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史記》作延。
即征字。
)道馳兮離常流。
蛟龍騁兮放(《史記》作方。
樂府同。
)遠遊。
歸舊川兮神哉沛。
不封禅兮安知外。
皇謂河公(《史記》作為我謂河伯。
樂府、《文選補遺》、《廣文選》、《詩紀》并同。
)兮何不仁。
泛濫不止兮愁吾人。
齒桑浮兮淮泗滿。
久不反(《水經注》作返。
《詩紀》同。
)兮水維緩。
(○《漢書》溝洫志。
《史記》河渠書。
《水經注》瓠子河注。
《樂府詩集》八十四。
《文選補遺》三十五。
《廣文選》十四。
《詩紀》一。
又《類聚》四十三引何、河、甯、平、溢、日六韻。
環宇記十三引溢、日二韻。
韻補三引遊一韻。
) 河湯湯兮激潺湲。
北渡回(《史記》作迂。
《水經注》作回。
)兮迅(《史記》作浚。
)流難。
搴長筊(樂府作茭。
《書鈔》誤作菱。
)兮湛美玉。
河公(《史記》作伯。
樂府、《文選補遺》、《廣文選》、《詩紀》并同。
《詩紀》雲。
一作公。
)許兮薪不屬。
薪不屬兮衛人罪。
燒蕭條兮噫乎何以禦(《史記》作禦。
《水經注》、樂府、《廣文選》、《詩紀》并同。
案禦、禦通。
)水。
隤(《史記》作頹。
)林竹(《水經注》作竹林。
)兮揵(《史記》作楗。
《水經注》、樂府、《文選補遺》、《廣文選》、《詩紀》并同。
)石菑。
宣防(《史記》作房。
案鹽鐵論申韓篇。
歌宣房塞。
萬福來焉。
又崔瑗河堤谒者箴。
瓠子潺湲。
(宣房作歌。
與《史記》并同。
)塞兮萬福來。
(○《漢書》溝洫志。
《史記》河渠書。
水經二十四。
《樂府詩集》八十四。
《文選補遺》三十五。
《廣文選》十四。
《詩紀》一。
又《書鈔》八十九引一句。
) 【秋風辭】 〖漢武帝故事曰:上行幸河東。
祠後土。
顧視帝京。
欣然中流。
與群臣飲燕。
上歡甚。
乃自作秋風辭曰:〗 秋風起兮白雲飛。
草木黃(《禦覽》或作搖。
)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
懷(《文選》注作攜。
《禦覽》或同。
)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
橫中流兮揚素波。
箫(《禦覽》作蕭。
)鼓鳴(《書鈔》作吹。
)兮發棹歌。
歡(《禦覽》或作忻。
)樂極兮哀情多。
少莊幾時兮奈老何。
(○《文選》四十五。
《禦覽》五百七十、五百九十一并引《漢書》。
《樂府詩集》八十四引漢武帝故事。
合璧事類外集五十八引正本《漢書》本紀。
《詩紀》一。
又《書鈔》百六引漢武故事。
錄河、波、歌、多四韻。
《後漢書》馬融傳注引歌一韻。
《文選》十三雪賦注引忘一韻。
又十六别賦注引歌一韻。
《禦覽》九引飛、歸、河、波四韻。
又七百六十八作武帝汾歌。
引河、波二韻。
○逯案。
此辭《禦覽》數引皆曰《漢書》。
合璧事類且謂出正本《漢書》。
殊怪。
事類謂案正本《漢書》本紀。
天漢元年三月。
上行幸河東。
祀後土雲雲。
秋風而曰三月。
顯有誤字。
考《漢書》。
帝幸汾陰凡六次。
然皆不在秋。
惟郊祀志稱。
夏六月中。
汾陰巫錦為民祠魏睢後土營旁。
見地如鉤狀。
掊視得鼎。
吏告河東太守勝。
勝以聞之。
乃以禮祀迎鼎至甘泉。
從行上薦之雲雲。
據武紀。
事在元鼎四年。
得鼎既在六月中。
并經遣使驗問。
則帝之河東當值秋時。
秋風辭其即此行之作乎。
) 【天馬歌】 〖《漢書》武帝紀。
元鼎四年六月。
得寶鼎後土祠旁。
秋。
馬生渥窪水中。
作寶鼎天馬之歌。
《史記》曰:嘗得神馬渥窪水中。
複次以為太一之歌。
歌曲曰:〗 太一貢兮天馬下。
沾赤汗兮沫流赭。
騁容與兮跇(韻補作《辶世》。
)萬裡。
今安匹兮龍為友。
(○《史記》樂書。
《詩紀》一。
又韻補三引裡、友二韻。
○逯案。
此與郊祀天馬歌文字稍異。
故别入武帝集。
) 【西極天馬歌】〖《廣文選》作蒲梢天馬歌。
《詩紀》同。
〗 〖《漢書》武帝紀曰:太初四年。
斬大宛王首。
獲汗血馬來。
作西極天馬之歌。
《史記》曰:後代大宛得千裡馬。
馬名蒲梢。
次作以為歌。
歌《詩》曰:〗 天馬徕(《白帖》作來。
)從(《白帖》作自。
)西極。
經萬裡兮歸有德。
承靈威兮降(《廣文選》誤作障。
《詩紀》同。
)外國。
涉流沙兮四夷服。
(○《史記》樂書。
《白帖》十六。
《廣文選》十四。
《詩紀》一。
○逯案。
此與郊祀天馬歌文字稍異。
故别入武帝集。
) 【李夫人歌】 〖《漢書》曰:夫人早卒。
帝思念不已。
方士齊人少翁言能緻其神。
乃夜張燈燭。
設帷帳。
陳酒肉。
而令帝居帷帳。
遙望見好女如李夫人之貌。
還幄坐而步。
又不得就視。
帝愈益相思悲感。
為作詩。
令樂府諸家弦歌之。
〗 是邪非邪。
立而望之。
偏(《詩紀》作翩。
)何姗姗其來(《禦覽》作來何。
)遲。
(《搜神記》作偏娜娜何冉冉其來遲。
《類聚》同。
○《漢書》外戚傳。
《搜神記》二。
《類聚》四十三。
《文選》五十八哀永逝文注。
《禦覽》百四十四。
《樂府詩集》八十四。
《詩紀》一。
○集氏筆乘雲。
武帝李夫人歌。
是邪非邪。
立而望之。
翩何姗姗其來遲。
之與遲一韻。
許ダ詩話雲。
立而望之偏。
是退之走馬看來立不正之所祖也。
以偏字屬上。
不惟與韻不葉。
立而望之偏。
是何語邪。
○逯案。
焦說是也。
又《類聚》此歌引《漢書》。
與今本《漢書》絕異。
與《搜神記》則同。
未悉所據為何本也。
【思奉車子侯歌】〖《詩紀》作思車子侯歌。
原在外集。
今編入武帝集。
〗 〖洞仙傳曰:車子侯者。
扶風人。
漢武帝愛其清淨。
稍遷其
即征字。
)道馳兮離常流。
蛟龍騁兮放(《史記》作方。
樂府同。
)遠遊。
歸舊川兮神哉沛。
不封禅兮安知外。
皇謂河公(《史記》作為我謂河伯。
樂府、《文選補遺》、《廣文選》、《詩紀》并同。
)兮何不仁。
泛濫不止兮愁吾人。
齒桑浮兮淮泗滿。
久不反(《水經注》作返。
《詩紀》同。
)兮水維緩。
(○《漢書》溝洫志。
《史記》河渠書。
《水經注》瓠子河注。
《樂府詩集》八十四。
《文選補遺》三十五。
《廣文選》十四。
《詩紀》一。
又《類聚》四十三引何、河、甯、平、溢、日六韻。
環宇記十三引溢、日二韻。
韻補三引遊一韻。
) 河湯湯兮激潺湲。
北渡回(《史記》作迂。
《水經注》作回。
)兮迅(《史記》作浚。
)流難。
搴長筊(樂府作茭。
《書鈔》誤作菱。
)兮湛美玉。
河公(《史記》作伯。
樂府、《文選補遺》、《廣文選》、《詩紀》并同。
《詩紀》雲。
一作公。
)許兮薪不屬。
薪不屬兮衛人罪。
燒蕭條兮噫乎何以禦(《史記》作禦。
《水經注》、樂府、《廣文選》、《詩紀》并同。
案禦、禦通。
)水。
隤(《史記》作頹。
)林竹(《水經注》作竹林。
)兮揵(《史記》作楗。
《水經注》、樂府、《文選補遺》、《廣文選》、《詩紀》并同。
)石菑。
宣防(《史記》作房。
案鹽鐵論申韓篇。
歌宣房塞。
萬福來焉。
又崔瑗河堤谒者箴。
瓠子潺湲。
(宣房作歌。
與《史記》并同。
)塞兮萬福來。
(○《漢書》溝洫志。
《史記》河渠書。
水經二十四。
《樂府詩集》八十四。
《文選補遺》三十五。
《廣文選》十四。
《詩紀》一。
又《書鈔》八十九引一句。
) 【秋風辭】 〖漢武帝故事曰:上行幸河東。
祠後土。
顧視帝京。
欣然中流。
與群臣飲燕。
上歡甚。
乃自作秋風辭曰:〗 秋風起兮白雲飛。
草木黃(《禦覽》或作搖。
)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
懷(《文選》注作攜。
《禦覽》或同。
)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
橫中流兮揚素波。
箫(《禦覽》作蕭。
)鼓鳴(《書鈔》作吹。
)兮發棹歌。
歡(《禦覽》或作忻。
)樂極兮哀情多。
少莊幾時兮奈老何。
(○《文選》四十五。
《禦覽》五百七十、五百九十一并引《漢書》。
《樂府詩集》八十四引漢武帝故事。
合璧事類外集五十八引正本《漢書》本紀。
《詩紀》一。
又《書鈔》百六引漢武故事。
錄河、波、歌、多四韻。
《後漢書》馬融傳注引歌一韻。
《文選》十三雪賦注引忘一韻。
又十六别賦注引歌一韻。
《禦覽》九引飛、歸、河、波四韻。
又七百六十八作武帝汾歌。
引河、波二韻。
○逯案。
此辭《禦覽》數引皆曰《漢書》。
合璧事類且謂出正本《漢書》。
殊怪。
事類謂案正本《漢書》本紀。
天漢元年三月。
上行幸河東。
祀後土雲雲。
秋風而曰三月。
顯有誤字。
考《漢書》。
帝幸汾陰凡六次。
然皆不在秋。
惟郊祀志稱。
夏六月中。
汾陰巫錦為民祠魏睢後土營旁。
見地如鉤狀。
掊視得鼎。
吏告河東太守勝。
勝以聞之。
乃以禮祀迎鼎至甘泉。
從行上薦之雲雲。
據武紀。
事在元鼎四年。
得鼎既在六月中。
并經遣使驗問。
則帝之河東當值秋時。
秋風辭其即此行之作乎。
) 【天馬歌】 〖《漢書》武帝紀。
元鼎四年六月。
得寶鼎後土祠旁。
秋。
馬生渥窪水中。
作寶鼎天馬之歌。
《史記》曰:嘗得神馬渥窪水中。
複次以為太一之歌。
歌曲曰:〗 太一貢兮天馬下。
沾赤汗兮沫流赭。
騁容與兮跇(韻補作《辶世》。
)萬裡。
今安匹兮龍為友。
(○《史記》樂書。
《詩紀》一。
又韻補三引裡、友二韻。
○逯案。
此與郊祀天馬歌文字稍異。
故别入武帝集。
) 【西極天馬歌】〖《廣文選》作蒲梢天馬歌。
《詩紀》同。
〗 〖《漢書》武帝紀曰:太初四年。
斬大宛王首。
獲汗血馬來。
作西極天馬之歌。
《史記》曰:後代大宛得千裡馬。
馬名蒲梢。
次作以為歌。
歌《詩》曰:〗 天馬徕(《白帖》作來。
)從(《白帖》作自。
)西極。
經萬裡兮歸有德。
承靈威兮降(《廣文選》誤作障。
《詩紀》同。
)外國。
涉流沙兮四夷服。
(○《史記》樂書。
《白帖》十六。
《廣文選》十四。
《詩紀》一。
○逯案。
此與郊祀天馬歌文字稍異。
故别入武帝集。
) 【李夫人歌】 〖《漢書》曰:夫人早卒。
帝思念不已。
方士齊人少翁言能緻其神。
乃夜張燈燭。
設帷帳。
陳酒肉。
而令帝居帷帳。
遙望見好女如李夫人之貌。
還幄坐而步。
又不得就視。
帝愈益相思悲感。
為作詩。
令樂府諸家弦歌之。
〗 是邪非邪。
立而望之。
偏(《詩紀》作翩。
)何姗姗其來(《禦覽》作來何。
)遲。
(《搜神記》作偏娜娜何冉冉其來遲。
《類聚》同。
○《漢書》外戚傳。
《搜神記》二。
《類聚》四十三。
《文選》五十八哀永逝文注。
《禦覽》百四十四。
《樂府詩集》八十四。
《詩紀》一。
○集氏筆乘雲。
武帝李夫人歌。
是邪非邪。
立而望之。
翩何姗姗其來遲。
之與遲一韻。
許ダ詩話雲。
立而望之偏。
是退之走馬看來立不正之所祖也。
以偏字屬上。
不惟與韻不葉。
立而望之偏。
是何語邪。
○逯案。
焦說是也。
又《類聚》此歌引《漢書》。
與今本《漢書》絕異。
與《搜神記》則同。
未悉所據為何本也。
【思奉車子侯歌】〖《詩紀》作思車子侯歌。
原在外集。
今編入武帝集。
〗 〖洞仙傳曰:車子侯者。
扶風人。
漢武帝愛其清淨。
稍遷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