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詩卷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迎夜起。
凝霜凋朱顔。
寒泉傷玉趾。
周才信衆人。
偏智任諸己。
推分得天和。
矯性失至理。
歸來安所期。
與物齊終始。
(○《文選》二十二。
《詩紀》三十六。
又草堂詩箋三十三寫懷詩注引裡一韻。
) 【招隐詩】 登山招隐士。
褰裳蹑遺蹤。
華條當圜室。
翠葉代绮窗。
(○《類聚》三十六。
《詩紀》三十六。
) ☆徐廣〈廣。
字野民。
東莞姑幕人。
曆謝玄兖州從事、谯王恬鎮北參軍。
入為秘書郎。
轉員外散騎侍郎。
隆安中。
遷祠部郎。
桓玄輔政。
以為大将軍、文學祭酒。
義熙初。
除鎮軍谘議參軍。
領記室。
封樂成侯。
宋受禅。
乞歸。
元嘉二年卒。
年七十四。
有禮論答問八卷、又十三卷、禮答問十一卷、晉紀四十六卷、車服儀注一卷。
〉【三日臨水詩】 溫哉令日。
爰豫爰遊。
興言命駕。
寄歡回流。
(○《初學記》四。
) ☆王氏〈劉和妻。
〉【正朝詩】稔冉冥機運。
迅矣四節經。
太族應玄律。
青陽兆初正。
(○《類聚》四。
《詩紀》三十七。
) ☆辛蕭〈蕭。
散騎常侍。
傅統妻。
有集一卷。
〉【元正詩】 元正啟令節。
嘉(《書鈔》作佳。
)慶肇自茲。
鹹奏萬年觞。
小大同悅熙。
(○《類聚》四。
古今歲時雜詠一。
《詩紀》三十七。
又《書鈔》百五十五引茲一韻。
) ☆李氏〈陳新塗妻。
〉【冬至詩】 靈象尋數回。
四氣平運(《禦覽》作時。
)散。
陰律鼓微陽。
大明啟修(《禦覽》作将啟。
)旦。
感興(《禦覽》作興。
)時來興。
(《禦覽》作多。
)心随逝化歎。
(《禦覽》作難。
)式宴集中堂。
賓客(《禦覽》作賓。
)盈朝館。
(○《類聚》三。
《禦覽》二十八。
《詩紀》三十七。
) ☆蘇若蘭【璇玑圖詩】 前秦苻堅時。
秦州刺史扶風窦滔妻蘇氏。
陳留令武功蘇道賢第三女也。
名蕙。
字若蘭。
智識精明。
儀容妙麗。
謙默自守。
不求顯揚。
年十六。
歸於窦氏。
滔甚敬之。
然蘇氏性近於急。
頗傷嫉妒。
滔字連波。
右将軍于爽之孫。
朗之第二子也。
神風偉秀。
該通經史。
允文允武。
時論高之。
苻堅委以心膂之任。
備曆顯職。
皆有政聞。
遷秦州刺史。
以忤旨谪戍敦煌。
會堅克晉襄陽。
慮有危逼。
藉滔才略。
诏拜安南将軍。
留鎮襄陽。
初滔有寵姬趙陽台。
歌舞之妙無出其右。
滔置之别所。
蘇氏知之。
求而獲焉。
苦加捶辱。
滔深以為憾。
陽台又專伺蘇氏之短。
讒毀交至。
滔益忿蘇氏。
蘇氏時年二十一。
(萬曆本作三。
)及滔将鎮襄陽。
邀蘇氏同往。
蘇氏忿之。
不與偕行。
乃攜陽台之任。
絕蘇氏音問。
蘇氏悔恨自傷。
因織錦為回文。
五彩相宣。
瑩心輝目。
縱廣八寸。
題詩二百馀首。
計八百馀言。
縱橫反覆。
皆為文章。
其文點畫無缺。
才情之妙。
超今邁古。
名曰璇玑圖。
然讀者不能悉通。
蘇氏笑曰:裴徊宛轉。
自為語言。
非我家人。
莫能解之。
遂發蒼頭赍至襄陽。
滔覽之。
感其妙絕。
因送陽台之關中。
而具車從禮迎蘇氏。
歸于漢南。
恩好愈重。
蘇氏所著文詞五千馀言。
屬隋季喪亂。
文字散落。
追求勿獲。
而錦字回文盛傳于世。
朕聽政之暇。
留心墳典。
散帙之次。
偶見斯圖。
因述若蘭之多才。
複美連波之悔過。
遂制此文。
聊示将來。
如意元年五月一日。
大周天冊金輪皇帝制。
仁智懷德聖虞唐真妙顯華重榮(萬曆本作雲。
)章臣賢惟聖配英皇倫匹離飄浮江湘津傷嗟情家明葩榮志庭闱亂作人讒佞奸兇害我忠貞桑兇慈雍思恭基河慘歎中無鏡紛為笃明難受消(萬曆本作膚。
)原禍因所恃滋極驕盈榆頑孝和淑自為隔懷懷傷君朗光誰終榮苟不義姬班女婕妤辭辇漢成薄浸休家貞記孝塞慕所路房容珠感誓城傾在戒後孽嬖趙氏飛燕?生景讒退遠敦貞敬殊增離曠帏飾曜思窮熒猶炎盛興漸至大伐用昭丹(萬曆本作青。
)青昭愚謙危節所是山憂經遐清華英多蒼形未在慎(萬曆本作謹。
)深慮微察遠禍在防萌西滋蒙疑容持從梁心荒淫忘想感所欽岑幽嚴峻嵯峨深淵重涯經網羅林光流電逝推生民堂妃闱飛衣誰追何思(萬曆本作恩。
)情時形寒歲識凋松愆居歎如陽移陂施為祗差士(萬曆本作生。
)空後中奮兖為相如感傷在勞貞物知終始咎獨懷何潛西不何誰神無感惟自節能我容聲将自(萬曆本作顔。
)孜君想顔衰改華容是與女賤曜日日激與通者曠思興厲不歌冶同情甯孜側夢仁賢别行士今誰賤鄙醫白無憤将上采悲詠風樊歎發觀羽纏龍?容衣詩情明顯怨衰情詩傾英殊衰殊身節菲路和周楚長雙華宮憂虎雕飾繡始璇玑圖義年勞歎寄華年有志饬
凝霜凋朱顔。
寒泉傷玉趾。
周才信衆人。
偏智任諸己。
推分得天和。
矯性失至理。
歸來安所期。
與物齊終始。
(○《文選》二十二。
《詩紀》三十六。
又草堂詩箋三十三寫懷詩注引裡一韻。
) 【招隐詩】 登山招隐士。
褰裳蹑遺蹤。
華條當圜室。
翠葉代绮窗。
(○《類聚》三十六。
《詩紀》三十六。
) ☆徐廣〈廣。
字野民。
東莞姑幕人。
曆謝玄兖州從事、谯王恬鎮北參軍。
入為秘書郎。
轉員外散騎侍郎。
隆安中。
遷祠部郎。
桓玄輔政。
以為大将軍、文學祭酒。
義熙初。
除鎮軍谘議參軍。
領記室。
封樂成侯。
宋受禅。
乞歸。
元嘉二年卒。
年七十四。
有禮論答問八卷、又十三卷、禮答問十一卷、晉紀四十六卷、車服儀注一卷。
〉【三日臨水詩】 溫哉令日。
爰豫爰遊。
興言命駕。
寄歡回流。
(○《初學記》四。
) ☆王氏〈劉和妻。
〉【正朝詩】稔冉冥機運。
迅矣四節經。
太族應玄律。
青陽兆初正。
(○《類聚》四。
《詩紀》三十七。
) ☆辛蕭〈蕭。
散騎常侍。
傅統妻。
有集一卷。
〉【元正詩】 元正啟令節。
嘉(《書鈔》作佳。
)慶肇自茲。
鹹奏萬年觞。
小大同悅熙。
(○《類聚》四。
古今歲時雜詠一。
《詩紀》三十七。
又《書鈔》百五十五引茲一韻。
) ☆李氏〈陳新塗妻。
〉【冬至詩】 靈象尋數回。
四氣平運(《禦覽》作時。
)散。
陰律鼓微陽。
大明啟修(《禦覽》作将啟。
)旦。
感興(《禦覽》作興。
)時來興。
(《禦覽》作多。
)心随逝化歎。
(《禦覽》作難。
)式宴集中堂。
賓客(《禦覽》作賓。
)盈朝館。
(○《類聚》三。
《禦覽》二十八。
《詩紀》三十七。
) ☆蘇若蘭【璇玑圖詩】 前秦苻堅時。
秦州刺史扶風窦滔妻蘇氏。
陳留令武功蘇道賢第三女也。
名蕙。
字若蘭。
智識精明。
儀容妙麗。
謙默自守。
不求顯揚。
年十六。
歸於窦氏。
滔甚敬之。
然蘇氏性近於急。
頗傷嫉妒。
滔字連波。
右将軍于爽之孫。
朗之第二子也。
神風偉秀。
該通經史。
允文允武。
時論高之。
苻堅委以心膂之任。
備曆顯職。
皆有政聞。
遷秦州刺史。
以忤旨谪戍敦煌。
會堅克晉襄陽。
慮有危逼。
藉滔才略。
诏拜安南将軍。
留鎮襄陽。
初滔有寵姬趙陽台。
歌舞之妙無出其右。
滔置之别所。
蘇氏知之。
求而獲焉。
苦加捶辱。
滔深以為憾。
陽台又專伺蘇氏之短。
讒毀交至。
滔益忿蘇氏。
蘇氏時年二十一。
(萬曆本作三。
)及滔将鎮襄陽。
邀蘇氏同往。
蘇氏忿之。
不與偕行。
乃攜陽台之任。
絕蘇氏音問。
蘇氏悔恨自傷。
因織錦為回文。
五彩相宣。
瑩心輝目。
縱廣八寸。
題詩二百馀首。
計八百馀言。
縱橫反覆。
皆為文章。
其文點畫無缺。
才情之妙。
超今邁古。
名曰璇玑圖。
然讀者不能悉通。
蘇氏笑曰:裴徊宛轉。
自為語言。
非我家人。
莫能解之。
遂發蒼頭赍至襄陽。
滔覽之。
感其妙絕。
因送陽台之關中。
而具車從禮迎蘇氏。
歸于漢南。
恩好愈重。
蘇氏所著文詞五千馀言。
屬隋季喪亂。
文字散落。
追求勿獲。
而錦字回文盛傳于世。
朕聽政之暇。
留心墳典。
散帙之次。
偶見斯圖。
因述若蘭之多才。
複美連波之悔過。
遂制此文。
聊示将來。
如意元年五月一日。
大周天冊金輪皇帝制。
仁智懷德聖虞唐真妙顯華重榮(萬曆本作雲。
)章臣賢惟聖配英皇倫匹離飄浮江湘津傷嗟情家明葩榮志庭闱亂作人讒佞奸兇害我忠貞桑兇慈雍思恭基河慘歎中無鏡紛為笃明難受消(萬曆本作膚。
)原禍因所恃滋極驕盈榆頑孝和淑自為隔懷懷傷君朗光誰終榮苟不義姬班女婕妤辭辇漢成薄浸休家貞記孝塞慕所路房容珠感誓城傾在戒後孽嬖趙氏飛燕?生景讒退遠敦貞敬殊增離曠帏飾曜思窮熒猶炎盛興漸至大伐用昭丹(萬曆本作青。
)青昭愚謙危節所是山憂經遐清華英多蒼形未在慎(萬曆本作謹。
)深慮微察遠禍在防萌西滋蒙疑容持從梁心荒淫忘想感所欽岑幽嚴峻嵯峨深淵重涯經網羅林光流電逝推生民堂妃闱飛衣誰追何思(萬曆本作恩。
)情時形寒歲識凋松愆居歎如陽移陂施為祗差士(萬曆本作生。
)空後中奮兖為相如感傷在勞貞物知終始咎獨懷何潛西不何誰神無感惟自節能我容聲将自(萬曆本作顔。
)孜君想顔衰改華容是與女賤曜日日激與通者曠思興厲不歌冶同情甯孜側夢仁賢别行士今誰賤鄙醫白無憤将上采悲詠風樊歎發觀羽纏龍?容衣詩情明顯怨衰情詩傾英殊衰殊身節菲路和周楚長雙華宮憂虎雕飾繡始璇玑圖義年勞歎寄華年有志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