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詩卷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年受禅。
改元永始。
三年,劉裕等舉義旗,玄被誅,年三十六。
有周《易·系辭》注二卷、集四十三卷、要集二十卷。
〉【登荊山詩】 理不孤湛。
影比有津。
曾是名嶽。
明秀超鄰。
器栖荒外。
命契飨神。
我之懷矣。
巾駕悄輪。
(○《類聚》七。
《詩紀》三十。
) 【南林彈詩】 散帶蹑良驷。
揮彈出長林。
歸(《書鈔》作飛。
)翮赴舊栖。
喬木(《禦覽》作木末。
)轉(《禦覽》作辄。
)翔禽。
輕丸承條源。
纖繳截雲尋。
落羽尋絕響。
屢中轉應心。
(○《書鈔》百二十四引林、尋三韻。
《類聚》六十、《禦覽》三百五十、《詩紀》三十六并引林、禽、心三韻。
) 【詩】 鳴鶴響長阜。
(○《書鈔》百三十。
) ☆殷仲文〈仲文。
字仲文。
陳郡長平人。
會稽王道子引為骠騎參軍。
轉谘議參軍。
後為元顯征虜長史。
左遷新安太守。
桓玄舉兵。
以為谘議參軍。
領記室。
進侍中。
領左衛将軍。
玄敗。
投義軍。
為鎮軍長史。
轉尚書。
義熙三年謀反。
伏誅。
有集七卷。
〉【南州桓公九井作詩】 四運雖鱗次。
理化各有準。
獨有清秋日。
能使高興盡。
景氣多明遠。
風物自凄緊。
夾籁驚(李善本《文選》作警。
)幽律。
哀壑叩虛牝。
歲寒無早秀。
浮榮甘夙隕。
何以标貞脆。
薄言寄松菌。
哲匠感蕭晨。
肅此塵外轸。
廣筵散泛愛。
逸爵纡勝引。
伊餘樂好仁。
惑祛吝亦泯。
猥首阿衡朝。
将贻匈奴哂。
(○《文選》二十二。
《詩紀》三十六。
) 【送東陽太守詩】 昔人深誠歎。
臨水送将離。
如何祖良遊。
心事孱在斯。
虛亭無留賓。
東川緬逶迤。
(○《類聚》二十九。
《詩紀》三十六。
) 【入剡詩】 野人雖雲隔。
超悟必有此。
(○《文選》六十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注。
) ☆謝混〈混,字叔源,小字益壽,陳郡陽夏人。
太傅安孫,尚孝武帝晉陵公主,官至中領軍、尚書左仆射。
義熙八年,坐與劉毅善,為劉裕所殺。
有集五卷。
〉【遊西池詩】 悟彼蟋蟀唱。
信此勞者歌。
有來豈不疾。
良遊常蹉跎。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無此二句。
)逍遙越城肆。
願言屢經過。
回阡被陵阙。
高台眺飛霞。
惠風蕩繁囿。
白雲屯曾阿。
景昃鳴禽集。
水木湛清華。
褰裳順蘭?。
徙倚引芳柯。
美人愆歲月。
遲暮獨如何。
無為牽所思。
南榮戒(李善本《文選》作誡。
)其多。
(○《文選》二十二。
) 【誡族子詩】 〖南史曰:混風格高峻。
少所交納。
惟與族子靈運、瞻、晦、曜以文義賞會。
嘗居在烏衣巷。
故謂之烏衣之遊。
因歸飲之馀。
為韻語以獎勸。
靈運等曰:〗 康樂誕通度。
實有名家韻。
若加繩染功。
剖瑩乃瓊瑾。
(靈運)宣明體遠識。
穎達且沈隽。
若能去方執。
穆穆三才順。
(晦。
字宣明。
)阿多标獨解。
弱冠纂華胤。
質勝誡無文。
基尚又能峻。
(曜。
小字多。
)通遠懷清悟。
采采标蘭訊。
直辔鮮(南史、《詩紀》作解。
)不踬。
抑用解偏吝。
(瞻。
字通遠。
)微子基微尚。
無倦由慕蔺。
勿輕一篑少。
進往必(《宋書》作将。
)千仞。
(微。
即弘微。
)數子勉之哉。
風流由爾振。
如不犯所知。
此外無所慎。
(靈運等并有誡勵之言。
惟弘微獨盡褒美。
○《宋書》謝弘微傳。
南史謝密傳。
《詩紀》三十六。
) 【送二王在領軍府集詩】 苦哉遠征人。
将乖萃餘室。
明窗通朝晖。
絲竹盛蕭瑟。
樂酒辍今辰。
離端起來日。
(○《初學記》十八引室、瑟二韻。
引日一韻。
《詩紀》三十六。
) 【詩】 昔為烏衣遊。
戚戚皆親侄。
(○《宋書》謝弘微傳。
) 【秋夜長】 秋夜長兮雖欣長而悼速。
送晨晖于西嶺。
迎夕景于東谷。
夜既分而氣高。
風入林而傷綠。
燕翩翩以辭宇。
雁邕邕而南屬。
(○《類聚》三。
) ☆劉毅〈毅。
字希樂。
彭城沛人。
桓玄篡位。
與劉裕等起兵。
事平。
為撫軍将軍、豫州刺史。
封平南郡開國公。
後轉荊州刺史。
義熙八年。
為劉裕所殺。
〉【西池應诏賦詩】 〖《晉書》曰:毅征盧循敗歸。
帝大宴於西池。
有诏賦詩。
毅《詩》雲:〗 六國多雄士。
正始出風流。
(○《晉書》本傳。
) ☆吳隐之〈隐之。
字處默。
濮陽鄄城人。
解褐輔國功曹。
累遷晉陵太守、廣州刺史。
後遷中領軍。
義熙九年卒。
〉【酌貪泉賦詩】 〖《晉書》曰:隆安中。
以隐之為龍骧将軍、廣州刺史。
未至州二十裡。
地名石門。
有水曰貪泉。
飲者懷無厭之欲。
隐之至泉所酌而飲之。
因賦此詩。
及在州。
清操逾厲。
〗 古人雲此水。
(《世說》注作石門有貪泉。
《初學記》同。
事類賦作嶺南有一水。
)一歃(《書鈔》作飲。
《初學記》、《禦覽》同。
)懷(《書
改元永始。
三年,劉裕等舉義旗,玄被誅,年三十六。
有周《易·系辭》注二卷、集四十三卷、要集二十卷。
〉【登荊山詩】 理不孤湛。
影比有津。
曾是名嶽。
明秀超鄰。
器栖荒外。
命契飨神。
我之懷矣。
巾駕悄輪。
(○《類聚》七。
《詩紀》三十。
) 【南林彈詩】 散帶蹑良驷。
揮彈出長林。
歸(《書鈔》作飛。
)翮赴舊栖。
喬木(《禦覽》作木末。
)轉(《禦覽》作辄。
)翔禽。
輕丸承條源。
纖繳截雲尋。
落羽尋絕響。
屢中轉應心。
(○《書鈔》百二十四引林、尋三韻。
《類聚》六十、《禦覽》三百五十、《詩紀》三十六并引林、禽、心三韻。
) 【詩】 鳴鶴響長阜。
(○《書鈔》百三十。
) ☆殷仲文〈仲文。
字仲文。
陳郡長平人。
會稽王道子引為骠騎參軍。
轉谘議參軍。
後為元顯征虜長史。
左遷新安太守。
桓玄舉兵。
以為谘議參軍。
領記室。
進侍中。
領左衛将軍。
玄敗。
投義軍。
為鎮軍長史。
轉尚書。
義熙三年謀反。
伏誅。
有集七卷。
〉【南州桓公九井作詩】 四運雖鱗次。
理化各有準。
獨有清秋日。
能使高興盡。
景氣多明遠。
風物自凄緊。
夾籁驚(李善本《文選》作警。
)幽律。
哀壑叩虛牝。
歲寒無早秀。
浮榮甘夙隕。
何以标貞脆。
薄言寄松菌。
哲匠感蕭晨。
肅此塵外轸。
廣筵散泛愛。
逸爵纡勝引。
伊餘樂好仁。
惑祛吝亦泯。
猥首阿衡朝。
将贻匈奴哂。
(○《文選》二十二。
《詩紀》三十六。
) 【送東陽太守詩】 昔人深誠歎。
臨水送将離。
如何祖良遊。
心事孱在斯。
虛亭無留賓。
東川緬逶迤。
(○《類聚》二十九。
《詩紀》三十六。
) 【入剡詩】 野人雖雲隔。
超悟必有此。
(○《文選》六十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注。
) ☆謝混〈混,字叔源,小字益壽,陳郡陽夏人。
太傅安孫,尚孝武帝晉陵公主,官至中領軍、尚書左仆射。
義熙八年,坐與劉毅善,為劉裕所殺。
有集五卷。
〉【遊西池詩】 悟彼蟋蟀唱。
信此勞者歌。
有來豈不疾。
良遊常蹉跎。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無此二句。
)逍遙越城肆。
願言屢經過。
回阡被陵阙。
高台眺飛霞。
惠風蕩繁囿。
白雲屯曾阿。
景昃鳴禽集。
水木湛清華。
褰裳順蘭?。
徙倚引芳柯。
美人愆歲月。
遲暮獨如何。
無為牽所思。
南榮戒(李善本《文選》作誡。
)其多。
(○《文選》二十二。
) 【誡族子詩】 〖南史曰:混風格高峻。
少所交納。
惟與族子靈運、瞻、晦、曜以文義賞會。
嘗居在烏衣巷。
故謂之烏衣之遊。
因歸飲之馀。
為韻語以獎勸。
靈運等曰:〗 康樂誕通度。
實有名家韻。
若加繩染功。
剖瑩乃瓊瑾。
(靈運)宣明體遠識。
穎達且沈隽。
若能去方執。
穆穆三才順。
(晦。
字宣明。
)阿多标獨解。
弱冠纂華胤。
質勝誡無文。
基尚又能峻。
(曜。
小字多。
)通遠懷清悟。
采采标蘭訊。
直辔鮮(南史、《詩紀》作解。
)不踬。
抑用解偏吝。
(瞻。
字通遠。
)微子基微尚。
無倦由慕蔺。
勿輕一篑少。
進往必(《宋書》作将。
)千仞。
(微。
即弘微。
)數子勉之哉。
風流由爾振。
如不犯所知。
此外無所慎。
(靈運等并有誡勵之言。
惟弘微獨盡褒美。
○《宋書》謝弘微傳。
南史謝密傳。
《詩紀》三十六。
) 【送二王在領軍府集詩】 苦哉遠征人。
将乖萃餘室。
明窗通朝晖。
絲竹盛蕭瑟。
樂酒辍今辰。
離端起來日。
(○《初學記》十八引室、瑟二韻。
引日一韻。
《詩紀》三十六。
) 【詩】 昔為烏衣遊。
戚戚皆親侄。
(○《宋書》謝弘微傳。
) 【秋夜長】 秋夜長兮雖欣長而悼速。
送晨晖于西嶺。
迎夕景于東谷。
夜既分而氣高。
風入林而傷綠。
燕翩翩以辭宇。
雁邕邕而南屬。
(○《類聚》三。
) ☆劉毅〈毅。
字希樂。
彭城沛人。
桓玄篡位。
與劉裕等起兵。
事平。
為撫軍将軍、豫州刺史。
封平南郡開國公。
後轉荊州刺史。
義熙八年。
為劉裕所殺。
〉【西池應诏賦詩】 〖《晉書》曰:毅征盧循敗歸。
帝大宴於西池。
有诏賦詩。
毅《詩》雲:〗 六國多雄士。
正始出風流。
(○《晉書》本傳。
) ☆吳隐之〈隐之。
字處默。
濮陽鄄城人。
解褐輔國功曹。
累遷晉陵太守、廣州刺史。
後遷中領軍。
義熙九年卒。
〉【酌貪泉賦詩】 〖《晉書》曰:隆安中。
以隐之為龍骧将軍、廣州刺史。
未至州二十裡。
地名石門。
有水曰貪泉。
飲者懷無厭之欲。
隐之至泉所酌而飲之。
因賦此詩。
及在州。
清操逾厲。
〗 古人雲此水。
(《世說》注作石門有貪泉。
《初學記》同。
事類賦作嶺南有一水。
)一歃(《書鈔》作飲。
《初學記》、《禦覽》同。
)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