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詩卷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相逢下車揖。
君擔簦。
我跨馬。
他日相逢為君下。
《文選》補遺、《詩紀》同。
○《初學記》十八。
《禦覽》四百六。
《樂府詩集》八十七。
《詩紀前集》二。
又《禦覽》五百四十三、七百六十五并引笠、揖二韻。
) 【隴頭歌】 〖郭仲産秦州記曰:隴山東西百八十裡。
登隴。
東望秦川四王百裡。
極目泯然。
墟宇桑梓。
與雲霞一色。
其上有懸溜。
吐于山中。
彙為澄潭。
名曰萬石潭。
流溢散下皆注乎渭。
山東人行役升此而瞻顧者。
莫不悲思。
故其歌曰:〗 隴頭流(《禦覽》作泉。
環宇記作之。
)水。
流(《後漢書》注作分。
環宇記同。
)離四(《禦覽》作西。
)下。
念我行役。
飄然曠野。
登高望遠。
(《後漢書》注作遠望。
環宇記同。
)涕零雙堕。
(《初學記》作落。
○《後漢書》《《郡國志》》漢陽郡下。
《初學記》十五。
環宇記三十五。
《禦覽》五十引周地圖記。
《詩紀》八。
) 【同前】 〖辛氏三秦記曰:隴渭西關。
其阪九回。
不知高幾許。
欲上者七回。
上有水。
可容百馀家。
上有清水四注下。
俗歌雲。
〗 隴頭流水。
鳴聲幽(《書鈔》、《禦覽》或作鳴。
)咽。
(《禦覽》或作噎。
事類賦同。
)遙望秦川。
肝腸(《禦覽》或作心肝。
事類賦同。
)斷絕。
(○《書鈔》百六。
《書鈔》百五十七。
《初學記》十五。
《白帖》二作隴頭歌。
《禦覽》五十、五十六、百六十四、五百七十二。
環宇記三十二。
事類賦歌賦注。
《詩紀》八。
○以上二歌。
《詩紀》列入漢詩。
逯案。
郭仲産。
晉人。
辛氏較郭氏更晚。
列入漢詩似不妥。
今依著者時代列此俟考。
【淫豫歌】 〖《詩紀》雲。
以下世代莫詳。
古今樂錄曰:晉、宋以後有淫預歌。
樂府雲。
郦道元《水經注》曰:白帝山城水門之西。
江中有孤石。
名淫豫石。
水冬出二十馀丈。
夏則沒。
亦有裁出焉。
江水東迳廣溪峽。
乃三峽之首也。
峽中有瞿塘、黃龛二灘。
夏水回複。
沿溯所忌。
國史補曰:蜀之三峽。
最号峻急。
四月五月尤險。
故行者歌之。
淫或作滟。
預或作豫。
〗 滟預大(北夢瑣言作小。
猗覺寮雜記無大字。
)如馬。
瞿塘不可(猗覺寮雜記不可作莫。
)下。
滟預大如牛。
瞿塘不可流。
(國史補作留。
廣博物志同。
○國史補上。
《樂府詩集》八十六。
北夢瑣言七。
猗覺悟寮雜記上。
《詩紀》四十三。
) 【同前】 淫預大如馬。
瞿唐不可下。
淫預大如象。
瞿唐不可上。
(○古詩類苑十五。
《詩紀》四十三。
○逯案。
古謠諺引峽程記滟預堆語有雲。
滟預大如象。
瞿塘不敢上。
滟預大如馬。
瞿塘不可下。
與此稍同。
而次序颠倒。
又古謠諺據藝林伐山及廣博物志補滟預大如鼈。
瞿塘行舟絕二句。
滟預大如龜。
瞿塘不可窺二句。
據《樂府詩集》補滟預大如服。
瞿塘不可觸二句。
逯案。
藝林伐山、廣博物志所引時代或較後。
未必晉時歌謠。
至樂府所載原作梁簡文帝淫預歌。
其下尚有金沙浮轉多。
桂浦忌經過二句。
古謠諺删取首二句。
非是。
梁簡文帝作。
《詩紀》亦列為晉歌。
并引升庵詩話為說。
亦非是。
) 【巴東三峽歌二首】 〖郦道元《水經注》曰:巴東三峽。
謂廣溪峽、巫峽、西陵峽也。
三峽七百裡中。
兩岸連山。
略無阙處。
重嚴疊嶂。
隐蔽天日。
非亭午夜分。
不見曦月。
宜都山川記曰: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
至峽口。
一百許裡。
山水纡曲。
林木高茂。
猿鳴至清。
山谷傳響。
冷冷不絕。
行者聞之。
莫不懷土。
故漁者歌曰:〗 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
(○《水經注》江水注。
《文選》十二江賦注、《禦覽》五十三并引盛弘之盛弘之《荊州記》。
樂府詩八十六。
《詩紀》四十三。
) 巴東三峽猿鳴悲。
猿鳴三聲淚沾衣。
(○《類聚》九十五。
《禦覽》五百七十二、九百十并引宜都山川記。
《樂府詩集》八十六。
《詩紀》四十三。
○逯案。
宜都山川記。
晉袁山崧所著。
) 【同前】〖見《水經注》〗 灘頭白勃堅相持。
倏忽淪沒别無期。
(○《水經注》江水注。
《詩紀》四十三。
) 【武陵人歌】 〖黃闵武陵記曰:有綠蘿山。
側嚴垂水。
懸蘿百裡許。
得明月池。
碧潭鏡澈。
百尺見底。
素嚴若雪。
松如插翠。
流風叩阿。
有絲桐之韻。
土人為之歌曰:〗 仰茲山兮迢迢。
層石構兮嵯(《禦覽》作峨。
)峨。
朝日麗兮陽嚴。
落景梁(《詩紀》雲。
一作陽。
)兮陰阿。
鄣壑兮生音。
吟籁兮相和。
敷芳兮綠林。
恬淡兮潤波。
樂茲潭兮安流。
緩爾(《書鈔》作子。
)棹兮詠歌。
(○《禦覽》五百七十二引黃開五陵記。
廣博物志五引《水經注》。
桃花源志七引黃闵武陵記。
《詩紀》四十三。
又《書鈔》百六引黃闵五陵記引迢、峨、流、歌四韻。
○逯案。
隋志地理類有神壤記。
黃闵撰。
武陵記作者。
當即此人。
《書鈔》桃花源志所載是也。
今從之。
《禦覽》作黃開。
《詩紀》作黃閣。
皆誤。
) 【闾裡為消腸酒歌】 〖拾遺記曰:張華為九醞酒。
若大醉。
不可叫笑搖蕩。
令人肝腸消爛。
俗人謂為消腸酒。
或雲醇酒可為長宵之樂。
兩說同則事異也。
闾裡歌曰雲雲。
言耽此美酒。
以悅一時。
何用保守靈而取長久。
〗 甯得醇酒消腸。
不與日月齊光。
(○拾遺記九。
) 【謠辭】 【鹹康二年童謠】 〖《晉書》曰:鹹康二年十二月。
河北謠言。
後如其言。
〗 麥入土。
殺石虎。
(《晉書》作武。
《詩紀》同。
○《晉書》五行志。
《宋書》五行志。
《詩紀》四十四。
) 【成帝末童謠】 〖《晉書》曰:成帝之末喜謠。
少日而宮車宴駕。
〗 磕磕(苦蓋反。
)何隆隆。
駕車入梓宮。
(○《晉書》五行志。
《宋書》五行志。
《詩紀》四十四。
) 【荊楚謠】 〖蓮社高賢傳曰:尋陽陶侃刺廣州。
漁人見海中有神光。
網之。
得金像文殊。
志雲。
阿育王所造。
侃以關武昌寒溪寺。
主僧珍常住夏口。
夜夢寺焚。
而此像室獨有神護。
馳還。
寺果焚。
像室果存。
及侃移督江州。
迎像将還。
至舟而溺。
荊楚為之謠曰:〗 陶惟劍雄。
(高賢傳作椎。
)像以神标。
(法苑珠林作В。
)雲翔泥宿。
邈何遙遙。
可以誠緻。
難以力招。
(○蓮社高賢傳。
法苑珠林十三。
《廬山記》。
) 【
君擔簦。
我跨馬。
他日相逢為君下。
《文選》補遺、《詩紀》同。
○《初學記》十八。
《禦覽》四百六。
《樂府詩集》八十七。
《詩紀前集》二。
又《禦覽》五百四十三、七百六十五并引笠、揖二韻。
) 【隴頭歌】 〖郭仲産秦州記曰:隴山東西百八十裡。
登隴。
東望秦川四王百裡。
極目泯然。
墟宇桑梓。
與雲霞一色。
其上有懸溜。
吐于山中。
彙為澄潭。
名曰萬石潭。
流溢散下皆注乎渭。
山東人行役升此而瞻顧者。
莫不悲思。
故其歌曰:〗 隴頭流(《禦覽》作泉。
環宇記作之。
)水。
流(《後漢書》注作分。
環宇記同。
)離四(《禦覽》作西。
)下。
念我行役。
飄然曠野。
登高望遠。
(《後漢書》注作遠望。
環宇記同。
)涕零雙堕。
(《初學記》作落。
○《後漢書》《《郡國志》》漢陽郡下。
《初學記》十五。
環宇記三十五。
《禦覽》五十引周地圖記。
《詩紀》八。
) 【同前】 〖辛氏三秦記曰:隴渭西關。
其阪九回。
不知高幾許。
欲上者七回。
上有水。
可容百馀家。
上有清水四注下。
俗歌雲。
〗 隴頭流水。
鳴聲幽(《書鈔》、《禦覽》或作鳴。
)咽。
(《禦覽》或作噎。
事類賦同。
)遙望秦川。
肝腸(《禦覽》或作心肝。
事類賦同。
)斷絕。
(○《書鈔》百六。
《書鈔》百五十七。
《初學記》十五。
《白帖》二作隴頭歌。
《禦覽》五十、五十六、百六十四、五百七十二。
環宇記三十二。
事類賦歌賦注。
《詩紀》八。
○以上二歌。
《詩紀》列入漢詩。
逯案。
郭仲産。
晉人。
辛氏較郭氏更晚。
列入漢詩似不妥。
今依著者時代列此俟考。
【淫豫歌】 〖《詩紀》雲。
以下世代莫詳。
古今樂錄曰:晉、宋以後有淫預歌。
樂府雲。
郦道元《水經注》曰:白帝山城水門之西。
江中有孤石。
名淫豫石。
水冬出二十馀丈。
夏則沒。
亦有裁出焉。
江水東迳廣溪峽。
乃三峽之首也。
峽中有瞿塘、黃龛二灘。
夏水回複。
沿溯所忌。
國史補曰:蜀之三峽。
最号峻急。
四月五月尤險。
故行者歌之。
淫或作滟。
預或作豫。
〗 滟預大(北夢瑣言作小。
猗覺寮雜記無大字。
)如馬。
瞿塘不可(猗覺寮雜記不可作莫。
)下。
滟預大如牛。
瞿塘不可流。
(國史補作留。
廣博物志同。
○國史補上。
《樂府詩集》八十六。
北夢瑣言七。
猗覺悟寮雜記上。
《詩紀》四十三。
) 【同前】 淫預大如馬。
瞿唐不可下。
淫預大如象。
瞿唐不可上。
(○古詩類苑十五。
《詩紀》四十三。
○逯案。
古謠諺引峽程記滟預堆語有雲。
滟預大如象。
瞿塘不敢上。
滟預大如馬。
瞿塘不可下。
與此稍同。
而次序颠倒。
又古謠諺據藝林伐山及廣博物志補滟預大如鼈。
瞿塘行舟絕二句。
滟預大如龜。
瞿塘不可窺二句。
據《樂府詩集》補滟預大如服。
瞿塘不可觸二句。
逯案。
藝林伐山、廣博物志所引時代或較後。
未必晉時歌謠。
至樂府所載原作梁簡文帝淫預歌。
其下尚有金沙浮轉多。
桂浦忌經過二句。
古謠諺删取首二句。
非是。
梁簡文帝作。
《詩紀》亦列為晉歌。
并引升庵詩話為說。
亦非是。
) 【巴東三峽歌二首】 〖郦道元《水經注》曰:巴東三峽。
謂廣溪峽、巫峽、西陵峽也。
三峽七百裡中。
兩岸連山。
略無阙處。
重嚴疊嶂。
隐蔽天日。
非亭午夜分。
不見曦月。
宜都山川記曰: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
至峽口。
一百許裡。
山水纡曲。
林木高茂。
猿鳴至清。
山谷傳響。
冷冷不絕。
行者聞之。
莫不懷土。
故漁者歌曰:〗 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
(○《水經注》江水注。
《文選》十二江賦注、《禦覽》五十三并引盛弘之盛弘之《荊州記》。
樂府詩八十六。
《詩紀》四十三。
) 巴東三峽猿鳴悲。
猿鳴三聲淚沾衣。
(○《類聚》九十五。
《禦覽》五百七十二、九百十并引宜都山川記。
《樂府詩集》八十六。
《詩紀》四十三。
○逯案。
宜都山川記。
晉袁山崧所著。
) 【同前】〖見《水經注》〗 灘頭白勃堅相持。
倏忽淪沒别無期。
(○《水經注》江水注。
《詩紀》四十三。
) 【武陵人歌】 〖黃闵武陵記曰:有綠蘿山。
側嚴垂水。
懸蘿百裡許。
得明月池。
碧潭鏡澈。
百尺見底。
素嚴若雪。
松如插翠。
流風叩阿。
有絲桐之韻。
土人為之歌曰:〗 仰茲山兮迢迢。
層石構兮嵯(《禦覽》作峨。
)峨。
朝日麗兮陽嚴。
落景梁(《詩紀》雲。
一作陽。
)兮陰阿。
鄣壑兮生音。
吟籁兮相和。
敷芳兮綠林。
恬淡兮潤波。
樂茲潭兮安流。
緩爾(《書鈔》作子。
)棹兮詠歌。
(○《禦覽》五百七十二引黃開五陵記。
廣博物志五引《水經注》。
桃花源志七引黃闵武陵記。
《詩紀》四十三。
又《書鈔》百六引黃闵五陵記引迢、峨、流、歌四韻。
○逯案。
隋志地理類有神壤記。
黃闵撰。
武陵記作者。
當即此人。
《書鈔》桃花源志所載是也。
今從之。
《禦覽》作黃開。
《詩紀》作黃閣。
皆誤。
) 【闾裡為消腸酒歌】 〖拾遺記曰:張華為九醞酒。
若大醉。
不可叫笑搖蕩。
令人肝腸消爛。
俗人謂為消腸酒。
或雲醇酒可為長宵之樂。
兩說同則事異也。
闾裡歌曰雲雲。
言耽此美酒。
以悅一時。
何用保守靈而取長久。
〗 甯得醇酒消腸。
不與日月齊光。
(○拾遺記九。
) 【謠辭】 【鹹康二年童謠】 〖《晉書》曰:鹹康二年十二月。
河北謠言。
後如其言。
〗 麥入土。
殺石虎。
(《晉書》作武。
《詩紀》同。
○《晉書》五行志。
《宋書》五行志。
《詩紀》四十四。
) 【成帝末童謠】 〖《晉書》曰:成帝之末喜謠。
少日而宮車宴駕。
〗 磕磕(苦蓋反。
)何隆隆。
駕車入梓宮。
(○《晉書》五行志。
《宋書》五行志。
《詩紀》四十四。
) 【荊楚謠】 〖蓮社高賢傳曰:尋陽陶侃刺廣州。
漁人見海中有神光。
網之。
得金像文殊。
志雲。
阿育王所造。
侃以關武昌寒溪寺。
主僧珍常住夏口。
夜夢寺焚。
而此像室獨有神護。
馳還。
寺果焚。
像室果存。
及侃移督江州。
迎像将還。
至舟而溺。
荊楚為之謠曰:〗 陶惟劍雄。
(高賢傳作椎。
)像以神标。
(法苑珠林作В。
)雲翔泥宿。
邈何遙遙。
可以誠緻。
難以力招。
(○蓮社高賢傳。
法苑珠林十三。
《廬山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