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詩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洪河。
珠旗掃(《詩紀》雲。
集作拂。
)長?。
方待翠華舉。
遠适瑤池宴。
(○文苑英華二百九十九。
《詩紀》七十三。
) 【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應制詩】 宴鎬锵玉銮。
遊汾舉仙??。
(歲時雜詠作?犬。
文苑同。
)榮光泛(《初學記》作沉。
)彩旄。
修風動芝蓋。
淑氣婉登晨。
天行聳雲旆。
帳殿臨春禦。
帷宮繞芳荟。
(歲時雜詠作會。
)漸席周羽觞。
分墀引回濑。
穆穆玄化(歲時雜詠作花。
)升。
(《類聚》作寶化?。
)濟濟皇階(《類聚》作陛。
文苑作家。
)泰。
将禦遺風轸。
遠侍瑤台會。
(○《類聚》四作侍林光殿曲水宴詩。
《初學記》四作林光殿曲水宴詩。
古今歲時雜詠十六作三日林光殿曲水宴。
文苑英華百七十二作三日侍林光殿曲水詩。
《詩紀》七十三。
) 【侍宴樂遊苑餞呂僧珍應诏詩】 丹浦非樂戰。
負垂切君臨。
我皇秉(《類聚》作蘊。
文苑同。
)至德。
忘(文苑作恭。
注雲。
一作忘。
)己用堯心。
愍茲區宇内。
魚鳥失飛沈。
推(《禦覽》作持。
)毂二崤道。
(李善本《文選》作?。
)揚旆九河陰。
超乘盡三屬。
選士皆百金。
戎車(《類聚》作主。
)出細柳。
餞席遵(《類聚》作樽。
《詩紀》雲。
一作樽。
)上林。
命(文苑作興。
)師誅後服。
授律緩前禽。
函に(文苑作亟轅。
)方解帶。
?(文苑作骁。
)武稍披(文苑作已按。
)襟。
伐罪芒山曲。
吊民伊水浔。
将陪告成禮。
待此未抽簪。
(○《文選》二十。
《類聚》二十九。
文苑英華百六十九。
《詩紀》七十三。
又《禦覽》七百七十六作餞呂僧珍詩。
引陰一韻。
) 【正陽堂宴勞凱旋詩】 凱入同高宴。
飲至均多祜。
昔往歌采薇。
今來歡?大杜。
善戰惟我皇。
勝之不窺戶。
推毂授神谟。
馀壯終能賈。
浩蕩金?溢。
周流玉觞傅。
(○《類聚》五十九。
《詩紀》七十三。
) 【遊鐘山詩應西陽王教】〖五章〗 靈山紀(文苑作标。
注雲。
《文選》作記。
)地德。
地(文苑作陰。
)險(六臣本《文選》作峭險。
注雲。
李善本作地險字。
)資嶽靈。
終南表秦觀。
(《類聚》作館。
文苑同。
)少室迩王城。
翠鳳翔淮海。
衿帶繞神?。
北阜何其峻。
林薄杳蔥青。
發地多奇嶺。
幹雲非一狀。
合沓共隐天。
參差互(《類聚》作分。
六苑同。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分。
)相望。
郁律構丹?。
がテ起青嶂。
勢随九疑高。
氣與三山(文苑作川。
)壯。
即事既多美。
臨眺殊複奇。
南瞻(《類聚》作矚。
文苑同。
又注。
《文選》作瞻。
)儲胥觀。
(《禦覽》作館。
)西(《禦覽》作北。
)望昆明池。
山中鹹可悅。
賞逐四時移。
春光發隴首。
秋風生桂枝。
多值息心侶。
結架山之足。
八解鳴澗流。
四禅隐嚴曲。
窈冥終不見。
蕭條無可(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何所字。
)欲。
所願從之遊。
寸心於此足。
君王挺逸趣。
羽旆臨崇基。
白雲随玉趾。
(文苑作址。
)青霞雜桂旗。
淹留訪五藥。
顧步伫三芝。
於焉仰镳駕。
歲暮以為(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終字。
)期。
(○《文選》二十二作鐘山詩應西陽王教。
文苑英華百五十九作遊鐘山。
《詩紀》七十三。
又《類聚》七作遊鐘山。
引靈、城、青、壯、奇、池、移、枝、足、曲十韻。
《禦覽》六十六引池一韻。
) 【登高望春詩】 登高眺京洛。
街巷何紛紛。
(玉台作紛漠漠。
《詩紀》同。
)回首望長安。
城阙郁盤桓。
日出照钿黛。
風過動羅纨。
齊重蹑朱履。
趙女揚翠翰。
春風搖雜樹。
葳蕤綠且丹。
寶瑟玫瑰柱。
金羁玳瑁鞍。
淹留宿下蔡。
置酒過上蘭。
(日出二句。
《類聚》在此句下。
)解眉還複斂。
方知巧笑難。
佳期空靡靡。
含睇未成歡。
嘉客不可見。
因君寄長歎。
(○玉台新詠五。
《詩紀》七十三。
又《類聚》二十八及廣《文選》九引紛、桓、翰、丹、鞍、蘭、纨七韻。
) 【遊金華山詩】 遠策追夙(文苑作風。
注雲。
集作夙。
)心。
靈(文苑作雲。
)山協久(文苑作文。
注雲。
一作久。
)要。
天倪臨紫阙。
地道(文苑作道地。
注雲。
一作地道。
)通丹竅。
(文苑作徼。
)未乘琴高鯉。
且縱(文苑作從。
注雲。
一作縱。
)嚴陵釣。
若蒙羽駕迎。
得奉金書召。
高馳入阊阖。
方睹靈妃笑。
(○《類聚》七。
文苑英華百五十九。
《詩紀》七十三。
) 【留】〖《詩紀》作劉。
〗真人東山還詩連峰竟無已。
積翠遠微微。
寥戾野風急。
芸黃秋草腓。
(《類聚》作肥。
)我來歲雲暮。
於此怅懷歸。
霜雪方共下。
甯止露沾衣。
(文苑作甯唯止露衣。
)等餘兩岐秀。
(文苑作成。
)去去掩柴扉。
(○《類聚》七。
文苑英華百六十作留真人南還。
《詩紀》七十三。
○逯按。
文館詞林沈約有留真人教。
) 【登玄暢樓詩】 危峰帶北阜。
高(《類聚》作圓。
)頂出南岑。
中有陵風榭。
(《類聚》作樹。
)回望川之陰。
岸(《初學記》作崖。
文苑同。
)險(《類聚》作涯岸。
)每增減。
湍平互淺深。
水流本三派。
台高乃四臨。
上有離群客。
客有慕(文苑作各有暮。
)歸心。
落晖映長浦。
煥景燭不浔。
雲生嶺乍黑。
日下溪半陰。
信美非吾土。
何事不抽簪。
(○《類聚》六十三。
《初學記》二十四。
文苑曲華三百十一。
《詩紀》七十三。
) 【酬謝宣城?詩】〖《詩紀》雲。
集雲調宣城?卧疾。
〗 王喬飛凫舄。
東方金馬門。
從宦(文苑作官。
注雲。
宋本作宦。
)非宦侶。
避世不(六臣本《文選》作作。
《詩紀》同。
集注本《文選》作非。
) 《類聚》、文苑同。
)避喧。
揆予(文苑作餘。
)發皇鑒。
(《詩紀》雲。
一作覽。
)短翮(《類聚》作羽。
)屢飛翻。
晨趨朝(《詩紀》雲。
一作遊。
)建禮。
晚沐卧郊園。
賓至下塵榻。
憂來命綠樽。
昔賢侔時雨。
今守馥蘭荪。
神交疲夢寐。
路遠隔思存。
牽拙謬東汜。
浮惰及(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反。
)西昆。
顧循良菲薄。
何以俪??。
将随渤?去。
刷羽泛清源。
(○謝宣城詩集四作答謝宣城。
《文選》三十作和謝宣城。
《詩紀》七十三。
又《類聚》三十一、文苑英華二百四十并引門、喧、翻、園、樽、荪、存七韻。
) 【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贻京邑遊好詩】 眷言訪舟客。
茲川信可珍。
洞徹(《文選》作澈。
《類聚》同。
)随清(《文選》作深。
《類聚》同。
)淺。
皎鏡無冬春。
千仞寫喬(《類聚》、文苑作高。
)樹。
百丈見遊鱗。
滄浪有時濁。
清濟涸無津。
豈若乘斯去。
俯映石磷磷。
紛吾隔嚣滓。
甯假(文苑作可。
)濯衣巾。
(六臣本《文選》注雲。
善本作巾衣字。
)願以潺?水。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沫。
《類聚》作末)沾君纓(《類聚》作衣。
)上塵。
(○《文選》二十七。
文苑英華百六十二作渡新安江贻京邑友好。
《詩紀》七十三。
又《類聚》八作渡新安江贻京邑友好。
引珍、春、鱗、巾、塵五韻。
) 【送别友人詩】〖《詩紀》雲。
外編作任?者非。
〗 君東我亦西。
銜悲涕如霰。
浮雲一南北。
何由展言宴。
方作異鄉人。
贈子同心扇。
遙裔發海鴻。
連翻山檐燕。
春秋更去來。
參差不相見。
(○《類聚》二十九。
文苑英華二百二十六。
《詩紀》七十三。
) 【去東陽與吏民别詩】 微薄叨今幸。
忝荷非昔期。
唐風豈異世。
欽明重在茲。
飾骖去關輔。
分竹入河淇。
下車如昨日。
曳組忽彌期。
霜載凋秋草。
風三動春旗。
無以招卧轍。
甯望後相思。
(○《類聚》五十。
《詩紀》七十三。
) 【早發定山詩】 夙齡愛遠壑。
晚莅見奇山。
标峰彩虹外。
置嶺白雲間。
傾壁忽斜豎。
絕頂峰昨孤圓。
(李善本《文選》作員。
)歸海流漫漫。
出浦水濺濺。
(《文選》作淺淺。
六臣本注雲。
五臣作濺。
)野棠開未落。
山櫻發(草堂詩箋作花。
)欲然。
忘歸屬蘭杜。
懷祿寄芳荃。
眷言采三秀。
徘徊望九仙。
(○《文選》二十七。
《詩紀》七十三。
又草堂詩箋二十一絕句詩注。
引燃一韻。
) 【循役朱方道路詩】 分?出帝
珠旗掃(《詩紀》雲。
集作拂。
)長?。
方待翠華舉。
遠适瑤池宴。
(○文苑英華二百九十九。
《詩紀》七十三。
) 【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應制詩】 宴鎬锵玉銮。
遊汾舉仙??。
(歲時雜詠作?犬。
文苑同。
)榮光泛(《初學記》作沉。
)彩旄。
修風動芝蓋。
淑氣婉登晨。
天行聳雲旆。
帳殿臨春禦。
帷宮繞芳荟。
(歲時雜詠作會。
)漸席周羽觞。
分墀引回濑。
穆穆玄化(歲時雜詠作花。
)升。
(《類聚》作寶化?。
)濟濟皇階(《類聚》作陛。
文苑作家。
)泰。
将禦遺風轸。
遠侍瑤台會。
(○《類聚》四作侍林光殿曲水宴詩。
《初學記》四作林光殿曲水宴詩。
古今歲時雜詠十六作三日林光殿曲水宴。
文苑英華百七十二作三日侍林光殿曲水詩。
《詩紀》七十三。
) 【侍宴樂遊苑餞呂僧珍應诏詩】 丹浦非樂戰。
負垂切君臨。
我皇秉(《類聚》作蘊。
文苑同。
)至德。
忘(文苑作恭。
注雲。
一作忘。
)己用堯心。
愍茲區宇内。
魚鳥失飛沈。
推(《禦覽》作持。
)毂二崤道。
(李善本《文選》作?。
)揚旆九河陰。
超乘盡三屬。
選士皆百金。
戎車(《類聚》作主。
)出細柳。
餞席遵(《類聚》作樽。
《詩紀》雲。
一作樽。
)上林。
命(文苑作興。
)師誅後服。
授律緩前禽。
函に(文苑作亟轅。
)方解帶。
?(文苑作骁。
)武稍披(文苑作已按。
)襟。
伐罪芒山曲。
吊民伊水浔。
将陪告成禮。
待此未抽簪。
(○《文選》二十。
《類聚》二十九。
文苑英華百六十九。
《詩紀》七十三。
又《禦覽》七百七十六作餞呂僧珍詩。
引陰一韻。
) 【正陽堂宴勞凱旋詩】 凱入同高宴。
飲至均多祜。
昔往歌采薇。
今來歡?大杜。
善戰惟我皇。
勝之不窺戶。
推毂授神谟。
馀壯終能賈。
浩蕩金?溢。
周流玉觞傅。
(○《類聚》五十九。
《詩紀》七十三。
) 【遊鐘山詩應西陽王教】〖五章〗 靈山紀(文苑作标。
注雲。
《文選》作記。
)地德。
地(文苑作陰。
)險(六臣本《文選》作峭險。
注雲。
李善本作地險字。
)資嶽靈。
終南表秦觀。
(《類聚》作館。
文苑同。
)少室迩王城。
翠鳳翔淮海。
衿帶繞神?。
北阜何其峻。
林薄杳蔥青。
發地多奇嶺。
幹雲非一狀。
合沓共隐天。
參差互(《類聚》作分。
六苑同。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分。
)相望。
郁律構丹?。
がテ起青嶂。
勢随九疑高。
氣與三山(文苑作川。
)壯。
即事既多美。
臨眺殊複奇。
南瞻(《類聚》作矚。
文苑同。
又注。
《文選》作瞻。
)儲胥觀。
(《禦覽》作館。
)西(《禦覽》作北。
)望昆明池。
山中鹹可悅。
賞逐四時移。
春光發隴首。
秋風生桂枝。
多值息心侶。
結架山之足。
八解鳴澗流。
四禅隐嚴曲。
窈冥終不見。
蕭條無可(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何所字。
)欲。
所願從之遊。
寸心於此足。
君王挺逸趣。
羽旆臨崇基。
白雲随玉趾。
(文苑作址。
)青霞雜桂旗。
淹留訪五藥。
顧步伫三芝。
於焉仰镳駕。
歲暮以為(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終字。
)期。
(○《文選》二十二作鐘山詩應西陽王教。
文苑英華百五十九作遊鐘山。
《詩紀》七十三。
又《類聚》七作遊鐘山。
引靈、城、青、壯、奇、池、移、枝、足、曲十韻。
《禦覽》六十六引池一韻。
) 【登高望春詩】 登高眺京洛。
街巷何紛紛。
(玉台作紛漠漠。
《詩紀》同。
)回首望長安。
城阙郁盤桓。
日出照钿黛。
風過動羅纨。
齊重蹑朱履。
趙女揚翠翰。
春風搖雜樹。
葳蕤綠且丹。
寶瑟玫瑰柱。
金羁玳瑁鞍。
淹留宿下蔡。
置酒過上蘭。
(日出二句。
《類聚》在此句下。
)解眉還複斂。
方知巧笑難。
佳期空靡靡。
含睇未成歡。
嘉客不可見。
因君寄長歎。
(○玉台新詠五。
《詩紀》七十三。
又《類聚》二十八及廣《文選》九引紛、桓、翰、丹、鞍、蘭、纨七韻。
) 【遊金華山詩】 遠策追夙(文苑作風。
注雲。
集作夙。
)心。
靈(文苑作雲。
)山協久(文苑作文。
注雲。
一作久。
)要。
天倪臨紫阙。
地道(文苑作道地。
注雲。
一作地道。
)通丹竅。
(文苑作徼。
)未乘琴高鯉。
且縱(文苑作從。
注雲。
一作縱。
)嚴陵釣。
若蒙羽駕迎。
得奉金書召。
高馳入阊阖。
方睹靈妃笑。
(○《類聚》七。
文苑英華百五十九。
《詩紀》七十三。
) 【留】〖《詩紀》作劉。
〗真人東山還詩連峰竟無已。
積翠遠微微。
寥戾野風急。
芸黃秋草腓。
(《類聚》作肥。
)我來歲雲暮。
於此怅懷歸。
霜雪方共下。
甯止露沾衣。
(文苑作甯唯止露衣。
)等餘兩岐秀。
(文苑作成。
)去去掩柴扉。
(○《類聚》七。
文苑英華百六十作留真人南還。
《詩紀》七十三。
○逯按。
文館詞林沈約有留真人教。
) 【登玄暢樓詩】 危峰帶北阜。
高(《類聚》作圓。
)頂出南岑。
中有陵風榭。
(《類聚》作樹。
)回望川之陰。
岸(《初學記》作崖。
文苑同。
)險(《類聚》作涯岸。
)每增減。
湍平互淺深。
水流本三派。
台高乃四臨。
上有離群客。
客有慕(文苑作各有暮。
)歸心。
落晖映長浦。
煥景燭不浔。
雲生嶺乍黑。
日下溪半陰。
信美非吾土。
何事不抽簪。
(○《類聚》六十三。
《初學記》二十四。
文苑曲華三百十一。
《詩紀》七十三。
) 【酬謝宣城?詩】〖《詩紀》雲。
集雲調宣城?卧疾。
〗 王喬飛凫舄。
東方金馬門。
從宦(文苑作官。
注雲。
宋本作宦。
)非宦侶。
避世不(六臣本《文選》作作。
《詩紀》同。
集注本《文選》作非。
) 《類聚》、文苑同。
)避喧。
揆予(文苑作餘。
)發皇鑒。
(《詩紀》雲。
一作覽。
)短翮(《類聚》作羽。
)屢飛翻。
晨趨朝(《詩紀》雲。
一作遊。
)建禮。
晚沐卧郊園。
賓至下塵榻。
憂來命綠樽。
昔賢侔時雨。
今守馥蘭荪。
神交疲夢寐。
路遠隔思存。
牽拙謬東汜。
浮惰及(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反。
)西昆。
顧循良菲薄。
何以俪??。
将随渤?去。
刷羽泛清源。
(○謝宣城詩集四作答謝宣城。
《文選》三十作和謝宣城。
《詩紀》七十三。
又《類聚》三十一、文苑英華二百四十并引門、喧、翻、園、樽、荪、存七韻。
) 【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贻京邑遊好詩】 眷言訪舟客。
茲川信可珍。
洞徹(《文選》作澈。
《類聚》同。
)随清(《文選》作深。
《類聚》同。
)淺。
皎鏡無冬春。
千仞寫喬(《類聚》、文苑作高。
)樹。
百丈見遊鱗。
滄浪有時濁。
清濟涸無津。
豈若乘斯去。
俯映石磷磷。
紛吾隔嚣滓。
甯假(文苑作可。
)濯衣巾。
(六臣本《文選》注雲。
善本作巾衣字。
)願以潺?水。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沫。
《類聚》作末)沾君纓(《類聚》作衣。
)上塵。
(○《文選》二十七。
文苑英華百六十二作渡新安江贻京邑友好。
《詩紀》七十三。
又《類聚》八作渡新安江贻京邑友好。
引珍、春、鱗、巾、塵五韻。
) 【送别友人詩】〖《詩紀》雲。
外編作任?者非。
〗 君東我亦西。
銜悲涕如霰。
浮雲一南北。
何由展言宴。
方作異鄉人。
贈子同心扇。
遙裔發海鴻。
連翻山檐燕。
春秋更去來。
參差不相見。
(○《類聚》二十九。
文苑英華二百二十六。
《詩紀》七十三。
) 【去東陽與吏民别詩】 微薄叨今幸。
忝荷非昔期。
唐風豈異世。
欽明重在茲。
飾骖去關輔。
分竹入河淇。
下車如昨日。
曳組忽彌期。
霜載凋秋草。
風三動春旗。
無以招卧轍。
甯望後相思。
(○《類聚》五十。
《詩紀》七十三。
) 【早發定山詩】 夙齡愛遠壑。
晚莅見奇山。
标峰彩虹外。
置嶺白雲間。
傾壁忽斜豎。
絕頂峰昨孤圓。
(李善本《文選》作員。
)歸海流漫漫。
出浦水濺濺。
(《文選》作淺淺。
六臣本注雲。
五臣作濺。
)野棠開未落。
山櫻發(草堂詩箋作花。
)欲然。
忘歸屬蘭杜。
懷祿寄芳荃。
眷言采三秀。
徘徊望九仙。
(○《文選》二十七。
《詩紀》七十三。
又草堂詩箋二十一絕句詩注。
引燃一韻。
) 【循役朱方道路詩】 分?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