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詩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嵇康〈康。
字叔夜。
谯郡钅至人。
好言老莊而尚奇任俠。
寓居山陽。
鍛以自給。
與魏宗婚。
拜中散大夫。
景元二年以答山濤書忤司馬昭。
次年。
坐呂安事見殺。
有集十五卷。
〉【代秋胡歌詩】〖七章〗(舊抄本作七首。
《詩紀》從《樂府詩集》作秋胡行七首。
并注雲。
本集題曰重作四言詩。
○逯案。
作七首者非是。
今改作七章。
) 富貴尊榮。
憂患諒獨多。
富貴尊榮。
(《文選補遺》誤作樂。
)憂患諒獨多。
(舊鈔本集不重言。
)古人所懼。
豐屋?家。
人害其上。
獸惡網(樂府、《廣文選》作罔。
)羅。
惟有貧賤。
可以無他。
(樂府作它。
)歌以言之。
富貴憂患多。
貧賤易居。
貴盛難為工。
貧賤易居。
貴盛難為工。
恥佞(本集作接。
)直言。
與禍相逢。
變故萬端。
俾吉作兇。
思牽黃犬。
其計(本集作志。
)莫從。
(樂府作其莫之從。
文章正宗、《文選補遺》、《廣文選》同。
)歌以言之。
貴盛難為工。
勞謙寡(本集作無。
樂府、文章正宗、《文選補遺》作有。
下同。
)悔。
忠信可久安。
勞謙寡悔。
忠信可久安。
天道害(《詩紀》雲。
一作惡。
)盈。
好勝者殘。
強梁緻災。
多事(《詩紀》雲。
一無事字。
)招患。
(文章正宗、《文選補遺》作多招禍患。
《詩紀》作多事招禍患。
)欲得安樂。
獨有無愆。
(本集作□。
《詩紀》雲)歌以言之。
忠信可久安。
役神者弊。
極欲令人(二字樂府作疾。
《文選補遺》、《廣文選》、《詩紀》同。
下仿此。
)枯。
役神者弊。
極欲令人枯。
顔回短折。
下(《詩紀》作不誤。
)及童烏。
縱體淫恣。
莫不早徂。
酒色何物。
自令(樂府、《文選補遺》、《廣文選》、《詩紀》并作今自。
)不辜。
歌以言之。
酒色令人枯。
(○本集一。
《樂府詩集》三十六。
《文選補遺》在三十四。
《廣文選》十三。
) 絕智棄學。
遊心于玄默。
絕智棄學。
遊心于玄默。
遇(樂府無此字。
《文廣選》同。
)過而悔。
(舊抄本集作過而複悔。
)當不自得。
垂釣一壑。
所(本集作好。
樂府無此字。
)樂一國。
被發行歌。
和氣(樂府作者。
《廣文選》、《詩紀》同。
)四塞。
歌以言之。
遊心于玄默。
思與王喬。
乘雲遊八極。
思與王喬。
乘雲遊八極。
淩厲五嶽。
忽行萬意。
授我神藥。
自生羽翼。
呼吸太和。
煉形易色。
歌以言之。
思(樂府無此字。
)行遊八極。
徘徊鐘山。
息駕于層城。
徘徊鐘山。
息駕于層城。
上蔭華蓋。
下采若英。
受道王母。
遂升紫庭。
逍遙天衢。
千載長生。
歌以言之。
徘徊于層城。
(○本集一、《樂府詩集》三十六、《詩紀》十八并作秋胡行。
又文章正宗二、十九作秋胡行。
引一、二、三章。
《文選補遺》三十四作秋胡行。
引一、二、三、四章。
《廣文選》十三作秋胡行。
引一、二、三、四、五、六章。
) 【幽憤詩】 〖《晉書》曰:東平呂安。
服康高緻。
康友而善之。
後安為兄所枉訴。
以事系獄。
辭相證引。
遂複收康。
康乃作幽憤《詩》曰:〗 嗟餘薄祜。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
)少遭不造。
哀茕靡識。
越在襁褓。
本集作襁褓。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襁褓字。
)母兄鞠育。
有慈無威。
恃愛肆妲。
(《文選》作姐。
《詩紀》同。
《晉書》作好。
)不訓不師。
爰及冠帶。
憑(《文選》作馮。
舊抄本集同。
)寵自放。
(六臣本《文選》注雲。
善無此二句。
)抗心希古。
任其所尚。
(六臣本《文選》注雲。
善本作上。
)托好老莊。
(《晉書》作莊老。
)賤物貴身。
志在守(《晉書》作宗。
)樸。
養素全真。
曰餘不敏。
好善暗人。
子玉之敗。
屢增惟塵。
大人含弘。
藏垢懷恥。
民(《晉書》作人。
)之多僻。
政不由己。
惟此褊心。
顯明臧否。
感悟思愆。
(本集作□。
同。
)怛若創痏。
欲寡其過。
謗議沸騰。
性不傷物。
頻緻怨憎。
昔慚柳惠。
(本集作柳下。
魏志注、《晉書》孫登傳同。
《世說新語》注作下惠。
)今愧孫登。
内負宿心。
外恧(魏志注作赧。
)良朋。
仰慕嚴鄭。
樂道間(本集作閑。
《晉書》同。
)居。
與世無營。
神氣晏如。
(六臣本《文選》誤作知。
)咨予不淑。
嬰(本集作纓。
)累多虞。
匪降自天。
?由頑疏。
理弊(六臣本《文選》作蔽。
注雲。
善作弊。
)患結。
卒緻囹圄。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圉。
)對答鄙訊。
絷此幽阻。
實恥訟冤。
(李善本《文選》作冤。
六臣本《文選》注雲。
善作免。
)時不我與。
雖曰義直。
神辱志沮。
澡身滄浪。
豈(《晉書》作曷。
)雲能補。
嗈嗈(本集作雍雍。
《晉書》同。
)鳴雁。
奮(本作厲。
《晉書》同。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勵。
)翼北遊。
順時而動。
得意忘(本集作無。
)憂。
嗟我憤歎
字叔夜。
谯郡钅至人。
好言老莊而尚奇任俠。
寓居山陽。
鍛以自給。
與魏宗婚。
拜中散大夫。
景元二年以答山濤書忤司馬昭。
次年。
坐呂安事見殺。
有集十五卷。
〉【代秋胡歌詩】〖七章〗(舊抄本作七首。
《詩紀》從《樂府詩集》作秋胡行七首。
并注雲。
本集題曰重作四言詩。
○逯案。
作七首者非是。
今改作七章。
) 富貴尊榮。
憂患諒獨多。
富貴尊榮。
(《文選補遺》誤作樂。
)憂患諒獨多。
(舊鈔本集不重言。
)古人所懼。
豐屋?家。
人害其上。
獸惡網(樂府、《廣文選》作罔。
)羅。
惟有貧賤。
可以無他。
(樂府作它。
)歌以言之。
富貴憂患多。
貧賤易居。
貴盛難為工。
貧賤易居。
貴盛難為工。
恥佞(本集作接。
)直言。
與禍相逢。
變故萬端。
俾吉作兇。
思牽黃犬。
其計(本集作志。
)莫從。
(樂府作其莫之從。
文章正宗、《文選補遺》、《廣文選》同。
)歌以言之。
貴盛難為工。
勞謙寡(本集作無。
樂府、文章正宗、《文選補遺》作有。
下同。
)悔。
忠信可久安。
勞謙寡悔。
忠信可久安。
天道害(《詩紀》雲。
一作惡。
)盈。
好勝者殘。
強梁緻災。
多事(《詩紀》雲。
一無事字。
)招患。
(文章正宗、《文選補遺》作多招禍患。
《詩紀》作多事招禍患。
)欲得安樂。
獨有無愆。
(本集作□。
《詩紀》雲)歌以言之。
忠信可久安。
役神者弊。
極欲令人(二字樂府作疾。
《文選補遺》、《廣文選》、《詩紀》同。
下仿此。
)枯。
役神者弊。
極欲令人枯。
顔回短折。
下(《詩紀》作不誤。
)及童烏。
縱體淫恣。
莫不早徂。
酒色何物。
自令(樂府、《文選補遺》、《廣文選》、《詩紀》并作今自。
)不辜。
歌以言之。
酒色令人枯。
(○本集一。
《樂府詩集》三十六。
《文選補遺》在三十四。
《廣文選》十三。
) 絕智棄學。
遊心于玄默。
絕智棄學。
遊心于玄默。
遇(樂府無此字。
《文廣選》同。
)過而悔。
(舊抄本集作過而複悔。
)當不自得。
垂釣一壑。
所(本集作好。
樂府無此字。
)樂一國。
被發行歌。
和氣(樂府作者。
《廣文選》、《詩紀》同。
)四塞。
歌以言之。
遊心于玄默。
思與王喬。
乘雲遊八極。
思與王喬。
乘雲遊八極。
淩厲五嶽。
忽行萬意。
授我神藥。
自生羽翼。
呼吸太和。
煉形易色。
歌以言之。
思(樂府無此字。
)行遊八極。
徘徊鐘山。
息駕于層城。
徘徊鐘山。
息駕于層城。
上蔭華蓋。
下采若英。
受道王母。
遂升紫庭。
逍遙天衢。
千載長生。
歌以言之。
徘徊于層城。
(○本集一、《樂府詩集》三十六、《詩紀》十八并作秋胡行。
又文章正宗二、十九作秋胡行。
引一、二、三章。
《文選補遺》三十四作秋胡行。
引一、二、三、四章。
《廣文選》十三作秋胡行。
引一、二、三、四、五、六章。
) 【幽憤詩】 〖《晉書》曰:東平呂安。
服康高緻。
康友而善之。
後安為兄所枉訴。
以事系獄。
辭相證引。
遂複收康。
康乃作幽憤《詩》曰:〗 嗟餘薄祜。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
)少遭不造。
哀茕靡識。
越在襁褓。
本集作襁褓。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襁褓字。
)母兄鞠育。
有慈無威。
恃愛肆妲。
(《文選》作姐。
《詩紀》同。
《晉書》作好。
)不訓不師。
爰及冠帶。
憑(《文選》作馮。
舊抄本集同。
)寵自放。
(六臣本《文選》注雲。
善無此二句。
)抗心希古。
任其所尚。
(六臣本《文選》注雲。
善本作上。
)托好老莊。
(《晉書》作莊老。
)賤物貴身。
志在守(《晉書》作宗。
)樸。
養素全真。
曰餘不敏。
好善暗人。
子玉之敗。
屢增惟塵。
大人含弘。
藏垢懷恥。
民(《晉書》作人。
)之多僻。
政不由己。
惟此褊心。
顯明臧否。
感悟思愆。
(本集作□。
同。
)怛若創痏。
欲寡其過。
謗議沸騰。
性不傷物。
頻緻怨憎。
昔慚柳惠。
(本集作柳下。
魏志注、《晉書》孫登傳同。
《世說新語》注作下惠。
)今愧孫登。
内負宿心。
外恧(魏志注作赧。
)良朋。
仰慕嚴鄭。
樂道間(本集作閑。
《晉書》同。
)居。
與世無營。
神氣晏如。
(六臣本《文選》誤作知。
)咨予不淑。
嬰(本集作纓。
)累多虞。
匪降自天。
?由頑疏。
理弊(六臣本《文選》作蔽。
注雲。
善作弊。
)患結。
卒緻囹圄。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圉。
)對答鄙訊。
絷此幽阻。
實恥訟冤。
(李善本《文選》作冤。
六臣本《文選》注雲。
善作免。
)時不我與。
雖曰義直。
神辱志沮。
澡身滄浪。
豈(《晉書》作曷。
)雲能補。
嗈嗈(本集作雍雍。
《晉書》同。
)鳴雁。
奮(本作厲。
《晉書》同。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勵。
)翼北遊。
順時而動。
得意忘(本集作無。
)憂。
嗟我憤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