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謝靈運【初去郡詩】 彭薛裁知恥。
貢公未遺榮。
或可優貪競。
豈足稱達生。
伊餘(六臣本《文選》作予。
)秉微尚。
拙讷謝浮名。
廬園當栖岩。
卑位代躬耕。
顧已雖自許。
心迹猶未并。
無庸方(《文選》作妨。
三謝詩、文章正宗同。
)周任。
有疾像(三謝詩作象。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象。
)長卿。
畢娶類尚子。
薄遊似邴生。
恭承古人意。
促(三謝詩作ㄈ。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ㄈ。
)裝返柴荊。
牽絲及元興。
解龜在景平。
負心二十載。
認今廢将迎。
理棹遄還期。
(三謝詩作朝。
)遵渚骛修垌。
溯溪(六臣本《文選》作?。
三謝詩同。
)終水涉。
登嶺始山行。
野曠沙岸淨。
(《類聚》作靜。
)天高秋月(《類聚》作日。
)明。
憩石挹飛泉。
攀林搴落英。
戰勝?瞿者肥。
鑒(文章正宗作監。
)止(《文選》作止監。
六臣本雲。
五臣作鑒。
)流歸停。
即是羲唐化。
獲我擊壤情。
(○《文選》二十六。
三謝詩。
文章正宗二十九。
《詩紀》四十八。
又《類聚》五十作去永嘉郡詩。
引英、明二韻。
) 【北亭與吏民别詩】 刀筆愧張杜。
棄?慚終軍。
貴史寄子長。
愛賦托子雲。
昔值休明初。
以此預人群。
常呼城旁道。
更歌憂逸民。
猶抱見素樸。
兼勉擁來勤。
定自征伐檀。
亦已驗惟塵。
晚末牽馀榮。
憩泊瓯海濱。
時易速還周。
德乏勤濟振。
眷言徒矜傷。
靡術謝經綸。
矧乃卧沈疴。
針石苦微身。
行久懷邱窟。
景昃感秋?。
?秋有歸棹。
昃景無淹津。
前期(寰宇記作程。
)眇已往。
後會邈無因。
貧者缺所贈。
風寒護爾身。
(○永嘉縣志二十二。
寰宇記九十九引因一韻。
) 【田南樹園激流植?爰詩】 樵隐俱在山。
由來事不同。
不同非一事。
養こ亦(三謝詩作丘。
文章正宗同。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丘。
)園中。
中園(六臣本《文選》作園中。
三謝詩同。
《詩紀》雲。
一作園中。
)屏氛雜。
清曠招遠風。
蔔室倚北阜。
啟扉面南江。
激澗代汲井。
插槿當列墉。
群木既羅戶。
衆山亦當(六臣本《文選》作對。
注雲。
善作對。
)窗。
靡迤趨下田。
(三謝詩作岫。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岫。
)迢遞瞰高峰。
寡欲不期勞。
即事罕人功。
唯開蔣生徑。
永懷求百蹤。
賞心不可忘。
妙善冀能(三謝詩作皆。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皆。
)同。
(○《文選》三十。
三謝詩。
文章正宗二十九。
《詩紀》四十八。
) 【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詩】 朝旦發陽崖。
景落憩陰峰。
舍舟眺回(《文選》作迥。
)渚。
停策倚茂松。
側迳既窈窕。
環洲亦玲珑。
俯視喬木杪。
仰聆大壑淙。
(李善本《文選》作氵叢。
)石橫水分流。
林密蹊絕蹤。
解作竟何感。
升長皆豐(永嘉縣志作半。
)容。
初篁苞綠箨。
新蒲含紫茸。
海鷗戲春岸。
天雞弄和風。
撫化心無厭。
覽物眷彌重。
不惜去人遠。
但恨莫與同。
孤遊非情歎。
(《文選》注作款。
)賞廢理誰通。
(○《文選》二十二。
三謝詩。
永嘉縣志三十三。
《詩紀》四十八。
又《文選》二十六贈郭桐廬詩汪引一句。
) 【南樓中望所遲客詩】 杳杳日西頹。
漫漫長路迫。
登樓為誰思。
臨江遲來客。
與我别所期。
期在三五夕。
圓景早已滿。
佳人殊(三謝詩作猶。
李善本《文選》作猶。
六臣本注雲。
五臣作猶。
)未适。
即事怨睽攜。
感物方凄戚。
孟夏非長夜。
晦明如歲隔。
瑤華未堪折。
蘭苕已屢摘。
路阻莫贈問。
雲何慰離析。
搔首訪行人。
引領冀良觌。
(○《文選》三十。
三謝詩。
詩經四十八。
又《文選》二十二從斤竹澗越嶺溪行詩注作南樓中望所知遲客詩。
引??一韻。
) 【山家詩】 中為天地物。
今為鄙夫有。
(○梁書周舍傳。
) 【廬陵王墓下作詩】 曉月(《類聚》作晚日。
)發雲陽。
落日次朱方。
含凄泛廣川。
灑淚眺連岡。
眷言懷君子。
沉痛切(《文選》作結。
)中腸。
道消結憤懑。
運開申悲涼。
神期恒若存。
(李善本《文選》作在。
)德音初不忘。
徂謝易永久。
松柏森已行。
延州協心許。
楚老惜蘭芳。
解劍竟何及。
(三謝詩作以。
) 撫墳徒自傷。
平生疑若人。
通蔽互相妨。
理感心(《文選》作深。
三謝詩同。
)情恸。
定非識所将。
脆促良可哀。
夭枉特兼常。
一随往化滅。
安用空名揚。
舉聲泣已瀝。
(《文選》作灑。
六臣本注雲。
五臣作瀝。
《類聚》誤作曆。
)長歎不成章。
(○《文選》二十三。
三謝詩。
《詩紀》四十八。
又《類聚》四十作經廬陵王墓詩。
引方、岡、腸、涼、忘、行、揚、章
貢公未遺榮。
或可優貪競。
豈足稱達生。
伊餘(六臣本《文選》作予。
)秉微尚。
拙讷謝浮名。
廬園當栖岩。
卑位代躬耕。
顧已雖自許。
心迹猶未并。
無庸方(《文選》作妨。
三謝詩、文章正宗同。
)周任。
有疾像(三謝詩作象。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象。
)長卿。
畢娶類尚子。
薄遊似邴生。
恭承古人意。
促(三謝詩作ㄈ。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ㄈ。
)裝返柴荊。
牽絲及元興。
解龜在景平。
負心二十載。
認今廢将迎。
理棹遄還期。
(三謝詩作朝。
)遵渚骛修垌。
溯溪(六臣本《文選》作?。
三謝詩同。
)終水涉。
登嶺始山行。
野曠沙岸淨。
(《類聚》作靜。
)天高秋月(《類聚》作日。
)明。
憩石挹飛泉。
攀林搴落英。
戰勝?瞿者肥。
鑒(文章正宗作監。
)止(《文選》作止監。
六臣本雲。
五臣作鑒。
)流歸停。
即是羲唐化。
獲我擊壤情。
(○《文選》二十六。
三謝詩。
文章正宗二十九。
《詩紀》四十八。
又《類聚》五十作去永嘉郡詩。
引英、明二韻。
) 【北亭與吏民别詩】 刀筆愧張杜。
棄?慚終軍。
貴史寄子長。
愛賦托子雲。
昔值休明初。
以此預人群。
常呼城旁道。
更歌憂逸民。
猶抱見素樸。
兼勉擁來勤。
定自征伐檀。
亦已驗惟塵。
晚末牽馀榮。
憩泊瓯海濱。
時易速還周。
德乏勤濟振。
眷言徒矜傷。
靡術謝經綸。
矧乃卧沈疴。
針石苦微身。
行久懷邱窟。
景昃感秋?。
?秋有歸棹。
昃景無淹津。
前期(寰宇記作程。
)眇已往。
後會邈無因。
貧者缺所贈。
風寒護爾身。
(○永嘉縣志二十二。
寰宇記九十九引因一韻。
) 【田南樹園激流植?爰詩】 樵隐俱在山。
由來事不同。
不同非一事。
養こ亦(三謝詩作丘。
文章正宗同。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丘。
)園中。
中園(六臣本《文選》作園中。
三謝詩同。
《詩紀》雲。
一作園中。
)屏氛雜。
清曠招遠風。
蔔室倚北阜。
啟扉面南江。
激澗代汲井。
插槿當列墉。
群木既羅戶。
衆山亦當(六臣本《文選》作對。
注雲。
善作對。
)窗。
靡迤趨下田。
(三謝詩作岫。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岫。
)迢遞瞰高峰。
寡欲不期勞。
即事罕人功。
唯開蔣生徑。
永懷求百蹤。
賞心不可忘。
妙善冀能(三謝詩作皆。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皆。
)同。
(○《文選》三十。
三謝詩。
文章正宗二十九。
《詩紀》四十八。
) 【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詩】 朝旦發陽崖。
景落憩陰峰。
舍舟眺回(《文選》作迥。
)渚。
停策倚茂松。
側迳既窈窕。
環洲亦玲珑。
俯視喬木杪。
仰聆大壑淙。
(李善本《文選》作氵叢。
)石橫水分流。
林密蹊絕蹤。
解作竟何感。
升長皆豐(永嘉縣志作半。
)容。
初篁苞綠箨。
新蒲含紫茸。
海鷗戲春岸。
天雞弄和風。
撫化心無厭。
覽物眷彌重。
不惜去人遠。
但恨莫與同。
孤遊非情歎。
(《文選》注作款。
)賞廢理誰通。
(○《文選》二十二。
三謝詩。
永嘉縣志三十三。
《詩紀》四十八。
又《文選》二十六贈郭桐廬詩汪引一句。
) 【南樓中望所遲客詩】 杳杳日西頹。
漫漫長路迫。
登樓為誰思。
臨江遲來客。
與我别所期。
期在三五夕。
圓景早已滿。
佳人殊(三謝詩作猶。
李善本《文選》作猶。
六臣本注雲。
五臣作猶。
)未适。
即事怨睽攜。
感物方凄戚。
孟夏非長夜。
晦明如歲隔。
瑤華未堪折。
蘭苕已屢摘。
路阻莫贈問。
雲何慰離析。
搔首訪行人。
引領冀良觌。
(○《文選》三十。
三謝詩。
詩經四十八。
又《文選》二十二從斤竹澗越嶺溪行詩注作南樓中望所知遲客詩。
引??一韻。
) 【山家詩】 中為天地物。
今為鄙夫有。
(○梁書周舍傳。
) 【廬陵王墓下作詩】 曉月(《類聚》作晚日。
)發雲陽。
落日次朱方。
含凄泛廣川。
灑淚眺連岡。
眷言懷君子。
沉痛切(《文選》作結。
)中腸。
道消結憤懑。
運開申悲涼。
神期恒若存。
(李善本《文選》作在。
)德音初不忘。
徂謝易永久。
松柏森已行。
延州協心許。
楚老惜蘭芳。
解劍竟何及。
(三謝詩作以。
) 撫墳徒自傷。
平生疑若人。
通蔽互相妨。
理感心(《文選》作深。
三謝詩同。
)情恸。
定非識所将。
脆促良可哀。
夭枉特兼常。
一随往化滅。
安用空名揚。
舉聲泣已瀝。
(《文選》作灑。
六臣本注雲。
五臣作瀝。
《類聚》誤作曆。
)長歎不成章。
(○《文選》二十三。
三謝詩。
《詩紀》四十八。
又《類聚》四十作經廬陵王墓詩。
引方、岡、腸、涼、忘、行、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