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詩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周處〈處。
字子隐。
義興陽羨人。
仕吳為東觀左丞。
入晉。
曆新平、廣漢太守。
除内史。
遷禦史中丞。
元康七年。
以建威将軍讨氐羌齊萬年。
戰死。
有默語三十篇、《風土記》三卷。
〉【詩】 〖《晉書》曰:齊萬年屯梁山。
有衆七萬。
夏侯駿逼處以五千兵擊之。
乃攻萬年於六陌。
處軍未食。
梁王肜促令速戰。
而絕其後繼。
處知必敗。
賦詩雲雲。
〗 去去世事已。
策馬觀西戎。
藜藿甘粱黍。
期之克令(《禦覽》作命。
)終。
(○《晉書》本傳。
《禦覽》三百十二。
《詩紀》三十。
) ☆鄒湛〈湛。
字潤甫。
南陽新野人。
泰始初。
曆任尚書郎、太子中庶子。
太康中。
拜散騎常侍。
出為渤海太守。
轉太傅楊駿長史。
遷侍中。
後曆任國子祭酒、少府等職。
元康末卒。
有易統略若幹卷、集三卷。
〉【遊仙詩】 潛穎隐九泉。
女蘿緣高松。
(○《文選》二十一遊仙詩注。
) 紫芝列紅敷。
丹泉激陽渎。
(○《文選》三十一雜體詩注。
) ☆曹嘉〈嘉。
魏楚王彪世子。
入晉封高邑公。
元康中為國子博士。
後為東莞太守。
〉【贈石崇詩】 〖《詩紀》雲。
曹嘉元康中與石崇俱為國子博士。
後嘉為東莞太守。
崇為征虜将軍。
監青、徐軍事。
屯於下邳。
嘉以詩遺崇。
〗 文武應時用。
兼才在明哲。
嗟嗟我石生。
為國之俊傑。
入侍於皇闼。
(《詩紀》雲。
一作闱。
)出則登九列。
威檢肅青徐。
風發宣吳裔。
疇昔謬同位。
情至過魯衛。
分離逾十載。
思遠心增結。
願子鑒斯誠。
寒暑不逾契。
(○《三國志》楚王彪傳注。
《詩紀》三十。
) ☆閻贊〈贊。
字續伯。
巴西安漢人。
惠帝初。
曆舍人。
轉安得令。
複為河間王?西戎司馬。
遷漢中太守。
轉隴西太守。
有集二卷。
〉【為周處士上詩】 周全其節。
令聞不已。
身雖雲沒。
書名良史。
(○《晉書》周處傳。
) ☆潘嶽〈嶽。
字安仁。
荥陽中牟人。
武帝時。
舉秀才為郎。
出為河陽及懷二縣令。
入補尚書郎。
惠帝初。
太傅楊駿引為主簿。
後選為長安令。
尋補著作郎。
轉散騎常侍。
永康元年。
趙王倫輔政。
孫秀誣嶽與石崇為亂。
遂被害。
有集十卷。
〉【關中詩〖十六章】 《詩紀》雲。
惠帝元康六年。
氐賊齊萬年與楊茂於關中反亂。
既平。
帝命諸臣作關中詩。
嶽上表曰:诏臣作關中詩。
辄奉诏竭愚作詩一篇。
案《漢記》。
孝明時護羌校尉窦林上降羌颠岸。
以為羌豪。
岸兄颠吾複降。
問事狀。
林對前後兩屈。
坐誣諷下獄死。
齊萬年編戶隸屬。
為日久矣。
而死生異辭。
必有詭謬。
礦引證喻。
以徵不恪。
〗 於皇時(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乃。
《詩紀》雲。
五臣作乃。
)晉。
受命既固。
三祖在天。
聖皇紹祚。
德博化光。
刑簡枉錯。
微火不戒。
延我寶庫。
蠢爾戎狄。
狡焉思肆。
虞我國眚。
窺我利器。
獄牧慮殊。
威懷理二。
将無專策。
兵不素肄。
翹翹趙王。
請徒三萬。
朝議惟疑。
未逞斯願。
桓桓梁征。
高牙乃建。
旗蓋相望。
偏師作援。
虎視眈眈。
威彼好?。
素甲日耀。
玄幕雲起。
誰其繼之。
夏侯卿士。
惟系惟處。
别營棋?寺。
夫豈無謀。
戎士承平。
守有完郛。
戰無全兵。
鋒交卒奔。
孰免孟明。
悄檄秦郊。
告敗上京。
周殉師令。
身膏氐(《晉書》作齊。
)斧。
人之雲亡。
貞節克舉。
盧播違命。
投畀朔土。
為法受惡。
誰謂荼苦。
哀此黎元。
無罪無辜。
肝腦塗地。
白骨交衢。
夫行妻寡。
父出子孤。
俾我晉民。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人。
)化為狄俘。
亂離斯瘼。
日月其稔。
天子是矜。
旰食晏(《詩紀》作宴。
)寝。
主憂臣勞。
孰不隻懔。
愧無獻納。
屍素以甚。
皇赫斯怒。
爰整精銳。
命彼上谷。
指日遄逝。
親(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新。
)奉成規。
棱(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精。
)威遐厲。
首陷中亭。
揚聲萬計。
兵固詭道。
先聲後實。
聞之有司。
以萬為一。
纣之不善。
我未之必。
虛?氵南德。
缪(李善本《文選》作謬。
)彰甲吉。
雍門不啟。
陳湃危逼。
觀遂虎奮。
感恩輸力。
重圍克解。
危城載色。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邑。
《詩紀》雲。
五臣作邑。
)豈曰無過。
功亦不測。
情固萬端。
于何不有。
紛纭齊萬。
亦孔之醜。
曰納其降。
曰枭其首。
疇真可掩。
孰僞(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為。
)可久。
既徵爾辭。
既蔽爾訟。
當乃明實。
否則證空。
好爵既(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自。
)靡。
顯戮亦從。
不見窦林。
伏屍漢邦。
周人之詩。
?曰采薇。
北難猃狁。
西患昆夷。
以古況今。
何足曜威。
徒愍斯民。
我心傷悲。
斯民如何。
荼毒于秦。
師旅既加。
饑馑是因。
疫疠淫行。
荊棘成榛。
绛陽之粟。
浮于渭濱。
明明天子。
視民(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人。
)如傷。
申命群司。
保爾封疆。
靡暴于衆。
無陵于強。
惴惴寡弱。
如熙春陽。
(○《文選》二十。
《詩紀》二十八。
又《晉書》五十八引斧、舉二韻。
) 【為賈谧作贈陸機詩(十一章)】 肇自初創。
二儀??。
(《文選》作煙カ。
)粵有生民。
伏羲始君。
結繩闡化。
八象成文。
芒芒(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茫茫。
)九有。
區域以分。
神農更王。
(《類聚》作生。
)軒轅承紀。
畫野離疆。
(《類聚》作強。
)爰封衆子。
夏殷既襲。
宗周繼(《類聚》作系。
)祀。
綿綿瓜瓞。
六國互峙。
強秦兼并。
吞滅四隅。
子嬰面榇。
漢祖膺圖。
(《類聚》作應符。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應符字。
)靈獻微弱。
在涅則渝。
三雄鼎足。
孫啟南吳。
南吳伊何。
僭号稱王。
大晉統天。
仁風遐揚。
僞孫銜璧。
(《詩紀》誤作壁。
)奉土歸疆。
婉婉長離。
淩江而翔。
長離雲誰。
咨爾(《類聚》作餘。
)陸生。
鶴鳴九臯。
猶載厥聲。
況乃海隅。
播名上京。
爰應旌招。
撫翼宰(《類聚》作紫。
《文選》李善注或作紫。
非也。
)庭。
儲皇之選。
實簡惟良。
英英朱鸾。
來自南岡。
曜藻崇正。
玄冕丹裳。
如彼蘭蕙。
載采其芳。
藩嶽作鎮。
輔我京室。
旋反(《類聚》作及。
)桑梓。
帝弟作弼。
或雲國宦。
(《類聚》作官。
六臣本《文選》注、《詩紀》并雲。
五臣作官。
)清塗攸失。
吾子洗然。
恬淡自逸。
廊廟惟清。
俊?是延。
擢應嘉舉。
自國而遷。
齊辔群(《書鈔》作墀。
)龍。
光贊納言。
優遊省闼。
珥筆華軒。
昔餘與子。
缱绻東(《類聚》作同。
)朝。
雖禮以賓。
情通友僚。
嬉娛絲竹。
撫な舞韶。
修日朗月。
攜手逍遙。
自我(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成。
《詩紀》雲。
五臣作成。
)離群。
二周于今。
雖簡其面。
分著情深。
子其超矣。
實慰我心。
發言為詩。
俟望(《類聚》作望俟。
)好音。
欲崇其高。
必重其層。
立德之柄。
莫匪安(六臣本《文選》注雲。
善作宣。
《詩紀》雲。
善作宣。
)恒。
在南稱柑。
(《文選》、《類聚》作甘。
)度北則橙。
崇子鋒穎。
不頹(《類聚》作骞。
)不崩。
(○《文選》二十四。
《詩紀》二十八。
又《類聚》
字子隐。
義興陽羨人。
仕吳為東觀左丞。
入晉。
曆新平、廣漢太守。
除内史。
遷禦史中丞。
元康七年。
以建威将軍讨氐羌齊萬年。
戰死。
有默語三十篇、《風土記》三卷。
〉【詩】 〖《晉書》曰:齊萬年屯梁山。
有衆七萬。
夏侯駿逼處以五千兵擊之。
乃攻萬年於六陌。
處軍未食。
梁王肜促令速戰。
而絕其後繼。
處知必敗。
賦詩雲雲。
〗 去去世事已。
策馬觀西戎。
藜藿甘粱黍。
期之克令(《禦覽》作命。
)終。
(○《晉書》本傳。
《禦覽》三百十二。
《詩紀》三十。
) ☆鄒湛〈湛。
字潤甫。
南陽新野人。
泰始初。
曆任尚書郎、太子中庶子。
太康中。
拜散騎常侍。
出為渤海太守。
轉太傅楊駿長史。
遷侍中。
後曆任國子祭酒、少府等職。
元康末卒。
有易統略若幹卷、集三卷。
〉【遊仙詩】 潛穎隐九泉。
女蘿緣高松。
(○《文選》二十一遊仙詩注。
) 紫芝列紅敷。
丹泉激陽渎。
(○《文選》三十一雜體詩注。
) ☆曹嘉〈嘉。
魏楚王彪世子。
入晉封高邑公。
元康中為國子博士。
後為東莞太守。
〉【贈石崇詩】 〖《詩紀》雲。
曹嘉元康中與石崇俱為國子博士。
後嘉為東莞太守。
崇為征虜将軍。
監青、徐軍事。
屯於下邳。
嘉以詩遺崇。
〗 文武應時用。
兼才在明哲。
嗟嗟我石生。
為國之俊傑。
入侍於皇闼。
(《詩紀》雲。
一作闱。
)出則登九列。
威檢肅青徐。
風發宣吳裔。
疇昔謬同位。
情至過魯衛。
分離逾十載。
思遠心增結。
願子鑒斯誠。
寒暑不逾契。
(○《三國志》楚王彪傳注。
《詩紀》三十。
) ☆閻贊〈贊。
字續伯。
巴西安漢人。
惠帝初。
曆舍人。
轉安得令。
複為河間王?西戎司馬。
遷漢中太守。
轉隴西太守。
有集二卷。
〉【為周處士上詩】 周全其節。
令聞不已。
身雖雲沒。
書名良史。
(○《晉書》周處傳。
) ☆潘嶽〈嶽。
字安仁。
荥陽中牟人。
武帝時。
舉秀才為郎。
出為河陽及懷二縣令。
入補尚書郎。
惠帝初。
太傅楊駿引為主簿。
後選為長安令。
尋補著作郎。
轉散騎常侍。
永康元年。
趙王倫輔政。
孫秀誣嶽與石崇為亂。
遂被害。
有集十卷。
〉【關中詩〖十六章】 《詩紀》雲。
惠帝元康六年。
氐賊齊萬年與楊茂於關中反亂。
既平。
帝命諸臣作關中詩。
嶽上表曰:诏臣作關中詩。
辄奉诏竭愚作詩一篇。
案《漢記》。
孝明時護羌校尉窦林上降羌颠岸。
以為羌豪。
岸兄颠吾複降。
問事狀。
林對前後兩屈。
坐誣諷下獄死。
齊萬年編戶隸屬。
為日久矣。
而死生異辭。
必有詭謬。
礦引證喻。
以徵不恪。
〗 於皇時(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乃。
《詩紀》雲。
五臣作乃。
)晉。
受命既固。
三祖在天。
聖皇紹祚。
德博化光。
刑簡枉錯。
微火不戒。
延我寶庫。
蠢爾戎狄。
狡焉思肆。
虞我國眚。
窺我利器。
獄牧慮殊。
威懷理二。
将無專策。
兵不素肄。
翹翹趙王。
請徒三萬。
朝議惟疑。
未逞斯願。
桓桓梁征。
高牙乃建。
旗蓋相望。
偏師作援。
虎視眈眈。
威彼好?。
素甲日耀。
玄幕雲起。
誰其繼之。
夏侯卿士。
惟系惟處。
别營棋?寺。
夫豈無謀。
戎士承平。
守有完郛。
戰無全兵。
鋒交卒奔。
孰免孟明。
悄檄秦郊。
告敗上京。
周殉師令。
身膏氐(《晉書》作齊。
)斧。
人之雲亡。
貞節克舉。
盧播違命。
投畀朔土。
為法受惡。
誰謂荼苦。
哀此黎元。
無罪無辜。
肝腦塗地。
白骨交衢。
夫行妻寡。
父出子孤。
俾我晉民。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人。
)化為狄俘。
亂離斯瘼。
日月其稔。
天子是矜。
旰食晏(《詩紀》作宴。
)寝。
主憂臣勞。
孰不隻懔。
愧無獻納。
屍素以甚。
皇赫斯怒。
爰整精銳。
命彼上谷。
指日遄逝。
親(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新。
)奉成規。
棱(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精。
)威遐厲。
首陷中亭。
揚聲萬計。
兵固詭道。
先聲後實。
聞之有司。
以萬為一。
纣之不善。
我未之必。
虛?氵南德。
缪(李善本《文選》作謬。
)彰甲吉。
雍門不啟。
陳湃危逼。
觀遂虎奮。
感恩輸力。
重圍克解。
危城載色。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邑。
《詩紀》雲。
五臣作邑。
)豈曰無過。
功亦不測。
情固萬端。
于何不有。
紛纭齊萬。
亦孔之醜。
曰納其降。
曰枭其首。
疇真可掩。
孰僞(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為。
)可久。
既徵爾辭。
既蔽爾訟。
當乃明實。
否則證空。
好爵既(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自。
)靡。
顯戮亦從。
不見窦林。
伏屍漢邦。
周人之詩。
?曰采薇。
北難猃狁。
西患昆夷。
以古況今。
何足曜威。
徒愍斯民。
我心傷悲。
斯民如何。
荼毒于秦。
師旅既加。
饑馑是因。
疫疠淫行。
荊棘成榛。
绛陽之粟。
浮于渭濱。
明明天子。
視民(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人。
)如傷。
申命群司。
保爾封疆。
靡暴于衆。
無陵于強。
惴惴寡弱。
如熙春陽。
(○《文選》二十。
《詩紀》二十八。
又《晉書》五十八引斧、舉二韻。
) 【為賈谧作贈陸機詩(十一章)】 肇自初創。
二儀??。
(《文選》作煙カ。
)粵有生民。
伏羲始君。
結繩闡化。
八象成文。
芒芒(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茫茫。
)九有。
區域以分。
神農更王。
(《類聚》作生。
)軒轅承紀。
畫野離疆。
(《類聚》作強。
)爰封衆子。
夏殷既襲。
宗周繼(《類聚》作系。
)祀。
綿綿瓜瓞。
六國互峙。
強秦兼并。
吞滅四隅。
子嬰面榇。
漢祖膺圖。
(《類聚》作應符。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應符字。
)靈獻微弱。
在涅則渝。
三雄鼎足。
孫啟南吳。
南吳伊何。
僭号稱王。
大晉統天。
仁風遐揚。
僞孫銜璧。
(《詩紀》誤作壁。
)奉土歸疆。
婉婉長離。
淩江而翔。
長離雲誰。
咨爾(《類聚》作餘。
)陸生。
鶴鳴九臯。
猶載厥聲。
況乃海隅。
播名上京。
爰應旌招。
撫翼宰(《類聚》作紫。
《文選》李善注或作紫。
非也。
)庭。
儲皇之選。
實簡惟良。
英英朱鸾。
來自南岡。
曜藻崇正。
玄冕丹裳。
如彼蘭蕙。
載采其芳。
藩嶽作鎮。
輔我京室。
旋反(《類聚》作及。
)桑梓。
帝弟作弼。
或雲國宦。
(《類聚》作官。
六臣本《文選》注、《詩紀》并雲。
五臣作官。
)清塗攸失。
吾子洗然。
恬淡自逸。
廊廟惟清。
俊?是延。
擢應嘉舉。
自國而遷。
齊辔群(《書鈔》作墀。
)龍。
光贊納言。
優遊省闼。
珥筆華軒。
昔餘與子。
缱绻東(《類聚》作同。
)朝。
雖禮以賓。
情通友僚。
嬉娛絲竹。
撫な舞韶。
修日朗月。
攜手逍遙。
自我(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成。
《詩紀》雲。
五臣作成。
)離群。
二周于今。
雖簡其面。
分著情深。
子其超矣。
實慰我心。
發言為詩。
俟望(《類聚》作望俟。
)好音。
欲崇其高。
必重其層。
立德之柄。
莫匪安(六臣本《文選》注雲。
善作宣。
《詩紀》雲。
善作宣。
)恒。
在南稱柑。
(《文選》、《類聚》作甘。
)度北則橙。
崇子鋒穎。
不頹(《類聚》作骞。
)不崩。
(○《文選》二十四。
《詩紀》二十八。
又《類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