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卷九

關燈
【樂府古辭】  【相和歌辭】  〖相和。

    漢舊曲也。

    絲竹更相和。

    執節者歌。

    本一部。

    魏明帝分為二。

    晉荀勖采舊辭施用於世。

    謂這清商三調歌詩。

    即沈約所謂因弦管金石造歌以被之者也。

    唐樂志雲。

    平調、清調、瑟調。

    皆周房中曲之遺聲。

    漢世謂之三調。

    總謂之相和調。

    張永元嘉技錄雲。

    有吟歎四曲。

    亦列于相和歌。

    又有大曲十五篇。

    分於諸調。

    唯滿歌行一曲。

    諸調不載。

    故附見於大曲之下雲。

    《晉書》樂志曰:凡樂章古辭今之存者。

    并漢街陌謠讴。

    江南可采蓮、烏生八九子、白頭吟之屬是也。

    〗 【相和曲】 【箜篌引】  〖一曰公無渡河。

    崔豹《古今注》曰:箜篌引。

    朝鮮津卒霍裡子高妻麗玉所作也。

    子高晨起刺船。

    有一白首狂夫。

    披發提壺。

    亂流而渡。

    其妻随而止之。

    不及。

    遂堕河而死。

    於是援箜篌而鼓之。

    作公無渡河之曲。

    聲甚凄怆。

    曲終。

    亦投河而死。

    子高還。

    以其聲語其妻郦玉。

    郦玉傷之。

    乃引箜篌而寫其聲。

    名曰箜篌引。

    ○逯案。

    宋樂志巾舞歌詩有公莫舞一篇。

    沈約謂琴操有公莫渡河曲。

    其聲所從來已久。

    樂錄非之曰:今三調中自有公無渡河。

    其聲哀切。

    首入瑟調。

    不容以瑟調雜於舞曲雲。

    據此。

    公無渡河曲兼為瑟調曲。

    〗 公無渡河。

    公竟渡河。

    堕(《文選》遺作墜。

    《初學記》堕上有公字。

    )河而(《白帖》作公堕河。

    )死。

    當柰公(《初學記》無公字。

    樂府解題同。

    )何。

    (○《初學記》十六。

    《白帖》十八。

    樂府古題要解下作公無渡河。

    《樂府詩集》二十六。

    《文選補遺》三十四。

    《廣文選》十二。

    《詩紀》六。

    ○逯案。

    《白帖》謂此歌出琴操。

    )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類聚》作荷。

    )葉何田田。

    魚戲蓮(《類聚》作荷。

    )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類聚》作荷。

    )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二十六。

    《文選補遺》三十四。

    《詩紀》六。

    又《類聚》八十二作古詩。

    引蓮、田、間、西四韻。

    《白帖》三十作古詩。

    引魚戲蓮下一句。

    《禦覽》九百九十九作古詩。

    引蓮、田二韻。

    )  【東光】  〖古今樂錄曰:張永元嘉技錄雲。

    東光舊但弦無音。

    宋識造其歌聲。

    ○逯案。

    技錄雲雲。

    似此曲西晉前尚無歌辭。

    宋識始造新詩。

    應再考。

    〗 東光平(樂府作乎。

    《詩紀》同。

    )倉。

    (《詩紀》作蒼。

    )梧何不平。

    (樂府作乎。

    《詩紀》同。

    )倉(《詩紀》作蒼。

    )梧多腐粟。

    無益諸軍糧。

    諸軍遊蕩子。

    早行多悲傷。

    (樂府雲。

    在一曲魏晉樂所奏。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二十七。

    古樂府四。

    《廣文選》十二。

    《詩紀》六。

    ○逯案。

    平字樂府作乎。

    疑誤。

    倉。

    《詩紀》作蒼。

    非。

    歌中光、梧皆當是聲字。

    無義。

    似原作東平倉何不平。

    倉多腐粟。

    無益諸軍糧雲雲。

    漢人陽庚為韻。

    故平與糧傷葉。

    ) 【薤露】  〖亦曰泰山吟行。

    喪歌。

    崔豹《古今注》曰:薤露、蒿裡。

    并哀歌也。

    本出田橫門人。

    橫自殺。

    門人傷之。

    作悲歌。

    言人命奄忽如薤上露。

    易晞滅也。

    亦謂人死魂魄歸於蒿裡。

    故有二章。

    至孝武時。

    李延年乃分二章為二曲。

    薤露送王公貴人。

    蒿裡送士大夫庶人。

    使挽柩者歌之。

    亦呼為挽歌。

    〗 薤(《後漢書》注作□。

    )上露。

    (《初學記》露上有朝字。

    《文選》注、《古今注》、合璧事類、草堂詩注同。

    《文選》注露上有或有零字。

    )何易(《白帖》作朝日。

    )皠。

    (《禦覽》或作稀。

    )露皠(《禦覽》無此二字。

    事類賦同。

    )明朝更(《後漢書》注作還。

    )複落。

    (《初學記》作結。

    《禦覽》或作露。

    《古今注》作滋。

    )人死一去(《禦覽》或無一去二字。

    事類賦同。

    )何時歸。

    (○《古今注》中。

    《後漢書》周舉傳注。

    《文選》二十八挽歌詩注。

    《初學記》十四。

    《禦覽》十二。

    又五百五十二作古辭。

    《樂府詩集》二十七。

    事類賦露賦注。

    合璧事類六十八。

    草堂詩箋二十四故秘詩注。

    《詩紀》六。

    又《文選》二十四贈白馬王彪詩注、《白帖》一、《禦覽》九百七十七俱引首一句。

    ) 【蒿裡】〖《詩紀》作蒿裡曲。

    〗 蒿裡誰家地。

    聚(草堂詩注作收。

    )斂魂(《禦覽》作精。

    草堂詩箋同。

    )魄(《禦覽》作魂。

    )無賢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

    人命(樂府要解作今乃。

    )不得少踟蹰。

    (○《古今注》下。

    《文選》二十八挽歌詩注。

    《初學記》十四。

    《禦覽》五百五十二。

    《樂府詩集》二十七。

    樂府古題要解上。

    草堂詩箋二十四故秘詩注引《古今注》。

    合璧事類六十八引幹寶《搜神記》。

    《詩紀》六。

    ) 【雞鳴】 〖《詩紀》雲。

    此曲前後辭不相屬。

    蓋采詩入樂合而成章雅邪。

    抑有錯簡紊亂邪。

    後多放此。

    〗 雞鳴高樹巅。

    狗吠深宮(通志作巷。

    )中。

    蕩子何所之。

    天下方太平。

    刑法非有(《文選》遺作所。

    )貸。

    柔協(《文選補遺》作葉。

    )正亂名。

    黃金為君門。

    璧(樂府雲。

    一作碧。

    )玉為軒闌(《詩紀》無闌字。

    注雲。

    古我府有闌字。

    )堂。

    上有雙樽酒。

    作使邯鄲倡。

    劉玉(樂府作王。

    《文選補遺》、《廣文選》、《詩紀》并同。

    )碧青甓。

    後出郭門王。

    (《文選補遺》作望。

    )舍後有方池。

    池中雙鴛鴦。

    鴛鴦七十二。

    羅(《文選補遺》誤作難。

    )列自成行。

    鳴聲何啾啾。

    聞我殿東廂。

    (《宋書》作箱。

    古通。

    )兄弟四五人。

    皆為侍中郎。

    五日一時來。

    觀者滿足傍。

    黃金絡馬頭。

    颎颎何煌煌。

    桃生(事類賦作種桃。

    )露井上。

    李樹(《類聚》無樹字。

    )生桃(《類聚》桃下有樹字。

    )傍。

    蟲來齧(《禦覽》作食。

    事類賦同。

    )桃根。

    (《禦覽》作桃桃。

    )李樹代桃僵。

    (《宋書》作僵。

    《類聚》、《禦覽》、事類賦并同。

    )樹木身相代。

    兄弟(《類聚》作骨肉。

    《禦覽》同。

    )還相忘。

    (樂府雲。

    右一曲魏晉樂所奏。

    ○《宋書》樂志。

    樂府二十八。

    通志樂略。

    《文選補遺》三十四。

    《廣文選》十二。

    《詩紀》六。

    《類聚》八十六作古歌辭。

    引傍、僵、忘三韻。

    《禦覽》九百六十七作古歌辭。

    引傍、僵、忘三韻。

    事類賦井賦注作古詩。

    引傍、僵二韻。

    ○逯案。

    歌中劉玉碧青甓後出郭門王十字。

    有脫誤。

    《書鈔》百十二引樂府歌雲。

    名倡劉碧玉。

    疑即此上句原文。

    今本殆以上句倡字而脫去名倡二字。

    并倒碧玉為玉碧也。

    又新五代史三十七伶官傳。

    郭門高者。

    名從謙。

    門高其優名也雲雲。

    疑此郭門王亦倡人名。

    上言劉碧玉。

    下言郭門王。

    所以眩邯鄲倡樂之佳也。

    ) 【烏生】〖樂府雲。

    一曰烏生八降子。

    《詩紀》同。

    〗 烏生八九子。

    端坐(《禦覽》無此二字。

    )秦氏桂樹間。

    唶(《初學記》作昔。

    )我。

    秦氏家有遊(《初學記》無此字。

    )遨(《禦覽》作遊。

    )蕩子。

    工(《禦覽》作立。

    《初學記》無此字。

    )用睢陽強(《宋書》作強。

    《禦覽》同。

    《初學記》無此字。

    ))蘇合彈。

    (《禦覽》隻作彈丸二字。

    )左手持強(《宋書》作強。

    )彈兩丸。

    出入烏東西。

    唶我。

    一丸即發中烏身。

    烏死魂魄飛揚上天。

    阿母生烏子時。

    乃在南山嚴石間。

    ?我。

    人民安知烏子處。

    蹊徑窈窕安從通。

    白鹿乃在上林西苑中。

    射工尚複(《禦覽》無複字。

    )得白鹿脯。

    (《禦覽》作脯臘之。

    )唶我。

    黃鹄(《禦覽》作鶴。

    )摩天極高飛。

    後宮尚複(《禦覽》無複字。

    )得烹(《宋書》作亨。

    )煮之。

    鯉魚乃在洛水深淵中。

    釣鈎尚得鯉魚口。

    唶我。

    人民生各各有壽命。

    死生何須複道前後。

    (樂府雲。

    右一曲魏晉樂所奏。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二十八。

    《文選補遺》三十四。

    《詩紀》六。

    又《文選》二十七從軍詩注作古烏生八九子歌。

    引黃鹄摩天極高飛一句。

    《初學記》三十引間、彈兩韻。

    《禦覽》三百五十引間、丸二韻、九百六引白鹿以下四句。

    又九百十六作魏武樂府。

    引黃鹄以下二句。

    )  【平陵東】 〖樂府解題曰:平陵東。

    漢翟義門人所作也。

    義為丞相方進少子。

    為東郡太守。

    以王莽篡漢。

    舉兵誅之。

    不克而見害。

    門人作歌以怨之也。

    〗 平陵東。

    松柏桐。

    不知何人劫義公。

    劫義公在高堂下。

    交錢百萬兩走馬。

    兩走馬。

    亦誠難。

    顧見追吏心中恻。

    心中恻。

    血出漉。

    歸告我家賣黃犢。

    (樂府雲。

    右一曲魏晉樂所奏。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二十八。

    《詩紀》六。

    ) 【陌上桑】  〖樂府雲。

    一曰豔歌羅敷行。

    崔豹《古今注》曰:邯鄲女子姓秦名羅敷。

    為邑人千乘王仁妻。

    仁後為趙王家令。

    羅敷出采桑於陌上。

    趙王見而悅之。

    因飲酒欲奪這。

    羅敷乃彈筝作陌上之歌以自明焉。

    樂府解題曰:古辭言羅敷采桑為使君所邀。

    羅敷盛誇其夫以拒之。

    與前說不同。

    〗 日出東南(《類聚》作海。

    《禦覽》或作方。

    )隅。

    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

    自名為(玉台作言名。

    《初學記》、《禦覽》或同。

    )羅敷。

    羅敷善(《類聚》作喜。

    《廣文選》同。

    《禦覽》或作好。

    樂府作熹。

    )蠶(《初學記》作采。

    《白帖》或同。

    )桑。

    (《禦覽》或作好養蠶。

    )采桑城南隅。

    (書殘卷作南陌頭。

    )  青絲為籠系。

    (玉台作繩。

    《類聚》、《初學記》、《白帖》、韻補、事文《類聚》、合璧事類同。

    《禦覽》或同。

    )桂枝為籠鈎。

    頭上倭(《類聚》作□。

    《初學記》作發。

    《禦覽》或同。

    )堕髻。

    耳中(草堂詩注作邊。

    )明水珠。

    缃(玉台作綠。

    《詩紀》同。

    《書鈔》作湘。

    《禦覽》或作绀。

    )绮為下裙。

    (玉台、《類聚》作裾。

    《初學記》或同。

    《初學記》作裳。

    《禦覽》或同。

    )紫绮(《白帖》或作錦)為上襦。

    行(玉台作觀。

    《初學記》、事文《類聚》同。

    )者見羅敷。

    下擔(《宋書》作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