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其涼。
豈伊多露。
情深踐霜。
神武遐滌。
大衢方揮。
屠耒晏業。
介焉靡違。
閑菀敝徑。
??弦湛徽。
欣彼二仲。
與子俱歸。
願言無必。
欣慨屢造。
爾疾既纓。
餘憂用老。
搔首匪勤。
?纏中抱。
言念佳人。
隻增心攪。
天道雖緬。
福善可期。
今唯吾子。
久應在茲。
乘理載遂。
沖衿自怡。
三折既履。
五德宜思。
予業弗高。
屢羁塵役。
勉彼儉勤。
忝此墳籍。
識以榮期。
顔以厚積。
庶憑納污。
伫規三益。
(○文館詞林百五十八作丘泉之。
○逯案。
泉之、深之皆避唐諱。
) ☆荀昶〈昶。
字茂祖。
元嘉初。
以文義仕至中書郎。
有集十五卷。
〉【拟相逢狹路間】 朝發邯鄲邑。
暮宿井陉間。
井陉一何狹。
車馬不得旋。
邂逅相逢值。
崎岖交一言。
一言不容多。
伏轼問君家。
君家誠易(玉台作難。
)知。
易(玉台作難。
)知複易博。
南面平原居。
北趣相如閣。
飛樓臨名(玉台作夕。
樂府同。
)都。
通門枕華郭。
入門無所見。
但見雙栖鶴。
栖鶴數十雙。
鴛鴦九相追。
大兄珥金?。
(玉台作铛。
)中兄振纓?。
(樂府雲。
一作中兄纓玉蕤。
)伏臘一(玉以作二。
)來歸。
鄰裡生光輝。
小弟無所為。
(玉台作作。
)鬥雞東陌逵。
大婦織纨绮。
中婦縫羅衣。
小婦無所作。
挾瑟弄音徽。
丈人且卻坐。
梁塵将欲飛。
(○玉台新詠三。
《樂府詩集》三十五作長安有狹邪行。
《詩紀》五十四。
) 【拟青青河邊草】 熒熒山上火。
苕苕隔隴左。
隴左不可至。
精爽通寤寐。
寤寐衾?(玉台作帱。
樂府同。
)同。
忽覺在他邦。
他邦各異邑。
相逐不相及。
迷墟在望煙。
木落知冰堅。
升朝各自進。
誰肯相攀牽。
客從北方來。
贻我端弋绨。
命仆開弋绨。
中有隐起圭。
長跪讀隐圭。
詞苦聲亦凄。
上言各努力。
下言長相懷。
(○玉台新詠三。
《樂府詩集》三十八作青青河畔草。
《詩紀》五十四。
) ☆宋孝武帝劉駿〈駿字休龍。
小字道民。
文帝第三子。
元嘉十二年封陵武陵王。
劉劭弑逆。
舉兵入讨。
三十年五月即位。
在位十一年。
大明八年卒。
年三十五。
谥曰孝武皇帝。
有集三十一卷。
〉【丁督護歌六首】〖一曰阿督護。
〗 〖《宋書》樂志曰:督護歌者。
彭城内史徐逵之為魯軌所殺。
宋高祖使府内直督護丁?午收斂殡埋之。
逵之妻高祖長安也。
呼?午至閣下。
自問殓送之事。
每問辄歎息曰:丁督護。
其聲哀切。
後人因其聲廣為曲焉。
《唐書》樂志曰:丁督護。
晉、宋間曲也。
今歌是宋孝武帝所制雲。
〗 督護北征去。
前鋒無不平。
朱門垂高蓋。
永世揚功名。
(○《樂府詩集》四十五。
《詩紀》四十五。
) 洛陽數千裡。
孟津流無極。
辛苦戎馬間。
别易會難得。
(○同上) 叔護北征去。
相送落星墟。
帆樯如芒柽。
督護今何渠。
(○同上) 聞歡去北征。
相送直渎浦。
隻有淚可出。
無複情可吐。
(○同上) 督護初征時。
(玉台作上征去。
)侬亦惡(玉台作思。
)聞許。
願作石尤風。
四面斷行旅。
(○玉台新詠十。
《樂府詩集》四十五。
《詩紀》四十五。
)黃河流無極。
洛陽數千裡。
坎坷戎旅(玉台作我途。
)間。
何由見歡子。
(○玉台新詠十。
《樂府詩集》四十五作玉金珠。
《詩紀》四十五。
) 【自君之出矣】〖《詩紀》雲。
一雲拟室思。
玉台作許瑤。
〗 自君之出矣。
金翠暗無精。
思君如日月。
回遷晝夜生。
(○玉台新詠十作拟徐幹。
《類聚》三十二作拟室思。
《樂府詩集》六十九。
《詩紀》四十五。
) 【遊覆舟山詩】 束發好怡衍。
弱冠頗流薄。
素想終勿傾。
聿來果丘壑。
層峰亘天維。
曠渚綿地絡。
逢臯列神苑。
遭壇(《類聚》作?玄。
)樹仙閣。
松?登含青晖。
荷源煜彤爍。
川界泳遊鱗。
嚴庭響鳴鶴。
(○《類聚》七。
《詩紀》四十五。
) 【登作樂山詩】 修路轸孤辔。
竦石頓飛轅。
遂登千尋首。
表裡望丘原。
屯煙(《類聚》誤作因。
)擾風穴。
積水溺(《類聚》作漏。
)雲根。
漢潦吐新波。
楚山帶舊苑。
(《類聚》作宛。
)壤草淩故國。
拱木秀頹垣。
目極情無留。
(《類聚》作屆。
)客思空已繁。
(○《類聚》七。
詩經四十五。
) 【登魯山詩】 解帆憩通渚。
息徒憑椒丘。
粵值風景和。
升高從遠眸。
紀郢(《類聚》作?阝。
)窮西路。
湘夢極南流。
杳哉漢陰永。
(《詩紀》作水。
)浩焉江界修。
(○《類聚》七。
《詩紀》四十五。
) 【濟曲阿後湖詩】 宵登毗陵路。
旦(《類聚》作且。
)過雲陽郛。
平湖曠津濟。
菰渚疊明蕪。
和風翼歸采。
夕氛晦山?。
驚瀾翻魚藻。
?霞照桑榆。
(○《類聚》九。
《詩紀》四十五。
) 【與廬陵王紹别詩】 連歲矜離心。
今茲幸良集。
信宿窮晨暮。
開顔披所戢。
未盡歡娛(《類聚》作晤。
)懷。
已傷歧路及。
舳舻引江介。
飛旌背爾邑。
悄擾徒旅戒。
團栾流景入。
遲遲分手念。
泫泫登路泣。
(○《類聚》二十九。
廣《文選》八。
《詩紀》四十五。
) 【幸中興堂餞江夏王詩】 送行怅川逝。
離酌偶歲陰。
陰雲掩歡緒。
江山起别心。
(○《初學記》十八。
《詩紀》四十五。
) 【拜衡陽文王義季墓詩】 昧旦憑行轼。
濡露及山庭。
投步矜履蹈。
舉目增凄清。
轺路滅歸轸。
淪闼負重扃。
深松朝已霧。
幽隧晏未明。
長楊敷晚素。
宿草披初青。
哀往起沈泉。
追愛恸中情。
竹帛憑年遠。
世範随伏傾。
(○《類聚》四十。
《詩紀》四十五。
) 【七夕詩二首】 白日傾晚(歲時雜詠作曉。
)弦月升初光。
炫炫葉露滿。
肅肅(苕溪叢話作蕭蕭。
)庭風揚。
瞻言媚天漢。
幽期濟河梁。
服箱從奔轺。
纨绮阙成章。
解帶遽回轸。
誰雲(歲時雜詠作雲誰。
)秋夜長。
愛聚雙情款。
念離兩心傷。
(○《初學記》四。
古今歲時雜詠二十五。
《詩紀》四十五。
又苕溪漁隐叢話後一引光、揚二韻。
)秋風發離願。
明月照雙心。
偕歌亦遺調。
别歎無殘音。
開庭鏡天路。
馀光不可臨。
沿(《初學記》作迎。
)風披(《初學記》作被。
詩經同。
)弱(《初學記》作練。
)縷。
迎輝(《禦覽》作曜。
《初學記》作向月。
)貫玄針。
斯(《禦覽》作薄。
)藝成無取。
時物(歲時雜詠作務。
《禦覽》同。
)聊可尋。
(○玉燭寶典七引心、臨、針四韻。
古今歲時雜詠二十五、《禦覽》三十一并引臨、針、尋三韻。
初學四引針一韻。
《詩紀》四十五。
) 【夜聽妓詩】 寒夜起聲管。
促席引靈寄。
深心屬悲弦。
遠情逐流吹。
勞襟憑苦(《詩紀》作若。
)辰。
誰謂懷忘易。
(○《類聚》四十二。
《詩紀》四十五。
) 【詠史詩】 聶政憑骁氣。
荊轲擅美風。
孤刃駭韓庭。
獨步震秦宮。
懷音豈若始。
捐軀在命終。
雄姿列往志。
流聲固無窮。
(○《類聚》五十五。
《詩紀》四十五。
) 【初秋詩】 夏盡炎氣微。
火息涼風生。
綠草未傾色。
白露已盈庭。
遠視秋雲發。
近聽寒蟬鳴。
運移矜物化。
川上感馀《類聚》作餘。
)情。
(○《類聚》三。
《詩紀》四十五。
) 【秋夜詩】 局景薄西隅。
升月照東垂。
肅肅風盈幕。
泫泫露傾枝。
側聞飛壺急。
坐見河宿移。
睹辰念節變。
感物矜乖離。
(○《類聚》三。
《詩紀》四十五。
) 【四時詩】 〖南史曰:孝武狎侮群臣。
各有稱目。
柳元景、桓護之雖并北人。
而王玄谟獨受老伧之目。
嘗為玄谟作四時詩。
〗 堇茹(《宋書》作荼。
)供春膳。
粟漿(《禦覽》作飧。
)充夏餐。
《瓜包》(《禦覽》作瓠。
)醬調秋菜。
白?差
豈伊多露。
情深踐霜。
神武遐滌。
大衢方揮。
屠耒晏業。
介焉靡違。
閑菀敝徑。
??弦湛徽。
欣彼二仲。
與子俱歸。
願言無必。
欣慨屢造。
爾疾既纓。
餘憂用老。
搔首匪勤。
?纏中抱。
言念佳人。
隻增心攪。
天道雖緬。
福善可期。
今唯吾子。
久應在茲。
乘理載遂。
沖衿自怡。
三折既履。
五德宜思。
予業弗高。
屢羁塵役。
勉彼儉勤。
忝此墳籍。
識以榮期。
顔以厚積。
庶憑納污。
伫規三益。
(○文館詞林百五十八作丘泉之。
○逯案。
泉之、深之皆避唐諱。
) ☆荀昶〈昶。
字茂祖。
元嘉初。
以文義仕至中書郎。
有集十五卷。
〉【拟相逢狹路間】 朝發邯鄲邑。
暮宿井陉間。
井陉一何狹。
車馬不得旋。
邂逅相逢值。
崎岖交一言。
一言不容多。
伏轼問君家。
君家誠易(玉台作難。
)知。
易(玉台作難。
)知複易博。
南面平原居。
北趣相如閣。
飛樓臨名(玉台作夕。
樂府同。
)都。
通門枕華郭。
入門無所見。
但見雙栖鶴。
栖鶴數十雙。
鴛鴦九相追。
大兄珥金?。
(玉台作铛。
)中兄振纓?。
(樂府雲。
一作中兄纓玉蕤。
)伏臘一(玉以作二。
)來歸。
鄰裡生光輝。
小弟無所為。
(玉台作作。
)鬥雞東陌逵。
大婦織纨绮。
中婦縫羅衣。
小婦無所作。
挾瑟弄音徽。
丈人且卻坐。
梁塵将欲飛。
(○玉台新詠三。
《樂府詩集》三十五作長安有狹邪行。
《詩紀》五十四。
) 【拟青青河邊草】 熒熒山上火。
苕苕隔隴左。
隴左不可至。
精爽通寤寐。
寤寐衾?(玉台作帱。
樂府同。
)同。
忽覺在他邦。
他邦各異邑。
相逐不相及。
迷墟在望煙。
木落知冰堅。
升朝各自進。
誰肯相攀牽。
客從北方來。
贻我端弋绨。
命仆開弋绨。
中有隐起圭。
長跪讀隐圭。
詞苦聲亦凄。
上言各努力。
下言長相懷。
(○玉台新詠三。
《樂府詩集》三十八作青青河畔草。
《詩紀》五十四。
) ☆宋孝武帝劉駿〈駿字休龍。
小字道民。
文帝第三子。
元嘉十二年封陵武陵王。
劉劭弑逆。
舉兵入讨。
三十年五月即位。
在位十一年。
大明八年卒。
年三十五。
谥曰孝武皇帝。
有集三十一卷。
〉【丁督護歌六首】〖一曰阿督護。
〗 〖《宋書》樂志曰:督護歌者。
彭城内史徐逵之為魯軌所殺。
宋高祖使府内直督護丁?午收斂殡埋之。
逵之妻高祖長安也。
呼?午至閣下。
自問殓送之事。
每問辄歎息曰:丁督護。
其聲哀切。
後人因其聲廣為曲焉。
《唐書》樂志曰:丁督護。
晉、宋間曲也。
今歌是宋孝武帝所制雲。
〗 督護北征去。
前鋒無不平。
朱門垂高蓋。
永世揚功名。
(○《樂府詩集》四十五。
《詩紀》四十五。
) 洛陽數千裡。
孟津流無極。
辛苦戎馬間。
别易會難得。
(○同上) 叔護北征去。
相送落星墟。
帆樯如芒柽。
督護今何渠。
(○同上) 聞歡去北征。
相送直渎浦。
隻有淚可出。
無複情可吐。
(○同上) 督護初征時。
(玉台作上征去。
)侬亦惡(玉台作思。
)聞許。
願作石尤風。
四面斷行旅。
(○玉台新詠十。
《樂府詩集》四十五。
《詩紀》四十五。
)黃河流無極。
洛陽數千裡。
坎坷戎旅(玉台作我途。
)間。
何由見歡子。
(○玉台新詠十。
《樂府詩集》四十五作玉金珠。
《詩紀》四十五。
) 【自君之出矣】〖《詩紀》雲。
一雲拟室思。
玉台作許瑤。
〗 自君之出矣。
金翠暗無精。
思君如日月。
回遷晝夜生。
(○玉台新詠十作拟徐幹。
《類聚》三十二作拟室思。
《樂府詩集》六十九。
《詩紀》四十五。
) 【遊覆舟山詩】 束發好怡衍。
弱冠頗流薄。
素想終勿傾。
聿來果丘壑。
層峰亘天維。
曠渚綿地絡。
逢臯列神苑。
遭壇(《類聚》作?玄。
)樹仙閣。
松?登含青晖。
荷源煜彤爍。
川界泳遊鱗。
嚴庭響鳴鶴。
(○《類聚》七。
《詩紀》四十五。
) 【登作樂山詩】 修路轸孤辔。
竦石頓飛轅。
遂登千尋首。
表裡望丘原。
屯煙(《類聚》誤作因。
)擾風穴。
積水溺(《類聚》作漏。
)雲根。
漢潦吐新波。
楚山帶舊苑。
(《類聚》作宛。
)壤草淩故國。
拱木秀頹垣。
目極情無留。
(《類聚》作屆。
)客思空已繁。
(○《類聚》七。
詩經四十五。
) 【登魯山詩】 解帆憩通渚。
息徒憑椒丘。
粵值風景和。
升高從遠眸。
紀郢(《類聚》作?阝。
)窮西路。
湘夢極南流。
杳哉漢陰永。
(《詩紀》作水。
)浩焉江界修。
(○《類聚》七。
《詩紀》四十五。
) 【濟曲阿後湖詩】 宵登毗陵路。
旦(《類聚》作且。
)過雲陽郛。
平湖曠津濟。
菰渚疊明蕪。
和風翼歸采。
夕氛晦山?。
驚瀾翻魚藻。
?霞照桑榆。
(○《類聚》九。
《詩紀》四十五。
) 【與廬陵王紹别詩】 連歲矜離心。
今茲幸良集。
信宿窮晨暮。
開顔披所戢。
未盡歡娛(《類聚》作晤。
)懷。
已傷歧路及。
舳舻引江介。
飛旌背爾邑。
悄擾徒旅戒。
團栾流景入。
遲遲分手念。
泫泫登路泣。
(○《類聚》二十九。
廣《文選》八。
《詩紀》四十五。
) 【幸中興堂餞江夏王詩】 送行怅川逝。
離酌偶歲陰。
陰雲掩歡緒。
江山起别心。
(○《初學記》十八。
《詩紀》四十五。
) 【拜衡陽文王義季墓詩】 昧旦憑行轼。
濡露及山庭。
投步矜履蹈。
舉目增凄清。
轺路滅歸轸。
淪闼負重扃。
深松朝已霧。
幽隧晏未明。
長楊敷晚素。
宿草披初青。
哀往起沈泉。
追愛恸中情。
竹帛憑年遠。
世範随伏傾。
(○《類聚》四十。
《詩紀》四十五。
) 【七夕詩二首】 白日傾晚(歲時雜詠作曉。
)弦月升初光。
炫炫葉露滿。
肅肅(苕溪叢話作蕭蕭。
)庭風揚。
瞻言媚天漢。
幽期濟河梁。
服箱從奔轺。
纨绮阙成章。
解帶遽回轸。
誰雲(歲時雜詠作雲誰。
)秋夜長。
愛聚雙情款。
念離兩心傷。
(○《初學記》四。
古今歲時雜詠二十五。
《詩紀》四十五。
又苕溪漁隐叢話後一引光、揚二韻。
)秋風發離願。
明月照雙心。
偕歌亦遺調。
别歎無殘音。
開庭鏡天路。
馀光不可臨。
沿(《初學記》作迎。
)風披(《初學記》作被。
詩經同。
)弱(《初學記》作練。
)縷。
迎輝(《禦覽》作曜。
《初學記》作向月。
)貫玄針。
斯(《禦覽》作薄。
)藝成無取。
時物(歲時雜詠作務。
《禦覽》同。
)聊可尋。
(○玉燭寶典七引心、臨、針四韻。
古今歲時雜詠二十五、《禦覽》三十一并引臨、針、尋三韻。
初學四引針一韻。
《詩紀》四十五。
) 【夜聽妓詩】 寒夜起聲管。
促席引靈寄。
深心屬悲弦。
遠情逐流吹。
勞襟憑苦(《詩紀》作若。
)辰。
誰謂懷忘易。
(○《類聚》四十二。
《詩紀》四十五。
) 【詠史詩】 聶政憑骁氣。
荊轲擅美風。
孤刃駭韓庭。
獨步震秦宮。
懷音豈若始。
捐軀在命終。
雄姿列往志。
流聲固無窮。
(○《類聚》五十五。
《詩紀》四十五。
) 【初秋詩】 夏盡炎氣微。
火息涼風生。
綠草未傾色。
白露已盈庭。
遠視秋雲發。
近聽寒蟬鳴。
運移矜物化。
川上感馀《類聚》作餘。
)情。
(○《類聚》三。
《詩紀》四十五。
) 【秋夜詩】 局景薄西隅。
升月照東垂。
肅肅風盈幕。
泫泫露傾枝。
側聞飛壺急。
坐見河宿移。
睹辰念節變。
感物矜乖離。
(○《類聚》三。
《詩紀》四十五。
) 【四時詩】 〖南史曰:孝武狎侮群臣。
各有稱目。
柳元景、桓護之雖并北人。
而王玄谟獨受老伧之目。
嘗為玄谟作四時詩。
〗 堇茹(《宋書》作荼。
)供春膳。
粟漿(《禦覽》作飧。
)充夏餐。
《瓜包》(《禦覽》作瓠。
)醬調秋菜。
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