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六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二百六十四
翰林院檢讨朱彞尊撰
毖緯【二】
河圖洛書
隋志二十卷【七録二十四卷目録一卷】
佚
禮含文嘉曰伏羲德合上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河圖洛書則而象之乃作八卦
挺佐輔曰天老告黃帝曰河有龍圖洛有龜書帝遊翠妫之川有大魚出魚沒而圖見
握河紀曰堯即政七十年受河圖
春秋說題辭曰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龍圖發洛龜書感王者沉禮焉故圖有九篇書有六篇
春秋命曆序曰河圖帝王之階圖載江河山川州界之分野
管仲曰昔人受命者龍龜假河出圖洛出書地出乘黃
劉安曰至德之世河出丹書洛出緑圖
揚雄曰大易之始河序龍馬洛貢龜書
宋均曰堯省河洛得龜龍之圖書
王充曰河神故出圖洛靈故出書
班固曰河圖命庖雒書賜禹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又曰河洛圖書之淵
張衡曰龍圖授羲龜書畀姒
鄭康成曰太平嘉瑞圖書之出必龜龍銜負焉蔡邕曰洛書皆言存亡之事覽之以驗禍福也 又曰河圖洛書至信至明
左思曰河洛開奧符命用出
潘徽曰龍筴授河龜威出洛
隋書河圖洛書自黃帝至周文王所受本文
孔頴達曰河圖由天洛書自地
劉牧曰龍圖龜書經所不載然前賢相傳授數與象合位将卦偶不盈不縮符於自然故古今隂陽之書靡不宗之
車若水曰易六經之祖河圖易之祖
圖書秘記
漢志十七篇
佚
河洛内記
七卷
佚
右見抱樸子遐覽篇
河圖
十二卷又八卷
佚
右見張彥遠名畫記又法苑珠林引其文曰元氣無形匈匈蒙蒙偃者為地伏者為天又郭茂倩樂府詩集引其文曰黃河出崑侖山北流千裡折西而行至於蒲山南流千裡至於華山之隂東流千裡至於桓雍北流千裡至於下津河水九曲長九千裡入於渤海
河圖括地象
佚
尚書刑德仿曰禹長於地理水泉九州得括象圖故堯以為司空
尚書中候曰伯禹觀於河有長人魚身出曰吾河精也授禹河圖?入淵
鄭?注曰即括地象也
羅泌曰始禹治水七年矣傷功未就悠然沈思於是上觀河河精受圖
孫?曰昔禹治水得括地象此其傳之最古也按河圖括地象其言雖誇然大抵本鄒衍大九州之說今節録之文雲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未分其氣混沌清濁既形伏者為天偃者為地天不足西北地不足東南西北為天門東南為地戶天門無上地戶無下天有五行地有五嶽天有七星地有七表天有四維地有四渎天有八氣地有八風天有九道地有九州東南神州曰晨土正南卭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開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州曰成土東北鹹州曰隐土正東揚州曰信土八極之廣東西二億三萬三千裡南北二億三萬一千五百裡夏禹所治四海内地東西二萬八千裡南北二萬六千裡崑侖者地之中也有柱焉其高入天即所謂天柱也高萬一千裡圍三千裡有五城十二樓出五色雲五色流水其泉南流入中國名曰河也東南地方五千裡名神州中有五山帝王居之地下有八柱柱廣十萬裡有三千六百軸互相牽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崑侖之山為地首岐山為地乳桐柏為地穴熊耳地之門也鳥鼠同穴地之幹也汶山井絡也太行天下之脊也
又按禹受地統書考禮正義天子祭天地山川文疏曰案地統書括地象雲崑侖者地之中央東南地方五千裡名曰神州此即括地象之文然則括地象又名地統書也
河圖括地象圖
十一卷
佚
右見張彥遠名畫記
河圖録運法
佚
羅蘋曰黃帝坐玄扈閣與大司馬容光左右輔将周昌二十二人臨觀鳳圖此出河圖録運法而春秋合誠圖則雲百二十二人也
河圖赤伏符