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詩卷二十五

關燈
紀》七十一。

    ) 朝出屠羊縣。

    夕返仲宣樓。

    水滿還侵岸。

    沙盡稍開流。

    (○同上) 【詠歌詩】 汗輕紅粉濕。

    坐久翠眉愁。

    傳(萬花谷作浮。

    )聲入鐘磬。

    馀轉雜(萬花谷作入。

    )箜篌。

    (○《初學記》十五。

    萬花谷後三十二作梁元帝詩。

    《詩紀》七十一。

    ) 【贈到溉到洽詩】 〖梁《書》曰:時以溉、洽兄弟比之二陸。

    故世祖贈《詩》曰:〗 魏世重雙丁。

    晉朝稱二陸。

    何如今兩到。

    複似淩寒竹。

    (○梁書到溉傳。

    《詩紀》七十一作贈到溉洽。

    ) 【遺武陵王詩】 〖南史曰:武陵王紀稱帝於蜀。

    起兵内伐。

    元帝與之書。

    許其還蜀。

    專制岷方。

    紀不從。

    帝又遺之詩雲雲。

    圓正者。

    紀之子也。

    紀僭号。

    帝下圓正於獄。

    在獄連句雲雲。

    帝覽詩而泣。

    紀敗。

    圓正号哭絕食而死。

    〗 回首望荊門。

    驚浪且雷奔。

    四鳥嗟長别。

    三聲悲夜猿。

    (○南史武陵王紀傳。

    《詩紀》七十一。

    )  【獄中連句】〖附蕭圓正〗 水長二江急。

    雲生三峽昏。

    願赦(南史作贳。

    )淮南罪。

    思報阜陵恩。

    (○南史武陵王紀傳。

    《詩紀》七十一。

    ) 【别荊州吏民詩二首】 寄言謝桀黠。

    (文苑誤作點。

    )無乃氣幹雲。

    安知霸陵下。

    複有李将軍。

    (○文苑英華二百八十六。

    《詩紀》七十一。

    )  莫言不漢遠。

    煙霞隔數千。

    何必黃丞相。

    重應臨颍川。

    (○同上) 【詠細雨詩】 風輕不動葉。

    雨細未沾衣。

    入樓如霧上。

    拂馬似塵飛。

    (○《類聚》二。

    《初學記》二。

    文苑英華百五十三。

    《詩紀》七十一。

    ) 【望春詩】 葉濃知柳密。

    花盡覺梅疏。

    蘭生未可握。

    蒲小不堪書。

    (○《初學記》三。

    《詩紀》七十一。

    ) 【綠柳詩】  長條垂拂地。

    輕花上逐風。

    露沾疑染綠。

    葉小未障空。

    (○《類聚》八十九。

    《詩紀》七十一。

    ) 【詠梅詩】 梅含今春樹。

    還臨先(《類聚》作光。

    )日池。

    人懷前歲憶。

    花發故年枝。

    (○《類聚》八十六。

    《詩紀》七十一。

    )  【宜男草詩】 可愛宜男草。

    垂采映倡家。

    何時如此葉。

    結實(合璧事類作根。

    )複含花。

    (○《類聚》八十一。

    合璧事類别集二十七。

    《詩紀》七十一。

    ) 【細草詩】 依階疑綠藓。

    傍渚若青苔。

    漫生雖欲遍。

    人迹會應開。

    (○《類聚》八十一。

    《詩紀》七十一。

    ) 【賦得春荻詩】 翠?玉池前。

    遙?英江南蓮。

    非秋無有?毛。

    未燒不生煙。

    (○《類聚》八十二。

    《詩紀》七十一。

    )  【詠螢火詩】 着人疑不熱。

    集草訝無煙。

    到來燈下暗。

    翻往(《類聚》作住。

    )雨中然。

    (○《類聚》九十七。

    《詩紀》七十一。

    ) 【離合詩】  ?寥雲初(《類聚》作物。

    《詩紀》雲。

    一作物。

    )淨。

    水木備春光。

    龛定方無遠。

    合浦不難航。

    (寵○《類聚》五十六。

    《詩紀》七十一。

    ) 後園作回文詩(《詩紀》雲。

    此詩藝文次王融回文詩後。

    然觀簡文諸人和詩。

    知此詩為元帝作。

    藝文逸名耳。

    今列於此。

    俟再考也。

    ○逯按。

    馮說是。

    )  斜峰繞徑曲。

    聳石帶山連。

    花馀拂戲鳥。

    樹密隐鳴蟬。

    (○《類聚》五十六佚作者名。

    《詩紀》七十一。

    ) 【賦得登山馬詩】〖簡文同賦。

    〗 登山馬迳小。

    (《詩紀》不疊迳小二字。

    注雲。

    一本疊迳小二字。

    )迳小(以上七字《類聚》作登山馬遙遙小小。

    )馬才通。

    汗赭疑沾勒。

    衣香不逐風。

    何殊隴頭望。

    遙識祁連東。

    (○《類聚》九十三。

    文苑英華三百三十。

    《詩紀》七十一。

    )  【古意詠燭詩】 花中燭。

    焰焰動簾風。

    不見來人影。

    回光持向空。

    (○《類聚》八十。

    《詩紀》七十一。

    ) 【春别應令詩四首】〖和簡文。

    ○以下七言。

    〗 昆明夜月光如練。

    上林朝花色如霰。

    花朝(《類聚》作朝花。

    《詩紀》同。

    )月夜動春心。

    誰忍相思不相(《類聚》作今不。

    )見。

    (○玉台新詠九。

    《類聚》三十二作别詩。

    《詩紀》七十一。

    )  試看機上交(《類聚》作蛟。

    )龍錦。

    還瞻庭裡合歡枝。

    映日通風影珠(玉台作朱。

    )幔。

    飄花拂葉度金池。

    不聞離人當重合。

    惟悲合罷會成離。

    (○同上)  門前楊柳亂如絲。

    直置佳人不自持。

    适言新作作纨詩。

    誰悟今成織素辭。

    (○同上) 日暮徙倚渭橋西。

    正見涼(《類聚》作流。

    《詩紀》同。

    )月與雲齊。

    若使月光無近遠。

    應昭離人今夜。

    (《類聚》作暝。

    《詩紀》同。

    )啼。

    (○同上)  【别詩二首】 别罷花枝不共攀。

    别後書信不相關。

    欲覓行人寄消息。

    衣(《詩紀》雲。

    疑作依。

    )常潮水暝應還。

    (○《類聚》三十二。

    《詩紀》七十一。

    ) 三月桃花含面脂。

    五月新油好煎澤。

    莫複臨地不寄人。

    謾道江中無估客。

    (○同上) 【送西歸内人詩】 〖南史曰:元帝與廬陵王續相謗。

    帝之臨荊州。

    有宮人李桃兒者。

    以才慧得進。

    及還。

    以李氏行時值宮戶禁重。

    廬陵具狀以聞。

    元帝泣對使訴於簡文。

    簡文和之不得。

    元帝猶懼。

    送李氏還荊州。

    世所謂西歸内人者也。

    〗 秋氣蒼茫結孟津。

    複送巫山薦枕神。

    昔時慊慊愁應去。

    今日勞勞長别人。

    (○《類聚》三十。

    《詩紀》七十一。

    ) 【宴清言殿作柏梁體詩】 玉衡七政轉璇玑。

    (帝)升降端揆而才非。

    (侍中尚書仆射臣褒)澄鏡朱紫《耳少》難追。

    (吏部尚書臣?○《類聚》五十六。

    《詩紀》七十一。

    ) 【秋辭】 秋風起兮寒雁歸。

    寒蟬鳴兮秋草腓。

    萍青兮水澈。

    葉落兮林稀。

    翠為蓋兮玳為席。

    蘭為室兮金作扉。

    水周兮曲堂。

    花交兮洞房。

    樹參差兮稍密。

    紫荷紛披兮疏且黃。

    雙飛兮翡翠。

    并泳兮鴛鴦。

    神女雲兮初度雨。

    班妾扇兮始藏光。

    且淹留日雲暮。

    對華燭兮歡未央。

    (○文苑英華三百五十八作秋風搖落。

    文苑英華三百三十一。

    )  【風人辭】 城頭網張(一無張字。

    )雀。

    樓羅會(一無會字。

    )人著。

    (○西陽雜俎續四。

    ) 【春敕為詩】 〖金樓子自序曰:餘六歲解為詩。

    奉敕為《詩》曰:〗  池平生已合。

    林花發稍稠。

    (《禦覽》作周。

    )風入花枝動。

    日照水光浮。

    (○金樓子自序。

    《禦覽》六百二。

    ) 【幽逼詩四首】〖五言〗 〖南史曰:元帝避建邺則都江陵。

    外迫強敵。

    内失人和。

    魏師至。

    方征兵四方。

    未至而城見克。

    在幽逼求酒。

    飲之。

    制詩四絕。

    後為梁王?所害。

    〗 南風且絕唱。

    西陵最可悲。

    今日還蒿裡。

    終非封禅時。

    (○南史元帝本紀。

    《詩紀》七十一。

    )  人生逢百六。

    天道異貞恒。

    何言異蝼蟻。

    一旦損鲲鵬。

    (○同上) 松風侵曉哀。

    霜?當夜來。

    寂寥千載後。

    誰畏軒轅台。

    (○同上) 夜長無歲月。

    安知秋與春。

    原陵五樹杏。

    空得動耕人。

    (○同上) ☆臨賀王蕭正德〈正德。

    字公和。

    臨川王宏之子。

    初為高祖養子。

    後還本封西豐縣侯。

    普通三年奔魏。

    不見禮。

    逃歸。

    後進封臨賀王。

    為丹陽尹。

    侯景之亂。

    正德與景同逆。

    景诳立之為帝。

    尋降之。

    為大懷馬。

    矯诏殺之。

    〉【詠竹火籠詩】 〖南史曰:正德奔魏。

    初去之始。

    為詩一絕。

    内火籠中。

    〗 桢幹屈曲盡。

    蘭麝氛氲消。

    欲知懷炭日。

    正是履霜朝。

    (○南史臨川靜惠王附本傳。

    《禦覽》七百十一。

    《詩紀》七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