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欺。
(○《文選》二十六。
三謝詩。
《詩紀》四十八。
又《類聚》二十七引缁、詩、絲、茲、ざ、辭、時、之、其、欺十韻。
又作往臨川發石頭城詩。
引疑其二韻。
黃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詩史補遺八晚登詩注引一句。
) 【道路憶山中詩】 采菱調易急。
江南歌不緩。
楚人心昔絕。
越客腸今斷。
斷絕雖殊念。
俱為歸慮款。
存鄉爾思積。
憶山我憤懑。
追尋栖息時,偃卧任縱誕。
得性非外求。
自己為誰纂。
不怨秋夕長。
常(三謝詩作恒。
《文選》同。
六臣本注雲。
善作常字。
《詩紀》雲。
一作恒。
)苦夏日短。
濯流激浮湍。
息陰倚密竿。
懷故(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故懷。
)叵新歡。
含悲忘春暖。
凄凄明月吹。
恻恻廣陵散。
殷勤訴危柱。
慷慨命促管。
(○《文選》二十六。
三謝詩。
《詩紀》四十八。
) 【夜發石關亭詩】 随山逾千裡。
浮溪将十夕。
鳥歸息舟楫。
星闌命行役。
亭亭曉月映。
泠泠朝露滴。
(○《類聚》二十七。
《詩紀》四十八。
) 【入彭蠡湖口詩】 客遊倦水宿。
風潮難具論。
洲島驟回合。
圻岸屢崩奔。
乘月聽哀?。
?露馥芳荪。
春晚綠野秀。
岩高白雲屯。
千念集日夜。
萬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鏡。
(《禦覽》作境。
)牽葉入松門。
三江事多往。
九派理空存。
靈(李善本《文選》作露。
)物{乂/厷}珍怪。
異人秘精魂。
金膏滅明光。
水碧綴(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辍。
)流溫。
徒作千裡曲。
弦絕念彌敦。
(○《文選》二十六。
三謝詩。
《廬山記》四。
《詩紀》四十八。
又《禦覽》四十八引門一韻。
) 【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詩】 南州實炎德。
桂樹陵(《類聚》作淩。
)寒山。
銅陵映碧澗。
(李善本《文選》作潤。
)石磴瀉(《類聚》作寫。
)紅泉。
既枉隐淪客。
亦栖肥遁賢。
險徑無測度。
天路非術阡。
遂登群峰首。
邈若升(《類聚》作騰。
)雲煙。
羽人絕仿佛。
丹丘徒空筌。
(《類聚》作荃。
)圖牒複磨(《文選》作摩。
)滅。
碑版誰聞傳。
莫辨(《詩紀》作辯。
)百代(《文選》作世。
)後。
安知千載前。
且申獨往意。
乘月弄潺?。
恒充俄頃用。
豈為古今然。
(○《文選》二十六。
三謝詩。
《詩紀》四十八。
又《類聚》六引山、泉、賢、煙、荃、傳、前、?八韻。
) 【發歸濑三瀑布望兩溪詩】 我行乘日垂。
放舟候月圓。
沫(廣《文選》作末。
)江免風濤。
涉清弄漪漣。
積石竦兩溪。
飛泉倒三山。
亦既窮登陟。
(永嘉縣志作涉。
)荒藹橫目前。
窺岩不睹景。
披林豈見天。
陽鳥尚傾翰。
幽篁未為?。
退尋平常時。
安知巢穴難。
風雨非攸吝。
擁志誰與宣。
倘有同枝條。
此日即千年。
(○永嘉縣志三十三。
廣《文選》十。
《詩紀》四十八。
) 【初往新安至桐廬口詩】 ??雖凄其。
授衣尚未至。
感節良已深。
懷古亦雲(《類聚》或作徒役。
《詩紀》雲。
一作徒役。
)思。
不有千裡棹。
孰申百代意。
遠協尚子心。
遙得許生計。
(《類聚》作忌。
)既及泠風善。
又即秋水駛。
江山共開(《類聚》或作閑。
《詩紀》雲。
一作閑。
)曠。
雲日相照媚。
景夕群物清。
對玩鹹可?。
(《類聚》或作喜。
○《類聚》二十八。
又二十七作初往新安桐廬口詩。
引思、意、駛、媚、熹五韻。
《詩紀》四十八。
) 【登廬山絕頂望諸峤詩】 山行非前期。
彌遠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
遂複經盈缺。
扪壁窺龍池。
攀枝瞰乳穴。
積峽(《書鈔》作狹。
)忽複啟。
(《書鈔》作起。
)平途俄已?。
(《廬山記》作閉。
《詩紀》同。
)巒隴有合沓。
往來無蹤轍。
晝夜蔽日月。
冬夏共霜雪。
(○《書鈔》百五十八作登山絕頂詩。
引穴、?二韻。
《類聚》七、《詩紀》四十八并引?、轍、雪三韻。
《廬山記》一作登絕頂望諸峤。
引閉、轍、雪三韻。
《文選》三十一雜體詩注作登廬山詩。
引辍、缺二韻。
○卮林七诠鐘登廬山詩條雲。
詩歸載謝靈運登廬山望諸峤《詩》曰雲雲。
鐘雲。
六句質奧。
是一短記。
譚雲。
他人數十句寫來。
必不能如此樸妙。
又雲。
如此大題目。
肯作三韻。
立想不善。
诠曰:江淹雜體詩注引謝登廬山《詩》曰:山行非前期。
彌遠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
遂複經盈缺。
蓋即是篇發端也。
不經昭明所選。
代久篇殘。
何知雪後更無數十句乎。
耳目難遍。
胸臆易生。
亦論古之大病也。
又康樂遊覽詩絕無寂寥數語者。
讀其集自得之。
逯案。
卮林說是。
今為湊成殘篇如上。
詩歸從詩僅載積峽忽複啟以下三韻六句。
而
(○《文選》二十六。
三謝詩。
《詩紀》四十八。
又《類聚》二十七引缁、詩、絲、茲、ざ、辭、時、之、其、欺十韻。
又作往臨川發石頭城詩。
引疑其二韻。
黃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詩史補遺八晚登詩注引一句。
) 【道路憶山中詩】 采菱調易急。
江南歌不緩。
楚人心昔絕。
越客腸今斷。
斷絕雖殊念。
俱為歸慮款。
存鄉爾思積。
憶山我憤懑。
追尋栖息時,偃卧任縱誕。
得性非外求。
自己為誰纂。
不怨秋夕長。
常(三謝詩作恒。
《文選》同。
六臣本注雲。
善作常字。
《詩紀》雲。
一作恒。
)苦夏日短。
濯流激浮湍。
息陰倚密竿。
懷故(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故懷。
)叵新歡。
含悲忘春暖。
凄凄明月吹。
恻恻廣陵散。
殷勤訴危柱。
慷慨命促管。
(○《文選》二十六。
三謝詩。
《詩紀》四十八。
) 【夜發石關亭詩】 随山逾千裡。
浮溪将十夕。
鳥歸息舟楫。
星闌命行役。
亭亭曉月映。
泠泠朝露滴。
(○《類聚》二十七。
《詩紀》四十八。
) 【入彭蠡湖口詩】 客遊倦水宿。
風潮難具論。
洲島驟回合。
圻岸屢崩奔。
乘月聽哀?。
?露馥芳荪。
春晚綠野秀。
岩高白雲屯。
千念集日夜。
萬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鏡。
(《禦覽》作境。
)牽葉入松門。
三江事多往。
九派理空存。
靈(李善本《文選》作露。
)物{乂/厷}珍怪。
異人秘精魂。
金膏滅明光。
水碧綴(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辍。
)流溫。
徒作千裡曲。
弦絕念彌敦。
(○《文選》二十六。
三謝詩。
《廬山記》四。
《詩紀》四十八。
又《禦覽》四十八引門一韻。
) 【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詩】 南州實炎德。
桂樹陵(《類聚》作淩。
)寒山。
銅陵映碧澗。
(李善本《文選》作潤。
)石磴瀉(《類聚》作寫。
)紅泉。
既枉隐淪客。
亦栖肥遁賢。
險徑無測度。
天路非術阡。
遂登群峰首。
邈若升(《類聚》作騰。
)雲煙。
羽人絕仿佛。
丹丘徒空筌。
(《類聚》作荃。
)圖牒複磨(《文選》作摩。
)滅。
碑版誰聞傳。
莫辨(《詩紀》作辯。
)百代(《文選》作世。
)後。
安知千載前。
且申獨往意。
乘月弄潺?。
恒充俄頃用。
豈為古今然。
(○《文選》二十六。
三謝詩。
《詩紀》四十八。
又《類聚》六引山、泉、賢、煙、荃、傳、前、?八韻。
) 【發歸濑三瀑布望兩溪詩】 我行乘日垂。
放舟候月圓。
沫(廣《文選》作末。
)江免風濤。
涉清弄漪漣。
積石竦兩溪。
飛泉倒三山。
亦既窮登陟。
(永嘉縣志作涉。
)荒藹橫目前。
窺岩不睹景。
披林豈見天。
陽鳥尚傾翰。
幽篁未為?。
退尋平常時。
安知巢穴難。
風雨非攸吝。
擁志誰與宣。
倘有同枝條。
此日即千年。
(○永嘉縣志三十三。
廣《文選》十。
《詩紀》四十八。
) 【初往新安至桐廬口詩】 ??雖凄其。
授衣尚未至。
感節良已深。
懷古亦雲(《類聚》或作徒役。
《詩紀》雲。
一作徒役。
)思。
不有千裡棹。
孰申百代意。
遠協尚子心。
遙得許生計。
(《類聚》作忌。
)既及泠風善。
又即秋水駛。
江山共開(《類聚》或作閑。
《詩紀》雲。
一作閑。
)曠。
雲日相照媚。
景夕群物清。
對玩鹹可?。
(《類聚》或作喜。
○《類聚》二十八。
又二十七作初往新安桐廬口詩。
引思、意、駛、媚、熹五韻。
《詩紀》四十八。
) 【登廬山絕頂望諸峤詩】 山行非前期。
彌遠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
遂複經盈缺。
扪壁窺龍池。
攀枝瞰乳穴。
積峽(《書鈔》作狹。
)忽複啟。
(《書鈔》作起。
)平途俄已?。
(《廬山記》作閉。
《詩紀》同。
)巒隴有合沓。
往來無蹤轍。
晝夜蔽日月。
冬夏共霜雪。
(○《書鈔》百五十八作登山絕頂詩。
引穴、?二韻。
《類聚》七、《詩紀》四十八并引?、轍、雪三韻。
《廬山記》一作登絕頂望諸峤。
引閉、轍、雪三韻。
《文選》三十一雜體詩注作登廬山詩。
引辍、缺二韻。
○卮林七诠鐘登廬山詩條雲。
詩歸載謝靈運登廬山望諸峤《詩》曰雲雲。
鐘雲。
六句質奧。
是一短記。
譚雲。
他人數十句寫來。
必不能如此樸妙。
又雲。
如此大題目。
肯作三韻。
立想不善。
诠曰:江淹雜體詩注引謝登廬山《詩》曰:山行非前期。
彌遠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
遂複經盈缺。
蓋即是篇發端也。
不經昭明所選。
代久篇殘。
何知雪後更無數十句乎。
耳目難遍。
胸臆易生。
亦論古之大病也。
又康樂遊覽詩絕無寂寥數語者。
讀其集自得之。
逯案。
卮林說是。
今為湊成殘篇如上。
詩歸從詩僅載積峽忽複啟以下三韻六句。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