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詩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曰:初世祖将北征。
發民驢以運糧。
使軌部詣雍州。
軌令驢主皆加絹一匹乃與受之。
百姓為之語曰雲雲。
衆共嗤之。
坐徵還。
〗 驢無強弱。
輔脊(《禦覽》作負絹。
)自壯。
(○魏書公孫軌傳。
北史公孫表傳附軌傳。
《禦覽》八百十七、九百一。
) 【時人為王遵業王延明語】 〖魏《書》曰:王遵業與崔光、安封王延明等參定服章。
及光為肅宗講孝經。
遵業預講。
延明錄義。
并應诏作釋奠侍宴詩。
時人語曰:〗 英英濟濟。
王家兄弟。
(○魏書王遵業傳。
) 【桑乾鄉裡為房景伯語】 〖魏《書》曰:房景伯生於桑乾。
涉獵經史。
諸弟宗之。
及弟妓亡。
疏食終喪。
期不内禦。
其次弟景先亡。
其幼弟景遠期年哭臨。
亦不内寝。
鄉裡為之語曰:〗 有義有禮。
房家兄弟。
(○魏書房景伯傳。
北史房景伯傳。
) 【時人為崔楷語】 〖魏《書》曰:楷性嚴烈。
能摧挫豪強。
故時人語曰:〗 莫犭チ獬。
付崔楷。
(○魏書崔楷傳。
北史崔辯傳附楷傳。
) 【李彪引諺】 〖魏《書》曰:世宗踐阼。
因論求複舊職。
修史官之事。
乃表曰:史官叙錄。
未充其盛。
美随日落。
善因月稀。
故諺曰雲雲。
今乞以靜處。
以終前志。
〗 一日不書。
百事荒蕪。
(○魏書李彪傳。
北史李彪傳。
) 【邢巒引俗諺】 〖魏《書》曰:邢巒表曰:俗諺雲雲。
臣雖不武。
忝備征将。
前宜可否。
頗實知之。
臣既謂難。
何容強遣。
〗 耕則問田奴。
絹則問織婢。
(○魏書邢巒傳。
) 【高謙之引諺】 〖魏《書》曰:高謙之上疏曰:諺雲雲。
此言雖小。
可以喻大。
〗 迷而知反。
得道未還。
(○魏書高崇傳附之謙之傳。
) 【賊為楊津語】 〖魏《書》曰:楊津。
孝昌初以本官行定州事。
時薛修禮、杜洛周殘掠州境。
津修理戰具。
更營雉堞。
又於城中廣作地道。
潛兵湧出。
置爐鑄鐵。
持以灌賊。
賊遂語曰:〗 不畏利槊堅城。
惟畏楊公鐵星。
(○魏書楊播傳附楊津傳。
) 【相府為裴漢語】 〖周《書》曰:裴漢。
大統五年。
除大丞相府士曹行參軍。
補墨曹參軍。
漢善尺牍。
尤便簿領。
相府為之語曰:〗 日下粲爛有裴漢。
(○《周書》裴漢傳。
) 【楊?之引語】 〖洛陽伽藍記曰:爾朱兆入洛陽。
縱兵大掠。
時有秀容胡騎數十人入寺淫穢。
自此後頗獲譏讪。
京師語曰:〗 洛陽男兒急作髻。
瑤光寺尼奪作婿。
(○洛陽伽藍記一。
) 【楊?之引謠語】 〖洛陽伽藍記曰:齊士之民。
風俗淺薄。
虛談高論。
專在榮利。
太守初欲入境。
皆懷磚叩首以美其意。
及其代下還家。
以磚擊之。
言其向背。
速於反掌。
是以京師謠語曰雲雲。
懷磚之義起在於此。
〗 獄中無系囚。
舍内無青州。
假令家道惡。
腹(《太平廣記》作腸。
)中不懷愁。
(○洛陽伽藍記二。
《太平廣記》四百九十三。
) 【楊?之引京師語】 〖洛陽伽藍記曰:洛水上南北兩岸門巷修整。
阊阖填列。
别立市於洛水南。
号曰四通市。
伊洛之魚。
多於此賣。
士民須脍。
皆詣取之。
魚味甚美。
京師語曰:〗 洛鯉伊鲂。
貴於牛羊。
(○洛陽伽藍記三。
酉陰雜俎十六。
) 【楊?之引京師語】 〖洛陽伽藍記曰:白馬寺奈林蒲萄異於馀處。
奈林實重七斤。
蒲萄實偉於棗。
味并殊美。
冠於中京。
帝至熟時。
常詣取之。
宮人得之。
轉饷親戚。
京師語曰:〗 白馬甜榴。
一實直牛。
(○洛陽伽藍記四。
酉陽雜俎十六。
) 【楊?之引遊俠語】 〖洛陽伽藍記曰:洛陽大市西。
有退酤、治觞二裡。
裡内之人多醞酒為業。
河東人劉白堕善能釀酒。
季夏六月。
時暑赫曦。
以罂貯酒。
曝於日中。
經一旬。
其酒不動。
飲之香美。
醉面經月不醒。
永熙年中。
南青州刺史毛鴻寶赍酒之藩。
路逢劫賊。
盜飲之即醉。
皆被擒獲。
因此複謂奸酒。
遊俠語曰:〗 不畏張弓拔刀。
唯畏白堕春醪。
(○洛陽伽藍記四。
) 【楊?之引秦民語】 〖洛陽伽藍記曰:河間王琛有婢朝雲。
善吹篪。
能為團扇歌隴上聲。
琛為秦州刺史。
諸羌外叛。
屢讨之不降。
琛令朝雲假為貧妪。
吹篪而乞。
諸羌聞之。
悉皆流涕。
疊相謂曰:何為棄墳井在山谷為寇也。
即相率歸降。
秦民語曰:〗 快馬健兒。
不如老妪吹篪。
(○洛陽伽藍記四。
《禦覽》五百八十。
) 【阚る引語】 〖十三州志曰:山乘縣人俗為僞。
好持馬鞭行邑。
故語曰:〗 沛國龍穴至山乘。
詐托旅使若奔喪。
道遇寇抄失資糧。
(○《禦覽》三百五十九。
) 【郦道元引橘洲諺】 〖《水經注》曰:水又北。
迳昭山西。
山下有旋泉。
深不可測。
故言昭潭無底也。
湘水又北迳南津城西。
西對橘洲。
諺曰:〗 昭潭無底橘洲浮。
(○水經湘水注。
《禦覽》六十九。
寰宇記百十四。
)
發民驢以運糧。
使軌部詣雍州。
軌令驢主皆加絹一匹乃與受之。
百姓為之語曰雲雲。
衆共嗤之。
坐徵還。
〗 驢無強弱。
輔脊(《禦覽》作負絹。
)自壯。
(○魏書公孫軌傳。
北史公孫表傳附軌傳。
《禦覽》八百十七、九百一。
) 【時人為王遵業王延明語】 〖魏《書》曰:王遵業與崔光、安封王延明等參定服章。
及光為肅宗講孝經。
遵業預講。
延明錄義。
并應诏作釋奠侍宴詩。
時人語曰:〗 英英濟濟。
王家兄弟。
(○魏書王遵業傳。
) 【桑乾鄉裡為房景伯語】 〖魏《書》曰:房景伯生於桑乾。
涉獵經史。
諸弟宗之。
及弟妓亡。
疏食終喪。
期不内禦。
其次弟景先亡。
其幼弟景遠期年哭臨。
亦不内寝。
鄉裡為之語曰:〗 有義有禮。
房家兄弟。
(○魏書房景伯傳。
北史房景伯傳。
) 【時人為崔楷語】 〖魏《書》曰:楷性嚴烈。
能摧挫豪強。
故時人語曰:〗 莫犭チ獬。
付崔楷。
(○魏書崔楷傳。
北史崔辯傳附楷傳。
) 【李彪引諺】 〖魏《書》曰:世宗踐阼。
因論求複舊職。
修史官之事。
乃表曰:史官叙錄。
未充其盛。
美随日落。
善因月稀。
故諺曰雲雲。
今乞以靜處。
以終前志。
〗 一日不書。
百事荒蕪。
(○魏書李彪傳。
北史李彪傳。
) 【邢巒引俗諺】 〖魏《書》曰:邢巒表曰:俗諺雲雲。
臣雖不武。
忝備征将。
前宜可否。
頗實知之。
臣既謂難。
何容強遣。
〗 耕則問田奴。
絹則問織婢。
(○魏書邢巒傳。
) 【高謙之引諺】 〖魏《書》曰:高謙之上疏曰:諺雲雲。
此言雖小。
可以喻大。
〗 迷而知反。
得道未還。
(○魏書高崇傳附之謙之傳。
) 【賊為楊津語】 〖魏《書》曰:楊津。
孝昌初以本官行定州事。
時薛修禮、杜洛周殘掠州境。
津修理戰具。
更營雉堞。
又於城中廣作地道。
潛兵湧出。
置爐鑄鐵。
持以灌賊。
賊遂語曰:〗 不畏利槊堅城。
惟畏楊公鐵星。
(○魏書楊播傳附楊津傳。
) 【相府為裴漢語】 〖周《書》曰:裴漢。
大統五年。
除大丞相府士曹行參軍。
補墨曹參軍。
漢善尺牍。
尤便簿領。
相府為之語曰:〗 日下粲爛有裴漢。
(○《周書》裴漢傳。
) 【楊?之引語】 〖洛陽伽藍記曰:爾朱兆入洛陽。
縱兵大掠。
時有秀容胡騎數十人入寺淫穢。
自此後頗獲譏讪。
京師語曰:〗 洛陽男兒急作髻。
瑤光寺尼奪作婿。
(○洛陽伽藍記一。
) 【楊?之引謠語】 〖洛陽伽藍記曰:齊士之民。
風俗淺薄。
虛談高論。
專在榮利。
太守初欲入境。
皆懷磚叩首以美其意。
及其代下還家。
以磚擊之。
言其向背。
速於反掌。
是以京師謠語曰雲雲。
懷磚之義起在於此。
〗 獄中無系囚。
舍内無青州。
假令家道惡。
腹(《太平廣記》作腸。
)中不懷愁。
(○洛陽伽藍記二。
《太平廣記》四百九十三。
) 【楊?之引京師語】 〖洛陽伽藍記曰:洛水上南北兩岸門巷修整。
阊阖填列。
别立市於洛水南。
号曰四通市。
伊洛之魚。
多於此賣。
士民須脍。
皆詣取之。
魚味甚美。
京師語曰:〗 洛鯉伊鲂。
貴於牛羊。
(○洛陽伽藍記三。
酉陰雜俎十六。
) 【楊?之引京師語】 〖洛陽伽藍記曰:白馬寺奈林蒲萄異於馀處。
奈林實重七斤。
蒲萄實偉於棗。
味并殊美。
冠於中京。
帝至熟時。
常詣取之。
宮人得之。
轉饷親戚。
京師語曰:〗 白馬甜榴。
一實直牛。
(○洛陽伽藍記四。
酉陽雜俎十六。
) 【楊?之引遊俠語】 〖洛陽伽藍記曰:洛陽大市西。
有退酤、治觞二裡。
裡内之人多醞酒為業。
河東人劉白堕善能釀酒。
季夏六月。
時暑赫曦。
以罂貯酒。
曝於日中。
經一旬。
其酒不動。
飲之香美。
醉面經月不醒。
永熙年中。
南青州刺史毛鴻寶赍酒之藩。
路逢劫賊。
盜飲之即醉。
皆被擒獲。
因此複謂奸酒。
遊俠語曰:〗 不畏張弓拔刀。
唯畏白堕春醪。
(○洛陽伽藍記四。
) 【楊?之引秦民語】 〖洛陽伽藍記曰:河間王琛有婢朝雲。
善吹篪。
能為團扇歌隴上聲。
琛為秦州刺史。
諸羌外叛。
屢讨之不降。
琛令朝雲假為貧妪。
吹篪而乞。
諸羌聞之。
悉皆流涕。
疊相謂曰:何為棄墳井在山谷為寇也。
即相率歸降。
秦民語曰:〗 快馬健兒。
不如老妪吹篪。
(○洛陽伽藍記四。
《禦覽》五百八十。
) 【阚る引語】 〖十三州志曰:山乘縣人俗為僞。
好持馬鞭行邑。
故語曰:〗 沛國龍穴至山乘。
詐托旅使若奔喪。
道遇寇抄失資糧。
(○《禦覽》三百五十九。
) 【郦道元引橘洲諺】 〖《水經注》曰:水又北。
迳昭山西。
山下有旋泉。
深不可測。
故言昭潭無底也。
湘水又北迳南津城西。
西對橘洲。
諺曰:〗 昭潭無底橘洲浮。
(○水經湘水注。
《禦覽》六十九。
寰宇記百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