐時也。
頗疑陰生此詩乃唐人僞托。
始列此俟考。
〗 維予之先。
佐命唐虞。
爰逮漢世。
紫艾(真仙通鑒作文。
)重纾。
(《神仙傳》作纡。
)予獨好道。
而為匹夫。
高尚素志。
不事(神仙通鑒作仕。
《太平廣記》同。
)王侯。
貪生得生。
亦又何求。
超?責蒼霄。
乘龍(《詩紀》作飛。
)駕浮。
青要(《神仙傳》作雲。
《太平廣記》作風。
)承(真仙通鑒作乘。
韻補作垂。
)翼。
與我為仇。
入火不灼。
蹈波(真仙通鑒作水。
)不濡。
逍遙太極。
何慮何憂。
遊(《神仙傳》作遨。
《太平廣記》作傲。
)戲仙都。
顧愍群愚。
年命之逝。
如川(《詩紀》作波。
)之流。
奄忽未幾。
泥土為傳。
馳走(《神仙傳》。
《太平廣記》作奔馳。
《詩紀》雲。
一作奔馳。
)索死。
不肯暫休。
予之聖師。
體道之(《詩紀》作知。
)真。
?騰(《神仙傳》、《太平廣記》作降。
)變化。
松喬(《神仙傳》、《太平廣記》作喬松。
)為鄰。
維予同學。
一十二人。
寒苦(真仙通鑒作暑。
)求道。
曆二十年。
中多怠惰。
(《太平廣記》作堕。
《詩紀》同。
)志行不堅。
痛乎諸子。
命也自天。
天不妄授。
道必歸賢。
身投(玉平廣記作沒。
)幽壤。
何時可還。
嗟爾将來。
勤加精研。
勿為流俗。
富貴所牽。
神丹(《神仙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