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詩卷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見于東南。
終有天下者。
荊揚之君乎。
又得中國降人言。
壽春下有童謠曰雲雲。
皓聞喜曰:此天命也。
即載其母妻子及後宮數千。
從牛渚陸道西上。
雲青蓋入洛陽。
以順天命。
行遇大雪。
道塗陷壞。
兵士被甲持仗。
百人共引一車。
寒凍殆死。
兵人不堪。
皆曰若遇敵。
便當倒戈耳。
皓聞之乃還。
〗 吳天子。
當西(《三國志》注無西字。
)上。
(○《三國志》孫皓傳注。
《禦覽》四十六引無吳字。
) 【使者為妖祠詩詩】〖紀作孫皓時詩妖。
〗 〖《宋書》五行志曰:孫皓遣使者祭石印山下妖祠。
使者因以丹書嚴曰雲雲。
皓聞之。
意益張。
曰:從大皇帝至朕四世。
太平之王。
非朕複誰。
恣虐逾甚。
尋以降死。
近詩妖也。
〗 楚九州渚。
吳九州都。
揚州士。
作天子。
四世治。
太平始。
(《宋書》作矣。
○《三國志》孫皓傳注引江表傳。
《宋書》五行志。
《晉書》五行志。
《詩紀》二十。
) 【孫皓天紀中童謠】 〖《宋書》五行志曰:孫皓天紀中童謠曰雲雲。
晉武帝聞之。
加王璇龍骧将軍。
及征吳。
江西衆無過者。
而王璇先定秣陵。
〗 阿童複阿童。
銜刀遊(《白帖》作浮。
《禦覽》或同。
)渡江。
不畏岸上虎。
(《晉書》作獸。
《禦覽》或同。
)獨(《晉書》作但。
《書鈔》、《白帖》、《禦覽》同。
)畏水中童。
(○《宋書》五行志。
《晉書》五行志。
又杜預傳。
《書鈔》六十四、三百二十九、四百六十五。
《詩紀》二十。
○逯案。
不畏岸上虎句。
虎字《晉書》皆作獸。
乃避李唐諱改字。
) 【廣陵諺】 〖張勃《吳錄》曰:陸稠。
字伯嬴。
為廣陵太守。
奸吏斂手。
廣陵諺曰:〗 解結理煩。
我國陸君。
(○《禦覽》四百九十六。
《詩紀》二十。
) 【時人語】 〖高僧傳曰:孫權已制江左。
而佛教未行。
有支謙者。
本月支人。
來遊漢境。
博覽經籍。
莫不精究。
遍學異書。
通六《國語》。
其為人細長黑瘦。
眼多白而睛黃。
時人為之語曰:〗 支郎。
眼中黃。
形軀雖細是智囊。
(○高僧傳一。
出三藏記集十三。
《詩紀》二十。
) 【黃武中産兒語】 〖萬歲曆曰:黃武六年正月。
獲彭绮。
是歲。
曲拳西鄉有産兒。
堕地便語曰雲雲。
于是因曰語兒鄉。
〗 天方明。
河欲清。
鼎折腳。
金乃生。
(○《禦覽》百五十七。
) 【時人為殷禮語】 〖通語曰:殷禮。
字往嗣。
幼而鄉裡異之。
七歲就官學書。
在師未嘗戲弄。
諷誦恒不為聲。
潛識而已。
師殺雞詣禮父穎曰:賀此子能興君門。
行在舟車。
手不釋卷。
從曲阿往返。
遂不知堤潰廣狹。
及行旅喧鬧。
未嘗視之。
時人語曰:〗 奇才強記殷往嗣。
(○《禦覽》六百十四引殷興通語。
○逯案。
《三國志》顧邵傳。
烏程吳粲、雲陽殷禮起乎微賤。
邵皆拔而友之。
禮零陵太守。
注雲。
禮子基作通語曰:禮字德嗣。
則此往嗣乃德嗣之誤。
殷興乃殷基之誤。
) 【永安中南郡兒語】 〖《搜神記》曰:吳以草創之國。
信不堅固。
邊屯守将。
皆質其妻子。
名曰保質。
童子少年以類相與嬉遊者日有十數。
永安二年三月。
有一異兒。
長四尺馀。
年可六七歲。
衣青衣來從群兒戲。
諸兒莫之識。
畏之。
重問其故。
兒乃答曰:爾惡我乎。
我非人。
乃熒惑星也。
将有以告爾雲雲。
諸兒大驚。
或走告大人。
大人馳往觀之。
兒竦身而躍。
即以化矣。
時吳政峻急。
莫敢宣也。
後五年而蜀亡。
六年而晉興。
至是而吳滅司馬如矣。
〗 三公鉏。
司馬如。
(○《三國志》孫皓傳注。
) 【諸葛恪引裡語】 〖吳志曰:太傅諸葛恪不欲諸王處江濱兵馬之地。
徙孫奮于豫章。
奮怒。
不從命。
又數越法度。
恪上箋谏曰:裡語曰:〗 明鏡所以照形。
古事所以知今。
(○《三國志》孫奮傳。
) 【沈瑩引諺】 〖臨海異物志曰:安家夷皆好啖猴頭羹。
諺言雲。
又曰:{制魚}魚肥。
炙食甚美。
諺曰雲雲。
○逯案。
隋志。
臨海異物志。
沈瑩撰。
〗 甯負千石之粟。
不願負人猴頭羹。
(○《禦覽》四百九十六。
) 甯去累世田宅。
不去{制魚}魚額。
(○同上) 【沈瑩引諺】 〖臨海異物志曰:楊桃似南方橄榄子。
其味甜。
五月十日熟。
諺言。
〗 楊桃無蹙。
一歲二熟。
(○《禦覽》九百七十四。
) 【吳鼓吹曲辭】 【吳鼓吹曲十二曲】 【炎精缺】 〖古今樂錄曰:炎精缺者。
言漢室衰。
孫堅奮迅猛志。
念在匡救。
王迹始乎此也。
當漢朱鹭。
〗 炎精缺。
漢道微。
皇綱弛。
政德違。
衆奸熾。
民岡依。
赫武烈。
越龍飛。
陟天衢。
耀靈威。
鳴雷鼓。
抗電麾。
撫乾衡。
鎮地機。
厲虎旅。
騁熊罴。
發神聽。
吐英奇。
張角破。
邊韓羁。
宛颍平。
南土綏。
神武章。
渥澤施。
金聲震。
仁風馳。
顯高門。
啟皇基。
統岡極。
垂将來。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十八。
終有天下者。
荊揚之君乎。
又得中國降人言。
壽春下有童謠曰雲雲。
皓聞喜曰:此天命也。
即載其母妻子及後宮數千。
從牛渚陸道西上。
雲青蓋入洛陽。
以順天命。
行遇大雪。
道塗陷壞。
兵士被甲持仗。
百人共引一車。
寒凍殆死。
兵人不堪。
皆曰若遇敵。
便當倒戈耳。
皓聞之乃還。
〗 吳天子。
當西(《三國志》注無西字。
)上。
(○《三國志》孫皓傳注。
《禦覽》四十六引無吳字。
) 【使者為妖祠詩詩】〖紀作孫皓時詩妖。
〗 〖《宋書》五行志曰:孫皓遣使者祭石印山下妖祠。
使者因以丹書嚴曰雲雲。
皓聞之。
意益張。
曰:從大皇帝至朕四世。
太平之王。
非朕複誰。
恣虐逾甚。
尋以降死。
近詩妖也。
〗 楚九州渚。
吳九州都。
揚州士。
作天子。
四世治。
太平始。
(《宋書》作矣。
○《三國志》孫皓傳注引江表傳。
《宋書》五行志。
《晉書》五行志。
《詩紀》二十。
) 【孫皓天紀中童謠】 〖《宋書》五行志曰:孫皓天紀中童謠曰雲雲。
晉武帝聞之。
加王璇龍骧将軍。
及征吳。
江西衆無過者。
而王璇先定秣陵。
〗 阿童複阿童。
銜刀遊(《白帖》作浮。
《禦覽》或同。
)渡江。
不畏岸上虎。
(《晉書》作獸。
《禦覽》或同。
)獨(《晉書》作但。
《書鈔》、《白帖》、《禦覽》同。
)畏水中童。
(○《宋書》五行志。
《晉書》五行志。
又杜預傳。
《書鈔》六十四、三百二十九、四百六十五。
《詩紀》二十。
○逯案。
不畏岸上虎句。
虎字《晉書》皆作獸。
乃避李唐諱改字。
) 【廣陵諺】 〖張勃《吳錄》曰:陸稠。
字伯嬴。
為廣陵太守。
奸吏斂手。
廣陵諺曰:〗 解結理煩。
我國陸君。
(○《禦覽》四百九十六。
《詩紀》二十。
) 【時人語】 〖高僧傳曰:孫權已制江左。
而佛教未行。
有支謙者。
本月支人。
來遊漢境。
博覽經籍。
莫不精究。
遍學異書。
通六《國語》。
其為人細長黑瘦。
眼多白而睛黃。
時人為之語曰:〗 支郎。
眼中黃。
形軀雖細是智囊。
(○高僧傳一。
出三藏記集十三。
《詩紀》二十。
) 【黃武中産兒語】 〖萬歲曆曰:黃武六年正月。
獲彭绮。
是歲。
曲拳西鄉有産兒。
堕地便語曰雲雲。
于是因曰語兒鄉。
〗 天方明。
河欲清。
鼎折腳。
金乃生。
(○《禦覽》百五十七。
) 【時人為殷禮語】 〖通語曰:殷禮。
字往嗣。
幼而鄉裡異之。
七歲就官學書。
在師未嘗戲弄。
諷誦恒不為聲。
潛識而已。
師殺雞詣禮父穎曰:賀此子能興君門。
行在舟車。
手不釋卷。
從曲阿往返。
遂不知堤潰廣狹。
及行旅喧鬧。
未嘗視之。
時人語曰:〗 奇才強記殷往嗣。
(○《禦覽》六百十四引殷興通語。
○逯案。
《三國志》顧邵傳。
烏程吳粲、雲陽殷禮起乎微賤。
邵皆拔而友之。
禮零陵太守。
注雲。
禮子基作通語曰:禮字德嗣。
則此往嗣乃德嗣之誤。
殷興乃殷基之誤。
) 【永安中南郡兒語】 〖《搜神記》曰:吳以草創之國。
信不堅固。
邊屯守将。
皆質其妻子。
名曰保質。
童子少年以類相與嬉遊者日有十數。
永安二年三月。
有一異兒。
長四尺馀。
年可六七歲。
衣青衣來從群兒戲。
諸兒莫之識。
畏之。
重問其故。
兒乃答曰:爾惡我乎。
我非人。
乃熒惑星也。
将有以告爾雲雲。
諸兒大驚。
或走告大人。
大人馳往觀之。
兒竦身而躍。
即以化矣。
時吳政峻急。
莫敢宣也。
後五年而蜀亡。
六年而晉興。
至是而吳滅司馬如矣。
〗 三公鉏。
司馬如。
(○《三國志》孫皓傳注。
) 【諸葛恪引裡語】 〖吳志曰:太傅諸葛恪不欲諸王處江濱兵馬之地。
徙孫奮于豫章。
奮怒。
不從命。
又數越法度。
恪上箋谏曰:裡語曰:〗 明鏡所以照形。
古事所以知今。
(○《三國志》孫奮傳。
) 【沈瑩引諺】 〖臨海異物志曰:安家夷皆好啖猴頭羹。
諺言雲。
又曰:{制魚}魚肥。
炙食甚美。
諺曰雲雲。
○逯案。
隋志。
臨海異物志。
沈瑩撰。
〗 甯負千石之粟。
不願負人猴頭羹。
(○《禦覽》四百九十六。
) 甯去累世田宅。
不去{制魚}魚額。
(○同上) 【沈瑩引諺】 〖臨海異物志曰:楊桃似南方橄榄子。
其味甜。
五月十日熟。
諺言。
〗 楊桃無蹙。
一歲二熟。
(○《禦覽》九百七十四。
) 【吳鼓吹曲辭】 【吳鼓吹曲十二曲】 【炎精缺】 〖古今樂錄曰:炎精缺者。
言漢室衰。
孫堅奮迅猛志。
念在匡救。
王迹始乎此也。
當漢朱鹭。
〗 炎精缺。
漢道微。
皇綱弛。
政德違。
衆奸熾。
民岡依。
赫武烈。
越龍飛。
陟天衢。
耀靈威。
鳴雷鼓。
抗電麾。
撫乾衡。
鎮地機。
厲虎旅。
騁熊罴。
發神聽。
吐英奇。
張角破。
邊韓羁。
宛颍平。
南土綏。
神武章。
渥澤施。
金聲震。
仁風馳。
顯高門。
啟皇基。
統岡極。
垂将來。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