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詩卷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集。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二。
《詩紀》三十五。
又《類聚》三十五引婁、酬、周、憂四韻。
) 袁安困(蘇寫本作門。
曾本雲。
一作門。
)積雪。
邈然不可幹。
阮公見錢入。
即日棄其官。
刍藁(和陶本作{艹區}蒿。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艹區}蒿。
)有常溫。
采莒(和陶本作之。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采之。
)足朝餐。
豈不實辛苦。
所懼非饑寒。
貧富常交戰。
道勝無戚(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厚。
焦本雲。
一作厚。
非。
)顔。
至德冠邦(和陶本作鄉。
)闾。
清節映西關。
(○本集。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二。
《詩紀》三十五。
) 仲蔚愛窮居。
繞宅(和陶本作屋。
《初學記》同。
)生蒿蓬。
翳然絕交遊。
賦詩頗能工。
舉世無知者。
(和陶本作音。
曾本雲。
一作音。
焦本雲。
一作音。
非。
)止(曾本雲。
一作正。
)有一劉龔。
此士胡獨然。
實由罕所同。
介焉安其業。
(曾本雲。
一作棄本安其末。
)所樂非(《初學記》誤作相。
)窮通。
人事固以(蘇寫本、和陶本、《初學記》作已。
曾本雲。
一作已。
)拙。
聊得長相(《初學記》作自。
)從。
(○本集。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二。
《詩紀》三十五。
又《初學記》十八引蓬、工、通、從四韻。
) 昔在(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有。
)黃子廉。
彈冠佐名州。
一朝辭吏歸。
清貧略難俦。
年饑感仁妻。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人事。
)泣涕向我流。
丈夫雖有志。
固為兒女(速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孫。
)憂。
惠孫一晤歎。
腆贈竟莫酬。
誰雲固窮難。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節。
)邈哉此前修。
(○本集。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二。
《詩紀》三十五。
) 【讀《山海經》詩十三首】 孟夏草木長。
繞屋樹扶疏。
衆鳥欣有托。
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曾本雲。
一作且。
)已種。
時(《文選》作且。
《類聚》同。
)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
頗回故人車。
歡然(焦本、和陶本作言。
《詩紀》同。
焦本又雲。
一作然。
)酌春酒。
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
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
(曾本雲。
一作典。
)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
不樂複(曾本雲。
一作将。
)何如。
(○本集。
《文選》三十。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二。
《詩紀》三十五。
又《類聚》五十五引書、圖、如三韻。
) 玉台(曾本、蘇寫本作堂。
注。
一作台。
焦本雲。
一作堂。
非。
)淩霞秀。
王(和陶本作生。
)母怡(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積。
)妙顔。
天地共俱生。
不知幾何年。
靈化無窮已。
館宇非一山。
高酣發新謠。
甯效俗中言。
(○本集。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二。
《詩紀》三十五。
) 迢遁槐(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思。
和陶本雲。
一作淮。
)江嶺。
是謂玄圃丘。
西南望昆墟。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侖。
焦本雲。
一作侖。
非。
)光氣難與俦。
亭亭明?照。
落落清瑤流。
恨不及周穆。
托乘一來遊。
(○同上) 丹木生何許。
乃在密山陽。
黃花複朱實。
食之壽命長。
白玉凝素液。
瑾瑜發奇(曾本雲。
一作其。
)光。
豈伊君子寶。
見重我軒黃。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皇。
○同上) 翩翩三青鳥。
毛色奇(曾本、蘇寫本、焦本雲。
一作甚。
)可憐。
朝為王母使。
暮歸(和陶本作登。
)三危山。
我欲因此鳥。
具(曾本雲。
一作期。
又作且。
蘇寫本雲。
一作且。
)向王母言。
在世無所須。
(曾本雲。
一作願。
)唯酒與長年。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惟願此長年。
《詩紀》同○同上) 逍遙蕪臯上。
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萬尋。
森散覆?谷。
靈人侍(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待。
接侍字六朝常寫作待。
)丹池。
朝朝為日浴。
神景(曾本雲。
一作願。
)一登天。
何幽不見燭。
(○同上) 粲粲三株樹。
寄生赤水陰。
亭亭淩風桂。
八幹共成林。
靈鳳撫雲舞。
(《初學記》作儀。
)神鸾調(《初學記》作垂。
)玉音。
雖非世上寶。
(《初學記》作寶。
)爰得王母(曾本雲。
一作子。
)心。
(○本集。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二。
《詩紀》三十五。
又《初學記》三十引音、心二韻。
) 自古皆有沒。
何人得(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河氏獨。
)靈長。
不死複(曾本雲。
一作亦。
)不老。
萬歲如平常。
赤泉給我飲。
員丘足我糧。
方與三辰遊。
壽考(曾本雲。
一作老。
)豈渠央。
(○本集。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二。
《詩紀》三十五。
) 誇父誕宏志。
乃與日競走。
俱至虞淵(曾本雲。
一作泉。
)下。
似若無勝負。
神力既殊妙。
傾河焉足有。
馀迹寄鄧林。
功竟在身後。
(○同上) 精衛銜微木。
将以填滄海。
形夭無(焦本作刑天舞。
《詩紀》同。
)幹戚。
(曾本、蘇寫本、和陶本作千歲。
)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無慮。
化去不複(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何複。
)悔。
徒設(曾本雲。
一作役。
又作使。
蘇寫本雲。
一作役。
)在昔心。
良晨讵可待。
(○同上) 臣危(各本作巨猾。
曾本雲。
一作危。
蘇寫本同。
和陶本雲。
一作以危。
案。
以。
臣之訛。
猾。
危之訛。
)肆威暴。
欽?丕(和陶本雲。
一作飲鸩。
違帝旨。
{穴契}窳強能變。
祖江遂獨死。
明明上天鑒。
為惡不可履。
長枯己劇。
?鹗(曾本、蘇寫本、和陶本作?。
注雲。
一作雞鹗。
)豈足恃。
(○同上) 舟?(曾本、蘇寫本作丹?。
和陶本作冊?。
)鵝(焦本雲。
當作鸱朱?。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鳴鹄。
)見城邑。
其國有放士。
念彼(曾本雲。
一作昔。
)懷王(和陶本作玉。
)世。
(曾本雲。
一作母。
)當時(曾本雲。
一作亦得。
)數來止。
(蘇寫本雲。
一作念彼懷王時。
亦得數來止。
)青丘有奇鳥。
自(和陶本作目。
)言獨見爾。
(和陶本作理。
注。
一作爾。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理。
)本為迷者生。
不以喻君子。
(○同上) 嚴嚴(曾本、蘇寫本、和陶本雲。
一作悠悠。
)顯朝市。
帝者慎(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善。
)用才。
何以廢(和陶本作放。
)共?玄。
重華為之來。
仲父(蘇寫本作文。
曾本雲。
一作文。
)獻誠言。
姜公乃見猜。
臨沒告饑渴。
當複何及哉。
(○同上) 【悲從弟仲】〖蘇寫本作敬。
〗德詩銜哀過舊宅。
悲淚應心零。
借問為誰悲。
懷人在九冥。
禮服名群從。
恩愛若同生。
門前執手時。
何意爾先傾。
在數(曾本作毀。
注。
一作數。
)竟不(焦本作未。
《詩紀》同。
曾本雲。
一作未。
)免。
為山不及成。
慈母沈哀疚。
二胤才數齡。
雙位(曾本作泣。
注。
一作位。
)委空館。
朝夕無哭聲。
流塵集虛坐。
宿草旅(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依。
)前庭。
階除曠遊迹。
園林獨馀情。
翳然乘化去。
終天不複形。
遲遲将回步。
恻恻悲襟盈。
(曾本、蘇寫本、焦本雲。
一作衿涕盈。
○本集。
《詩紀》三十五。
) 【拟挽歌辭三首】 有生必有死。
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
今旦在(曾本雲。
一作作。
)鬼錄。
魂氣(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魄。
)散何之。
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
(《禦覽》作号。
)良友撫(樂府作拊。
)我哭。
得失不複知。
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後。
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
飲酒不得足。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常不足。
《樂府詩集》作恒不足。
○本集。
《樂府詩集》二十七。
《詩紀》三十五。
又《禦覽》五百五十二引促、錄、木、哭四韻。
) 在昔無酒飲。
今但(焦本作旦。
注。
宋本旦。
一作但。
一作旦。
樂府雲。
一作但恨。
)湛空觞。
春醪生浮蟻。
何時更(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複。
)能嘗。
肴案盈(樂府雲。
一作列。
)我前。
親舊(樂府作戚。
注。
一作舊。
)哭我傍。
欲語口無音。
欲視眼無光。
昔在高堂寝。
今宿荒草鄉。
(樂府此下有荒草無人眠。
極視正茫茫。
曾本、蘇寫本雲。
一本有荒草無人眠。
極視江茫茫。
《詩紀》同。
曾本、蘇寫本又雲。
極又作直。
)一朝(《詩紀》雲。
一作相送。
)出門去。
(曾本雲。
一作易。
)歸來(樂府作家。
注。
一作來。
)夜(各本作良。
樂府同。
)未央。
(○本集。
光府詩集二十七。
《詩紀》三十五。
) 荒草何茫茫。
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
送我出(曾本雲。
一作來。
)遠郊。
四面無人居。
高墳正?焦?。
馬為仰天鳴。
(樂府作鳥為動哀鳴。
注。
一作馬為仰天鳴。
)風為(《詩紀》雲。
一作聲。
《禦覽》作日。
)自蕭條。
(曾本雲。
一曰鳥為動哀鳴。
林為結風飚。
蘇寫本、焦本同。
)幽室一已閉。
千年不複朝。
千年不複朝。
賢達無(《詩紀》作将。
注。
一作無。
)奈何。
向來相送人。
各自(《文選》作已。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已。
樂府作以。
注。
一作已。
《初學記》作亦。
《禦覽》同。
)還(《文選》作歸。
《禦覽》同。
)共家。
親戚或馀悲。
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
托體同山阿。
(○本集。
《文選》二十八。
《初學記》十四。
《樂府詩集》二十七。
《禦覽》五百五十二。
《詩紀》三十五。
) 【聯句】 鳴雁乘風飛。
去去當何極。
念彼窮居士。
如何不歎息。
(淵明)雖欲騰九萬。
扶搖竟何(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無。
)力。
遠招王子喬。
(曾本雲。
一作晉。
)雲駕庶可饬。
(?之)顧侶正徘徊。
(曾本雲。
一作離離。
又作争飛。
)離離翔天側。
(曾本雲。
一作附羽天池側。
蘇寫本雲。
一作顧侶正離離。
附羽天池側。
)霜露豈不切。
(焦本作霜露不切肌。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霜露不切肌。
)徒愛雙飛翼。
(曾本、蘇寫本、《詩紀》作務從忘愛翼。
曾本、蘇寫本又雲。
一作徒愛雙飛異。
循之)高柯擢條幹。
遠眺同天色。
思絕慶未看。
徒使生迷惑。
(淵明○曾本、蘇寫本無淵明二字。
○本集。
《詩紀》三十五。
)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二。
《詩紀》三十五。
又《類聚》三十五引婁、酬、周、憂四韻。
) 袁安困(蘇寫本作門。
曾本雲。
一作門。
)積雪。
邈然不可幹。
阮公見錢入。
即日棄其官。
刍藁(和陶本作{艹區}蒿。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艹區}蒿。
)有常溫。
采莒(和陶本作之。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采之。
)足朝餐。
豈不實辛苦。
所懼非饑寒。
貧富常交戰。
道勝無戚(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厚。
焦本雲。
一作厚。
非。
)顔。
至德冠邦(和陶本作鄉。
)闾。
清節映西關。
(○本集。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二。
《詩紀》三十五。
) 仲蔚愛窮居。
繞宅(和陶本作屋。
《初學記》同。
)生蒿蓬。
翳然絕交遊。
賦詩頗能工。
舉世無知者。
(和陶本作音。
曾本雲。
一作音。
焦本雲。
一作音。
非。
)止(曾本雲。
一作正。
)有一劉龔。
此士胡獨然。
實由罕所同。
介焉安其業。
(曾本雲。
一作棄本安其末。
)所樂非(《初學記》誤作相。
)窮通。
人事固以(蘇寫本、和陶本、《初學記》作已。
曾本雲。
一作已。
)拙。
聊得長相(《初學記》作自。
)從。
(○本集。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二。
《詩紀》三十五。
又《初學記》十八引蓬、工、通、從四韻。
) 昔在(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有。
)黃子廉。
彈冠佐名州。
一朝辭吏歸。
清貧略難俦。
年饑感仁妻。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人事。
)泣涕向我流。
丈夫雖有志。
固為兒女(速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孫。
)憂。
惠孫一晤歎。
腆贈竟莫酬。
誰雲固窮難。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節。
)邈哉此前修。
(○本集。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二。
《詩紀》三十五。
) 【讀《山海經》詩十三首】 孟夏草木長。
繞屋樹扶疏。
衆鳥欣有托。
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曾本雲。
一作且。
)已種。
時(《文選》作且。
《類聚》同。
)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
頗回故人車。
歡然(焦本、和陶本作言。
《詩紀》同。
焦本又雲。
一作然。
)酌春酒。
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
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
(曾本雲。
一作典。
)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
不樂複(曾本雲。
一作将。
)何如。
(○本集。
《文選》三十。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二。
《詩紀》三十五。
又《類聚》五十五引書、圖、如三韻。
) 玉台(曾本、蘇寫本作堂。
注。
一作台。
焦本雲。
一作堂。
非。
)淩霞秀。
王(和陶本作生。
)母怡(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積。
)妙顔。
天地共俱生。
不知幾何年。
靈化無窮已。
館宇非一山。
高酣發新謠。
甯效俗中言。
(○本集。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二。
《詩紀》三十五。
) 迢遁槐(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思。
和陶本雲。
一作淮。
)江嶺。
是謂玄圃丘。
西南望昆墟。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侖。
焦本雲。
一作侖。
非。
)光氣難與俦。
亭亭明?照。
落落清瑤流。
恨不及周穆。
托乘一來遊。
(○同上) 丹木生何許。
乃在密山陽。
黃花複朱實。
食之壽命長。
白玉凝素液。
瑾瑜發奇(曾本雲。
一作其。
)光。
豈伊君子寶。
見重我軒黃。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皇。
○同上) 翩翩三青鳥。
毛色奇(曾本、蘇寫本、焦本雲。
一作甚。
)可憐。
朝為王母使。
暮歸(和陶本作登。
)三危山。
我欲因此鳥。
具(曾本雲。
一作期。
又作且。
蘇寫本雲。
一作且。
)向王母言。
在世無所須。
(曾本雲。
一作願。
)唯酒與長年。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惟願此長年。
《詩紀》同○同上) 逍遙蕪臯上。
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萬尋。
森散覆?谷。
靈人侍(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待。
接侍字六朝常寫作待。
)丹池。
朝朝為日浴。
神景(曾本雲。
一作願。
)一登天。
何幽不見燭。
(○同上) 粲粲三株樹。
寄生赤水陰。
亭亭淩風桂。
八幹共成林。
靈鳳撫雲舞。
(《初學記》作儀。
)神鸾調(《初學記》作垂。
)玉音。
雖非世上寶。
(《初學記》作寶。
)爰得王母(曾本雲。
一作子。
)心。
(○本集。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二。
《詩紀》三十五。
又《初學記》三十引音、心二韻。
) 自古皆有沒。
何人得(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河氏獨。
)靈長。
不死複(曾本雲。
一作亦。
)不老。
萬歲如平常。
赤泉給我飲。
員丘足我糧。
方與三辰遊。
壽考(曾本雲。
一作老。
)豈渠央。
(○本集。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二。
《詩紀》三十五。
) 誇父誕宏志。
乃與日競走。
俱至虞淵(曾本雲。
一作泉。
)下。
似若無勝負。
神力既殊妙。
傾河焉足有。
馀迹寄鄧林。
功竟在身後。
(○同上) 精衛銜微木。
将以填滄海。
形夭無(焦本作刑天舞。
《詩紀》同。
)幹戚。
(曾本、蘇寫本、和陶本作千歲。
)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無慮。
化去不複(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何複。
)悔。
徒設(曾本雲。
一作役。
又作使。
蘇寫本雲。
一作役。
)在昔心。
良晨讵可待。
(○同上) 臣危(各本作巨猾。
曾本雲。
一作危。
蘇寫本同。
和陶本雲。
一作以危。
案。
以。
臣之訛。
猾。
危之訛。
)肆威暴。
欽?丕(和陶本雲。
一作飲鸩。
違帝旨。
{穴契}窳強能變。
祖江遂獨死。
明明上天鑒。
為惡不可履。
長枯己劇。
?鹗(曾本、蘇寫本、和陶本作?。
注雲。
一作雞鹗。
)豈足恃。
(○同上) 舟?(曾本、蘇寫本作丹?。
和陶本作冊?。
)鵝(焦本雲。
當作鸱朱?。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鳴鹄。
)見城邑。
其國有放士。
念彼(曾本雲。
一作昔。
)懷王(和陶本作玉。
)世。
(曾本雲。
一作母。
)當時(曾本雲。
一作亦得。
)數來止。
(蘇寫本雲。
一作念彼懷王時。
亦得數來止。
)青丘有奇鳥。
自(和陶本作目。
)言獨見爾。
(和陶本作理。
注。
一作爾。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理。
)本為迷者生。
不以喻君子。
(○同上) 嚴嚴(曾本、蘇寫本、和陶本雲。
一作悠悠。
)顯朝市。
帝者慎(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善。
)用才。
何以廢(和陶本作放。
)共?玄。
重華為之來。
仲父(蘇寫本作文。
曾本雲。
一作文。
)獻誠言。
姜公乃見猜。
臨沒告饑渴。
當複何及哉。
(○同上) 【悲從弟仲】〖蘇寫本作敬。
〗德詩銜哀過舊宅。
悲淚應心零。
借問為誰悲。
懷人在九冥。
禮服名群從。
恩愛若同生。
門前執手時。
何意爾先傾。
在數(曾本作毀。
注。
一作數。
)竟不(焦本作未。
《詩紀》同。
曾本雲。
一作未。
)免。
為山不及成。
慈母沈哀疚。
二胤才數齡。
雙位(曾本作泣。
注。
一作位。
)委空館。
朝夕無哭聲。
流塵集虛坐。
宿草旅(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依。
)前庭。
階除曠遊迹。
園林獨馀情。
翳然乘化去。
終天不複形。
遲遲将回步。
恻恻悲襟盈。
(曾本、蘇寫本、焦本雲。
一作衿涕盈。
○本集。
《詩紀》三十五。
) 【拟挽歌辭三首】 有生必有死。
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
今旦在(曾本雲。
一作作。
)鬼錄。
魂氣(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魄。
)散何之。
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
(《禦覽》作号。
)良友撫(樂府作拊。
)我哭。
得失不複知。
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後。
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
飲酒不得足。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常不足。
《樂府詩集》作恒不足。
○本集。
《樂府詩集》二十七。
《詩紀》三十五。
又《禦覽》五百五十二引促、錄、木、哭四韻。
) 在昔無酒飲。
今但(焦本作旦。
注。
宋本旦。
一作但。
一作旦。
樂府雲。
一作但恨。
)湛空觞。
春醪生浮蟻。
何時更(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複。
)能嘗。
肴案盈(樂府雲。
一作列。
)我前。
親舊(樂府作戚。
注。
一作舊。
)哭我傍。
欲語口無音。
欲視眼無光。
昔在高堂寝。
今宿荒草鄉。
(樂府此下有荒草無人眠。
極視正茫茫。
曾本、蘇寫本雲。
一本有荒草無人眠。
極視江茫茫。
《詩紀》同。
曾本、蘇寫本又雲。
極又作直。
)一朝(《詩紀》雲。
一作相送。
)出門去。
(曾本雲。
一作易。
)歸來(樂府作家。
注。
一作來。
)夜(各本作良。
樂府同。
)未央。
(○本集。
光府詩集二十七。
《詩紀》三十五。
) 荒草何茫茫。
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
送我出(曾本雲。
一作來。
)遠郊。
四面無人居。
高墳正?焦?。
馬為仰天鳴。
(樂府作鳥為動哀鳴。
注。
一作馬為仰天鳴。
)風為(《詩紀》雲。
一作聲。
《禦覽》作日。
)自蕭條。
(曾本雲。
一曰鳥為動哀鳴。
林為結風飚。
蘇寫本、焦本同。
)幽室一已閉。
千年不複朝。
千年不複朝。
賢達無(《詩紀》作将。
注。
一作無。
)奈何。
向來相送人。
各自(《文選》作已。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已。
樂府作以。
注。
一作已。
《初學記》作亦。
《禦覽》同。
)還(《文選》作歸。
《禦覽》同。
)共家。
親戚或馀悲。
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
托體同山阿。
(○本集。
《文選》二十八。
《初學記》十四。
《樂府詩集》二十七。
《禦覽》五百五十二。
《詩紀》三十五。
) 【聯句】 鳴雁乘風飛。
去去當何極。
念彼窮居士。
如何不歎息。
(淵明)雖欲騰九萬。
扶搖竟何(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無。
)力。
遠招王子喬。
(曾本雲。
一作晉。
)雲駕庶可饬。
(?之)顧侶正徘徊。
(曾本雲。
一作離離。
又作争飛。
)離離翔天側。
(曾本雲。
一作附羽天池側。
蘇寫本雲。
一作顧侶正離離。
附羽天池側。
)霜露豈不切。
(焦本作霜露不切肌。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霜露不切肌。
)徒愛雙飛翼。
(曾本、蘇寫本、《詩紀》作務從忘愛翼。
曾本、蘇寫本又雲。
一作徒愛雙飛異。
循之)高柯擢條幹。
遠眺同天色。
思絕慶未看。
徒使生迷惑。
(淵明○曾本、蘇寫本無淵明二字。
○本集。
《詩紀》三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