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詩卷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
忠(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中。
)情謬獲露。
遂為君所私。
出則陪文輿。
入必侍丹帷。
箴規響已從。
計議初無虧。
(曾本雲。
一作物無。
非。
)一朝長逝後。
願言同此歸。
厚恩固(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心。
)難忘。
君(曾本雲。
一作顧。
)命(蘇寫本雲。
一作顧命。
)安可違。
臨穴岡惟(焦本作遲。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遲。
《詩紀》同。
)疑。
投義志攸希。
荊棘籠高墳。
黃鳥聲正悲。
良人不可贖。
泫然沾我衣。
(○本集。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一。
《詩紀》三十四。
) 【詠荊轲詩】 燕丹善養士。
志在報(和陶本作服。
)強嬴。
招集百夫良。
歲暮得荊卿。
君(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之。
)子死知己。
提劍出燕京。
素骥鳴廣陌。
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
猛氣沖(《詩紀》作充。
)長纓。
飲餞易水上。
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築。
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起。
)淡淡寒波生。
商音(《詩紀》雲。
一作聲。
)更流涕。
羽奏壯士驚心(曾本。
蘇寫本作公。
)知去不歸。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一雲知不歸。
)且有後(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百。
)世名。
登車何時顧。
飛蓋入秦庭。
淩厲越萬裡。
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
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
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
千載有馀情。
(曾本、蘇寫本、焦本雲。
一作斯人久已沒。
千載有深情。
○本集。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一。
《詩紀》三十四。
) 【桃花源詩】〖并記○本集作桃花源記并詩。
〗 晉太元(《類聚》作康。
)中。
武陵人捕魚為業。
緣溪行。
(《類聚》作從溪而行。
)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
夾岸數百步。
中無雜樹。
(曾本雲。
一作草。
以上十四字《類聚》作桃花林夾兩岸數百步無雜木。
)芳華(焦本作草。
注。
一作草。
非。
《詩紀》作草。
)鮮美。
(《類聚》作芬暧。
)落英缤紛。
漁人甚異之。
複前行。
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
才通人。
複行數十步。
(《類聚》作行四五十步。
)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
屋舍俨(曾本雲。
一作晏。
又作魚。
)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發垂髫。
(曾本雲。
一作髫龀。
)并怡然自樂。
(《類聚》作并足。
)見漁人。
乃大驚。
問所從來。
具答之。
便要還家。
為(焦本無為字。
《詩紀》同。
)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
鹹來問訊。
自雲。
先世避秦時亂。
(時亂《類聚》隻作難字。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不複出焉。
遂與外人間隔。
(《類聚》作隔絕。
)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
(曾本、蘇寫本雲。
一本有等也二字。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皆歎惋。
馀人各複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數日。
辭去。
此中人語(曾本、蘇寫本雲。
一本無語字。
)雲。
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
得其船。
便扶(和陶本作指。
曾本、焦本、蘇寫本雲。
一作於。
)向路。
處處志之。
及郡下。
詣太守說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尋向所志。
遂迷不複得路。
南陽劉子骥。
高尚士也。
聞之欣然規(蘇寫本作親。
《詩紀》同。
集本雲。
一作親。
非。
)往。
(曾本、蘇寫本雲。
一本有遊焉二字。
)未果。
尋病終。
後遂無問津者。
嬴氏亂天紀。
賢者避其世。
黃绮之商山。
伊人亦雲逝。
往迹浸複湮。
來迳遂蕪廢。
相命肆(《詩紀》作肄。
)農耕。
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馀蔭。
菽稷随時藝。
春蠶收長(曾本雲。
一作良。
)絲。
秋熟靡王稅。
荒路暧交通。
雞犬互鳴吠。
俎豆猶古法。
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
斑白歡遊(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迎。
)詣。
草榮識節和。
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曆志。
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馀樂。
于何勞智慧。
奇蹤隐五百。
一朝敞(和陶本誤作敝。
)神界。
諄薄既異源。
旋複還幽蔽。
(曾本、焦本雲。
一作閉。
)借問遊方士。
焉測塵嚣外。
(曾本雲。
一作塵外地。
蘇寫本雲。
宋本作塵外地。
)願言蹑輕風。
高舉尋吾契。
(○本集。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四。
《詩紀》三十四。
又《類聚》八十六引序文。
) 【歸去來兮】〖焦本無兮字。
〗辭】〖蘇寫本、和陶本有并序二字。
〗 餘家貧。
耕植不足以自給。
幼稚盈室。
(曾本雲。
一作兼稚子盈室。
)瓶無儲粟。
生生所資。
未見其術。
親故多勸餘為長吏。
脫然有懷。
求之靡途。
會有四方之事。
諸侯以惠愛為德。
家叔以餘貧苦。
遂見用為(焦本作於。
)小邑。
于時風波未靜。
心憚遠役。
彭澤去家百裡。
公田之利。
(曾本雲。
一作秫。
)足以為酒。
(曾本雲。
一作過足為潤。
) 故便求之。
及少日。
眷然有歸欤之情。
何則。
質性自然。
非矯勵(焦本作厲。
)所得。
饑凍雖切。
違已交病。
嘗(曾本雲。
一作曾。
)從人事。
皆口腹自役。
於是怅然慷慨。
深愧平生之志。
猶望一稔。
當斂裳宵逝。
尋程氏妹喪于武昌。
情在駿奔。
自免去職。
仲秋至冬。
在官八十馀日。
因事順心。
命篇曰歸去來兮。
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雲來兮田園将蕪胡不歸。
既自以心(曾本雲。
一作身。
)為形役。
(南史作既以自為形役兮。
)奚惆怅而獨悲。
悟已往之不谏。
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其未遠。
覺悟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宋書》作超遙。
)以輕?。
風飄飄而吹衣。
問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曾本雲。
一作?。
《宋書》、《晉書》作希。
)微。
乃瞻衡宇。
載欣載奔。
僮仆歡(《晉書》作來。
)迎。
稚子候門。
三迳就荒。
松菊猶存。
攜幼入室。
有酒盈(《宋書》作停。
)樽。
引壺觞以(《宋書》作而。
南史同。
)自酌。
(曾本雲。
一作适。
)眄(《宋書》作ツ。
六臣本《文選》同。
)庭柯以怡顔。
倚南窗以(《宋書》作而。
南史同。
)寄傲。
審容膝之易安。
園日涉以(《宋書》、《晉書》作而。
)成趣。
(曾本雲。
一作迳。
)門雖設而常關。
策扶老以(《晉書》作而。
)流憩。
(《宋書》作忄曷。
)時矯(《晉書》作翹)首而遐(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遊。
)觀。
雲無心以(《晉書》作而。
)出岫。
鳥倦飛而積壓還。
景翳翳以(《宋書》、《晉書》、南史作其。
)将入。
撫孤松而(《宋書》作以。
)盤桓。
歸去來兮。
請息交以(《宋書》作而。
南史同。
)絕遊。
世與我而(《宋書》作以。
)相遺。
(蘇寫本作違。
焦本、南史同。
)複駕言兮焉求。
悅親戚之情話。
樂琴書以消憂。
農人告餘以春及。
(李善本《文選》作兮。
曾本雲。
一無及字。
一作暮春。
又作仲春。
《宋書》作上春。
《晉書》作春暮。
六臣本《文選》無及字。
)将有事於(《文選》、《晉書》作乎。
南史作兮。
)西疇。
或命巾車。
(《文選》注作或巾柴車。
)或棹孤(《宋書》作扁。
南史同負。
)舟。
既窈窕以尋(《宋書》作窮。
南史同。
)壑。
亦崎岖而經(曾本雲。
一作尋。
)丘。
木欣欣以向榮。
泉涓涓而始流。
善萬物之得時。
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
寓形宇内(曾本内下有能字。
注雲。
一無能字。
)複幾時。
曷(《宋書》作奚。
)不委心任去留。
胡為乎(《文選》無乎字。
《宋書》、南史同。
)遑遑(和陶本作皇皇。
)兮(蘇寫本無兮字。
《文選》、《宋書》、《晉書》、南史同。
曾本雲。
一無兮字。
)欲何之。
富貴非吾願。
帝鄉不可期。
懷良辰以孤往。
或植杖而耘耔。
登東臯以舒嘯。
臨清流而賦詩。
聊乘化以(《晉書》作而。
)歸盡。
樂夫天命複奚疑。
(曾本雲。
一作為。
○本集。
《文選》四十五。
《宋書》陶潛傳。
《晉書》潛傳。
南史陶潛傳。
又《文選》三十一雜體詩注引一句。
)
忠(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中。
)情謬獲露。
遂為君所私。
出則陪文輿。
入必侍丹帷。
箴規響已從。
計議初無虧。
(曾本雲。
一作物無。
非。
)一朝長逝後。
願言同此歸。
厚恩固(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心。
)難忘。
君(曾本雲。
一作顧。
)命(蘇寫本雲。
一作顧命。
)安可違。
臨穴岡惟(焦本作遲。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遲。
《詩紀》同。
)疑。
投義志攸希。
荊棘籠高墳。
黃鳥聲正悲。
良人不可贖。
泫然沾我衣。
(○本集。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一。
《詩紀》三十四。
) 【詠荊轲詩】 燕丹善養士。
志在報(和陶本作服。
)強嬴。
招集百夫良。
歲暮得荊卿。
君(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之。
)子死知己。
提劍出燕京。
素骥鳴廣陌。
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
猛氣沖(《詩紀》作充。
)長纓。
飲餞易水上。
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築。
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起。
)淡淡寒波生。
商音(《詩紀》雲。
一作聲。
)更流涕。
羽奏壯士驚心(曾本。
蘇寫本作公。
)知去不歸。
(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一雲知不歸。
)且有後(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百。
)世名。
登車何時顧。
飛蓋入秦庭。
淩厲越萬裡。
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
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
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
千載有馀情。
(曾本、蘇寫本、焦本雲。
一作斯人久已沒。
千載有深情。
○本集。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一。
《詩紀》三十四。
) 【桃花源詩】〖并記○本集作桃花源記并詩。
〗 晉太元(《類聚》作康。
)中。
武陵人捕魚為業。
緣溪行。
(《類聚》作從溪而行。
)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
夾岸數百步。
中無雜樹。
(曾本雲。
一作草。
以上十四字《類聚》作桃花林夾兩岸數百步無雜木。
)芳華(焦本作草。
注。
一作草。
非。
《詩紀》作草。
)鮮美。
(《類聚》作芬暧。
)落英缤紛。
漁人甚異之。
複前行。
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
才通人。
複行數十步。
(《類聚》作行四五十步。
)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
屋舍俨(曾本雲。
一作晏。
又作魚。
)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發垂髫。
(曾本雲。
一作髫龀。
)并怡然自樂。
(《類聚》作并足。
)見漁人。
乃大驚。
問所從來。
具答之。
便要還家。
為(焦本無為字。
《詩紀》同。
)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
鹹來問訊。
自雲。
先世避秦時亂。
(時亂《類聚》隻作難字。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不複出焉。
遂與外人間隔。
(《類聚》作隔絕。
)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
(曾本、蘇寫本雲。
一本有等也二字。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皆歎惋。
馀人各複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數日。
辭去。
此中人語(曾本、蘇寫本雲。
一本無語字。
)雲。
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
得其船。
便扶(和陶本作指。
曾本、焦本、蘇寫本雲。
一作於。
)向路。
處處志之。
及郡下。
詣太守說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尋向所志。
遂迷不複得路。
南陽劉子骥。
高尚士也。
聞之欣然規(蘇寫本作親。
《詩紀》同。
集本雲。
一作親。
非。
)往。
(曾本、蘇寫本雲。
一本有遊焉二字。
)未果。
尋病終。
後遂無問津者。
嬴氏亂天紀。
賢者避其世。
黃绮之商山。
伊人亦雲逝。
往迹浸複湮。
來迳遂蕪廢。
相命肆(《詩紀》作肄。
)農耕。
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馀蔭。
菽稷随時藝。
春蠶收長(曾本雲。
一作良。
)絲。
秋熟靡王稅。
荒路暧交通。
雞犬互鳴吠。
俎豆猶古法。
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
斑白歡遊(曾本、蘇寫本雲。
一作迎。
)詣。
草榮識節和。
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曆志。
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馀樂。
于何勞智慧。
奇蹤隐五百。
一朝敞(和陶本誤作敝。
)神界。
諄薄既異源。
旋複還幽蔽。
(曾本、焦本雲。
一作閉。
)借問遊方士。
焉測塵嚣外。
(曾本雲。
一作塵外地。
蘇寫本雲。
宋本作塵外地。
)願言蹑輕風。
高舉尋吾契。
(○本集。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四。
《詩紀》三十四。
又《類聚》八十六引序文。
) 【歸去來兮】〖焦本無兮字。
〗辭】〖蘇寫本、和陶本有并序二字。
〗 餘家貧。
耕植不足以自給。
幼稚盈室。
(曾本雲。
一作兼稚子盈室。
)瓶無儲粟。
生生所資。
未見其術。
親故多勸餘為長吏。
脫然有懷。
求之靡途。
會有四方之事。
諸侯以惠愛為德。
家叔以餘貧苦。
遂見用為(焦本作於。
)小邑。
于時風波未靜。
心憚遠役。
彭澤去家百裡。
公田之利。
(曾本雲。
一作秫。
)足以為酒。
(曾本雲。
一作過足為潤。
) 故便求之。
及少日。
眷然有歸欤之情。
何則。
質性自然。
非矯勵(焦本作厲。
)所得。
饑凍雖切。
違已交病。
嘗(曾本雲。
一作曾。
)從人事。
皆口腹自役。
於是怅然慷慨。
深愧平生之志。
猶望一稔。
當斂裳宵逝。
尋程氏妹喪于武昌。
情在駿奔。
自免去職。
仲秋至冬。
在官八十馀日。
因事順心。
命篇曰歸去來兮。
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雲來兮田園将蕪胡不歸。
既自以心(曾本雲。
一作身。
)為形役。
(南史作既以自為形役兮。
)奚惆怅而獨悲。
悟已往之不谏。
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其未遠。
覺悟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宋書》作超遙。
)以輕?。
風飄飄而吹衣。
問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曾本雲。
一作?。
《宋書》、《晉書》作希。
)微。
乃瞻衡宇。
載欣載奔。
僮仆歡(《晉書》作來。
)迎。
稚子候門。
三迳就荒。
松菊猶存。
攜幼入室。
有酒盈(《宋書》作停。
)樽。
引壺觞以(《宋書》作而。
南史同。
)自酌。
(曾本雲。
一作适。
)眄(《宋書》作ツ。
六臣本《文選》同。
)庭柯以怡顔。
倚南窗以(《宋書》作而。
南史同。
)寄傲。
審容膝之易安。
園日涉以(《宋書》、《晉書》作而。
)成趣。
(曾本雲。
一作迳。
)門雖設而常關。
策扶老以(《晉書》作而。
)流憩。
(《宋書》作忄曷。
)時矯(《晉書》作翹)首而遐(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遊。
)觀。
雲無心以(《晉書》作而。
)出岫。
鳥倦飛而積壓還。
景翳翳以(《宋書》、《晉書》、南史作其。
)将入。
撫孤松而(《宋書》作以。
)盤桓。
歸去來兮。
請息交以(《宋書》作而。
南史同。
)絕遊。
世與我而(《宋書》作以。
)相遺。
(蘇寫本作違。
焦本、南史同。
)複駕言兮焉求。
悅親戚之情話。
樂琴書以消憂。
農人告餘以春及。
(李善本《文選》作兮。
曾本雲。
一無及字。
一作暮春。
又作仲春。
《宋書》作上春。
《晉書》作春暮。
六臣本《文選》無及字。
)将有事於(《文選》、《晉書》作乎。
南史作兮。
)西疇。
或命巾車。
(《文選》注作或巾柴車。
)或棹孤(《宋書》作扁。
南史同負。
)舟。
既窈窕以尋(《宋書》作窮。
南史同。
)壑。
亦崎岖而經(曾本雲。
一作尋。
)丘。
木欣欣以向榮。
泉涓涓而始流。
善萬物之得時。
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
寓形宇内(曾本内下有能字。
注雲。
一無能字。
)複幾時。
曷(《宋書》作奚。
)不委心任去留。
胡為乎(《文選》無乎字。
《宋書》、南史同。
)遑遑(和陶本作皇皇。
)兮(蘇寫本無兮字。
《文選》、《宋書》、《晉書》、南史同。
曾本雲。
一無兮字。
)欲何之。
富貴非吾願。
帝鄉不可期。
懷良辰以孤往。
或植杖而耘耔。
登東臯以舒嘯。
臨清流而賦詩。
聊乘化以(《晉書》作而。
)歸盡。
樂夫天命複奚疑。
(曾本雲。
一作為。
○本集。
《文選》四十五。
《宋書》陶潛傳。
《晉書》潛傳。
南史陶潛傳。
又《文選》三十一雜體詩注引一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