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詩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陸機〈機。
字士衡。
吳郡人。
武帝末。
與弟雲入洛。
太傅楊駿辟為祭酒。
惠帝即位。
遷太子洗馬、著作郎。
曆吳王晏郎中令。
遷尚書中兵郎。
趙王倫輔政。
引為相國參軍。
大安元年。
成都王穎起兵讨長沙王?。
假機後将軍、河北大都督。
二年。
為穎所害。
時年四十三。
有晉記四卷、洛陽記一卷、集四十七卷。
〉◎樂府【短歌行(以下四言。
)】 置酒高堂。
悲歌臨觞。
人壽(樂府作生。
)幾何。
逝如朝霜。
時無重至。
華不再陽。
(樂府、《詩紀》作揚。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揚。
)蘋以春晖。
蘭以秋芳。
來日苦短。
去日苦長。
今我不樂。
蟋蟀在房。
樂以會興。
悲以别章。
豈曰無感。
憂為(群書校補本作與。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與。
)子忘。
我酒既旨。
我肴既臧。
短歌有(樂府作可。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可。
)詠。
長夜無荒。
(○《文選》二十八。
《樂府詩集》三十。
本集六。
文章正宗二十九。
《詩紀》二十四。
又《類聚》四十二引觞、霜、陽、芳、長、房六韻。
) 【秋胡行】 道雖一緻。
塗有萬端。
吉兇紛藹。
休咎之源。
人鮮知命。
命未易觀。
生亦何惜。
功名所勤。
(本集作歎。
《詩紀》同。
○《類聚》四十一。
《樂府詩集》三十六。
本集六。
《詩紀》二十四。
) 【隴西行】 我靜如鏡。
民動如煙。
事以形兆。
應以象懸。
豈曰無才。
世鮮興賢。
(○《類聚》四十一。
《樂府詩集》三十七。
本集七。
《詩紀》二十四。
) 【日出東南隅行】〖《文選》雲。
或作羅敷豔歌。
玉台作豔歌行。
〗 扶(玉台作??。
)桑升朝晖。
照(《書鈔》作?。
)此高台端。
高台多妖麗。
睿(玉台作洞。
)房出(《書鈔》倒作出房。
)清顔。
淑(《類聚》誤作涉。
)貌耀皎日。
惠(《類聚》作蕙。
)心清且閑。
(樂府作間。
)美目揚(《禦覽》作楊。
)玉澤。
蛾(群書校補本作娥。
)眉象翠翰。
鮮膚一何潤。
秀(玉台作彩。
)色若可餐。
窈窕多容儀。
婉媚巧(樂府作乃。
)笑言。
暮春春服成。
粲(《類聚》作霞。
)粲绮與纨。
金雀垂藻翹。
瓊佩結瑤?。
方駕揚清塵。
濯足洛水瀾。
藹藹風雲會。
佳人一何繁。
南崖充羅幕。
北渚盈?軒。
清川含藻景。
(玉台作影。
)高岸(《文選》作崖。
韻補同。
六臣本注雲。
五臣作岸。
樂府雲。
一作崖。
)被華丹。
馥馥芳袖揮。
冷冷(群書校補作冷冷。
)纖指彈。
悲歌吐(編珠作麗。
)清響。
(玉台作音。
)雅舞(《類聚》作韻。
樂府同。
)播幽蘭。
丹唇含九秋。
妍迹陵七盤。
赴曲迅驚鴻。
蹈節如集鸾。
绮态随顔變。
沈(當原作淵字。
唐人避諱改字。
陸雲與陸典書書雲。
淵姿之弘毅。
淵姿。
當時習語。
)姿無定(《文選》作乏。
韻補同。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定。
)源。
俯仰紛阿那。
顧步鹹可歡。
遺芳結飛飙。
浮景映清湍。
冶容不足詠。
春遊良可歎。
(○《文選》二十八。
玉台新詠三。
本集六。
《樂府詩集》二十八。
《詩紀》二十四。
又《書鈔》百六引端、顔二韻。
《類聚》四十一引端、閑、翰、纨、?、瀾、蘭、鸾、歡九韻。
杜公瞻編珠二作樂府詩。
引蘭一韻。
《禦覽》三百八十一引翰一韻。
吳?或韻補二引軒、丹二韻及鸾、源二韻。
) 【挽歌詩三首】 蔔擇考休貞。
嘉命鹹在茲。
夙駕警(本集作驚。
)徒禦。
結(《文選》集注作撚。
)辔頓重基。
龍?荒(六臣本《文選》作?┅。
《詩紀》同。
)被廣柳。
前驅矯輕旗。
殡宮何嘈嘈。
哀響沸中闱。
中闱(樂府作闱中。
)且勿讓。
(《初學記》、《禦覽》、樂府作誼。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喧。
)聽我薤露詩。
死生(《初學記》作生死。
《禦覽》同。
)各異倫。
(《初學記》作必異論。
)祖載當有時。
舍爵兩楹位。
啟殡進靈?需。
(《初學記》作?而。
海錄碎事同。
)飲餞(《初學記》作餞飲。
《禦覽》作餞飯。
)觞莫舉。
(《初學記》作帳莫反。
)出宿歸無期。
帷衽曠遺(本集作道。
)影。
棟宇與子辭。
周親鹹奔湊。
友朋自遠來。
翼翼飛輕軒。
??策素骐。
按辔遵長薄。
送子長夜台。
呼子子不聞。
泣子子不知。
歎息重榇側。
念我疇昔時。
三秋猶足(本集誤作是。
)收。
萬世安可思。
殉(李善本《文選》注雲。
或作殒。
合璧事類作殆。
)沒(韻補作徇殁。
)身易亡。
(合璧事類作忘。
)救(六臣本《文選》作殺。
《詩紀》同。
)子非所能。
含言言哽咽。
揮涕涕(《文選》集注作淚。
樂府雲。
一作淚。
)流離。
(○《文選》二十八。
《文選》集注五十六。
本集七。
《樂府詩集》二十七。
《詩紀》二十四。
又《初學記》十引詩、時、?而、期四韻。
《禦覽》五百五十二引詩、時、?需、期四韻。
吳?或韻補一引能、離二韻。
合璧合類六十八所引缺末一韻。
海錄碎事二十一引?而一韻。
) 流離親友思。
惆怅神不泰。
素骖伫?需軒。
玄(《書鈔》作白。
)驷骛(《書鈔》作挈。
)飛蓋。
哀鳴興殡宮。
回(《書鈔》誤作徘。
)遲悲野外。
魂輿寂無響。
但見冠與帶。
備物象平生。
長旌誰為旆。
悲風徽(《書鈔》作激。
是。
《文選》集注、樂府作鼓。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鼓。
)行軌。
傾雲(《書鈔》作仰靈。
)結流霭。
(《文選》集注作藹。
《書鈔》、樂府同。
)振策指靈丘。
駕言從此逝。
(○《文選》二十八。
《文選》集注五十六。
本集七。
《樂府詩集》二十七。
《詩紀》二十四。
又《書鈔》九十二作王侯挽歌辭。
引蓋、外、帶、旆、藹五韻。
) 重阜何崔嵬。
玄廬竄其間。
磅礴(《文選》作旁薄。
《文選》集注、本集同。
)立四極。
穹隆放(樂府作效。
注雲。
一作放。
《初學記》、《禦覽》作穹崇效。
)蒼(《文選》集注作倉。
)天。
側(樂府作測。
注雲。
一作側。
)聽陰溝湧。
卧觀天進懸。
(《初學記》作縣。
)圹(《文選》作廣。
注雲。
五臣作圹。
《文選》集注作廣。
本集、韻補同。
《詩紀》雲。
五臣作廣。
)宵(李善本《文選》作霄。
韻補同。
)何寥(《初學記》作遼。
)廓。
大暮安可晨。
人往有返歲。
我行無歸年。
昔居四民(《初學記》作人。
《禦覽》、萬花谷同。
)宅。
今托(《初學記》、《禦覽》作為)萬鬼鄰。
昔為七尺軀。
(《初學記》、《禦覽》作體。
今成灰與塵,金玉素(《初學記》作昔。
《禦覽》、朱府同。
)所佩。
鴻(《初學記》、《禦覽》作為。
)萬鬼鄰。
昔為七尺軀。
(《初學記》、《禦覽》作體。
)今成灰與塵。
金玉素(《初學記》作昔。
《禦覽》、樂府同。
)所佩。
鴻(《初學記》作為。
)毛今不振。
豐肌響蝼蟻。
妍姿(六臣本《文選》作骸。
注雲。
善作姿。
樂府作骸。
《初學記》作形骸。
《禦覽》作形體。
)永夷泯。
壽堂延魑(《文選》集注作螭。
韻補同。
)魅。
(《初學記》誤作歲我。
)虛(《初學記》誤作行。
)無自相賓。
蝼蟻爾何怨。
(《初學記》作怒。
)魑魅我何親。
拊(《禦覽》作撫。
)心痛荼(《初學記》誤作紊。
)毒。
永歎莫為陳。
(○《文選》二十八。
《文選》集注五十六。
《初學記》十四。
《禦覽》五百五十二。
《樂府詩集》二十七。
本集七。
《詩紀》二十四。
又《初學記》十四、萬花谷後二十二并引鄰一韻。
吳?或韻補二引年、賓二韻及懸、晨二韻。
) 【庶人挽歌辭】 死生各異方。
照非神色襲。
貴賤禮有差。
外相盛已集。
魂衣何盈盈。
??何習習。
父母拊棺号。
兄弟扶筵粒。
靈?需動???刍。
(本集作?葛。
)龍首矯崔嵬。
挽歌挾毂唱。
嘈嘈一何悲。
浮雲中容與。
飄風不能回。
淵魚仰失梁。
征鳥俯墜飛。
念彼平生時。
延賓陟此帏。
賓階有鄰迹。
我降無登(當作燈。
)輝。
(○《書鈔》九十二引襲、集、習、帏、輝五韻。
《禦覽》五百五十二、本集劄記引習、泣、嵬、悲、回、飛六韻。
) 【又】 陶犬不知吠。
瓦雞焉能鳴。
安寝重丘下。
仰聞闆築聲。
(○《書鈔》九十二。
) 埏埴為塗車。
束薪作萏靈。
(○《禦覽》五百五十二作士庶挽歌辭。
) 【王侯挽歌辭】 辭孤魂雖有識。
良接難為符。
操心玄芒内。
注血治鬼區。
(○《書鈔》九十二。
) 【挽歌辭】 在昔良可悲。
魂往一何?。
念我平生時。
人道多拘役。
(○韻補五。
) 五常侵軌儀。
夕氣牽徽墨。
随和之良聘。
枝?關或鸩毒。
(○同上) 【長歌行】 逝矣經天日。
悲哉帶地川。
寸陰無停晷。
尺波豈徒旋。
(《類聚》、樂府作徒自旋。
樂府又注。
一作豈徒旋。
)年往迅(《詩紀》作信。
注雲。
一作迅。
)勁矢。
時來亮(《禦覽》作諒。
)急弦。
遠期鮮克及。
盈數固希全。
容華夙夜零。
體澤坐自捐。
茲物苟難停。
吾壽安得延。
俯仰逝将過。
倏急幾何間。
慷慨亦焉訴。
天道良自然。
但恨功名薄。
竹帛無所宣。
迨及歲未暮。
長歌乘(《文選》作承。
)我閑。
(樂府作間。
○《文選》二十八。
《樂府詩集》三十。
本集六。
《詩紀》二十四。
又《類聚》四十二引川、旋、全三韻。
《禦覽》十七引弦一韻。
) 【君子行】 天道夷且簡。
人道險而難。
(《類聚》作艱。
)休咎相乘蹑。
翻覆若(《類聚》作各。
)波瀾。
去疾苦不遠。
疑似實生患。
近火固宜熱。
履冰豈惡寒。
掇蜂滅天道。
拾塵惑孔顔。
逐臣尚何有。
棄友焉足歎。
福鐘恒有兆。
禍集非無端。
天損未易辭。
人益猶可歡。
朗鑒豈遠假。
取之在傾冠。
近情苦自信。
君子防未然。
(○《文選》二十八。
《樂府詩集》三十二。
本集六。
《詩紀》二十四。
又《類聚》四十一引艱、瀾、患三韻。
) 【從軍行】 苦哉遠征人。
飄飄(《類聚》作遙。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遙。
)窮四遐。
(《類聚》作西河。
樂府雲。
一作窮西河。
)南陟(《類聚》作涉。
)五領巅。
北(群書校補作比。
戍長城阿。
深(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
本集作?。
)谷(樂府作?谷。
注。
一作深谷。
)邈(本集作深。
樂府同。
又注。
一作邈。
)無底。
崇山郁嵯峨。
奮臂攀喬木。
振迹涉(《類聚》作陟。
)流沙。
隆暑固已慘。
涼風嚴且苛。
夏條集(群書校補作焦。
樂府同。
又注雲。
一作集。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焦。
)鮮澡。
寒冰結沖波。
胡馬如雲屯。
越旗(《類聚》作?。
)亦星羅。
飛鋒無絕影。
鳴镝自相和。
朝食(樂府作餐。
本集作餐。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餐。
)不免胄。
夕息常負戈。
苦哉遠征人。
撫(李善本《文選》作拊。
《類聚》、樂府、群書校補同。
《禦覽》作附。
)心悲如何。
(○《文選》二十八。
《樂府詩集》三十二。
本集六。
群書校補。
《詩紀》二十四。
又《類聚》四十一引河、阿、羅、戈、何五韻。
《禦覽》三百二十八引戈、何二韻。
) 【苦寒行】 北遊幽朔城。
涼野多險(《文選》作?。
《禦覽》、本集同。
)難。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艱、《類聚》、《初學記》、樂府作艱。
)俯入窮(《文選》作穹。
《初學記》、《禦覽》、樂府并同。
)谷底。
仰陟(《初學記》作涉。
)高山盤。
凝冰結重?間。
(《文選》作澗。
《書鈔》、《類聚》、《初學記》、《禦覽》同。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間。
)積雪被長巒。
陰雪興(《禦覽》誤作與。
)嚴側。
悲風鳴樹端。
不睹白日景。
但聞寒鳥喧。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讓。
樂府作讠?。
群書校補同。
)猛虎憑林嘯。
玄猿臨岸歡。
夕宿喬木下。
慘(樂府雲。
一作怆。
)怆(樂府作慘。
)恒(樂府誤作怕。
)鮮歡。
(《禦覽》作鮮歎。
)渴飲堅冰漿。
饑待(《類聚》作食。
《禦覽》作啖。
樂府雲。
一作饑食。
)零露餐。
離思固已久。
(《詩紀》雲。
一作矣。
樂府作矣。
六臣本注雲。
五臣作矣。
)寤寐莫與言。
劇哉行役人。
(《類聚》作人行役。
)慊慊恒苦寒。
(○《文選》二十八。
《樂府詩集》三十三。
本集六。
《詩紀》二十四。
又《書鈔》百五十六引巒一韻。
《類聚》四十引艱、巒、端、餐、寒五韻。
《初學記》三引艱、盤、巒三韻。
《禦覽》三十四引難、盤、巒、端、喧、歎、歡、餐八韻。
) 【豫章行】 汛舟清川渚。
遙望高(《類聚》作南。
樂府雲。
一作南。
)山陰。
川(六臣本《文選》作山。
注雲。
五臣作川。
)陸殊塗軌。
懿親将遠尋。
三荊歡同株。
四鳥悲異林。
樂會良自古。
悼别豈獨今。
寄世将幾何。
日昃無停陰。
前路既已。
後塗随年侵。
促促薄暮景。
??鮮克禁。
曷為複以茲。
曾是懷苦心。
遠節嬰物淺。
近情能不深。
行矣保嘉福。
景絕繼以音。
(○《文選》二十八。
樂府三十四。
本集六。
《詩紀》二十四。
又《類聚》四十一引陰、尋、林、今四韻。
《文選》二十七始安郡還詩注引川陸殊塗四字。
蓋誤漏軌字。
) 【長安有狹邪行】 伊洛有歧路。
歧路交朱輪。
輕蓋承華景。
騰步蹑飛塵。
鳴玉豈樸(本集誤作不。
)儒。
憑轼皆俊民。
烈心厲勁秋。
麗服鮮芳春。
餘本倦遊客。
豪彥多舊親。
傾蓋承芳訊。
欲鳴當(《類聚》作賞。
)及晨。
守一不足矜。
歧路良可遵。
規行無曠迹。
矩步豈逮(樂府作建。
)人。
投足緒已爾。
四時不必循。
将遂殊塗軌。
要子(李善本《文選》作子。
)同歸津。
(○《文選》二十八。
樂府三十五。
本集六。
《詩紀》二十四。
又《類聚》四十一引輪、塵、民、春、親、晨六韻。
) 【塘上行】 江蓠生幽渚。
微芳不足宣。
被蒙風雨(《文選》作雲。
)會。
移居(玉台作君。
)華池邊。
發藻玉台下。
垂影滄浪淵。
(《文選》作泉。
樂府、文章正宗、本集、《詩紀》同。
又樂府雲。
一作淵。
)沾潤既已渥。
結根奧且堅。
四節逝(玉台作遊。
)不處。
繁華(《文選》作華繁。
六臣本注雲。
五臣作繁華。
玉台作華繁。
)難久
字士衡。
吳郡人。
武帝末。
與弟雲入洛。
太傅楊駿辟為祭酒。
惠帝即位。
遷太子洗馬、著作郎。
曆吳王晏郎中令。
遷尚書中兵郎。
趙王倫輔政。
引為相國參軍。
大安元年。
成都王穎起兵讨長沙王?。
假機後将軍、河北大都督。
二年。
為穎所害。
時年四十三。
有晉記四卷、洛陽記一卷、集四十七卷。
〉◎樂府【短歌行(以下四言。
)】 置酒高堂。
悲歌臨觞。
人壽(樂府作生。
)幾何。
逝如朝霜。
時無重至。
華不再陽。
(樂府、《詩紀》作揚。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揚。
)蘋以春晖。
蘭以秋芳。
來日苦短。
去日苦長。
今我不樂。
蟋蟀在房。
樂以會興。
悲以别章。
豈曰無感。
憂為(群書校補本作與。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與。
)子忘。
我酒既旨。
我肴既臧。
短歌有(樂府作可。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可。
)詠。
長夜無荒。
(○《文選》二十八。
《樂府詩集》三十。
本集六。
文章正宗二十九。
《詩紀》二十四。
又《類聚》四十二引觞、霜、陽、芳、長、房六韻。
) 【秋胡行】 道雖一緻。
塗有萬端。
吉兇紛藹。
休咎之源。
人鮮知命。
命未易觀。
生亦何惜。
功名所勤。
(本集作歎。
《詩紀》同。
○《類聚》四十一。
《樂府詩集》三十六。
本集六。
《詩紀》二十四。
) 【隴西行】 我靜如鏡。
民動如煙。
事以形兆。
應以象懸。
豈曰無才。
世鮮興賢。
(○《類聚》四十一。
《樂府詩集》三十七。
本集七。
《詩紀》二十四。
) 【日出東南隅行】〖《文選》雲。
或作羅敷豔歌。
玉台作豔歌行。
〗 扶(玉台作??。
)桑升朝晖。
照(《書鈔》作?。
)此高台端。
高台多妖麗。
睿(玉台作洞。
)房出(《書鈔》倒作出房。
)清顔。
淑(《類聚》誤作涉。
)貌耀皎日。
惠(《類聚》作蕙。
)心清且閑。
(樂府作間。
)美目揚(《禦覽》作楊。
)玉澤。
蛾(群書校補本作娥。
)眉象翠翰。
鮮膚一何潤。
秀(玉台作彩。
)色若可餐。
窈窕多容儀。
婉媚巧(樂府作乃。
)笑言。
暮春春服成。
粲(《類聚》作霞。
)粲绮與纨。
金雀垂藻翹。
瓊佩結瑤?。
方駕揚清塵。
濯足洛水瀾。
藹藹風雲會。
佳人一何繁。
南崖充羅幕。
北渚盈?軒。
清川含藻景。
(玉台作影。
)高岸(《文選》作崖。
韻補同。
六臣本注雲。
五臣作岸。
樂府雲。
一作崖。
)被華丹。
馥馥芳袖揮。
冷冷(群書校補作冷冷。
)纖指彈。
悲歌吐(編珠作麗。
)清響。
(玉台作音。
)雅舞(《類聚》作韻。
樂府同。
)播幽蘭。
丹唇含九秋。
妍迹陵七盤。
赴曲迅驚鴻。
蹈節如集鸾。
绮态随顔變。
沈(當原作淵字。
唐人避諱改字。
陸雲與陸典書書雲。
淵姿之弘毅。
淵姿。
當時習語。
)姿無定(《文選》作乏。
韻補同。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定。
)源。
俯仰紛阿那。
顧步鹹可歡。
遺芳結飛飙。
浮景映清湍。
冶容不足詠。
春遊良可歎。
(○《文選》二十八。
玉台新詠三。
本集六。
《樂府詩集》二十八。
《詩紀》二十四。
又《書鈔》百六引端、顔二韻。
《類聚》四十一引端、閑、翰、纨、?、瀾、蘭、鸾、歡九韻。
杜公瞻編珠二作樂府詩。
引蘭一韻。
《禦覽》三百八十一引翰一韻。
吳?或韻補二引軒、丹二韻及鸾、源二韻。
) 【挽歌詩三首】 蔔擇考休貞。
嘉命鹹在茲。
夙駕警(本集作驚。
)徒禦。
結(《文選》集注作撚。
)辔頓重基。
龍?荒(六臣本《文選》作?┅。
《詩紀》同。
)被廣柳。
前驅矯輕旗。
殡宮何嘈嘈。
哀響沸中闱。
中闱(樂府作闱中。
)且勿讓。
(《初學記》、《禦覽》、樂府作誼。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喧。
)聽我薤露詩。
死生(《初學記》作生死。
《禦覽》同。
)各異倫。
(《初學記》作必異論。
)祖載當有時。
舍爵兩楹位。
啟殡進靈?需。
(《初學記》作?而。
海錄碎事同。
)飲餞(《初學記》作餞飲。
《禦覽》作餞飯。
)觞莫舉。
(《初學記》作帳莫反。
)出宿歸無期。
帷衽曠遺(本集作道。
)影。
棟宇與子辭。
周親鹹奔湊。
友朋自遠來。
翼翼飛輕軒。
??策素骐。
按辔遵長薄。
送子長夜台。
呼子子不聞。
泣子子不知。
歎息重榇側。
念我疇昔時。
三秋猶足(本集誤作是。
)收。
萬世安可思。
殉(李善本《文選》注雲。
或作殒。
合璧事類作殆。
)沒(韻補作徇殁。
)身易亡。
(合璧事類作忘。
)救(六臣本《文選》作殺。
《詩紀》同。
)子非所能。
含言言哽咽。
揮涕涕(《文選》集注作淚。
樂府雲。
一作淚。
)流離。
(○《文選》二十八。
《文選》集注五十六。
本集七。
《樂府詩集》二十七。
《詩紀》二十四。
又《初學記》十引詩、時、?而、期四韻。
《禦覽》五百五十二引詩、時、?需、期四韻。
吳?或韻補一引能、離二韻。
合璧合類六十八所引缺末一韻。
海錄碎事二十一引?而一韻。
) 流離親友思。
惆怅神不泰。
素骖伫?需軒。
玄(《書鈔》作白。
)驷骛(《書鈔》作挈。
)飛蓋。
哀鳴興殡宮。
回(《書鈔》誤作徘。
)遲悲野外。
魂輿寂無響。
但見冠與帶。
備物象平生。
長旌誰為旆。
悲風徽(《書鈔》作激。
是。
《文選》集注、樂府作鼓。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鼓。
)行軌。
傾雲(《書鈔》作仰靈。
)結流霭。
(《文選》集注作藹。
《書鈔》、樂府同。
)振策指靈丘。
駕言從此逝。
(○《文選》二十八。
《文選》集注五十六。
本集七。
《樂府詩集》二十七。
《詩紀》二十四。
又《書鈔》九十二作王侯挽歌辭。
引蓋、外、帶、旆、藹五韻。
) 重阜何崔嵬。
玄廬竄其間。
磅礴(《文選》作旁薄。
《文選》集注、本集同。
)立四極。
穹隆放(樂府作效。
注雲。
一作放。
《初學記》、《禦覽》作穹崇效。
)蒼(《文選》集注作倉。
)天。
側(樂府作測。
注雲。
一作側。
)聽陰溝湧。
卧觀天進懸。
(《初學記》作縣。
)圹(《文選》作廣。
注雲。
五臣作圹。
《文選》集注作廣。
本集、韻補同。
《詩紀》雲。
五臣作廣。
)宵(李善本《文選》作霄。
韻補同。
)何寥(《初學記》作遼。
)廓。
大暮安可晨。
人往有返歲。
我行無歸年。
昔居四民(《初學記》作人。
《禦覽》、萬花谷同。
)宅。
今托(《初學記》、《禦覽》作為)萬鬼鄰。
昔為七尺軀。
(《初學記》、《禦覽》作體。
今成灰與塵,金玉素(《初學記》作昔。
《禦覽》、朱府同。
)所佩。
鴻(《初學記》、《禦覽》作為。
)萬鬼鄰。
昔為七尺軀。
(《初學記》、《禦覽》作體。
)今成灰與塵。
金玉素(《初學記》作昔。
《禦覽》、樂府同。
)所佩。
鴻(《初學記》作為。
)毛今不振。
豐肌響蝼蟻。
妍姿(六臣本《文選》作骸。
注雲。
善作姿。
樂府作骸。
《初學記》作形骸。
《禦覽》作形體。
)永夷泯。
壽堂延魑(《文選》集注作螭。
韻補同。
)魅。
(《初學記》誤作歲我。
)虛(《初學記》誤作行。
)無自相賓。
蝼蟻爾何怨。
(《初學記》作怒。
)魑魅我何親。
拊(《禦覽》作撫。
)心痛荼(《初學記》誤作紊。
)毒。
永歎莫為陳。
(○《文選》二十八。
《文選》集注五十六。
《初學記》十四。
《禦覽》五百五十二。
《樂府詩集》二十七。
本集七。
《詩紀》二十四。
又《初學記》十四、萬花谷後二十二并引鄰一韻。
吳?或韻補二引年、賓二韻及懸、晨二韻。
) 【庶人挽歌辭】 死生各異方。
照非神色襲。
貴賤禮有差。
外相盛已集。
魂衣何盈盈。
??何習習。
父母拊棺号。
兄弟扶筵粒。
靈?需動???刍。
(本集作?葛。
)龍首矯崔嵬。
挽歌挾毂唱。
嘈嘈一何悲。
浮雲中容與。
飄風不能回。
淵魚仰失梁。
征鳥俯墜飛。
念彼平生時。
延賓陟此帏。
賓階有鄰迹。
我降無登(當作燈。
)輝。
(○《書鈔》九十二引襲、集、習、帏、輝五韻。
《禦覽》五百五十二、本集劄記引習、泣、嵬、悲、回、飛六韻。
) 【又】 陶犬不知吠。
瓦雞焉能鳴。
安寝重丘下。
仰聞闆築聲。
(○《書鈔》九十二。
) 埏埴為塗車。
束薪作萏靈。
(○《禦覽》五百五十二作士庶挽歌辭。
) 【王侯挽歌辭】 辭孤魂雖有識。
良接難為符。
操心玄芒内。
注血治鬼區。
(○《書鈔》九十二。
) 【挽歌辭】 在昔良可悲。
魂往一何?。
念我平生時。
人道多拘役。
(○韻補五。
) 五常侵軌儀。
夕氣牽徽墨。
随和之良聘。
枝?關或鸩毒。
(○同上) 【長歌行】 逝矣經天日。
悲哉帶地川。
寸陰無停晷。
尺波豈徒旋。
(《類聚》、樂府作徒自旋。
樂府又注。
一作豈徒旋。
)年往迅(《詩紀》作信。
注雲。
一作迅。
)勁矢。
時來亮(《禦覽》作諒。
)急弦。
遠期鮮克及。
盈數固希全。
容華夙夜零。
體澤坐自捐。
茲物苟難停。
吾壽安得延。
俯仰逝将過。
倏急幾何間。
慷慨亦焉訴。
天道良自然。
但恨功名薄。
竹帛無所宣。
迨及歲未暮。
長歌乘(《文選》作承。
)我閑。
(樂府作間。
○《文選》二十八。
《樂府詩集》三十。
本集六。
《詩紀》二十四。
又《類聚》四十二引川、旋、全三韻。
《禦覽》十七引弦一韻。
) 【君子行】 天道夷且簡。
人道險而難。
(《類聚》作艱。
)休咎相乘蹑。
翻覆若(《類聚》作各。
)波瀾。
去疾苦不遠。
疑似實生患。
近火固宜熱。
履冰豈惡寒。
掇蜂滅天道。
拾塵惑孔顔。
逐臣尚何有。
棄友焉足歎。
福鐘恒有兆。
禍集非無端。
天損未易辭。
人益猶可歡。
朗鑒豈遠假。
取之在傾冠。
近情苦自信。
君子防未然。
(○《文選》二十八。
《樂府詩集》三十二。
本集六。
《詩紀》二十四。
又《類聚》四十一引艱、瀾、患三韻。
) 【從軍行】 苦哉遠征人。
飄飄(《類聚》作遙。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遙。
)窮四遐。
(《類聚》作西河。
樂府雲。
一作窮西河。
)南陟(《類聚》作涉。
)五領巅。
北(群書校補作比。
戍長城阿。
深(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
本集作?。
)谷(樂府作?谷。
注。
一作深谷。
)邈(本集作深。
樂府同。
又注。
一作邈。
)無底。
崇山郁嵯峨。
奮臂攀喬木。
振迹涉(《類聚》作陟。
)流沙。
隆暑固已慘。
涼風嚴且苛。
夏條集(群書校補作焦。
樂府同。
又注雲。
一作集。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焦。
)鮮澡。
寒冰結沖波。
胡馬如雲屯。
越旗(《類聚》作?。
)亦星羅。
飛鋒無絕影。
鳴镝自相和。
朝食(樂府作餐。
本集作餐。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餐。
)不免胄。
夕息常負戈。
苦哉遠征人。
撫(李善本《文選》作拊。
《類聚》、樂府、群書校補同。
《禦覽》作附。
)心悲如何。
(○《文選》二十八。
《樂府詩集》三十二。
本集六。
群書校補。
《詩紀》二十四。
又《類聚》四十一引河、阿、羅、戈、何五韻。
《禦覽》三百二十八引戈、何二韻。
) 【苦寒行】 北遊幽朔城。
涼野多險(《文選》作?。
《禦覽》、本集同。
)難。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艱、《類聚》、《初學記》、樂府作艱。
)俯入窮(《文選》作穹。
《初學記》、《禦覽》、樂府并同。
)谷底。
仰陟(《初學記》作涉。
)高山盤。
凝冰結重?間。
(《文選》作澗。
《書鈔》、《類聚》、《初學記》、《禦覽》同。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間。
)積雪被長巒。
陰雪興(《禦覽》誤作與。
)嚴側。
悲風鳴樹端。
不睹白日景。
但聞寒鳥喧。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讓。
樂府作讠?。
群書校補同。
)猛虎憑林嘯。
玄猿臨岸歡。
夕宿喬木下。
慘(樂府雲。
一作怆。
)怆(樂府作慘。
)恒(樂府誤作怕。
)鮮歡。
(《禦覽》作鮮歎。
)渴飲堅冰漿。
饑待(《類聚》作食。
《禦覽》作啖。
樂府雲。
一作饑食。
)零露餐。
離思固已久。
(《詩紀》雲。
一作矣。
樂府作矣。
六臣本注雲。
五臣作矣。
)寤寐莫與言。
劇哉行役人。
(《類聚》作人行役。
)慊慊恒苦寒。
(○《文選》二十八。
《樂府詩集》三十三。
本集六。
《詩紀》二十四。
又《書鈔》百五十六引巒一韻。
《類聚》四十引艱、巒、端、餐、寒五韻。
《初學記》三引艱、盤、巒三韻。
《禦覽》三十四引難、盤、巒、端、喧、歎、歡、餐八韻。
) 【豫章行】 汛舟清川渚。
遙望高(《類聚》作南。
樂府雲。
一作南。
)山陰。
川(六臣本《文選》作山。
注雲。
五臣作川。
)陸殊塗軌。
懿親将遠尋。
三荊歡同株。
四鳥悲異林。
樂會良自古。
悼别豈獨今。
寄世将幾何。
日昃無停陰。
前路既已。
後塗随年侵。
促促薄暮景。
??鮮克禁。
曷為複以茲。
曾是懷苦心。
遠節嬰物淺。
近情能不深。
行矣保嘉福。
景絕繼以音。
(○《文選》二十八。
樂府三十四。
本集六。
《詩紀》二十四。
又《類聚》四十一引陰、尋、林、今四韻。
《文選》二十七始安郡還詩注引川陸殊塗四字。
蓋誤漏軌字。
) 【長安有狹邪行】 伊洛有歧路。
歧路交朱輪。
輕蓋承華景。
騰步蹑飛塵。
鳴玉豈樸(本集誤作不。
)儒。
憑轼皆俊民。
烈心厲勁秋。
麗服鮮芳春。
餘本倦遊客。
豪彥多舊親。
傾蓋承芳訊。
欲鳴當(《類聚》作賞。
)及晨。
守一不足矜。
歧路良可遵。
規行無曠迹。
矩步豈逮(樂府作建。
)人。
投足緒已爾。
四時不必循。
将遂殊塗軌。
要子(李善本《文選》作子。
)同歸津。
(○《文選》二十八。
樂府三十五。
本集六。
《詩紀》二十四。
又《類聚》四十一引輪、塵、民、春、親、晨六韻。
) 【塘上行】 江蓠生幽渚。
微芳不足宣。
被蒙風雨(《文選》作雲。
)會。
移居(玉台作君。
)華池邊。
發藻玉台下。
垂影滄浪淵。
(《文選》作泉。
樂府、文章正宗、本集、《詩紀》同。
又樂府雲。
一作淵。
)沾潤既已渥。
結根奧且堅。
四節逝(玉台作遊。
)不處。
繁華(《文選》作華繁。
六臣本注雲。
五臣作繁華。
玉台作華繁。
)難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