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詩卷二十

關燈


    注雲。

    三本、宮本作禽。

    )峥嵘絕蹊路。

    中有沖希子。

    端坐摹(廣弘明集注。

    明本雲。

    一作摩。

    《詩紀》雲。

    一作摩。

    )太素。

    自強敏天行。

    弱志欲(廣弘明集作欲。

    注雲。

    三本、宮本作欲。

    )無欲。

    (廣弘明集作去。

    注雲。

    宋、元宮本作欲。

    喻音。

    明本作欲。

    音喻)玉質淩風霜。

    凄凄厲清趣。

    指心契寒松。

    綢缪諒歲暮。

    會衷兩息間。

    綿綿進禅務。

    投一滅官知。

    攝二由神遇。

    承蜩累危丸。

    (廣弘明集雲。

    元本作九。

    )累十亦凝(廣弘明集雲。

    宋本、宮本作疑。

    )注。

    懸想元(廣弘明集作心無。

    注雲。

    三本作想元。

    宮本作想無。

    )氣地。

    研幾(廣弘明集作妙研。

    注雲。

    三本作研幾。

    )革粗慮。

    冥懷夷震驚。

    怕然肆幽度。

    曾筌攀六淨。

    空同浪(廣弘明集作泯。

    注雲。

    元、明本作浪。

    )七住。

    逝虛乘有來。

    永為有待馭。

    (○廣弘明集三十。

    《詩紀》三十七。

    )  【詠利城山居】 五嶽盤(廣弘明集作磐。

    注雲。

    三本、宮本作盤。

    )神基。

    四渎湧蕩津。

    動求目(廣弘明集雲。

    宋、明及宮本作自。

    )方智。

    默守标靜仁。

    苟不宴出處。

    托好有常因。

    尋元存終古。

    洞往想逸民。

    玉潔箕(廣弘明集作其。

    )岩下。

    金聲濑(廣弘明集作漱。

    注雲。

    三本、宮本作濑。

    )沂濱。

    擲華藏紛霧。

    振褐拂埃塵。

    迹從尺(廣弘明集作道。

    注雲。

    三本、宮本作尺。

    )蠖屈。

    道與騰龍伸。

    峻無單豹伐。

    (廣弘明集雲。

    宋本、宮本作代。

    )分非首陽真。

    長嘯歸林嶺。

    廣弘明集雲。

    宋、元、宮本作領。

    )潇灑(廣弘明集作條。

    注雲。

    三本、宮本作灑。

    )任陶鈞。

    (廣弘明集作均。

    注雲。

    三本、宮本作鈞。

    ○廣弘明集三十。

    《詩紀》三十七。

    ) ☆鸠羅摩什〈天竺人。

    秦苻堅遣将呂光伐龜茲緻之。

    堅為姚苌所害。

    什留光所。

    姚興西破呂隆。

    迎什至長安。

    晉義熙五年卒。

    〉【十喻詩】 一喻以喻空。

    空必待此喻。

    借言以會意。

    意盡無會處。

    既得出長羅。

    住此無所住。

    若能映斯照。

    萬象無來去。

    (○《類聚》七十六。

    《詩紀》三十七。

    ) ☆釋道安〈道安。

    俗姓衛。

    常山扶柳人。

    年十二出家。

    曆石虎、冉闵、慕容俊世。

    後避亂襄陽。

    撰集衆經錄目。

    襄陽陷入秦。

    居長安五裡寺。

    苻堅建元二十一年卒。

    〉【答習鑿齒嘲】 〖《晉書》曰:道安曰:〗 猛虎當道食。

    不覺蚊虻來。

    (○《禦覽》九百四十五。

    ○逯案。

    習氏嘲道安曰:大鵬從南來。

    衆鳥皆戢翼。

    何忽凍老鸱。

    腩腩低頭食。

    則此乃道安答什。

    ) ☆釋慧遠〈慧遠。

    雁門樓煩人。

    本姓賈氏。

    年二十一遇釋道安。

    以為師。

    後随道安襄陽。

    孝武初。

    襄陽陷。

    移居廬山。

    江州刺史桓伊為起東林寺。

    義熙十二年卒。

    年八十三。

    有集十二卷。

    〉【廬山東林雜詩】〖《詩紀》雲。

    一作遊廬山。

    〗  崇岩吐清氣。

    幽岫栖神迹。

    希聲奏群籁。

    響出山溜滴。

    有客獨冥遊。

    徑然忘所适。

    揮金如土手撫雲門。

    靈關安足辟。

    流(升庵詩話作留。

    《詩紀》雲。

    一作留。

    )心叩玄扃。

    (《廬山記》作聽。

    )感至理弗隔。

    孰是騰九霄。

    不奮沖一翮。

    妙同趣自均。

    (《廬山記》作枸。

    )一悟超三益。

    (○《廬山記》。

    升庵詩話。

    《詩紀》三十七。

    ) ☆廬山諸道人【遊石門詩】〖并序〗 石門在精舍南十馀裡。

    一名障山。

    基連大嶺。

    體絕衆阜。

    辟三泉之會。

    并立則開流。

    傾嚴玄映其上。

    蒙形表於自然。

    故因以為名。

    此雖廬山之一隅。

    實斯地之奇觀。

    皆傳之於舊俗。

    而未睹者衆。

    将由懸濑險峻。

    人獸迹絕。

    迳回曲阜。

    路阻行難。

    故罕經焉。

    釋法師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

    因詠山水。

    遂杖錫而遊。

    于時交徒同趣三十馀人。

    鹹拂衣晨征。

    怅然增興。

    雖林壑幽邃。

    而開途競進。

    雖乘危履石。

    并以所悅為安。

    既至則援木尋葛。

    曆險窮崖。

    猿臂相引。

    僅乃造極。

    於是擁勝倚岩。

    詳觀其下。

    始知七嶺之美蘊奇於此。

    雙阙對峙其前。

    重岩映帶其後。

    巒阜周回以為障。

    崇嚴四營而開宇。

    其中則有石台石池。

    宮館之象。

    觸類之形。

    緻可樂也。

    清泉分流而合注。

    渌淵鏡淨於天池。

    文石發彩。

    煥若披面。

    柽松芳草。

    蔚然光目。

    其為神麗。

    亦已備矣。

    斯日也。

    衆情奔悅。

    矚覽無厭。

    遊觀未久。

    而天氣屢變。

    霄霧塵集。

    則萬象隐形。

    流光回照。

    則衆山倒影。

    開阖之際。

    狀有靈焉。

    而不可測也。

    乃其将登。

    則翔禽拂翮。

    鳴猿厲響。

    歸雲回駕。

    想羽人之來儀。

    哀聲相和。

    若玄音之有寄。

    雖仿佛猶聞。

    而神以之暢。

    雖樂不期歡。

    而欣以永日。

    當其沖豫自得。

    信有味焉。

    而未易言也。

    退而尋之。

    夫崖谷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