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詩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朝翮。
拂汗落毛衣。
定似回?路。
将軍垂翅歸。
(○本集六。
《詩紀》百十八。
) 【題結線袋子詩】 交絲結龍鳳。
镂彩織雲霞。
一寸同心縷。
千年長命花。
(○本集六。
庾開府詩集上。
《詩紀》百十八。
) 【賦得鸾台詩】 九成吹玉?。
百尺上瑤台。
能将秦女去。
終是鳳凰來。
(○本集六。
庾開府詩集下。
《詩紀》百十八。
) 【賦得集池雁詩】 逢風時迥度。
逐侶乍争飛。
猶憶方塘水。
今秋已複歸。
(○本集六。
《類聚》九十一。
《詩紀》百十八。
) 【詠雁詩】 南思洞庭水。
北想雁門關。
稻粱俱可戀。
飛去複飛還。
(○本集六。
《類聚》九十一。
《詩紀》百十八。
) 【忽見槟榔詩】 綠房千子熟。
紫穗(詩集作オ。
《詩紀》雲。
集作オ。
)百花開。
莫言行萬裡。
曾經相識來。
(○本集六。
《類聚》八十七作詠槟榔詩。
庾開府詩集下。
《詩紀》百十八。
) 【賦得荷詩】 秋衣行欲制。
風蓋漸應欹。
若有千年蔡。
須巢但見随。
(○本集六。
庾開府詩集下。
《詩紀》百十八。
) 【移樹詩】 酒泉移赤柰。
(詩集作石?柰。
)河陽徙石榴。
雖言有千樹。
何處似封侯。
(○本集六。
庾開府詩集下。
《詩紀》百十八。
) 【奉梨詩】 接枝秋轉脆。
(詩集或作晚。
)含情(詩集作銷。
《詩紀》雲。
一作銷。
)落更香。
擎置仙人掌。
應添(詩集或作甜。
)瑞(詩集或作甘。
)露漿。
(○本集六。
庾開府詩集上。
庾開府詩集下。
《詩紀》百十八。
) 【傷往詩二首】 見月長垂淚。
看花定斂眉。
從今一别後。
知作幾年悲。
(○本集六。
庾開府詩集下。
《詩紀》百十八。
) 鏡塵言苦厚。
蟲絲定幾重。
還是臨窗月。
今秋迥照松。
(○同上) 【春日離合詩二首】 秦青初變曲。
未(詩集作來。
)有逐琴心。
明年花樹下。
月月來相尋。
(春字○本集六。
庾開府詩集下。
《詩紀》百十八。
) 田家足閑暇。
士友暫流(詩集作留。
)連。
三春竹葉酒。
一曲?雞弦。
(日字○同上) 【和回文詩】〖《詩紀》雲。
和湘東王後園。
〗 旱蓮生竭镬。
嫩菊養秋鄰。
滿池留浴鳥。
分橋上戲人。
(○本集六。
《類聚》五十六。
《詩紀》百十八。
) 【問疾封中錄詩】 形骸違(詩集作為。
)學宦。
狹巷幸為閑。
虹回或有雨。
雲合又含寒。
橫湖韻鶴下。
回溪狹(《詩紀》雲。
一作挾。
)猿還。
懷賢為榮衛。
和緩惠绮纨。
(《詩紀》雲。
疑是何丸。
○本集六。
庾開府詩集上。
《詩紀》百十八。
) 【示封中錄詩二首】〖詩集連為一首。
又後四句在冀君句上。
〗 貴館居金谷。
關扃隔藁街。
冀君見果顧。
郊間光景佳。
(○本集六。
庾開府詩集上。
《詩紀》百十八。
) 高階既激澗。
廣閣更交柯。
葛巾久乖角。
菊迳簡經過。
(○同上) 【秋夜望單飛雁詩】〖以下七言。
〗 失群寒雁聲可憐。
夜半單飛在月邊。
無奈人心複有憶。
今暝将渠俱不眠。
(○本集六。
《初學記》三十。
《詩紀》百十八。
) 【代人傷往詩二首】 青田松上一黃鶴。
相思樹下兩鴛鴦。
無事交渠更相失。
不及從來莫作雙。
(○本集六。
庾開府詩集上。
《詩紀》百十八。
) 雜樹本唯金谷苑。
諸花舊滿洛陽城。
正是古來歌舞處。
今日看時無地行。
(○同上) ☆孟康〈《詩紀》雲。
《初學記》雲隋康孟。
然隋無趙王。
故列於此。
〉【詠日應趙王教詩】 金烏升曉氣。
玉檻漾晨曦。
先泛扶桑海。
返照若華池。
洛浦全開鏡。
衡山半隐規。
相歡承愛景。
共惜(《初學記》作情。
)寸陰移。
(○《初學記》一。
文苑英華百五十一。
《詩紀》百十二作康孟。
) ☆徐謙【短歌行二首】〖樂府作一首。
〗 窮通皆是運。
榮辱豈關身。
不願(文苑雲。
一作顧。
)門前客。
看時逢故人。
(○文苑英華二百三。
《樂府詩集》三十。
《詩紀》百十二。
)意氣青雲裡。
爽朗煙霞(草堂詩箋作霧。
)外。
不羨一囊錢。
(草堂詩箋作金。
)惟重心襟會。
(○文苑英華二百三。
《樂府詩集》三十。
草堂詩箋九晦日詩注作短歌。
《詩紀》百十二。
) 【雜歌謠辭】 【周初童謠】 〖隋《書》曰:周初有童謠。
按靜帝隋氏甥。
既遜位而崩。
諸舅強盛。
〗 白楊樹頭金雞鳴。
?氐(《詩紀》作裁。
)有阿舅無外甥。
(○隋書五行志。
《禦覽》九百五十七。
《樂府詩集》八十九。
《詩紀》百十九。
) 【玉漿泉謠】 〖隋《書》曰:豆盧?。
周武帝時為渭州刺史。
有惠政。
華夷悅服。
大緻祥瑞。
鳥鼠山俗呼為高武隴。
其山絕壁千尋。
由來乏水。
諸羌苦之。
?馬足所踐。
忽飛泉湧出。
有白烏翔止廳前。
乳子而後去。
民為之謠。
後因号其泉曰玉漿泉。
〗 我有丹陽。
山出(《禦覽》或作飛。
)玉漿。
濟我民(北史、樂府作人。
《詩紀》同。
)夷。
(《禦覽》或作戎夷人。
)神烏(《禦覽》或作鳥。
)來翔。
(○隋書豆盧?傳。
北史豆盧?傳。
《禦覽》七十二、二百五十七、九百十四。
《樂府詩集》八十七。
《詩紀》百十九。
) 【蜀中為于仲文語】 〖隋《書》曰:于仲文。
字次武。
北周時。
遷安固太守。
有任、杜兩家。
各失牛。
後得一牛。
兩家俱認。
州郡久不能決。
仲文令二家各驅牛群至。
乃放所認者。
遂向任氏群中。
又陰使人微傷其牛。
任氏嗟惋。
杜家自若。
仲文於是诃诘杜氏。
杜氏服罪而去。
始州刺史屈突尚、宇文護之黨先坐事下獄。
無敢繩者。
仲文至郡窮治。
遂竟其獄。
蜀中為之語曰:〗 明斷無雙有于公。
不避強禦有次武。
(○隋書于仲文傳。
北史于仲文傳。
《詩紀》百十九作于公歌。
) 【時人為裴诹柳虬語】 〖周《書》曰:獨孤信鎮洛陽。
舊京荒廢。
人物罕極。
唯有柳虬在陽城。
裴诹在颍川。
信等俱徵之。
以虬為行台郎中。
诹為都督府屬。
并掌文翰。
時人為之語曰:〗 經府裴诹。
南省(北史作府。
)柳虬。
(○《周書》柳虬傳。
北史柳虬傳。
) 【諸生為呂思禮語】 〖周《書》曰:呂思禮。
東平壽張人。
性溫雅。
不雜交遊。
年十四。
受學於徐遵明。
長於論難。
諸生為之語曰:〗 講書論易。
其(北史無其字。
《禦覽》同。
)鋒難敵。
(○《周書》呂思禮傳。
北史呂思禮傳。
《禦覽》六百十五引後《周書》。
) 【周地圖記引語】 〖周地圖記曰:太白山上恒積雪。
無草木。
半山有橫雲。
如瀑布則澍雨。
人常以為候。
驗之如離畢焉。
故語曰:〗 南山瀑布。
非朝即暮。
(○《禦覽》四十。
寰宇記三十。
)
拂汗落毛衣。
定似回?路。
将軍垂翅歸。
(○本集六。
《詩紀》百十八。
) 【題結線袋子詩】 交絲結龍鳳。
镂彩織雲霞。
一寸同心縷。
千年長命花。
(○本集六。
庾開府詩集上。
《詩紀》百十八。
) 【賦得鸾台詩】 九成吹玉?。
百尺上瑤台。
能将秦女去。
終是鳳凰來。
(○本集六。
庾開府詩集下。
《詩紀》百十八。
) 【賦得集池雁詩】 逢風時迥度。
逐侶乍争飛。
猶憶方塘水。
今秋已複歸。
(○本集六。
《類聚》九十一。
《詩紀》百十八。
) 【詠雁詩】 南思洞庭水。
北想雁門關。
稻粱俱可戀。
飛去複飛還。
(○本集六。
《類聚》九十一。
《詩紀》百十八。
) 【忽見槟榔詩】 綠房千子熟。
紫穗(詩集作オ。
《詩紀》雲。
集作オ。
)百花開。
莫言行萬裡。
曾經相識來。
(○本集六。
《類聚》八十七作詠槟榔詩。
庾開府詩集下。
《詩紀》百十八。
) 【賦得荷詩】 秋衣行欲制。
風蓋漸應欹。
若有千年蔡。
須巢但見随。
(○本集六。
庾開府詩集下。
《詩紀》百十八。
) 【移樹詩】 酒泉移赤柰。
(詩集作石?柰。
)河陽徙石榴。
雖言有千樹。
何處似封侯。
(○本集六。
庾開府詩集下。
《詩紀》百十八。
) 【奉梨詩】 接枝秋轉脆。
(詩集或作晚。
)含情(詩集作銷。
《詩紀》雲。
一作銷。
)落更香。
擎置仙人掌。
應添(詩集或作甜。
)瑞(詩集或作甘。
)露漿。
(○本集六。
庾開府詩集上。
庾開府詩集下。
《詩紀》百十八。
) 【傷往詩二首】 見月長垂淚。
看花定斂眉。
從今一别後。
知作幾年悲。
(○本集六。
庾開府詩集下。
《詩紀》百十八。
) 鏡塵言苦厚。
蟲絲定幾重。
還是臨窗月。
今秋迥照松。
(○同上) 【春日離合詩二首】 秦青初變曲。
未(詩集作來。
)有逐琴心。
明年花樹下。
月月來相尋。
(春字○本集六。
庾開府詩集下。
《詩紀》百十八。
) 田家足閑暇。
士友暫流(詩集作留。
)連。
三春竹葉酒。
一曲?雞弦。
(日字○同上) 【和回文詩】〖《詩紀》雲。
和湘東王後園。
〗 旱蓮生竭镬。
嫩菊養秋鄰。
滿池留浴鳥。
分橋上戲人。
(○本集六。
《類聚》五十六。
《詩紀》百十八。
) 【問疾封中錄詩】 形骸違(詩集作為。
)學宦。
狹巷幸為閑。
虹回或有雨。
雲合又含寒。
橫湖韻鶴下。
回溪狹(《詩紀》雲。
一作挾。
)猿還。
懷賢為榮衛。
和緩惠绮纨。
(《詩紀》雲。
疑是何丸。
○本集六。
庾開府詩集上。
《詩紀》百十八。
) 【示封中錄詩二首】〖詩集連為一首。
又後四句在冀君句上。
〗 貴館居金谷。
關扃隔藁街。
冀君見果顧。
郊間光景佳。
(○本集六。
庾開府詩集上。
《詩紀》百十八。
) 高階既激澗。
廣閣更交柯。
葛巾久乖角。
菊迳簡經過。
(○同上) 【秋夜望單飛雁詩】〖以下七言。
〗 失群寒雁聲可憐。
夜半單飛在月邊。
無奈人心複有憶。
今暝将渠俱不眠。
(○本集六。
《初學記》三十。
《詩紀》百十八。
) 【代人傷往詩二首】 青田松上一黃鶴。
相思樹下兩鴛鴦。
無事交渠更相失。
不及從來莫作雙。
(○本集六。
庾開府詩集上。
《詩紀》百十八。
) 雜樹本唯金谷苑。
諸花舊滿洛陽城。
正是古來歌舞處。
今日看時無地行。
(○同上) ☆孟康〈《詩紀》雲。
《初學記》雲隋康孟。
然隋無趙王。
故列於此。
〉【詠日應趙王教詩】 金烏升曉氣。
玉檻漾晨曦。
先泛扶桑海。
返照若華池。
洛浦全開鏡。
衡山半隐規。
相歡承愛景。
共惜(《初學記》作情。
)寸陰移。
(○《初學記》一。
文苑英華百五十一。
《詩紀》百十二作康孟。
) ☆徐謙【短歌行二首】〖樂府作一首。
〗 窮通皆是運。
榮辱豈關身。
不願(文苑雲。
一作顧。
)門前客。
看時逢故人。
(○文苑英華二百三。
《樂府詩集》三十。
《詩紀》百十二。
)意氣青雲裡。
爽朗煙霞(草堂詩箋作霧。
)外。
不羨一囊錢。
(草堂詩箋作金。
)惟重心襟會。
(○文苑英華二百三。
《樂府詩集》三十。
草堂詩箋九晦日詩注作短歌。
《詩紀》百十二。
) 【雜歌謠辭】 【周初童謠】 〖隋《書》曰:周初有童謠。
按靜帝隋氏甥。
既遜位而崩。
諸舅強盛。
〗 白楊樹頭金雞鳴。
?氐(《詩紀》作裁。
)有阿舅無外甥。
(○隋書五行志。
《禦覽》九百五十七。
《樂府詩集》八十九。
《詩紀》百十九。
) 【玉漿泉謠】 〖隋《書》曰:豆盧?。
周武帝時為渭州刺史。
有惠政。
華夷悅服。
大緻祥瑞。
鳥鼠山俗呼為高武隴。
其山絕壁千尋。
由來乏水。
諸羌苦之。
?馬足所踐。
忽飛泉湧出。
有白烏翔止廳前。
乳子而後去。
民為之謠。
後因号其泉曰玉漿泉。
〗 我有丹陽。
山出(《禦覽》或作飛。
)玉漿。
濟我民(北史、樂府作人。
《詩紀》同。
)夷。
(《禦覽》或作戎夷人。
)神烏(《禦覽》或作鳥。
)來翔。
(○隋書豆盧?傳。
北史豆盧?傳。
《禦覽》七十二、二百五十七、九百十四。
《樂府詩集》八十七。
《詩紀》百十九。
) 【蜀中為于仲文語】 〖隋《書》曰:于仲文。
字次武。
北周時。
遷安固太守。
有任、杜兩家。
各失牛。
後得一牛。
兩家俱認。
州郡久不能決。
仲文令二家各驅牛群至。
乃放所認者。
遂向任氏群中。
又陰使人微傷其牛。
任氏嗟惋。
杜家自若。
仲文於是诃诘杜氏。
杜氏服罪而去。
始州刺史屈突尚、宇文護之黨先坐事下獄。
無敢繩者。
仲文至郡窮治。
遂竟其獄。
蜀中為之語曰:〗 明斷無雙有于公。
不避強禦有次武。
(○隋書于仲文傳。
北史于仲文傳。
《詩紀》百十九作于公歌。
) 【時人為裴诹柳虬語】 〖周《書》曰:獨孤信鎮洛陽。
舊京荒廢。
人物罕極。
唯有柳虬在陽城。
裴诹在颍川。
信等俱徵之。
以虬為行台郎中。
诹為都督府屬。
并掌文翰。
時人為之語曰:〗 經府裴诹。
南省(北史作府。
)柳虬。
(○《周書》柳虬傳。
北史柳虬傳。
) 【諸生為呂思禮語】 〖周《書》曰:呂思禮。
東平壽張人。
性溫雅。
不雜交遊。
年十四。
受學於徐遵明。
長於論難。
諸生為之語曰:〗 講書論易。
其(北史無其字。
《禦覽》同。
)鋒難敵。
(○《周書》呂思禮傳。
北史呂思禮傳。
《禦覽》六百十五引後《周書》。
) 【周地圖記引語】 〖周地圖記曰:太白山上恒積雪。
無草木。
半山有橫雲。
如瀑布則澍雨。
人常以為候。
驗之如離畢焉。
故語曰:〗 南山瀑布。
非朝即暮。
(○《禦覽》四十。
寰宇記三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