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詩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穴詩。
(○玉台新詠七。
《詩紀》六十五。
) 【古意詩二首】 飛鳥起離離。
驚散忽差池。
嗷嘈繞樹木。
翩翩(玉台作?。
)集寒枝。
既悲征役久。
偏傷垅上兒。
寄言閨中妾。
(玉台作愛。
)此心讵能知。
不見松蘿上。
(玉台作上蘿。
)頁落根不移。
(○玉台新詠七。
《詩紀》六十五。
) 當春有一草。
綠花複垂(玉台作重。
)枝。
雲是忘憂物。
生在北堂陲。
飛飛雙蛱蝶。
低低兩差池。
差池低複起。
此芳性不移。
飛蝶(玉台作ア。
)雙複隻。
此心人莫知。
(○同上) 【搗衣詩】 駕言易水北。
送别河之陽。
沈思慘行镳。
結夢在空床。
既寤丹綠謬。
始知纨素傷。
中州(本集作洲。
)木葉下。
邊城應早霜。
陰蟲日慘烈。
(疑作冽。
)庭草複芸(玉台作雲。
)黃。
金(玉台作冷。
)風徂(玉台作但。
)清夜。
明月懸洞房。
袅袅同宮女。
助我理衣裳。
參差夕杵引。
哀怨秋砧揚。
輕羅飛玉腕。
弱翠(《詩紀》作袖。
)低紅妝。
朱顔日(玉台作色。
)已興。
眄(本集、《詩紀》作ツ。
)睇色(玉台作目。
按目疑原作自。
)增光。
搗以一匪石。
文成雙鴛鴦。
制握斷金刀。
薰用如蘭芳。
佳期久不歸。
持此寄寒鄉。
妾身誰為(《詩紀》作與。
)容。
思君苦入(玉台作人。
)腸。
(○玉台新詠七。
本集。
《詩紀》六十五。
) 【織婦詩】 送别出南軒。
離思沉幽室。
調梭辍寒夜。
鳴機罷秋日。
良人在萬裡。
誰與共成匹。
願得一回光。
照此憂與疾。
君情倘未忘。
妾心長自畢。
(○玉台新詠七。
《詩紀》六十五。
) 【戲作詩】 宓妃生洛浦。
遊女出漢陽。
妖閑逾下蔡。
神妙絕高唐。
綿駒且變俗。
王豹複移鄉。
況茲集靈異。
豈得無方将。
長袂必留客。
清哇鹹繞梁。
燕趙羞容止。
西妲(《詩紀》作施。
)慚芬芳。
徒聞殊(當作珠。
)可弄。
定自乏明?。
(○玉台新詠七。
《詩紀》六十五。
) 【七夕詩】 白露月下團。
(《類聚》作圓。
文苑同。
又注雲。
一作團。
)秋風(文苑作氣。
)枝上鮮。
瑤台含(玉台作函。
歲時雜詠作涵。
)碧霧。
羅(玉台作瓊。
歲時雜詠作繡。
文苑雲。
一作翠。
)幕生紫煙。
妙會非绮節。
佳期乃涼(玉台作良。
)年。
玉壺承(文苑作并。
注雲。
一作承。
)夜急。
蘭膏依曉煎。
昔悲漢(玉台作時悲。
)難越。
今傷河(玉台作何。
)易旋。
怨咽雙斷念。
(文苑作目。
玉台、歲時雜詠作念斷。
)凄悼(玉台作草。
歲時雜詠作别。
文苑作切。
又注雲。
《初學記》作到。
《詩紀》雲。
一作切。
)兩情懸。
(○玉台新詠七。
《類聚》四。
古今歲時雜詠二十五。
文苑英華百五十八。
《詩紀》六十五。
) 【紫蘭始萌詩】 種蘭玉台下。
氣暖蘭始萌。
芬芳與時發。
婉轉迎節生。
獨使金翠嬌。
偏動紅绮情。
二遊何足壞。
(當作懷。
)一顧非傾城。
羞将苓芝侶。
豈畏??鳴。
(○玉台新詠七。
《詩紀》六十五。
) 【邊戍詩】 秋月出中天。
遠近無偏異。
共照一光輝。
各懷離别思。
(○玉台新詠十作邊戎詩。
《詩紀》六十五。
) 【詠舞詩】 腕弱複低舉。
身輕由回縱。
可謂寫自歡。
方與心期共。
(○玉台新詠十。
《詩紀》六十五。
) 【詠燭詩】 堂中绮羅人。
席上歌舞兒。
待我光泛滟。
為君照參差。
(○玉台新詠十。
《詩紀》六十五。
) 【詠筆詩】 昔聞蘭蕙月。
獨是桃李年。
春心傥未寫。
為君照情筵。
(○玉台新詠十。
《詩紀》六十五。
) 【詠笛詩】 柯亭有奇竹。
含情複抑揚。
妙聲發玉指。
龍音響鳳凰。
(○玉台新詠十。
《詩紀》六十五。
) 【賜謝覽王?柬詩】 〖南史曰:中書侍郎謝覽侍武帝坐。
受敕與侍中王?柬為詩答贈。
其文甚工。
武帝賜《詩》雲:〗 雙文既後進。
二少實名家。
豈伊爾(梁書作止。
)棟隆。
信乃俱國華。
(○南史謝覽傳。
梁書謝フ傳附覽傳。
《詩紀》六十五。
) 【賜張率詩】 〖南史曰:率侍武帝遊宴賦詩。
武帝别賜率《詩》曰:〗 東南有才子。
故能服官政。
餘雖慚古(《禦覽》作夙。
)昔。
得人今(《禦覽》作斯。
)為盛。
(○南史張率傳。
梁書張率傳。
《禦覽》五百九十一。
《詩紀》六十五。
) 【戲題劉孺手闆詩】 〖南史曰:武帝宴壽光殿。
诏群臣賦詩。
時劉孺與張率并醉未成。
武帝取孺手闆。
題戲之曰:〗 張率東南美。
劉孺洛(梁書作雒。
)陽才。
攬筆便應就。
何事久遲回。
(○南史劉孺傳。
梁書劉孺傳。
《禦覽》六百。
《詩紀》六十五。
) 【送始安王方略入關】 〖南史曰:梁武帝結好于魏。
遣始安王方略入關。
送之。
作《詩》曰:〗 如何吾幼子。
勝衣已别離。
十日無由宴。
千裡送遠垂。
(○南史始安王蕭方略傳。
《詩紀》六十五。
) 【覺意詩賜江革】 〖梁《書》曰:時高祖盛於佛教。
朝賢多啟求受戒。
革精信因果。
而高祖未知。
謂革不奉佛教。
乃賜革覺意詩五百字。
〗 唯當勤精進。
自強行勝修。
豈可作底突。
如彼必死囚。
(○梁書江革傳。
南史江革傳。
《詩紀》六十五。
) 【答蕭琛詩】 〖梁《書》曰:高祖在西邸。
早與琛狎。
每朝燕接以舊恩。
呼為宗老。
琛亦奉陳昔恩。
以早?中陽。
夙忝同?。
雖迷興運。
猶荷洪慈。
上答曰:〗 雖雲早契闊。
乃自非同志。
勿談興運初。
且道狂奴異。
(○梁書蕭琛傳。
) 【聯句詩】 傾城非人美。
千載難重(玉台訛作裡。
)逢。
雖懷軒中意。
愧疚無鬓發容。
(○玉台新詠十作連句詩。
《詩紀》六十五。
) 【清暑殿效柏梁體】〖七言〗 居中負?寄纓绂。
(帝)言慚輻湊政無術。
(新安太守任?)至德無垠愧違弼。
(侍中徐勉燮贊京河豈微物。
(丹陽丞劉泛)竊侍兩宮慚樞密。
(黃門侍郎柳忄登)清通簡要臣豈汨。
(吏部郎中謝覽)出入帷?濫榮秩。
(侍中張卷)複道龍樓歌?實。
(太子中庶子王峻)空班獨坐慚羊質。
(禦史中丞陸杲)嗣以書記臣敢匹。
(右軍主簿陸亻垂)謬參和鼎講畫一。
(司徒主簿劉洽)鼎味參和臣多匮。
(司徒左西屬江葺○《類聚》五十六。
《詩紀》六十五。
) 【贻柳忄炎詩】 爾?冠群後。
惟餘實念功。
(○梁書柳忄炎傳。
南史劉忄炎傳。
) 【五字疊韻詩】 後牖有榴柳。
(梁武帝)梁王長康強。
(劉孝綽)偏眠船舷邊。
(沈約)載匕每礙埭。
(庾肩吾)六斛熟鹿肉。
(徐ゼ)?莫蘇姑枯盧。
(何遜○《太平廣記》二百四十六。
)
(○玉台新詠七。
《詩紀》六十五。
) 【古意詩二首】 飛鳥起離離。
驚散忽差池。
嗷嘈繞樹木。
翩翩(玉台作?。
)集寒枝。
既悲征役久。
偏傷垅上兒。
寄言閨中妾。
(玉台作愛。
)此心讵能知。
不見松蘿上。
(玉台作上蘿。
)頁落根不移。
(○玉台新詠七。
《詩紀》六十五。
) 當春有一草。
綠花複垂(玉台作重。
)枝。
雲是忘憂物。
生在北堂陲。
飛飛雙蛱蝶。
低低兩差池。
差池低複起。
此芳性不移。
飛蝶(玉台作ア。
)雙複隻。
此心人莫知。
(○同上) 【搗衣詩】 駕言易水北。
送别河之陽。
沈思慘行镳。
結夢在空床。
既寤丹綠謬。
始知纨素傷。
中州(本集作洲。
)木葉下。
邊城應早霜。
陰蟲日慘烈。
(疑作冽。
)庭草複芸(玉台作雲。
)黃。
金(玉台作冷。
)風徂(玉台作但。
)清夜。
明月懸洞房。
袅袅同宮女。
助我理衣裳。
參差夕杵引。
哀怨秋砧揚。
輕羅飛玉腕。
弱翠(《詩紀》作袖。
)低紅妝。
朱顔日(玉台作色。
)已興。
眄(本集、《詩紀》作ツ。
)睇色(玉台作目。
按目疑原作自。
)增光。
搗以一匪石。
文成雙鴛鴦。
制握斷金刀。
薰用如蘭芳。
佳期久不歸。
持此寄寒鄉。
妾身誰為(《詩紀》作與。
)容。
思君苦入(玉台作人。
)腸。
(○玉台新詠七。
本集。
《詩紀》六十五。
) 【織婦詩】 送别出南軒。
離思沉幽室。
調梭辍寒夜。
鳴機罷秋日。
良人在萬裡。
誰與共成匹。
願得一回光。
照此憂與疾。
君情倘未忘。
妾心長自畢。
(○玉台新詠七。
《詩紀》六十五。
) 【戲作詩】 宓妃生洛浦。
遊女出漢陽。
妖閑逾下蔡。
神妙絕高唐。
綿駒且變俗。
王豹複移鄉。
況茲集靈異。
豈得無方将。
長袂必留客。
清哇鹹繞梁。
燕趙羞容止。
西妲(《詩紀》作施。
)慚芬芳。
徒聞殊(當作珠。
)可弄。
定自乏明?。
(○玉台新詠七。
《詩紀》六十五。
) 【七夕詩】 白露月下團。
(《類聚》作圓。
文苑同。
又注雲。
一作團。
)秋風(文苑作氣。
)枝上鮮。
瑤台含(玉台作函。
歲時雜詠作涵。
)碧霧。
羅(玉台作瓊。
歲時雜詠作繡。
文苑雲。
一作翠。
)幕生紫煙。
妙會非绮節。
佳期乃涼(玉台作良。
)年。
玉壺承(文苑作并。
注雲。
一作承。
)夜急。
蘭膏依曉煎。
昔悲漢(玉台作時悲。
)難越。
今傷河(玉台作何。
)易旋。
怨咽雙斷念。
(文苑作目。
玉台、歲時雜詠作念斷。
)凄悼(玉台作草。
歲時雜詠作别。
文苑作切。
又注雲。
《初學記》作到。
《詩紀》雲。
一作切。
)兩情懸。
(○玉台新詠七。
《類聚》四。
古今歲時雜詠二十五。
文苑英華百五十八。
《詩紀》六十五。
) 【紫蘭始萌詩】 種蘭玉台下。
氣暖蘭始萌。
芬芳與時發。
婉轉迎節生。
獨使金翠嬌。
偏動紅绮情。
二遊何足壞。
(當作懷。
)一顧非傾城。
羞将苓芝侶。
豈畏??鳴。
(○玉台新詠七。
《詩紀》六十五。
) 【邊戍詩】 秋月出中天。
遠近無偏異。
共照一光輝。
各懷離别思。
(○玉台新詠十作邊戎詩。
《詩紀》六十五。
) 【詠舞詩】 腕弱複低舉。
身輕由回縱。
可謂寫自歡。
方與心期共。
(○玉台新詠十。
《詩紀》六十五。
) 【詠燭詩】 堂中绮羅人。
席上歌舞兒。
待我光泛滟。
為君照參差。
(○玉台新詠十。
《詩紀》六十五。
) 【詠筆詩】 昔聞蘭蕙月。
獨是桃李年。
春心傥未寫。
為君照情筵。
(○玉台新詠十。
《詩紀》六十五。
) 【詠笛詩】 柯亭有奇竹。
含情複抑揚。
妙聲發玉指。
龍音響鳳凰。
(○玉台新詠十。
《詩紀》六十五。
) 【賜謝覽王?柬詩】 〖南史曰:中書侍郎謝覽侍武帝坐。
受敕與侍中王?柬為詩答贈。
其文甚工。
武帝賜《詩》雲:〗 雙文既後進。
二少實名家。
豈伊爾(梁書作止。
)棟隆。
信乃俱國華。
(○南史謝覽傳。
梁書謝フ傳附覽傳。
《詩紀》六十五。
) 【賜張率詩】 〖南史曰:率侍武帝遊宴賦詩。
武帝别賜率《詩》曰:〗 東南有才子。
故能服官政。
餘雖慚古(《禦覽》作夙。
)昔。
得人今(《禦覽》作斯。
)為盛。
(○南史張率傳。
梁書張率傳。
《禦覽》五百九十一。
《詩紀》六十五。
) 【戲題劉孺手闆詩】 〖南史曰:武帝宴壽光殿。
诏群臣賦詩。
時劉孺與張率并醉未成。
武帝取孺手闆。
題戲之曰:〗 張率東南美。
劉孺洛(梁書作雒。
)陽才。
攬筆便應就。
何事久遲回。
(○南史劉孺傳。
梁書劉孺傳。
《禦覽》六百。
《詩紀》六十五。
) 【送始安王方略入關】 〖南史曰:梁武帝結好于魏。
遣始安王方略入關。
送之。
作《詩》曰:〗 如何吾幼子。
勝衣已别離。
十日無由宴。
千裡送遠垂。
(○南史始安王蕭方略傳。
《詩紀》六十五。
) 【覺意詩賜江革】 〖梁《書》曰:時高祖盛於佛教。
朝賢多啟求受戒。
革精信因果。
而高祖未知。
謂革不奉佛教。
乃賜革覺意詩五百字。
〗 唯當勤精進。
自強行勝修。
豈可作底突。
如彼必死囚。
(○梁書江革傳。
南史江革傳。
《詩紀》六十五。
) 【答蕭琛詩】 〖梁《書》曰:高祖在西邸。
早與琛狎。
每朝燕接以舊恩。
呼為宗老。
琛亦奉陳昔恩。
以早?中陽。
夙忝同?。
雖迷興運。
猶荷洪慈。
上答曰:〗 雖雲早契闊。
乃自非同志。
勿談興運初。
且道狂奴異。
(○梁書蕭琛傳。
) 【聯句詩】 傾城非人美。
千載難重(玉台訛作裡。
)逢。
雖懷軒中意。
愧疚無鬓發容。
(○玉台新詠十作連句詩。
《詩紀》六十五。
) 【清暑殿效柏梁體】〖七言〗 居中負?寄纓绂。
(帝)言慚輻湊政無術。
(新安太守任?)至德無垠愧違弼。
(侍中徐勉燮贊京河豈微物。
(丹陽丞劉泛)竊侍兩宮慚樞密。
(黃門侍郎柳忄登)清通簡要臣豈汨。
(吏部郎中謝覽)出入帷?濫榮秩。
(侍中張卷)複道龍樓歌?實。
(太子中庶子王峻)空班獨坐慚羊質。
(禦史中丞陸杲)嗣以書記臣敢匹。
(右軍主簿陸亻垂)謬參和鼎講畫一。
(司徒主簿劉洽)鼎味參和臣多匮。
(司徒左西屬江葺○《類聚》五十六。
《詩紀》六十五。
) 【贻柳忄炎詩】 爾?冠群後。
惟餘實念功。
(○梁書柳忄炎傳。
南史劉忄炎傳。
) 【五字疊韻詩】 後牖有榴柳。
(梁武帝)梁王長康強。
(劉孝綽)偏眠船舷邊。
(沈約)載匕每礙埭。
(庾肩吾)六斛熟鹿肉。
(徐ゼ)?莫蘇姑枯盧。
(何遜○《太平廣記》二百四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