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洹軌。
絕溜飛庭前。
高林映窗裡。
禅室栖空觀。
講宇析妙理。
(○《類聚》七十六。
《詩紀》四十八。
)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 昏旦變氣候。
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娛人。
遊子忄詹(寰宇記作澹。
六臣本《文選》作澹。
注雲。
五臣作忄詹。
)忘歸。
出谷日尚早。
入舟陽已微。
林(文鏡秘府作溪。
)壑斂暝色。
雲霞收夕霏。
芰荷疊映蔚。
(《類聚》作暧。
)蒲稗相因依。
披拂趨南迳。
愉悅偃東扉。
慮澹物自輕。
意惬理無違。
寄言攝生客。
試用此道推。
(○《文選》二十二。
三謝詩。
文章正宗二十九。
永嘉縣志三十三。
《詩紀》四十八。
又文鏡秘府論天卷引霏一韻。
《類聚》九引晖、歸、微、霏、依、扉六韻。
寰宇記百十一引晖、歸二韻。
永嘉縣志二引晖、歸、微、霏、依、違、推七韻。
) 【登石門最高頂詩】 晨策尋絕壁。
夕息(廬山紀事作宿。
《類聚》同。
)在山栖。
疏峰抗(三謝詩作枕。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枕。
)高館。
對嶺臨回溪。
(六臣本《文選》作?。
)長林羅戶穴。
(三謝詩、《廬山記》作庭。
《詩紀》雲。
一作庭。
六臣本《文選》作庭。
注雲。
善本作穴。
)積石擁階基。
(《文選》作基階。
《類聚》、三謝詩同。
)連嚴覺路塞。
密竹使徑迷。
來人忘新術。
去子惑(《廬山記》作或。
)故蹊。
活活(《類聚》作聒聒。
廬山紀事同。
)夕流駛。
?敫々夜猿啼。
沈冥豈别理。
守道自不攜。
心契九秋幹。
目(《廬山記》作日。
)玩三春荑。
居常以待終。
處順故安排。
(《廬山記》作擠。
)惜無同懷客。
共登青雲梯。
(○《文選》二十二。
《廬山記》四。
三謝詩。
《詩紀》四十八。
又《類聚》八引栖、溪、階、迷、蹊、啼、攜、荑、梯九韻。
廬山紀事十二引栖、溪、基、迷、蹊、啼、攜、荑、梯九韻。
○逯案。
《文選》集注引《文選》鈔曰:靈運遊名山志雲。
石門在永嘉。
永嘉縣志亦言及石門。
則此詩乃永嘉時作。
《廬山記》、廬山紀事皆收此詩。
蓋後人以意為之。
不足據。
)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回溪】〖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奚。
〗石濑茂林修竹〖李善本《文選》作修竹茂林。
〗詩跻險築幽居。
披(六臣本《文選》作被。
)雲卧石門。
苔滑誰能步。
葛弱豈可扪。
袅袅秋風過。
萋萋春草繁。
美人遊不還。
佳期何由敦。
芳塵凝瑤席。
清醑滿金樽。
洞庭空波瀾。
桂枝徒攀翻。
結念屬霄漢。
孤景莫與谖。
俯濯石下潭。
(三謝詩作濞。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濞。
)俯看條上猿。
早聞夕飚急。
晚見朝日暾。
崖傾光光難留。
林深響易奔。
感往慮有複。
理來情無存。
庶持(六臣本《文選》作特。
注雲。
五臣作持。
)乘日車。
(三謝詩作用。
六臣本《文選》同。
)得以慰營魂。
匪為衆人說。
冀與智者論。
(○《文選》三十。
三謝詩。
《詩紀》四十八。
) 【從斤竹澗越嶺溪行詩】 猿鳴誠知曙。
谷幽光未顯。
嚴下雲方合。
花上露猶泫。
逶迤傍隈?奧。
迢(《文選》作苕。
)遞陟陉岘。
過澗既厲急。
登棧亦陵緬。
川渚屢徑複。
乘流玩回轉。
蘋萍泛沉深。
(《類聚》作深沉。
)菰蒲(《類聚》作浦菰。
)冒清淺。
企石挹飛泉。
攀林摘葉卷。
想見山阿人。
薜蘿(《類聚》作蘿薜。
)若在眼。
握蘭勤徒結。
折麻心莫展。
情用賞為美。
事昧竟誰辨。
(《詩紀》作辯。
)觀此遺物慮。
一悟得所遣。
(○《文選》二十二。
三謝詩。
詩尼四十八。
又《類聚》三十六引顯、泫、岘、淺、卷、眼六韻。
) 【過白岸亭詩】 拂衣遵沙垣。
緩步入蓬屋。
近澗涓密石。
遠山映疏木。
空翠難強名。
漁釣易為曲。
援蘿臨(廣《文選》作聆。
《詩紀》同。
)青崖。
春心自相屬。
交交止栩黃。
呦呦食萍鹿。
傷彼人百哀。
嘉爾承筐樂。
榮悴疊去來。
窮通成休忄戚。
未若長疏散。
萬事恒抱樸。
(○永嘉縣志二十一。
廣《文選》十。
《詩紀》四聲十八。
) 【石門岩上宿詩】〖《詩紀》作夜宿石門詩。
注雲。
拾遺作石門岩上宿。
〗 朝搴苑中蘭。
畏彼霜下歇。
暝還雲際宿。
弄此石上月。
鳥(廬山紀事作烏。
)鳴識夜栖。
木落知風發。
異音同至(《類聚》作緻。
廬山紀事同。
)聽。
殊響俱清越。
妙物莫為賞。
芳醑誰與伐。
美人竟不來。
陽阿(廣《文選》作鳴珂。
)徒?發。
(○廣《文選》十、《詩紀》四十八并作夜宿石門詩。
又《類聚》八、廬山紀事十二并引歇、月、發、越、發五韻。
○逯案。
唐丘丹奉使過石門觀瀑詩序雲。
謝康樂宋景平中為永嘉守。
有石門嚴上宿詩。
餘六代叔祖梁中書侍郎天監中有過石門瀑布詩。
後亦為此郡。
小子大曆中奉使。
竊有繼作。
雖不足克紹祖德。
追蹤昔賢。
蓋造奇懷感之志也。
) 【行田登海口盤嶼山詩】 羁苦孰雲慰。
觀海藉朝風。
莫辨洪波極。
誰知大壑東。
依稀采菱歌。
仿佛含?容。
遨遊碧沙渚。
遊衍丹山峰。
(○廣《文選》十。
《詩紀》四十七。
) 【白石嚴下徑行田詩】 小邑居易貧。
災年民無生。
知淺懼不周。
愛深憂在情。
舊業(《詩紀》原作薔。
今從萬曆本。
)橫海外。
蕪穢積頹齡。
饑馑不可久。
甘心務經營。
千頃帶遠堤。
萬裡瀉長汀。
洲流涓浍合。
連統塍埒并。
雖非楚宮化。
荒阙亦黎萌。
雖非鄭白渠。
每歲望東京。
天鑒傥不孤。
來茲驗微誠。
(○廣《文選》十。
《詩紀》四十七。
) 【齋中讀書詩】 昔途遊京華。
未嘗廢丘壑。
矧乃歸山川。
心迹雙寂寞。
(李善本《文選》作漠。
三謝詩同。
)虛館絕诤訟。
空庭來鳥雀。
卧疾豐暇豫。
翰墨時間作。
懷抱觀古今。
寝食展戲谑。
既笑沮溺苦。
又哂子雲閣。
執戟亦(三謝詩作已。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已。
)以疲。
耕稼豈雲樂。
萬事難并歡。
達生幸可托。
(○《文選》三十。
文章正宗二十九。
三謝詩。
《詩紀》四十七。
) 【讀書齋詩】 春事日已歇。
池塘曠幽尋。
殘紅被徑隧。
初綠雜淺深。
偃仰倦芳褥。
頻步憂新陰。
謀春不及竟。
夏物遽見侵。
(○永嘉縣志二十一。
) 【命學士講書詩】 卧病同淮陽。
宰邑曠武城。
弦歌愧言子。
清淨謝伏生。
古人不可攀。
何以報恩榮。
時往歲易周。
聿來政無成。
曾是展予心。
招學講群經。
铄金既雲刃。
凝土亦能?。
望爾志尚隆。
遠嗣竹箭聲。
敢謂荀氏訓。
且布(《詩紀》雲。
一作有。
)蘭陵情。
待罪豈久期。
禮樂俟賢明。
(○永嘉縣志三十三。
《詩紀》四十七。
) 【種桑詩】 詩人陳條柯。
亦有美攘剔。
前修為誰故。
後事資紡績。
常佩知方誡。
(廣《文選》作智方誠。
)愧微富教益。
浮陽骛嘉月。
藝桑迨間隙。
疏欄發近郛。
長行達廣場。
(廣《文選》作場。
)曠流始毖泉。
湎途猶跬迹。
俾此将長成。
慰我海外役。
(○永嘉縣志三十三。
廣《文選》十四。
《詩紀》四十七。
)
絕溜飛庭前。
高林映窗裡。
禅室栖空觀。
講宇析妙理。
(○《類聚》七十六。
《詩紀》四十八。
)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 昏旦變氣候。
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娛人。
遊子忄詹(寰宇記作澹。
六臣本《文選》作澹。
注雲。
五臣作忄詹。
)忘歸。
出谷日尚早。
入舟陽已微。
林(文鏡秘府作溪。
)壑斂暝色。
雲霞收夕霏。
芰荷疊映蔚。
(《類聚》作暧。
)蒲稗相因依。
披拂趨南迳。
愉悅偃東扉。
慮澹物自輕。
意惬理無違。
寄言攝生客。
試用此道推。
(○《文選》二十二。
三謝詩。
文章正宗二十九。
永嘉縣志三十三。
《詩紀》四十八。
又文鏡秘府論天卷引霏一韻。
《類聚》九引晖、歸、微、霏、依、扉六韻。
寰宇記百十一引晖、歸二韻。
永嘉縣志二引晖、歸、微、霏、依、違、推七韻。
) 【登石門最高頂詩】 晨策尋絕壁。
夕息(廬山紀事作宿。
《類聚》同。
)在山栖。
疏峰抗(三謝詩作枕。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枕。
)高館。
對嶺臨回溪。
(六臣本《文選》作?。
)長林羅戶穴。
(三謝詩、《廬山記》作庭。
《詩紀》雲。
一作庭。
六臣本《文選》作庭。
注雲。
善本作穴。
)積石擁階基。
(《文選》作基階。
《類聚》、三謝詩同。
)連嚴覺路塞。
密竹使徑迷。
來人忘新術。
去子惑(《廬山記》作或。
)故蹊。
活活(《類聚》作聒聒。
廬山紀事同。
)夕流駛。
?敫々夜猿啼。
沈冥豈别理。
守道自不攜。
心契九秋幹。
目(《廬山記》作日。
)玩三春荑。
居常以待終。
處順故安排。
(《廬山記》作擠。
)惜無同懷客。
共登青雲梯。
(○《文選》二十二。
《廬山記》四。
三謝詩。
《詩紀》四十八。
又《類聚》八引栖、溪、階、迷、蹊、啼、攜、荑、梯九韻。
廬山紀事十二引栖、溪、基、迷、蹊、啼、攜、荑、梯九韻。
○逯案。
《文選》集注引《文選》鈔曰:靈運遊名山志雲。
石門在永嘉。
永嘉縣志亦言及石門。
則此詩乃永嘉時作。
《廬山記》、廬山紀事皆收此詩。
蓋後人以意為之。
不足據。
)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回溪】〖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奚。
〗石濑茂林修竹〖李善本《文選》作修竹茂林。
〗詩跻險築幽居。
披(六臣本《文選》作被。
)雲卧石門。
苔滑誰能步。
葛弱豈可扪。
袅袅秋風過。
萋萋春草繁。
美人遊不還。
佳期何由敦。
芳塵凝瑤席。
清醑滿金樽。
洞庭空波瀾。
桂枝徒攀翻。
結念屬霄漢。
孤景莫與谖。
俯濯石下潭。
(三謝詩作濞。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濞。
)俯看條上猿。
早聞夕飚急。
晚見朝日暾。
崖傾光光難留。
林深響易奔。
感往慮有複。
理來情無存。
庶持(六臣本《文選》作特。
注雲。
五臣作持。
)乘日車。
(三謝詩作用。
六臣本《文選》同。
)得以慰營魂。
匪為衆人說。
冀與智者論。
(○《文選》三十。
三謝詩。
《詩紀》四十八。
) 【從斤竹澗越嶺溪行詩】 猿鳴誠知曙。
谷幽光未顯。
嚴下雲方合。
花上露猶泫。
逶迤傍隈?奧。
迢(《文選》作苕。
)遞陟陉岘。
過澗既厲急。
登棧亦陵緬。
川渚屢徑複。
乘流玩回轉。
蘋萍泛沉深。
(《類聚》作深沉。
)菰蒲(《類聚》作浦菰。
)冒清淺。
企石挹飛泉。
攀林摘葉卷。
想見山阿人。
薜蘿(《類聚》作蘿薜。
)若在眼。
握蘭勤徒結。
折麻心莫展。
情用賞為美。
事昧竟誰辨。
(《詩紀》作辯。
)觀此遺物慮。
一悟得所遣。
(○《文選》二十二。
三謝詩。
詩尼四十八。
又《類聚》三十六引顯、泫、岘、淺、卷、眼六韻。
) 【過白岸亭詩】 拂衣遵沙垣。
緩步入蓬屋。
近澗涓密石。
遠山映疏木。
空翠難強名。
漁釣易為曲。
援蘿臨(廣《文選》作聆。
《詩紀》同。
)青崖。
春心自相屬。
交交止栩黃。
呦呦食萍鹿。
傷彼人百哀。
嘉爾承筐樂。
榮悴疊去來。
窮通成休忄戚。
未若長疏散。
萬事恒抱樸。
(○永嘉縣志二十一。
廣《文選》十。
《詩紀》四聲十八。
) 【石門岩上宿詩】〖《詩紀》作夜宿石門詩。
注雲。
拾遺作石門岩上宿。
〗 朝搴苑中蘭。
畏彼霜下歇。
暝還雲際宿。
弄此石上月。
鳥(廬山紀事作烏。
)鳴識夜栖。
木落知風發。
異音同至(《類聚》作緻。
廬山紀事同。
)聽。
殊響俱清越。
妙物莫為賞。
芳醑誰與伐。
美人竟不來。
陽阿(廣《文選》作鳴珂。
)徒?發。
(○廣《文選》十、《詩紀》四十八并作夜宿石門詩。
又《類聚》八、廬山紀事十二并引歇、月、發、越、發五韻。
○逯案。
唐丘丹奉使過石門觀瀑詩序雲。
謝康樂宋景平中為永嘉守。
有石門嚴上宿詩。
餘六代叔祖梁中書侍郎天監中有過石門瀑布詩。
後亦為此郡。
小子大曆中奉使。
竊有繼作。
雖不足克紹祖德。
追蹤昔賢。
蓋造奇懷感之志也。
) 【行田登海口盤嶼山詩】 羁苦孰雲慰。
觀海藉朝風。
莫辨洪波極。
誰知大壑東。
依稀采菱歌。
仿佛含?容。
遨遊碧沙渚。
遊衍丹山峰。
(○廣《文選》十。
《詩紀》四十七。
) 【白石嚴下徑行田詩】 小邑居易貧。
災年民無生。
知淺懼不周。
愛深憂在情。
舊業(《詩紀》原作薔。
今從萬曆本。
)橫海外。
蕪穢積頹齡。
饑馑不可久。
甘心務經營。
千頃帶遠堤。
萬裡瀉長汀。
洲流涓浍合。
連統塍埒并。
雖非楚宮化。
荒阙亦黎萌。
雖非鄭白渠。
每歲望東京。
天鑒傥不孤。
來茲驗微誠。
(○廣《文選》十。
《詩紀》四十七。
) 【齋中讀書詩】 昔途遊京華。
未嘗廢丘壑。
矧乃歸山川。
心迹雙寂寞。
(李善本《文選》作漠。
三謝詩同。
)虛館絕诤訟。
空庭來鳥雀。
卧疾豐暇豫。
翰墨時間作。
懷抱觀古今。
寝食展戲谑。
既笑沮溺苦。
又哂子雲閣。
執戟亦(三謝詩作已。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已。
)以疲。
耕稼豈雲樂。
萬事難并歡。
達生幸可托。
(○《文選》三十。
文章正宗二十九。
三謝詩。
《詩紀》四十七。
) 【讀書齋詩】 春事日已歇。
池塘曠幽尋。
殘紅被徑隧。
初綠雜淺深。
偃仰倦芳褥。
頻步憂新陰。
謀春不及竟。
夏物遽見侵。
(○永嘉縣志二十一。
) 【命學士講書詩】 卧病同淮陽。
宰邑曠武城。
弦歌愧言子。
清淨謝伏生。
古人不可攀。
何以報恩榮。
時往歲易周。
聿來政無成。
曾是展予心。
招學講群經。
铄金既雲刃。
凝土亦能?。
望爾志尚隆。
遠嗣竹箭聲。
敢謂荀氏訓。
且布(《詩紀》雲。
一作有。
)蘭陵情。
待罪豈久期。
禮樂俟賢明。
(○永嘉縣志三十三。
《詩紀》四十七。
) 【種桑詩】 詩人陳條柯。
亦有美攘剔。
前修為誰故。
後事資紡績。
常佩知方誡。
(廣《文選》作智方誠。
)愧微富教益。
浮陽骛嘉月。
藝桑迨間隙。
疏欄發近郛。
長行達廣場。
(廣《文選》作場。
)曠流始毖泉。
湎途猶跬迹。
俾此将長成。
慰我海外役。
(○永嘉縣志三十三。
廣《文選》十四。
《詩紀》四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