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詩卷一

關燈
》三十六。

    《詩紀》十一。

    又《文選》二十五顔延之夏夜呈從兄詩注作魏文帝善哉行。

    引叙一韻。

    ○逯案。

    操父嵩。

    因避董卓亂。

    赴琅邪。

    為陶謙所殺。

    其時在中平六年以後。

    而操已三十五六歲。

    不應有夙賤罹孤苦自以思所怙之句。

    疑此非孟德之詩。

    《宋書》蓋傳寫有誤。

    ) 【善哉行】 痛哉世人。

    見欺神仙。

    (○《文選》二十四曹子建贈白馬王彪詩注。

    ) 【步出夏門行】 〖《詩紀》作步出東西門行。

    《初學記》作出夏門行。

    《晉書》拂舞歌作碣石篇。

    樂府五十四、《廣文選》同。

    南《齊書》作碣石辭。

    ○逯案。

    此歌用于瑟調者作步出夏門行。

    用于舞曲者作碣石篇。

    《詩紀》獨作步出東西門行。

    所據或魏帝本集欤。

    今依宋志。

    〗雲行雨步。

    超越九江之臯。

    臨觀異同。

    心意懷遊豫。

    不知當複何從。

    經過至我碣石。

    心惆怅我東海。

    (雲行至此為豔。

    )東臨碣石。

    以觀滄海。

    水何(南《齊書》作河。

    )淡淡。

    (樂府作澹澹。

    《廣文選》、《詩紀》同。

    )山島竦(《宋書》作疏。

    )峙。

    樹木叢生。

    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

    洪波(《詩紀》雲。

    一作濤。

    )湧(南《齊書》作湧。

    樂府作踴。

    )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漢燦(《宋書》、南《齊書》作粲。

    樂府同。

    )爛。

    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

    幸甚至哉。

    歌以言(樂府作詠。

    《廣文選》、《詩紀》同。

    )志。

    觀滄海。

    (一解。

    南《齊書》止于歌以言志句。

    《晉書》無一解字。

    夾注觀滄海三字。

    樂府五十四無一解字。

    另行題右觀滄海四字。

    《廣文選》同。

    《詩紀》另行書右觀滄海四字。

    并注一解。

    下仿此。

    )孟冬十月。

    北風徘徊。

    (《宋書》作裴回。

    《初學記》作裴回。

    )天氣肅清。

    繁霜霏霏。

    鹍雞晨鳴。

    鴻雁(《晉書》作雁過。

    樂府或同。

    )南飛。

    鸷(《宋書》作蟄。

    )鳥潛藏。

    熊罴窟栖。

    錢鎛停置。

    農收積場。

    逆旅整(《宋書》作正。

    )設。

    以通賈商。

    (《晉書》潘嶽傳作商賈。

    《廣文選》、《詩紀》同。

    )幸甚至哉。

    歌以詠志。

    冬十月。

    (二解)鄉土不同。

    河朔隆寒。

    流澌浮漂。

    舟船行難。

    錐不入地。

    蘴(《晉書》作豐。

    《廣文選》同。

    )籁深奧。

    水竭不流。

    冰堅可蹈。

    士(《宋書》作土。

    樂府或同。

    又注。

    一作士。

    )隐者貧。

    勇俠輕非。

    心常歎怨。

    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

    歌以詠志。

    河朔寒。

    (《晉書》作土不同。

    樂府或作右土不同。

    《廣文選》、《詩紀》同。

    《詩紀》又注。

    一作河朔寒。

    馀如上。

    三解)神龜雖壽。

    猶有竟(《宋書》作音)時。

    騰蛇(樂府或作虵。

    )乘(《宋書》訛作末)霧。

    終為土灰。

    骥老(《晉書》王新傳作老骥。

    《書鈔》、《禦覽》、《廣文選》、《詩紀》并同。

    《周書》作老馬。

    牙府或作老骥。

    )伏枥。

    (《宋書》作曆。

    《世說》同。

    )志在千裡。

    烈(《禦覽》作列。

    )士暮年。

    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

    不但在天。

    養怡(殿本《宋書》考證雲。

    武帝集作恬。

    《詩紀》注雲。

    一作恬。

    )之福。

    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詠志。

    神(《晉書》無神字。

    )龜雖壽。

    (四解樂府雲。

    右一曲魏晉樂所奏。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三十七。

    《詩紀》十一。

    又《晉書》二十三、《樂府詩集》五十四、《廣文選》十三均引四解。

    無豔詞。

    又南《齊書》十一引第一解。

    無豔詞。

    又《晉書》王敦傳、《世說新語》豪爽篇、北《周書》蕭?傳、《書鈔》百三十五、《禦覽》七百三各引裡、已二韻。

    《晉書》潘嶽傳引賈一韻。

    《初學記》三引徊、栖二韻。

    ○逯案。

    末句神字。

    疑為衍文。

    ) 【卻東西門行】 〖古今樂錄曰:王僧虔技錄雲。

    卻東西門行。

    荀錄所載武帝鴻雁一篇。

    今不傳。

    〗 鴻雁出塞北。

    乃在無人鄉。

    舉翅萬裡馀。

    (樂府作萬馀裡。

    )行止自成行。

    冬節食南稻。

    春日複北翔。

    田中有轉蓬。

    随風遠飄揚。

    長與故根絕。

    萬歲不相當。

    奈何此征夫。

    安得去四方。

    戎馬不解鞍。

    铠甲不離傍。

    冉冉老将至。

    何時反故鄉。

    神龍藏深泉。

    猛獸步高岡。

    (《廣文選》作崗。

    )狐死歸首丘。

    故鄉安可忘。

    (樂府雲。

    右一曲魏晉樂所奏。

    ○《樂府詩集》三十七。

    《廣文選》十三。

    《詩紀》十一。

    ) 【董卓歌辭】 〖逯案。

    此歌斥袁綠。

    無與于董卓。

    漢末有董逃歌。

    或作董桃。

    今作董卓。

    卓者蓋逃或桃之誤字。

    〗 德行不虧缺。

    變故自難常。

    鄭康成行酒。

    伏地氣絕。

    郭景圖命盡于園桑。

    (○《三國志》袁紹傳注引英雄記。

    )  【謠俗辭】 粒米不足舂。

    寸布不足縫。

    罂(《初學記》作甕。

    )中無鬥儲。

    發箧無尺缯。

    友來從我貸。

    不知所以應。

    (○秘府略八百六十四引縫、缯二韻。

    《初學記》十八引缯、應二韻。

    ) 【有南篇】  南山有大石。

    (○環宇記三。

    ) 【飲馬長城窟行】 四時隐南山。

    子欲适西戎。

    (○《文選》二十三臨終詩注。

    ○逯案。

    句首當作四皓隐商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